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复笑道:“研究文学与哲学更要博览群书,适之兄不能再老是作白话诗或者写书信了。”
胡适说:“我自然会合理分配时间。”
嘴上这么说,但他在美国几年读书真的不多,主要是他的应酬太多了!多到令人咋舌。
胡适自己统计过,单单1915年一年,就收信999封,发信874封,平均每天写两到三封信,而且许多信件还很长。
这时候写信不像后世电脑打字发电子邮件那么简单,每封信都要斟酌许久。
他给前文提到的陈衡哲五个月发信四十多封;给有暧昧关系的美国女子韦莲司发信一百多封;与此同时,还与另一个西洋女子瘦琴女士通信颇多。
胡明复作为其好友,劝诫过胡适好几次要多读书,不过胡适并没有改掉这个毛病,甚至博士论文答辩都差点出了问题。
这些能脱颖而出考上留美资格的绝对都是人中龙凤,胡适脑子很聪明,但大学期间“旁骛”过多。
到了晚饭时间,李谕与一众留学生到了一家餐馆吃饭。
饭菜还没上来时,胡适高兴地点了几瓶饮料。
“Coca-Cola!”他摆在了桌上。
其他几名学生都熟练地端了过来。
李谕却没有喝。
胡适疑惑道:“院士先生不尝一下吗?这是全美国最热销的饮料。”
李谕问道:“你知道Coca是什么意思吗?”
胡适顿了顿:“什么意思?”
李谕说:“古柯叶,里面含有一种叫做可卡因的成分。解释起来有点复杂,但你只需要知道,这东西与鸦片同属毒品就够了。”
“咳咳!”姜立夫差点喷出来,“鸦片?!”
李谕说:“细说的话,有一些区别,但肯定都不是好东西,对人体有害。”
几人全都停下了动作。
胡适不相信道:“可美国人都在喝。”
李谕说:“可口可乐公司每年投几十万美元在广告上,如果没人买就亏死了。虽然几年前他们取消了直接加入可卡因,但并没有完全在生产过程中杜绝古柯叶。”
竺可桢问道:“院士先生,您说的古柯,有什么作用?”
“你们不觉得喝了之后有点上瘾吗?”李谕反问道。
胡适道:“确实有那么一点,所以我们才会在下午时经常购买,这是非常时髦的美国生活方式。”
李谕说:“不见得美国人做什么,就全都是正确的,甚至还要照着学。”
十年前,可口可乐几乎是直接加可卡因,简直就像吸毒。
然后1903年一名化学家意识到了危害,通过化验发现可乐中明显含有可卡因成分,随后美国联邦政府起诉了可口可乐公司。
此后可口可乐公司大为收敛,但直到1930年左右才彻底剔除可卡因成分。
李谕知道这些留美学生大都对美国社会十分倾倒,毕竟它刚刚超越英国成为第一工业强国。
胡适刚到美国时就说过:“美国风俗极佳。此间夜不闭户,道不拾遗,民无游荡,即一切游戏之事,亦莫不泱泱然有大国之风。对此,真令人羡煞!”
另外,留美学生有不少会住在美国的家庭中,而这些家庭最少都是中产阶级,他们会不遗余力宣传美国文化(虽然这时候美国好像也没什么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他们就是自愿宣传。当然不排除是美国方面有意挑选。
几年前,胡适还咒骂过美国退还庚款是阴谋诡计,现在已经有些享受其中。
庚款对留学生的补助相当大,足够让留学生在美生活超过一般的美国学生。
他们压根不愁吃穿,更没有与美国人产生生存上的竞争,美国人竞争时丑恶的一面并没有在胡适等人面前暴露出来。
唐德刚教授曾一针见血地评价:胡适那批庚款留学生不知另一类开饭馆、洗衣店的华人的疾苦,同时也没有在美国讨生活,所以只看见美国好处,对美国一往情深。
不过也不能说留学生们真的一直没看出来,他们毕竟是精英,怎么可能永远蒙在鼓里。
十来年后,有了社会和人生阅历,留学生们其实很清楚许多洋人歧视中国人。
第五百五十七章 洛克菲勒基金
虽然康奈尔大学已经算是二十世纪初相对比较文明开化的大学,但依旧无法完全剔除美国社会中几乎深入骨髓的歧视心理。
李谕与竺可桢、胡适等人回到校园时,一堆白人女生正发起请愿,要求学校驱逐两名黑人女学生。
哈佛、耶鲁、剑桥、牛津之类的名校目前都只招收男学生,而康奈尔大学很早就开始招收女生。
不过对黑皮肤的歧视心理显然很强,白人女学生无法忍受与黑人女生共同生活学习。
竺可桢看着她们无奈道:“三年前就发生过一次,被校方否决;没想到今天又来。”
胡适气愤道:“我要联合世界会给报纸发文,如果黑人被逐出,接下来就是黄种人。”
姜立夫、胡明复等人同仇敌忾:“我们联名上书!”
学校内部的事情他们自己就能处理,李谕没必要插嘴,转而好奇道:“世界会是什么?”
胡适说:“我在康大中加入的学生社团,里面也有一些同情弱小民族的美国学生。”
李谕又问道:“除了中国与日本学生,康大还有其他亚洲留学生吗?”
