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远了,看不到。”甘八剌如实说着,但他也解释道:
“兀良哈秃城一般没有这么多哨骑,现在有这么多哨骑,那肯定是四周的部落都聚拢过来了。”
“这几天是兀良哈秃城收获的日子,他们应该在抢收粮食。”
“兀良哈秃城可以入驻多少兵马?”朱高煦颔首再次询问,甘八剌也如实交代:“城里住不下多少人,一般都是居住贵族和伺候他们的奴隶,不超过一万人。”
“不过这个时候,城外一般会有两三万人,或者更多。”
甘八剌虽然被安排到安东城开垦田地,但脑子还算灵敏,不然也不会被选出来,跟随朱高煦出征。
“这里和兀良哈山的木寨一样扎营吗?”朱高煦心中有了想法,而这个想法在甘八剌点头后达到了顶峰。
“好!”他应了一声,这次如果成功突袭了兀良哈秃城,我亲自为你赐名,准许你进入军学学习,擢升百户官!
“谢殿下!!”听到朱高煦的话,甘八剌欣喜若狂,他在兀良哈诸部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牧民,只有在打草谷时才会得到皮甲和兵器。
正因如此,他们平日里日子过的疾苦,他的女人和娃娃更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吃而生病去世。
这样困苦日子,他早就过够了,所以他才会义无反顾的加入渤海军,成为渤海军的向导。
对于蒙古人来说,他们只有部落归属感,至于什么民族归属感,他们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
他自认为朱高煦是一个好主人,不仅没有歧视他,还为了与他们蒙古人沟通学了蒙古语。
这些日子分羊肉时,他也会亲自来看自己有没有分到羊肉,并且诏令全军不能歧视自己。
甘八剌没读过书,但知恩图报这种基本的事情他还是知道的。
得了朱高煦的赐名,成了百户官,他就能在渤海四城分田地,过上好日子了。
想到这里,甘八剌激动的恨不得当朱高煦的马前卒,第一个冲在队伍前方。
在他这么想的时候,朱高煦却对傅让交代道:“发挥我们的长处,打夜战,和上次一样!”
“好!”傅让点头应下。
打仗嘛,哪有什么仁义道德可讲,渤海军没有夜盲,自然要发挥自己的长处,更何况这还是对外作战,不必自我约束。
很快,傅让就让林粟与张纯传告全军休息,丑时突袭兀良哈秃城。
之所以将时间从寅时改为丑时,是朱高煦和傅让他们突袭了兀良哈山后的经验。
蒙古人要比汉人休息的更早,因此他们许多起床早的人在寅时就已经睡醒了。
有了这个经验,朱高煦他们自然要把夜战的时间提前。
不止是他们有了经验,就连渤海军的兵卒们也都有了经验。
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许多兵卒都在交流上次夜战中,兀良哈人最喜欢射箭的部位,让下面的人往这些部位塞些毡毯麻布。
时间在过去,与上次一样,漆黑的营地里那聊天声音伴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消息。
朱高煦从戌时四刻(19点)休息,睡了近两个半时辰,直到快抵达丑时才被身旁早起的傅让拍醒。
没有什么怨言,朱高煦和渤海军的所有兄弟都轻车熟路的起身,穿戴甲胄。
待所有人做好准备,已经是丑时二刻。
穿戴甲胄坐在马背上,傅让上前与朱高煦交代:“那队哨骑大约一刻巡查一次,我们要不要等一等。”
“不用……”朱高煦拿起手上的铁枪插在地上,为自己戴上了面甲:“反正马蹄声会惊醒他们的。”
“这里距离兀良哈秃城有十余里,我们不知道他们里面的哨骑有多少,暴露是迟早的。”
“哈剌兀和宋国公、我父亲都交过手,他能活到现在不是靠运气。”
“虽说是夜袭,但我并无把握成功,倘若不成功,我再想其它办法。”
话音落下,朱高煦抖动马缰,率马步骑军四千人出阵。
他们往西南快走,并不担心马力的问题,因为他们眼下的他们已经能够做到一人三马。
这三日一路南下,他们劫掠了不少部落,由于扫尾做的好,许多兀良哈部落都没有察觉到他们的出现和离开。
朱高煦只知道,这次的劫掠他们已经发财了,而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完成最后一击,彻底打瘸兀良哈!
夜深人静中,四千渤海军在甘八剌的带路下,向着兀良哈秃城插去。
他们一连往西南走了七八里,才被外围放哨的哨骑所发现。“哔哔!!”
密集的哨声响起,一路向西南而去。
那刺耳的哨声被守夜的兀良哈兵卒所听到,他们纷纷吹响了木哨,敲响了铜锣。
“明军夜战了?!”
兀良哈秃城外的营垒中,哈剌兀赤膊上身掀开帐帘,对门口的两队探马赤军质问。
两队探马赤军也是一脸迷糊,直到值夜的脱鲁忽察儿到来,才有人解开了哈剌兀的疑惑。
“哨声从东北方向传来,朱权那边没有出营的动静,我已经让全营男丁着甲上阵了!”
