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53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即便是爷爷,恐怕也不敢保证派出去的官员中,每个人都是清廉端正的好官。”
  “既然没办法保证,那只有加强对百官的监察。”
  “至于瑶民一事,孙儿以为可以任命他们之中的头领为土官,但不得拥有兵马。”
  “将瑶民收编安置在一地的同时设县,并另在当地起一卫所,建设军营。”
  “如此,瑶民管瑶民,那自然便不会有汉瑶矛盾,卫所兵马只需要日常巡查当地,警惕当地蓄意谋反便可。”
  “只要兵马在朝廷手中,瑶民就是想要叛乱,被灭也不过是朝夕之间。”
  朱高煦这一番话说的十分大胆,其中让朱允炆最难以接受的还是瑶民管瑶民,而且还要设县。
  “这不行。”朱允炆反驳道:
  “国朝虽有土官,但土官大多都是土司,而这些瑶民不过是松散的贼寇罢了,如何当得起土官这一职。”
  朱允炆一开口反驳,朱高煦便懒得继续说下去,默默闭上了嘴。
  这样的举动让朱元璋略微不喜,但表面上他却还是云淡风轻:
  “先试试也无妨,倘若无用再说。”
  说罢,朱元璋转头对身边侍奉的司礼监太监道:
  “诏令湖广都司和湘王、楚王,命他们说降瑶民,授瑶民的头领为官,并分发河谷平地给瑶民,调一千户兵马驻守当地。”
  “另外昭告瑶民头领和湖广布政使司,免其赋税三年,分发耕具。”
  “奴婢领命……”司礼监太监作揖应下,紧接着转身去起草诏书。
  看着太监离去的背影,朱允炆心有不满,却不敢说些什么,只能低头坐下。
  这一幕被朱元璋看在眼里,他望着双双低下头的两个孙子,心里思绪活跃,片刻后才开口道:
  “明日我要去一趟紫金山,高煦你陪我去一趟。”
  “允炆你监国半日,午后再去紫金山。”
  朱元璋语出惊人,二子纷纷抬头,错愕片刻后便双双作揖:“孙儿领命。”
  “行了,继续处理奏疏吧。”
  见二人应下,朱元璋低头处理奏疏,而朱高煦也随他一同低头。
  倒是朱允炆看着这一幕,心里百感交集。
  他虽然高兴自己可以监国半日,但却又有些不舍得离开朱元璋,更不放心朱高煦陪同朱元璋前往紫金山。
  只是这一切都是朱元璋的安排,纵使是他这个太孙,却也无力抵抗。
  想到如此,朱允炆情不自禁的攥紧手中朱笔,片刻后才平复心情,低头认真批阅奏疏。


第79章 中元祭日
  “铛…铛…铛……”次日,当晨钟开始作响,整个南京城的百姓也纷纷从睡梦中苏醒,迎接自己忙碌的一天。
  与他们一样的,还有紫禁城东华门口的两千御前豹韬卫精骑。
  在这支精骑队伍的前面,矗立着一老一少两位身骑河曲大马的着甲武官。
  “驾……”
  雾色蒙蒙中,一抹枣红色从东皇城根南街走来,马蹄声清脆。
  待它走近,但见身着一身黑色圆领袍的朱高煦骑马而来。
  在诸军看到朱高煦的同时,朱高煦也看到了那一老一少两位武官。
  年轻的那武官朱高煦可不要太熟悉,因为其身份便是御前勋卫的徐增寿,至于另一位穿着罩袍的老武官他则是不太熟悉。
  带着疑惑,他骑马越过街道两侧的御前豹韬卫精骑,来到了这两位武官身前作揖。
  “舅舅,老将军……”
  朱高煦在马背作揖,这倒没有让人觉得不舒服,毕竟他的身份在这里摆着,再怎么胡闹,日后也大小是一个郡王。
  “殿下”徐增寿与老将先后作揖唱礼。
  或许是看出了朱高煦不认识老将,徐增寿也笑着伸出手介绍道:
  “殿下,这是武定侯郭将军,你应该认识。”
  “武定侯?”听到徐增寿的介绍,朱高煦诧异看向那长相威严的罩袍老将,对方也抬手作揖表示回礼。
  郭英,如果不是熟悉明初历史的人,或许对他不是特别了解,不过对于在傅友德、冯胜手下学习兵法的朱高煦来说,郭英事迹他简直不要太了解。
  在学习兵法之前,他一直以为眼下的老将排名是傅友德、冯胜、耿炳文、宋晟……
  然而,当他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后,他这才知道耿炳文还得排在郭英之后。
  郭英这个人从至正十三年开始就跟随朱元璋起事,先后跟随朱元璋、徐达、常遇春攻打陈友谅、张士诚,平定中原、云南等地,身经百战,战绩多到朱高煦都无法一一列举。
  从北伐打王保保,再到收复云南,与蓝玉创造捕鱼儿海大捷,可以说郭英一直都是明初“骁勇善战”的最佳人选。
  他不仅会打仗,与老朱的关系也十分亲密。
  一开始他便是作为老朱的亲卫登上历史舞台,后续征战之余,老朱还娶了他的同胞妹妹来结为亲戚。
  在马皇后、李淑妃相继薨逝后,这位郭宁妃也成为了洪武晚期的后宫之主,而郭英也在年老后被召回南京,负责管理内廷禁卫和殿前精骑。
  可以说,老朱对他十分信任,二人关系也十分亲密。
  “武定侯,小子有礼了……”
  知道了面前之人是郭英后,朱高煦自然不敢怠慢,连忙再度作揖回礼。
  “嗯……”对于朱高煦的示好,郭英并未展露出什么情绪波动,只是客套了一番。
  见状,朱高煦也没有纠缠,而是驾驭赤驩来到徐增寿身旁。
  “大舅今日没来吗?”
