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消息,朱厚照发内帑六百万,捉户部发一千二百万,分别购买棉被、帐篷、棉衣、粮食进入受灾地区赈灾。
另外从军中调军卡车七千辆,各军积极救灾。
翌年三月,经统计,地震导致十六万七千余人死亡,负伤二百余万,伤后死者二十四万六千余,合计死亡四十一万三千七百二十四人。
震后,田地荒芜,河水改道,地下水位下降,务工务农都十分艰难。
朱厚照闻其事,蠲免重灾区十二县三年赋税,并再拨四百万贯用于灾后建设。
其余受灾次一等的八十九县,则是蠲免两年赋税,调拨三千万贯用于灾后建设。
一场地震,便让朱厚照积攒三年多的钱粮挥霍一空,甚至动用了六百万的内帑。
要知道从洪熙过后,天家便没有动用过几次内帑,哪怕动用,也不过就是几十上百万罢了。
类似这种调用六百万的情况,也算是一百六十余年以来第一次了……
第593章 后记正德(嘉靖)
“噼里啪啦……”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在鞭炮与烟花的硝烟中,正德十一年如期过去。
陕西华县大地震的事情给这一年的大明朝蒙上了一层阴霾,但好在朱厚照及时救灾令这场灾害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由于地方常平仓亏空,朱厚照令海瑞查案,祝枝山之子祝续因此遭到牵连,被流配昆仑洲。
同年,大明灭日本,内附日本、朝鲜的消息传开,西方诸国为之震动。
印度斯当、大食半岛等属国更为恭顺,瑞典、立陶宛等国先后朝贡大明。
次年,随着大地震赈灾渐渐结束,通过新政改革查获六千余万两的朱厚照开始对朝鲜、日本推出迁移政策。
朝廷以两国及江南地区迁移北洲、南洲、昆仑洲每户发迁移二十两为福利组织迁移。
仅是第一年,朝鲜便对外迁移三十余万人口,而日本高达一百七十二万,江南地区也达到了八十四万。
大明将日本地区的许多典籍搬往大明,摧毁大量石碑和更久远的建筑。
过后四年,朱厚照也将每年的财政收入投入到了中原及日朝地区百姓迁移上。
正德十五年,收音机、留声机等民用科技得到投入生产。
正德十五年八月,宋王朱佑极因为常年奔战而病卒军中,享年五十岁。
朱佑极死后,其子朱厚煜率军投降。
考虑到朱厚煜手中还有三府六万兵马,朱厚照并没有对其下死手,而是废宋王爵,降其为高邱郡王,仅保留六百护卫。
至此,为期十年的宋襄之乱宣告结束,戚继光、俞大猷等人被调回北京任六军都督府职。
九月,戚景通被擢封西海侯,戚继光改封定远侯,戚继美长平侯,俞大猷真定侯……
十月,戚继光被委任镇西大将军,节制碛北、西海两个都司。
俞大猷被委任波斯都指挥使,戚继美为北洲都指挥使,戚景通为中军都督,陈磷为海军都督。
正德十六年四月,五十三岁的朱厚照禅位于二十三岁的皇太子朱载坖。
尽管已经禅让,可朝中依旧以朱厚照为主,朱载坖只是一个领着皇帝头衔的提线木偶。
八月,太学经过研究,将汽车每个时辰的时速提升到了六十里。
同月,太上皇朱厚照驾驶汽车开始周游大明朝。
在他周游大明朝期间,大部分奏疏都得通过电报的方式发给他阅览并拍案。
翌年,朱载坖改元为嘉靖,册封三岁的朱翊釴为皇太子,大明朝进入了一个“稳定”与“和谐”的时期。
嘉靖五年,大明人口达到三亿五千万,耕地数据突破二十五亿亩。
由于内燃机技术得到进步,以石油为动力制造的内燃拖拉机走上历史舞台,波斯、河中等地区经济得到加强。
嘉靖七年,内燃拖拉机的价格降至一百二十两,只需要一個普通人五年的收入就能购买到手。
朱厚照令银行发三亿贯的低息贷款,用于百姓购买农业设备,开垦荒地。
这一时期,大量人口前往了北洲、南洲、西南将土地开垦出来。
嘉靖十二年,大明耕地面积达到三十亿,同年英法等西欧国家海军吨位达到四十万吨,而大明的海军吨位达到二百七十万吨,舰队十六支。
嘉靖十六年三月,黑羊国吞并白羊国,六十九岁的朱厚照得知消息,乘坐中洲铁路抵达波斯地区,并调集兵马出征黑羊。
四月,朱厚照率六军十八卫,五万四千兵马出征黑羊地区。
彼时明军已经高度装备装甲车,朱厚照仅用时百日,便覆灭黑羊王朝,收复伊拉克、叙利亚和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
朱厚照在此设大食三司,归俞大猷节制。
此战中,李成梁、李如松父子作战勇猛,获封大食侯,平虏伯。
八月,东洲南国余孽作乱,十余万人围攻睢宁府,被戚继美之子戚金击退。
九月,朱厚照返回北京,根据钦天监的研究,大明正在进入一个升温期,大概每十年,世界温度平均增长0.1℃。
按照这样的升温下去,世界有望在二百年后恢复到盛唐时期的气温,朱厚照得知消息十分高兴。
嘉靖十七年五月,大明人口突破四亿,世界各国的人口也稳步增加。
同年西洲人口为一亿三千万,算上奥斯曼和英法等国所占据的中洲和昆仑洲地区,西方诸国人口应该达到了一亿八千万,印度斯当南部地区为八千万。
根据郑王朱载堉的判断,这一时期的世界人口应该在七亿左右。