脱鲁忽察儿安排好了一切,这让哈剌兀松了一口气。
他回帐内穿甲,一刻钟后带着脱鲁忽察儿和护卫的探马赤军走出了营垒。
在营外,数千甲兵已经集结完毕,但还有更多的甲兵和轻兵还在营中乱窜,一时之间无法尽数出营。
哈剌兀来不及管他们,因为东北的哨骑已经往他们这边奔来了。
“怎么回事?胡兵发疯了?”
同一时间,明军营垒内,朱权穿戴好甲胄,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营门处,眺望着十余里外火光飘零兀良哈营垒,心里疑惑。
“我们要不要出阵去看看?”
朱权询问值夜的刘真,但刘真却脸色凝重道:“我军之中许多将士夜盲,万一这是胡兵玩诈,那……”
“我们有夜盲症,胡兵就没有吗?”朱权皱眉,可刘真却道:
“胡兵自然也有夜盲,并且比我们严重,所以您看……”
刘真指向了不曾挪动一片火光:“正因如此,他们才站在营垒外,不敢深入夜幕中。”
“上次听闻他们夜战吉林的哈达岭,末将还为此吃惊,现在看来是长记性了。”
“吉林城……”听到自家侄子的封地,朱权试探道:“你说这情况,是不是高煦来了?”
“这应该不可能……”刘真摇摇头:“渤海王府能养那么多兵,已经出乎我们的预料了,他们不可能根治夜盲的。”
虽然是洪武年间,但许多战兵的日子过的也只能说凑合,所以夜盲症是广泛存在于明军之中的。
毕竟不是每个王府,都舍得花那么多钱粮砸在兵卒身上,不过刘真显然是低估了朱高煦对渤海军的投入。
“驾!驾!”
在刘真和朱权还在犹豫的时候,兀良哈秃城外,负责东北方向哨骑的千户官气喘吁吁的带着数百骑冲到阵前。
他寻到了哈剌兀等人,并作揖道;“大汗,是南军,明军往东北来了……”
“有多少人?”哈剌兀没有因为突然出现的一支明军而惊讶,毕竟他早就猜到明军这次北巡有猫腻。
“太黑了,看不太清,大约只有千余火把。”千户官将自己所知的情况如实说出,哈剌兀听后也转头看向脱鲁忽察儿:
“把营垒内的那群蠢蛋都调出来,我要看看南兵怎么敢来夜战我的!”
哈剌兀并未将这所谓的千余明军和朱权手中的三千明军放在眼里。
只要不是朱棣北巡,在北边的明军塞王和将领很少有单独领兵上万出塞的时候。
明军不破万,他都没有必要担心和畏惧。
在他的调度下,营垒之中的兀良哈男丁开始磨磨蹭蹭的赶了出来,但速度太慢,看的哈剌兀火大。
为了防止这支明军去焚毁粟田,哈剌兀特意将自己麾下的数千甲兵带到粟田前,留还未走出营垒的蠢蛋在营垒外集结。
依托粟田,哈剌兀很快就看到了东北方向出现火光。
他的手搭在了长刀上,时不时还看向南边的朱权营垒。
瞧着那边没有动静,哈剌兀心里十分疑惑。
“这两支兵马,怎么一点配合都没有?难不成朱权等的不是他们?”
哈剌兀还在疑惑,可那支兵马却已经出现在了他们身前不到一里处。
“哈剌兀这老贼,倒是很挺警惕,不过不要紧!”
夜幕中,朱高煦勒马,指挥大军停住脚步。
瞧着哈剌兀这边阵脚俱全,朱高煦打量远处的营垒有些疑惑:“这里怎么两处营垒?”
“殿下!抓了个舌头!”林粟策马上前邀功,并指着南边的营垒说道:“据那舌头说,那边是宁王的营垒。”
“好!”听到朱权也在,朱高煦也就不追求夜战了。
哈剌兀这人,在历史上毕竟能从冯胜、朱棣手下逃跑两次,并且在靖难之役时还试图南下打草谷,被吴高、杨文击败后还能跑回草原,一直苟到永乐元年才病逝。
能从朱棣和冯胜手里活命,他的本事还是有的,不像守兀良哈山的那个草包一样无能。
“还要打吗?”
傅让面色担心,朱高煦却笑道:“他们夜盲,必须举着火把,我们却不用。”
“告诉诸军,将火把熄灭!”朱高煦一声令下,很快军中火把就尽数熄灭。
火把消失过后,他们看哈剌兀等人十分清楚,哈剌兀等人却看不到他们。
他们手中的火把和营垒的火光,只能让他们看清前面数十步的距离。
“射箭!”
哈剌兀抬手示意麾下兵马放箭,以此试探这支明军动向。
很快,数千箭矢射入夜幕之中,但却未换来半点声响。
瞧着那如死水般的前方,哈剌兀皱了皱眉头,抬头看了看天色。
不凑巧,今夜乌云密布,遮盖了月光,让本就夜盲的蒙古人更加看不清前方。
但很快,前方响起了马蹄声,并且十分沉重密集。
“这马蹄声,不像是一千人……”
脱鲁忽察儿面色凝重的提醒哈剌兀,但哈剌兀并未多想,他只是再度抬手:“再放箭!”
数千甲兵张弓搭箭,射出数千箭矢,可和之前一样,依旧未传回一声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