  朱高煦看了看四周,没发现徐辉祖身影后好奇向徐增寿询问。
  对此,徐增寿摇摇头:“上个月一直在龙江船厂忙着造船,前日有事又带兵去了松江,一个月内都难以回来了。”
  听得此言,朱高煦点头表示知道了,徐增寿见状也和他笑谈道:
  “你这厮,倒是只与家里忙公务,便是亲戚走动都懒得。”
  “我这段日子忙碌,舅舅又不是不知,何故取笑我……”朱高煦无奈回应,引得徐增寿嘲笑:“我自然知道,说出来调侃你罢了。”
  “倒是你,同是在宫中走动,你这厮倒是除了武英殿,其它哪里都不去。”
  “我在文华殿、大本堂带人巡查,一次都未撞见你。”
  说起这点,徐增寿也是有些无语,甚至觉得自家这个外甥的性格改变实在是太大了。
  若是换做之前的朱高煦被授予宫中行走、武英殿理政的身份,他少不得要去大本堂一番炫耀,上演一出锦衣还乡的戏码。
  然而放到现在,朱高煦整日活得如履薄冰,那小心翼翼的模样,便是徐增寿只与他重新见了两次面都能感觉出来。
  “我……”
  徐增寿还想说些什么,然而此时东华门打开,皇帝的大辂出现在了甬道内。
  百余名太监拱卫着那长两丈,宽一丈,由六匹马拉动的大辂,朱高煦他们只能远远观望。
  好在大辂虽大,但行走并不慢,因此不用两字时间便来到了朱高煦三人身前。
  郭英率先翻身下马,朱高煦与徐增寿紧随其后,三人下马后躬身作揖,唱声:“万岁……”
  清风徐徐,朱元璋将大辂车窗打开,不过并没有对朱高煦说话,而是看着郭英笑道:
  “郭四,你身体不好就不要着甲骑马了,上车来和我聊聊。”
  “臣、领命……”郭英不卑不亢的应下,随后小心翼翼的走上了大辂。
  在他上大辂的同时,朱元璋也关上了车窗,自始至终没有和朱高煦说上一句话。
  片刻后,大辂再次动了起来,朱高煦和徐增寿也翻身上马。
  不过与朱高煦不同,徐增寿需要指挥两千御前豹韬卫精骑开路,因此大辂旁边便只剩下了骑马的朱高煦和步行的百余名太监。
  骑在马背上,朱高煦并没有觉得朱元璋对自己薄情。
  从与朱元璋相处的这一个多月以来,他渐渐发现朱元璋这人之复杂,远不是他能揣测的。
  他到现在都看不清,朱元璋对自己的态度到底是怎样,反而在日渐了解中,对他发自内心的感到害怕。
  有的时候朱高煦都在想,自家那个大伯居然能扛着这种压力,一路陪着朱元璋走到三十七岁,这是何等的不容易。
  换做他,恐怕都熬不到三十岁,估计就得被逼成神经病。
  想到这里,朱高煦只能眼观鼻、鼻观心的骑马赶路,而相比较他的缄口,大辂内的朱元璋则是通过窗户的缝隙,偷窥着朱高煦的举动。
  一旁的郭英似乎早就看过这位洪武大帝滑稽的一面,因此并未感到奇怪。
  过了许久,朱元璋才收回目光,转身坐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脸上表情复杂。
  “我这双眼睛阅人无数,就没有我看不透的人。”
  “唯独这小子,我是怎么看也看不透。”
  “郭四,你说我这孙子变化是不是有点大?”
  朱元璋询问起了郭英,而对于他的问题,郭英也面露思考,片刻后才点头道:
  “回陛下,不瞒您说,臣之前也远远的看过这位殿下,那时觉得这位殿下的性情乖张狠腹,一眼便能看透。”
  “倒是今日忽的再看,却是觉得换了一个模样,瞧着他一举一动都如履薄冰。”
  “说句不敬的话,臣都以为陛下您之前是不是把这位吓出什么病来了……”


第80章 紫金山下
  马车内,郭英说着大不敬的话,但朱元璋却并不以为意,反而轻笑:
  “他不是被我吓到,他那是自己吓自己。”朱元璋瞥了一眼车窗,虽然看不到什么,但他却能大概想到朱高煦的模样。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5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3/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