同年,郑王朱载堉认为当时的历法计算每年的长度不是十分精确,经过他的仔细观测和计算,求出了计算回归年长度值的公式,并上疏朱载坖告知自己的研究成果。
朱载坖翻阅奏疏过后,心中十分高兴,经过请示,他批准朱载堉进入太学参与研究,朱载堉成为大明宗室中第一位以藩王身份进入太学的宗室。
嘉靖二十年四月二十四,太上皇朱厚照感到身体不豫,召朱载坖、赵贞吉、高拱、海瑞及张居正等人前往大明宫。
四月二十六日,朱厚照驾崩于大明宫长寿殿内,享年七十三岁。
对于朱厚照的驾崩,民间百姓大多惋惜,而许多权贵则是弹冠相庆。
经过五十四日的停灵,朱厚照下葬天寿山康陵。
朱厚照死后,庙堂开始针对朱厚照的功绩来评定庙号和谥号。
张居正、高拱认为应该上武宗,而徐阶等人认为应该上德宗。
经过朱载坖思虑,最终还是为朱厚照上庙号为武宗,谥号为“承天达道英肃睿明昭德显功武毅孝纯皇帝。
此事裁定,朱载坖也终于在即位二十年后彻底掌握了大权。
彼时的他四十三岁,而朱厚照留给他的文臣武将可谓豪华。
文臣有赵贞吉、高拱、胡宗宪、张居正、谭纶、徐阶、严世蕃、海瑞、李化龙……
武将有戚继光、戚继美、俞大猷、李成梁、李如松、戚金、陈磷等等……
这群人从三十岁到七十岁不等,足够好好辅佐朱载坖。
或许就连朱载坖都这么认为,所以在他彻底掌握权力后的第二年,他便下令废除昆仑洲流配官员的罪籍,祝续因此得到释放。
此外,朱载坖改十日一次的常朝为一月一次,并将部分权力下放给了六部和殿阁。
在他的宽仁下,大明朝进入了一种诡异的平和时期。
嘉靖二十四年,朱载堉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了朱载坖的赏赐。
次年,朱载堉创立狭义相对论,并于三年后创立广义相对论。
在长时间的交流中,太子朱翊釴与朱载堉相谈甚欢,二人除了在理论上研究出了交流电,还于嘉靖二十六年发明了交流电的发电机,以及发明钨丝电灯。
嘉靖二十八年,二人观测天文时发现了大明朝的气温增长速度变缓,甚至有降温的可能。
二人上奏朱载坖,但却没有什么能处理的好办法。
嘉靖三十年,气温增长果然到了极限,世界气温开始进入平稳期。
嘉靖三十四年,太学发明了尿素、钾肥和抗生素,这使得粮食产量得到提高,许多疾病也得到治愈办法。
嘉靖三十六年,世界人口增长到九亿,大明朝人口增长至六亿。
然而随着气温开始降低,世界范围内的自然灾害开始增加,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开始降低。
除此之外,赵贞吉、胡宗宪、高拱、徐阶、严世蕃、俞大猷、海瑞等人相继去世,政治上仅有张居正等人支撑。
随着气温不断降低,东北的水患日益严重,加上昔年的渤海勋臣逐渐丢失权力,东北轻工业南迁的话题开始出现,但被张居正否决。
嘉靖四十年,张居正病卒任上,享年七十六岁,谥号文正。
张居正病逝后,接替他的张四维以年事已高为由致仕,沈一贯担任户部尚书,赵南星为吏部尚书。
沈一贯上任后,随即上《北事工业疏》,请求将北京以北的轻工业南迁气候宜人的江南。
朱载坖陷入两难,但看着北方轻工业入不敷出,还是咬牙同意了沈一贯的奏疏。
一时间,北京以北大小一千七百多家轻工业工厂开始南下江南。这些工厂的南下,给江南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江南地区迎来了一段时间的繁荣。
相比较江南的繁荣,北方的许多百姓只能投身重工业来保障生活。
嘉靖四十六年,失去轻工业后的北方开始偏向农场经济,可不断降温的气候让农业产量不断降低。
为了解决问题,朱载坖令朱翊釴监督太学,解决粮食产量问题。
相比较地大物博的大明,西洲诸国就没有那么好的环境了。
随着农牧业遭受气温降低的打击,加上没有美洲为其解决问题,西洲不可避免的陷入了争夺资源的战争中。
场战争是西洲各国争夺利益、树立霸权的矛盾以及宗教纠纷激化的产物。
随着大明朝和西洲的不断接触,西部沿海诸国和东部国家都能在与大明的交流中获得新的科学思维和理念,而位于中部的神圣罗马帝国则是陷入了僵局。
随着时间推移,神圣罗马帝国日趋没落,内部诸侯林立纷争不断,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又发展出天主教和新教的尖锐对立,加之周边国家纷纷崛起,一场瓜分神圣罗马帝国和内陆国家的大规模西洲战争爆发。
战争基本上是以瑞典、丹麦、波兰—立陶宛这些大明属国为一方。
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为另一方。
奥斯曼为一方,而英国、法国、葡萄牙三国保持中立。
战争在嘉靖四十九年(1610)爆发,由于忌惮大明,神圣罗马帝国对北边以防守为主,而对奥斯曼则是互相攻伐。
对于西洲的事情,大明并不在意,因为大明有着自己的内部问题需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