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639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既然无事,那臣告退……”
  “去吧”
  郭资起身便要走,朱高煦也没阻拦。
  瞧着他离开,屏风背后的郭琰才起身走了出来。
  她走回到了朱高煦身旁,似乎想起了什么,对朱高煦开口道:
  “爹这次北征带走了娘的梓宫,你说爹是不是真的放下了?”
  “没有。”听到郭琰的话,朱高煦摇摇头,并很快想到了郭琰的想法:“你想劝爹选后?”
  “不是我想,而是后宫那些妃嫔们明争暗斗,弄得乌烟瘴气的。”郭琰无奈说出实情,朱高煦听后却摇头道:
  “这些事情等爹回来你告诉他就行,不用插手。”
  “爹对娘感情极深,梓宫停放一年有余,期间他常常前往几筵殿便能看出。”
  “这事情到最后,估计会和我爷爷奶奶一样,皇后之位空悬,而你是娘临终前交代管理后宫之人。”
  “爹有可能会册立妃嫔,给她们妃嫔该有的位置,但却不会立后。”
  朱高煦记得很清楚,徐皇后生前,朱棣没给任何后宫妃嫔一个名份。
  便是徐皇后去世,也是去世一年后,朱棣才开始册封妃嫔,给了她们名份。
  可即便如此,掌管后宫的却依旧是自己的好大嫂张氏,朱棣也没再与其它妃嫔留下子嗣。
  况且历史上百官劝谏都被朱棣暗戳戳指使陈瑛、纪纲杀了几个人来看,立后这个话题在朱棣这里就是禁忌,所以朱高煦才让郭琰别提这件事。
  郭琰倒也拎清,见自家夫君这么说,她便不再讨论这件事,只是将话题引向了朱瞻壑和朱瞻圻几人身上。
  “壑儿这些日子总是带着弟弟们出宫玩闹,我担心江南局势太乱,会影响到他们。”
  “放心。”听到郭琰担心这个,朱高煦拉住她的手安抚道:“壑儿他们身边都有西厂的人,不会出事。”
  “另外他年纪也渐长,小学因为鱼龙混杂无法就读,但中学他还是可以去读一读的。”
  “我准备在他中学之后,让他出去历练几年,等他回来,也就可以协助我理政了。”
  朱高煦说着自己对朱瞻壑的安排,而郭琰见朱高煦这么说,心里便不免期待道:“让他领兵出征,还是巡查治理地方?”
  “嗯?”听到郭琰这话,朱高煦面露尴尬,郭琰见状也试探道:“您这是……”
  “我准备让他去当个教习,或者去当个吏员,要是他喜欢,大头兵也行。”
  朱高煦尴尬摸摸八字胡,这下不止是他尴尬,而是整个春和殿都尴尬了起来。
  自古以来除了被流放,还未曾有皇子皇孙混成朱高煦所说的那副德行。
  即便是被流放,那也是衣食不愁,哪有说去当胥吏兵卒的道理。
  “殿下,您……还是再三思三思吧。”
  郭琰不太乐意让朱瞻壑去当吏员,朱高煦却摸了摸胡子:“我意已决,而且我估计他到时候也挺开心的,不会不舒服。”
  “琰儿,人言慈母多败儿,男孩就得好好磨练才行。”
  “况且以他的年纪,等他从中学走出,也差不多十七八岁了。”
  “出去历练两三年,返回及冠后便能理政,并不耽误什么。”
  “那娶妻生子呢?”郭琰有些担心道:“及冠才娶妻生子,未免有些太晚了吧?”
