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482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按照时间,孟章应该带人早早在东南的恼温江等着了,你们派人去传他,并运送粮草前来兀良哈秃城。”
  “臣领旨!”
  面对朱棣的吩咐,李失与李齐各率千余马步兵向东南奔走。
  由于时代水文不同,加上恼温江常年泛滥,故此现在恼温江距离兀良哈秃城更近,不过二百里的路程。
  朱棣瞧着二人率兵脱离大军而走,便也指挥徐增寿、李远等人率领军队在兀良哈秃城扎营,同时派出军中户部的官员,让他们率领兵卒去丈量兀良哈秃城外的耕地有多少。
  他亲自率军进了兀良哈秃城,瞧着那与六年前毫无变化的城池,他不由得想到了当初自家老二逼他造反的事情。
  “俺若是当时动手,恐怕结局就大不同了……”
  想到现在天下的兵权情况,朱棣啧啧几声,倒也没有过多纠结。
  毕竟在他看来,即便朱高煦想要他退位,也不可能在现在这种节骨眼上开口。
  朱棣估计等自家老二的四川新政试点成功,并且进而在天下推行新政的时候,恐怕那小子就会想着皇位了。
  “俺又还能活几年呢?”
  朱棣抓抓大胡子,不以为意。
  南边的事情可不是那么好收拾的,没个十几年的功夫,哪有那么容易。
  十几年后,他都说不定快六十了,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还两说。
  这么想着,朱棣也走进了被收拾好的一间木屋之中,等待着东南的消息。
  也就在他等待的同时,李失与李齐带着两千女真马步兵狂奔,第二天便与孟章放远的哨骑碰了个面,并在哨骑的引路下前往营地。
  第三日正午,当他们顶着大太阳来到恼温江不远处时,距离恼温江约十里以西的一座营盘便吸引了他们的注意,两千马步兵在李失和李齐的率领下,直接冲向了那处营盘。
  “鞑子来了!”
  “不要惊慌,是自己人!”
  营门外,延绵十里的运粮民夫队伍发出了惊恐声,作势便要逃跑,好在被明军勒止了行为,这才没有爆发营啸。
  李失与李齐隔着老远便见到了那混乱一时的民夫队伍,不由放慢马速,在营盘不远处翻身下马,一路快走而来。
  与此同时,营盘内也策马而出百余道身影。
  作为辽国公的孟章率领眼下的肇州卫指挥使甘越走出,并在距离李失他们不远处翻身下马。
  “孟章!”
  “好家伙,总算把你们等来了!”
  隔着十余步,孟章与李失他们就各自奔跑起来,双方激动的拥抱在一起,孟章还顺手锤了李失一拳,并抱怨道:
  “陛下让我们三日后出发,结果我们已经抵达此地六日还不见你们踪迹,我正担心你们是不是遇到了胡人,便等到了你们的消息。”
  “遇到了沙尘暴,吃了一嘴的土。”李失解释了一句,随后便在兵卒端来马札之后,与孟章他们坐在了这水丰草美的草地上。
  “我们渤海什么时候能拉出那么多民夫了?”
  瞧着那群民夫,李失不由询问,因为他看出了这群民夫之中大部分是女真人。
  见他好奇,孟章也就解释道:“自去年岁末得了消息,我便将招抚的女真人都安置到了肇州,如今肇州也扩建了许多。”
  “眼下的肇州有民四万七千余口,还有三万待处置的流配犯人,你看……”
  孟章用手中马鞭指着不远处的民夫队伍,那其中不仅有小孩,还有女人和老人,基本都是被发配对象的家眷。
  “加上从吉林、长春、安东调的几万民夫,这才凑足了那么多民夫,顺带还带来了两万匹挽马用于拉拽粮食。”
  “对了!”听到有粮食,李失催促道:“赶紧让人弄饭,吃了半个月军粮,嘴里淡出了个鸟味。”
  “知道你们是什么脾气,早就在弄了。”孟章爽朗一笑,同时对身后的甘越吩咐道:
  “把哨骑聚集,准备安排运粮队给兀良哈秃城运粮。”
  “末将领命!”听到军令,甘越不假思索的应下,旋即安排人召回哨骑。
  李失等人羡慕的看着肇州骑兵来回奔驰,不禁笑问:“有的事情我们不好问殿下,你现在老实说,渤海是不是富裕的紧?”
