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镇抚大秦_分节阅读_第654节
小说作者:一两故事换酒钱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5:34
  听着百官的一致赞成,扶苏也是百感交集,深感嵇恒对人性拿捏之准确。
  先提出拆房顶,后续再提开窗,就没多少人会反对了。
  眼下便是同理。
  只不过这次不是开窗,而是利益权衡。
  但他这次宴会又岂会止步于此?
  “既然诸卿都无意见,那便就此定下了。”扶苏道。
  “陛下英明。”


第467章 咸阳移不动,那就移朝廷!
  扶苏举樽。
  百官亦举樽,君臣同饮。
  待杯中酒喝完,扶苏突然道:“在关东实行特区制,的确能解燃眉之急,然并不能持续。”
  “天下一统之后,大秦的疆域大幅提升,郡县制的弊端,在这十几年里已逐渐凸显。”
  “关东太远,政令不畅。”
  “若是关东生乱,传至咸阳,再由咸阳讨论出结果,再下发至地方,路途上耗费的时间太多了。”
  “很容易造成局势恶化。”
  “朕痛心于此,决议重新斧正天下秩序,重定天下制度,三代以来,天下奉行的是世卿世禄,奉行的是分封制。”
  “大争之世开始。”
  “世卿世禄制开始崩溃,大秦开国伊始,彻底废弃了分封制,于天下施行郡县制。”
  “然正如当年王绾老丞相所言,郡县制固然很好,但大秦现有之实力并不足以落实完成,反倒容易让地方勾连,暗中脱离朝堂管控,继而生出乱事。”
  “朕却是要做一些改变。”
  “诸卿以为何?”
  闻言。
  百官眉头一皱。
  他们没有开口,都暗自沉思着,扶苏今日宴会明显带着十分强烈的目的性的。
  从一开始的敲打,到后面提出在关东挑选几地行特区制,再到现在,提出要改变现有的制度。
  明显是有备而来。
  只是……
  扶苏意欲如何改?
  政治体制的改变,可不是一件小事,动辄会危及国本,甚至会动摇天下安定。
  蒙恬出列道:“陛下,意欲做出怎样的调整和改变?”
  扶苏笑了笑,平静道:“将郡县制跟分封制做一个折中,择其优,弃其糟粕,以定大秦天下。”
  闻言。
  百官目光微异。
  当年参与过郡县分封制讨论的老臣,此刻也一下被拉回到了过去,又重临了当年众口争辩的场景。
  分封制有何益处?
  按王绾老丞相的说法,分封,以地理远近定封国大小,王者分封,地愈近而封国愈大,地愈远而封国愈小,故海上之地有十里诸侯。
  皇帝领赵魏韩三地,是为帝畿,燕齐楚三地,则为分封诸侯,一旦有事,便可就近靖乱。
  所以分封的真正益处,是因时因地而施治也,是以更好的弥合天下,天下九州,情势风习各异,难为一统之治,以分封,则能因地而推治。
  不过随着六地的叛乱被镇压,关东已掀不起风浪,所谓的弥合天下,如今也就成了无稽之谈。
  故真正的好处就一个,省却治民之劳,同时附带一些所谓的因地而推治。
  至于郡县的优势,同样一目了然。
  自孝公以下之历代秦王,虽时有王族子弟或重臣领于一方,然皆以国府郡县官吏施治,王族子弟与重臣之效用俱在镇抚,以利推行法治。
  此等领治,赋税皆上缴国府,领治之地更无私兵私官,而这就是郡县一治之特例也。
  扶苏如今旧事重提,明显是对两者都有不满,分封是绝不可能的,只是郡县眼下,朝堂治理多有不便。
  若是联想到前面扶苏所说的特区,蒙恬等人也是一下回过味来,陛下想要的是给予地方一地的自治权,让地方能因地而施治,同样又要保证郡县制的特质。
  即领治内的赋税皆上缴国府,领治之地更无私兵私官,言而总之,地方能代行国政。
  减少中途政令的传递不畅。
  保证天下稳定。
  只是……天下当真能有如此一举两得的制度?