胡适说:“有的,比如菲律宾学生。”
李谕想了想说:“菲律宾现在应该算是美国殖民地吧。”
1898年美西战争获胜后,美国就接收了菲律宾。要不二战时期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会先从菲律宾败走哪,还留下了那句著名的“我还会回来的”。
胡适点点头:“此前两名菲律宾学生在康大演讲,宣传菲律宾要争取独立自主。但即便是世界会中的美国学生,听后也嗤之以鼻。他们说,如果美国让菲律宾自主,不过是让日本人来侵占罢了。”
李谕叹道:“所以哪有什么世界和平,这就是人类的文明。”
……
李谕在康奈尔大学待了两天才离开,他到美国还有一件关键的事要做:联系洛克菲勒基金会。
鉴于此前卡内基基金会的成功,洛克菲勒已经极度热衷于在东方搞慈善以及教育事业,想让项目提前落地。
李谕收到了小洛克菲勒发来的邀请函,出席一场“中国会议”,共同讨论在中国投资医学教育事业的可行性。
他心知肚明,这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准备在中国创立协和医学院。
基金会在华尔道夫酒店的会议室召开会议,不仅邀请了李谕,还有不少美国著名校长和医学名流,包括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芝加哥大学校长贾德森。
这两位校长在美国几乎相当于中国的梅贻琦、蒋梦麟,地位很高。
医学名流同样牛,最厉害的就是现任哈佛医学院外科教授、“现代脑外科之父”哈维·库欣,以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院长韦尔奇。
中国方面,除了李谕,驻美公使夏偕复也应邀出席。
李谕只知道后来的驻美公使顾维钧,眼前这位夏偕复真没怎么了解过,毕竟顾维钧的光芒太耀眼。
夏偕复对李谕非常尊敬:“李大学士,我已不知多少次听过您的名字。”
李谕也听过无数次类似的话,笑道:“公使先生不必客气。”
艾略特校长与贾德森校长一一与李谕握手,之前李谕与他们见过面,艾略特介绍了一同出席的哈维·库欣。
这位老哥蛮厉害的,把开颅手术的死亡率降低了八九成!
开颅手术听名字就可怕,当年华佗老爷子想给曹操做开颅手术,结果直接被曹操杀了。
到了十九世纪末,开颅手术的死亡率仍很高,直到哈维·库欣出现。
后世如此评价他的功绩:“在哈维·库欣之前,开颅手术的患者十有八九得丧命;而在他之后,十有八九都能得救!”
李谕道:“如果哈佛中国医学院可以请库欣医生去指导两年,我们将无比荣幸。”
哈维·库欣问道:“哈佛中国医学院已经建设完备?”
李谕说:“不仅完备,而且引进了最新的医学器械。”
“如果是这样,我可以考虑,”哈维·库欣道,“但本人的专业太局限,我的导师是全才,而且他有众多学生,没有一个水平在我之下。”
李谕问道:“库欣医生的导师是?”
哈维·库欣道:“霍尔斯特德医生。”
果然是个更重量级的医学大佬。
霍尔斯特德医生号称“现代外科学之父”,与刚才提到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院长韦尔奇,同属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大名鼎鼎的四巨头。
关键这位霍尔斯特德大佬不仅医术强,培养学生的能力更强,他的学生遍布美国各大顶尖医院,全是领军级人物。
霍尔斯特德人生挺传奇的,三十多岁就成了顶级医生,结果在用科卡因研究局部麻醉时,自己连同学生全都嗑上了瘾!
他跑去戒毒所戒毒,戒毒所竟然又用吗非戒毒,然后霍尔斯特德两样全上瘾!
祸不单行啊。
要不是他的好友,四巨头的另一位韦尔奇拉了一把,这位天才可能就毁了。
李谕笑道:“霍尔斯特德医生如此忙,不见得愿意离开美国本土。”
哈维·库欣道:“但他可以从培养的住院医师中选出几位全面的外科医生。以我的理解,贵国需要的正是能兼顾多学科的医生。”
李谕并不太懂医学,主要是没怎么生过病,听他说的有点道理,于是回道:“多谢库欣医生建议。”
几人就座后,会议正式开始。
洛克菲勒的儿子小洛克菲勒作为主持人,首先发言道:“我们洛克菲勒基金会准备投入一亿美元用于促进全人类的安康!”
第一句话就引起巨大轰动。
现在能拿出一亿美元的全世界可能都不超过五人,二十世纪初的一亿美元是何等恐怖。
李谕心想,果然还是搞垄断行业挣钱狠啊……
小洛克菲勒继续说:“基金会现在还是一个小孩,很年轻,没什么经验。世界都是它的试验场。所以我们准备在起步时慢慢发展,希望在不同的可行领域先收集所有能收集到的信息,以便日后真决定去做时,明白可能面对的问题,并在我们所能得到的最佳建议下行动……在此之外,我想格外强调的是,基金会对中国感兴趣已经好多年。
“李谕院士以及诸多留美学生的表现让我们确信中国是最好的一块试验田,因为这里虽然落后,但同时具备极大的潜力,这种潜力正是我们最看重的……”
李谕心想,这帮做生意的脑子的确好使。
投资人最喜欢的就是有巨大前景却又处于萌芽期的小微企业,如果投资成功,回报几乎无穷。
而中国绝对是最切合他们这种理念的。
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第二个发言道:“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在其漫长的历史中,从来没有给过西方思想及教育方法一次这样大规模进入的机会。所以我们可以借此送给中国一项大礼——医学教育和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