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_分节阅读_第462节
小说作者:干卿底事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2:46
  温峤独自处理事务,也从一开始的跌撞摸索,到很快掌握规则,游刃有余。
  不得不说,有一种上位者的气场是天生的,当他上场开大的时候,凤目凌厉地淡淡一扫,似乎便能给人极强的压迫感,一眼洞察到人心深处。
  周人畏服,不敢称其名,辄以尊号呼之。
  正是最理想的继承者的模样啊。
  肃祖陛下望着小外甥的表现,心中满意极了,决定回头定要给辛弃疾包一个大红包。
  长久以来,因为此前的刘群之死,加之他全家都死于乱兵之中,那么百年之后让谁来继承江山,便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大问题。
  外甥如此完美的表现,怎么不是一个超级适合的后继之君吧。
  ……
  此刻,北周的人也在考虑继承者的问题,当然,不是他们自己的继承者,而是陈朝的。
  随着大军节节败退飞速溃散,江山不住缩水,北周皇帝惊慌之下,也是搞出了一通骚操作,准备买通相关人士,干涉陈朝内政,以达到曲线救国的目的。
  陈蒨虽然将陈婺华立为皇太女,但并非人人膺服,女帝登基本无前例,何况还是隔了一层的宗室旁枝。
  这其中最不服的,莫过于他弟陈顼。
  陈顼之前在沈君理叛乱的时候,就已经搞过一回事了,但陈蒨毕竟只有这一个弟弟,顾念旧情,将他关了一阵之后又放出来。
  陈顼因此愈发有恃无恐,甚至梦想着未来入主江山,行一段「兄终弟及」之时。
  所以陈婺华之事,他最为不喜,但经过上次那一遭,再给他十个胆子也不敢再公然违逆陈蒨的意思,只得将不满放在心中,进行一些阴阳挑拨之事。
  没别的,主要就是给陈蒨增加工作量。
  反正他不是夙兴夜寐的明君么,件件事都要亲自过目,打不过他,那慢慢耗死他总行了吧。
  未来小侄女陈婺华登基,主少国疑,到时候还不是任他操作,君不见前朝齐明帝萧鸾之事乎?
  然而,陈顼这个阴暗的谋划随着温峤等人的到来化为泡影,温峤几个卷王为了得到九州书院的考试高分,争相帮助陈蒨批改公文,并将他赶去休息。
  陈顼暗自生气,却又不知该如何是好。
  正在此时,北周使者找到了他,说是愿意扶持他为王,只需要他在陈宫内部发动宫变,最好能够弑杀陈蒨,哪怕是重伤也好。
  这样一来,陈军就会自动陷入大乱,给北周带来逆转战局的机会。
  两方一拍即合,也不知是何来的自信。
  陈顼来了一套迂回操作,并没有起兵进攻,毕竟他那点可怜的护卫数量放在禁军精锐中,连一点浪花都掀不起。
  但陈蒨是一个重视亲情的人,不会对他太设防,所以陈顼进宫约哥哥一起喝酒,顺带准备了见血封喉的毒药,伺机刺杀。
  一切计划都很完美,只有一点,那就是宴席开始的时候,辛弃疾也在。
  辛弃疾对这厮一贯没有好脸色,陈顼也不敢出言赶他走,悄悄将毒下好,心想将他的命一起留下,倒也一了百了。
  辛弃疾见他神色诡异,隐隐透露着一丝癫狂,沉吟着将酒杯调换了一下。
  陈顼从容一饮而尽,他这个毒是连环毒药,少一处都构不成毒,所以喝得很放心。
  他满以为自己喝完之后,辛弃疾该放心了,谁知辛弃疾根本不按常理出牌。
  “这酒长得如此清澈,可知是晦气”,他一扬手,径直将剩余的酒泼了出去,随后叫人端了一盅茶上来。
  陈蒨微感讶然,轻笑一声道:“此为何物?”
  “黑枸杞十全养生茶”,辛弃疾抬手为他斟了一杯,衣袖轻拂,若行云流水,“子华来吧。”
  对面的陈顼:我TM&……(&@(
  辛弃疾是个什么人,酒宴上不喝酒,居然喝黑枸杞?