  “你我也不早。”朱高煦爽朗一笑,弄得郭琰俏脸通红。
  结婚早的好处在于,两人已经是十七年的老夫老妻了,可郭琰连三十的生日都没过,正是少妇丰貌时。
  想到这里,朱高煦咳嗽一声,压低声音:“今晚我去后寝宫休息。”
  郭琰脸色红润,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行礼道:“那臣妾先回去让人收拾准备了。”
  说罢,郭琰转身走出了殿外,而朱高煦也心情愉悦的处理起了奏疏。


第424章 燕台虎峪
  “呜呜呜——”正月十七,伴随着元宵过去,江东门码头上也迎来了第三次下西洋的热闹。
  一艘艘马船将装箱的各类瓷器、布匹、绸缎装船。
  除了这些江南的特产,它们还需要沿着航道前往杭州、泉州、广州,将属于各地的特产装船,运往海外。
  浙江福建的茶叶,两广的蔗糖、红糖……
  这些都是海外所需的商品,其中以红糖利润最高,需求最大。
  “广东那边这次准备了五百万斤红糖,按照上次的航线,估计在抵达麻林地后就能全部销售完。”
  “奴婢估计这类商品到了东洲也应该畅销,因此想让两广多备一百万斤……”
  一艘马船的甲板上,朱高煦走在前面,旁边跟着左顾右望的朱瞻壑与朱瞻圻,还有郑和、夏元吉、郭资等六部尚书。
  郑和的话说完,户部尚书郭资便与身边的户部官员交代起来。
  与历史上朱棣的下西洋不同,朱高煦主持的下西洋,是朝廷和百姓都能盈利的善政。
  自下东洋开始,各地民间经济便得到了更多的市场,就拿红糖来说。
  过往两广糖农每年产出两三千万斤便已经饱和,而如今下西洋航道得到维护后,参与下西洋的民间商人也开始变多。
  在这个旧港和吕宋、交趾还没开始大规模制糖的时期,两广无疑是西洋航道上最大的糖类生产基地。
  毕竟红糖顶多能放十八个月,如果从江南采买前往西洋,那无疑会浪费一两个月的时间。
  反倒是从广东购买,能省下更多的金钱和时间。
  过去几年,两广制糖作坊也日益增多,许多跟风种植的人也因此获利。
  从糖农到衙门,各有收益,各有回报。
  不过这样的回报在朱高煦看来并不长远,因为当下西洋航道上的各国金属储备并不多。
  以当下各国的贸易逆差,各国国内那点金属储备,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大明赚走。
  正因如此,东洲航线的开辟,以及昆仑洲的开拓才显得格外重要。
  “下西洋贸易,事关沿海江南数十万织工、糖农、瓷匠的生计,不可不重视。”
  甲板上,看着那一箱箱货物,朱高煦立马开始了扯大旗。
  见朱高煦扯大旗,一些六部官员脸色都快成了猪肝色。
  以往大旗都是他们在扯,结果遇到了朱高煦,朱高煦扯大旗反倒比他们更熟练了。
  有这句话在,其它人想要攻击下西洋劳民伤财都不现实,毕竟郑和带回的货物,可都是户部统计过的。
  现在朝廷赚钱,百姓也赚钱,谁敢弹劾下西洋,谁就是国贼。
  “这次的贸易量,应该会比上次还多。”
  郑和小心与朱高煦说着,朱高煦闻言颔首,低头看一个眼朱瞻壑和朱瞻圻,伸出手拍了拍他们:
  “行了,去玩吧。”
  得到示意,俩小子立马就向船梯小跑而去,不多时就顺着码头跑向了南京城,身后还跟着十余名西厂力士。
  瞧着他们的背影,礼部尚书宋礼作揖道:“殿下,二位皇孙已然到了年纪,臣请挑选名师教导……”
  作为礼部尚书,宋礼可不想被旁人说他对皇孙不上心,故此站出来提出建议。
  不过对于他的建议,朱高煦却摇头道:“天下学子都在官学就读,皇家又凭什么优待?”
  朱高煦倒不是伪善,而是他并不想把朱瞻壑交给那些儒生,生怕这群家伙还给自己一個懦弱无刚的儿子。
  宋礼见状倒也没说什么,至于朱高煦则是看向了郑和:
  “此次下西洋,除了货物,户部还拨给了你五万两黄金。”
  “这些黄金,你好好利用,我相信你能带回价值百倍的存在。”
  “奴婢领教……”郑和回礼,朱高煦见状也下了甲板,向着码头走去。
  不多时,他的马车被在京兵马拱卫,护送向京城而去。
  群臣见状,即便心里不情愿,却不得不作揖回礼,送离马车。
  江东门码头的热闹还在继续,直至正午时分,近三十万箱货物才装载上船,一艘艘马船满载货物顺长江向东海而去。
  也在马船驶出长江的时候,朱高煦的身影出现在了春和殿宫道上。
  “殿下千岁……”
  走入春和殿,唱礼声先后响起,十余名武官站在殿内,毕恭毕敬的作揖。
  黔国公沐春、曹国公李景隆、镇远侯顾成、建昌侯瞿能、宁远侯何福,还有盛庸、瞿郁、瞿陶等数名在西南大放异彩的将领……
  这些将领,就是朱高煦在西南改土归流的底气。
  “这次对贵州改土归流,全赖尔等用心用功。”
  “陛下虽然不在,但你们的功绩足够封爵。”
  “瞿郁瞿陶!”
  朱高煦唤出瞿郁瞿陶,二将站出作揖:“臣在!”
  身高六尺余的两兄弟站出来,并未对朱高煦造成任何压力。
  同样六尺余的朱高煦伸出手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自信道:
  “你们平黔地土司有功,我代天子敕封你兄弟为威宁伯、毕节伯!”
  “臣谢恩……”
  瞿郁瞿陶闻言跪下,毕恭毕敬的五拜三叩。
  在他们身后,瞿能不由得挺直腰杆。
  一门三爵,这样的殊荣,古往今来少之又少,他瞿家也算青史留名了。
  如此想着,瞿能突然觉得当今陛下父子还是挺好的。
  想他瞿能在洪武年间就立功无数,然后从未获得爵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63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39/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