  “谁让你们带家人南下的。”孟章闻言哑然失笑,但还是大致介绍道:
  “去岁南边移民来了六万多人,渤海有迁徙了十万女真人南下,如今有十万九千余户,四十七万七千余口。”
  “就田地而言,基本每户四十亩还是有的,仅凭渤海田赋足够供给漠东三卫。”
  “我们不是问这个。”李失和李齐面面相觑,直接道:“渤海现在的军马和乘马肯定够多吧,我看你这里都快有两千骑兵了。”
  “不,我这次带来的四千人都是骑兵。”孟章笑容满面,让李失和李齐瞬间有了打土豪的心思。
  “不过可惜,殿下说过没有他的教令,所有人不得动渤海和辽东的军马。”
  孟章补充一句,李失与李齐便纷纷泄气了,毕竟他们可不敢在自家殿下眼皮底下兴风作浪。
  说句老实话,就朱高煦对付江东六府和山东乡绅的反腐反贪手段,就连渤海出身的老兄弟都看得心有余悸,都担心自己会因为贪腐贪污而被抓。
  好在他们的军饷足够高,加上朱高煦给大部分渤海武官、兵卒都授予了世袭的官职和散阶,因此他们的日子可要比文官滋润多了。
  当初南下的四万渤海老兄弟,最差的也是小旗官,而且这个小旗官的身后最少拿着正六品的昭信校尉散阶。
  武职加散阶一起,加上渤海出身和燕府出身的军饷被朱高煦调高,因此一个渤海与燕府出身的小旗官,其俸禄起码是同官职从七品文官的三倍,约二百四十石。这俸禄,都堪比从四品的文官了。
  不过即便如此,渤海与燕府之中还是有不少武官牵扯到了江东六府和山东等地的检察中。
  虽说被查到贪腐后不会被流放回渤海,但他们会享受比回到渤海更难受的惩罚,官职散阶一律剥夺,仅留屋舍一所,父子两代不得参军。
  这样的待遇,比把他们流放回渤海还令人难受,起码流放渤海还能再辛苦几年开垦自己的耕地,然而在江南却没有什么荒地给他们开垦了,他们只能庆幸在军中学了文字,可以给人写信代笔。
  当然,对于渤海老弟兄对这群人的接济,朱高煦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他对渤海老弟兄也有感情,只是恨铁不成钢罢了。
  “军马两万四千余匹,其中两万匹在军马场放养,其它四千余匹都被我带出来了。”
  “挽马有二十六万七千余匹,乘马六万三千四百余匹,耕牛四十六万五千余头。”
  孟章好似炫耀般的抖落着渤海与辽东的家底,听得李失等人嫉妒的快冲昏头脑。
  “怎么会有这么多?”二人不敢置信,孟章却耸耸肩:“兀良哈东逃的那些小部落可不止一个人逃跑,而是带着牧群一起逃跑的。”
  “就眼下的速度,我估计再过四五年,朝廷能拉出起码五万骑兵北征。”
  孟章说出了一个骇人的数字,那就是五万骑兵。
  既然是北征,那自然不包括坐镇地方的西北、西南等地骑兵。
  如果算上这些地方的骑兵,那大明手中骑兵恐怕不低于八万,几乎是鞑靼、瓦剌两部明甲骑兵的总和还多。
  即便只调动五万骑兵北征,这股力量也足以摧毁鞑靼、瓦剌各自的本部。
  “怎么感觉和做梦一样……”
  李失摸了摸自己的短须,旁边的李齐也是一样。
  对于女真人来说,养马并不是什么问题,骑兵也不是什么问题,但明甲骑兵就成问题了。
  当年六城之地鼎盛时,也不过只有七八百明甲骑兵罢了,如今才过去多少年,渤海都能拉出四千明甲骑兵了,几年后甚至可以拉出五万明甲骑兵。
  明军如果真的能拉出这么多明甲骑兵,那鞑靼和瓦剌恐怕得连夜复合。
  “对了,你们……”
  孟章的话还没说完,便见一名千户官率领十余名骑兵从恼温江的临时渡口赶来,并翻身下马来到孟章等人面前,递出一封书信。
  “国公,东宫教令。”
  “臣孟章接令!”虽说距离数千里,可孟章在得知这教令从东宫发出来时,他还是起身作揖,毕恭毕敬的接过了教令。
  不多时,他在李失、李齐等人好奇的目光中打开教令,随后拿出火折子,当场将其焚毁。
  “怎么了?”李失询问,孟章也没遮掩,直接道:“殿下让尽早打通从吉林通往鲸海卫的驿道。”
  “此外,朝鲜那边派人前往了京城,说是我们的卫所逾越了。”
  “我们的卫所逾越?”李失愣了愣,孟章却开口道:“建州卫。”
  “建州卫?”不止是李失,众人都纷纷挠头,想不起这是哪个卫所,直到孟章提醒他们才想起来。
  “是斡朵里部的那群野人对吧?”
  李失反应过来,见孟章点头便嫌弃道:“他们那帮人善于劫掠,这次恐怕是惹了事情。”
  “不管惹没惹事,毕竟是我大明的人。”孟章说罢,便示意李失等人跟他入营盘叙旧。
  李失和李齐见状也没有拒绝,纷纷跟着他走向营盘。
  倒是在他们得知消息并走向营盘的时候,身处南京的朱高煦也终于接见了朝鲜的来使。
  “朝鲜使臣金瞻求见殿下!”
  “宣!”
  春和殿内,朱高煦头也不抬的回应,不多时便听到了脚步声。
  等脚步声停下,声音的主人也开始唱礼:“下国使臣金瞻偈拜太子殿下,愿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高煦合上奏疏,看了一眼金瞻,他长相不错,是典型的朝鲜长相,大脸盘子单眼皮,气质也畏畏缩缩的。
  “殿下,这人是朝鲜国艺文馆的提学,是朝鲜大儒。”
  亦失哈提醒了一句朱高煦,可朱高煦闻言却轻笑。
  在他这里,什么狗屁大儒都不管用。
  讨论四书五经他不如他们,可讨论史料,朱高煦可是一点都不担心自己会落入下风。
  “我听闻你是为了合兰府和双城总管府的事情而来?”
  面对金瞻的行礼,朱高煦直接开门见山,并搬出了元代的合兰府和双城总管府来宣誓主权。
  “正是……”
  金瞻显然没想到朱高煦看上去高大威武,五大三粗的,可论起史料也能说的头头是道。
  “殿下,合兰府与双城总管府唯有元代隶属中国,可在胡元入侵我国前,它们都是我国故土,臣翻阅《辽史》、《金史》的《地理志》里都没有记载此地为辽金所有,可见根本不是辽金领土……”
  “合兰府与双城总管府本就是我朝国土,其地上女真,亦是我朝子民。”
  面对金瞻抠字眼,朱高煦根本不接招,直接拿当地生活的民族作为证明。
  由于朝鲜还没彻底拿下东北部地区,故此他们并没有进行什么移民,数量自然比不了当地的女真人。
  “此外,新朝刚刚开始时,建州左卫与中卫的两个指挥使便前往吉林述职,足以证明他们是朝廷的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48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82/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