  陈蒨却对好友有一种近乎盲目的滤镜,虽然这黑枸杞看起来黑黢黢很可疑,他还是捧起杯盏,轻品了品,目光清亮道:“似是苦涩中带着回甘。”
  陈顼:“……”
  满心法克无法言说。
  眼看陈蒨已经捧起了养生茶,今天是很难再喝这个酒了,陈顼纵然满心不甘,也只好暂时放下杀念,与他谈笑风生,说起从前的旧事。
  说到激动处,他下意识弹了弹手指甲。
  这一下,正好把之前残留的最后一点毒药粉末弹进了杯盏中,而陈顼谈话之间,端起茶水润了润喉咙……
  片刻之后,整个世界在他的眼瞳中扭曲,他很快口吐鲜血,倒在了地上。
  ……
  宫变的谋划失败后,北周陷入了无比被动的境地。
  虽然具体消息没有流传出去,但安成王之死却传檄天下,有心人稍微动动心思,便能猜到究竟发生了什么。
  陈朝军队上下闻讯无不暴怒,再无保留,对他们展开了狂风暴雨般的进攻。到此时,北周才发现,他们只有被吊打的份,根本毫无还手之力。
  开战仅仅三个月,巴蜀悉平,潼关陷落,十日之后就风卷云残地逼近了长安。
  天嘉十六年五月,长安陷落,北周灭亡,最后一支鲜卑帝系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
  从慕容氏,段氏,拓跋氏/元氏,到宇文氏,鲜卑人主宰北方长达数百年之久,如今这片土地终于回归了汉家天下。
  新的时代正在迎风起航。
  辛弃疾将陈朝的旗帜插在了长安城头,回望来路征程漫卷,长风浩荡沃野千里,忽有一种茫茫如梦之感。
  陈蒨倚在城边,重重冕旒和云气遮蔽了他的神色,声音也无端衬出了几分飘渺,宛如一声叹息:“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这是王粲的《七哀诗》,距今已经快四百年了。
  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倒在了这座城池下,只能回首遥望,他们是最后的抵达者,为浸满血与火的乱世划上了一个终点。
  沉郁不过一瞬,帝王复又意气风发地立在高城之上,俯瞰江河万里,天地仿佛都为他做了陪衬:“朕会用余生缔造一个太.平盛世,无愧百姓,无怍先贤。”
  他没有说什么「无负于天」,因为他本不信天命,只愿做陈朝子民的君王。
  陈朝能走到这一步,本就是逆势而为,是所有人浴血奋战、厮杀出来的结果。天命不在我,是我为人间重开新天。
  辛弃疾握了握他冰冷的手,沉声道:“我助你。”
  陈蒨凝眸微笑:“好。”
  ……
  在完成一统天下的任务后,温峤等人的实践课已经圆满,选择了回归,就连小老虎都因为另外有事,被明世祖暂时召唤回去了。
  辛弃疾倒是在这里一直待了许多许多年。
  大乱之后,终有大治,南北的长久隔离已经让两边的人文风气都迥然不同,需要长期的磨合。余下的修律法,擢寒门,撰史书,民族融合,重开西域,都非一朝一夕之功。
  一切皆在有条不紊地往前推进,江南江北,皆慢慢重现出了万家灯火,升平景象。
  唯有一片阴影始终笼罩在帝国上空,那就是,陈蒨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虽然随着他稍微放松事务而有所缓解,但沉疴已然种下,病情时有反复。
  随着迁都之后长驻长安,不怎么适应北方的天气,终于在天嘉二十三年的冬日,疾病再度来势汹汹卷土重来。
  帝王不豫,一病不起,缺席了春日祭典。
  辛弃疾前些日子和他讨论了一些改革条文,本在外面行走,督察新政,闻讯第一时间赶回。传送门此前在别的地方使用过,正处于冷冻期,故而在路上耽搁了许久。
  他归来的时候,宫中已满是冬日的哀愁萧瑟,医者来来往往,通宵达旦。