  众人心中生疑。
  这时。
  扶苏笑着道:“朕也只是有一些粗浅的想法,并不怎么成熟,不过诸位大臣下去,却是可以替朕多思考思考。”
  “朕的想法很简单。”
  “既然咸阳不能移,那就移动一移朝堂,将朝堂从咸阳,移至邯郸,移至寿春,移至大梁等地。”
  “大朝廷既然移不动,那就移小朝廷,过去天下划分为九州,如今大秦是四十二郡,七百多个县,那能否在这些郡县中划分出十来个大州。”
  “将部分朝廷官员,用以直接管辖下属的郡县,不过若继续以三公九卿这般朝堂制度下移,却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了。”
  “也略显大而无当。”
  “而朕当初初涉政事时,曾主导过一场‘官山海’的改革,其中朕记得很清楚,为了防止那些商贾再暗中做破坏,有意制造混乱,莫去证据,故特令让商贾将自身的职能全部登记入朝堂。”
  “若有事,负责相关职能的商贾必须负责,朕想来,此法可否用在大秦的体质上。”
  “将职能细分,再总计。”
  “而朝堂主官,主司其中一司的全部,并从官署中安排一名佐官去地方州负责相应的政事。”
  “州下郡县,同样有此官职。”
  “如此,一司出事,也不至于累及其他官司,地方也能始终保持稳定,若是地方有事,也可直接上报州治,由州治直接下令处理。”
  “而后上报朝堂。”
  “毕竟州治官员,本就是朝堂官员的一员,自有如此便宜职权。”
  “同时。”
  扶苏神色微凝。
  迟疑了一下后,又继续道:“朝堂的三公九卿依旧保留,职权范围则进一步细化,相较于下面的官署,三公九卿则能下司几个大官署,职权并不在有具体限制。”
  “且对其他官署有协调作用。”
  说完。
  扶苏笑呵呵道:“这只是朕的一些粗浅想法,并不怎么成熟,还需要再三的推敲,爱卿也可去帮朕想想,能否有更好的办法。”
  听着扶苏的话,百官只感觉心脏被狠狠抓了一下,有点难以呼吸,如今扶苏话语结束,这才能呼吸几口。
  只是脑海回想的都是扶苏的话。
  扶苏在收权!
  虽然扶苏字里行间说的都是在放权,朝堂放弃一些控制权,实则放弃的那些根本无足轻重。
  一旦真按扶苏所说,丞相的职权,无疑会大为缩水,因为本属于丞相的职权会被分走部分,其他九卿的职权增加了。
  看似职权范围不再受限,那也意味着过去的九卿职权,也要重新划分,谁分的多,谁分得少,就要看臣子自己暗自博弈了。
  九卿的排序也将大变。
  最终暗中的争斗也会更加严峻,甚至是残酷。
  至于地方则极大收权。
  过去地方的治理权,其实是很宽松的,不然项梁、魏咎、张良等六国余孽如何能一直藏匿?甚至为地方官员的座上客。
  但‘朝堂’下移,设立州治,郡县的自治权可就要大幅缩减了,一切都在朝堂的眼皮子底下。
  安敢在惹事生非?
  此外。
  职权的细分,职能的具化,在朝堂跟州郡县都有体现,那也意味着过去郡守、县令、县长,一言堂的时代结束了。
  地方治理变成了双重领导。
  既要受到地方主官的领导,还要受到直属上司的领导,对于地方的权势可谓是极大的收紧。
  更彻底的集权中央。
  所谓州治,就是朝堂在地方的分身,代朝堂管理地方,无诸侯之实,却兼具了诸侯之职能。
  一念至此。
  百官神色极其复杂。
  扶苏这那是没有考虑周全啊,分明是早就考虑好了,如今只不过是找个借口向他们说出来罢了。
  出于私心。
  他们大多数人是不希望朝堂大动的,一旦朝堂大动,谁也不知,最终会变成何样,谁也不知最终自己会不会被陛下抛弃。
  变数太多太大了。
  但现在他们不支持又能如何?
  如今的扶苏,早已不是当初了,在天下威望极高,尤其是在关中,而之前又通过事务府,培养了不少的官员,天下不知多少官吏,从扶苏推行的‘士官转职’中获益。
  关东动乱的五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11页  当前第6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4/71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镇抚大秦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