  吴明彻在宫中侍疾,无比焦灼地等待着他,片刻不曾耽搁:“子华在等你。”
  辛弃疾在门外寂然停留了许久,无端有些不敢推门。
  太傅与帝王相谈,自然不会有旁人打扰,他随手拿了一卷书,坐在那里等陈蒨醒来,只是好半天也没能看进去一个字,改为盯着对方的脸看。
  又过了许久,他感到一股很轻的力道拽了拽自己的衣袖,见陈蒨从漫长的昏睡中醒转,目光定定地看着他。
  他虽然没有说话,辛弃疾已明白了他的意思:“你放心,新政一切都顺遂”,随后随意捡了几件路上发生的趣事讲。
  陈蒨神色苍白,似乎很是倦怠,没有力气说话,听到此处眸中闪过了一丝极为微弱的笑意。
  辛弃疾讲了一阵,想起太医先前明里暗里的知会,忽然沉默下来,声音有点沙哑地说:“婺华还未及冠,你我花费了众多心力将她雕琢成治世之君,你怎忍丢下她呢。子华,你这一生都在向天争命,做了一桩又一桩不可能的事……”
  再试这一次吧。
  “幼安”,陈蒨微微苦笑,轻声道,“生离死别奈何天。”
  辛弃疾默然。
  他本以为自己对早有预感的事会很平静,然而真到了这个关头,却依旧觉得心如刀割。
  “朕不能清醒太久”,陈蒨像是回光返照一般,忽而握住了他的手,“……我在等你来商讨遗诏。”
  与其说是遗诏,倒莫如说是帝国未来的祖制与国策,将会代代传承下去。
  辛弃疾指尖微微颤抖,一条一条地写着他们早已敲定好的最终决策,这个过程很长,陈蒨的声音也越来越微弱,好在多年的默契让辛弃疾明白了他所有的未尽之意,最后一笔落下,已然日暮西沉。
  一切都寂静下来,陈蒨面色沉静地躺在榻上,殿内门窗紧闭,昏暗幽深,烧着很旺的炉火,极目所见唯有殿顶的昏暗一角。
  可他的目光却像是透过了这一层穹顶,悠悠地望向了千里万里,家国天下,蓦然轻声道:“如此江山。”
  相见时难,别亦难。
  又喃喃道:“如此一生,已是无憾了。”
  辛弃疾的泪水滴落下来,心想怎么会无憾呢,你还没有亲眼见太多自己亲手缔造的盛世啊。
  那只手在他的掌心逐渐变得冰冷,又过了很久很久,当他再度推开门的时候,忽觉脸上一凉。
  天地间飘摇着今冬的第一场飞雪,茫茫一片素白。
  吴明彻等众臣都垂眸立在廊下,飞雪落满身,犹如缟素衣裳,惶惑的情绪在众人间蔓延,开国之君中道薨逝,众人皆觉得天塌了一般,不知未来何去何从。
  辛弃疾抬袖拂过脸颊,再抬头时,已然恢复了平静坚定的神色。
  慌乱中的众人见他身影挺拔,仿佛沧海横流中的擎天一柱,忽而就有了主心骨,眸中焕发出新光彩。
  人群自动为他让出一条道来,辛弃疾穿过层层叠叠的人墙,走向了陈婺华,他所扶立的未来君王。
  天嘉二十三年,陈蒨驾崩,庙号太.祖高皇帝,归葬永宁陵。陈婺华即位,改元天康,以次年为天康元年。
  她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守成之主,秉承天嘉遗风,深化改革,重视民生,在位期间疆域版图拓展至最巅峰,亦是一个盛大的治世。
  是年新春,在万人空巷的欢庆中,女帝送走了她的老师。
  “先生即将远行,从此一别永别,再次相见唯有名姓同入青史,您可还有什么话要赠予朕?”她微微哽咽地发问。
  辛弃疾道:“万事须思于民有利,于生计有利,于疆土有利,民为天下主,君为天下客。”
  “你已经做到很好了”,他告诉自己的弟子,“往后千秋万载,各有各传奇。”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75页  当前第46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62/47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