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家请我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45节
小说作者:四代重奸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8:30
  张顺看着张慎言怀疑的目光,心想:“父子”之间竟然连这点信任都没有了,这真是“家庭”悲剧呢。
  于是,他又特意解释道:“放心吧,老大人,我们老张家世代书香门第,躬行圣人之言,如何会做那些盗跖之辈所做的屠戮之事呢?”
  一番话把张慎言气的吹胡子瞪眼,你这厮本就是盗跖之流,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何就和我书香门第的屯城张氏搭上关系了?只是张慎言一时间也没办法奈何张顺,只得拂袖而去,留下话道:“巧言令色,鲜仁矣!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这两句话分别是引用自《论语》和《左传》,张慎言规劝张顺不要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欺骗别人,这样的人很少有真正仁慈的。并警示他你以这样的手段能兴盛起来,将来也必然以这样的原因被人灭亡。
  张顺闻言无言以对、神情落寞,长太息曰:“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张慎言一个趔趄,差点心脏病发作,气死当场。这真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流氓有文化。那张慎言本就是好学问,张顺这番话他如何不知?
  正是出自于《孟子》,原句为:《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意思是《春秋》这本书写的是天子执政之事,所以孔子说有的人以我为知己,有的人怪罪我,恐怕都是因为《春秋》这本书吧!表达了自己将事业坚持到底,不惧赞誉诽谤的高尚情操。
  结果被张顺用到自己身上,好像自己如同那孔圣人一般,那张慎言如何受得住?不过打也打不过,说也说不过,张慎言没有办法,只能强忍着怒气,不辞而别。
  且说张慎言辞别不久,那陈长梃听闻张顺回来便前来拜见。
  彼时,张顺正坐在屋中思索推敲下一步计划。那陈长梃红着老脸,伸头往里探寻。不成想正好被张顺余光瞥见了,便喊道:“陈大哥,好久不见,怎么却生分了?”
  陈长梃闻言讪笑着走了进来,说道:“主公,不敢当,不敢当,愧杀我陈长梃了。我这不是一不小心和大家走散了,不仅没帮上什么忙,反倒差点误了主公的大事!今番好容易遇到主公,便想向你请罪来了。”
  “大哥说什么话?见外了不是!”张顺热情的将陈长梃扶到座位上,说道,“大哥的事情我已经知晓了。本来使陈大哥自行行动,便是我的命令,怎好怪罪大哥?”
  “更何况大哥这些日子又没有自己逍遥快活,反倒招募了亲朋好友,怀庆有名武士。乃是一等一的大功,如何称的上‘请罪’?回头闲了,你我兄弟三人好好喝一杯才是正理。”
  陈长梃见张顺并不怪罪,才放下心来,便正好向张顺汇报他在城中巡逻探查情况,报告发现了几处发动“暴乱”的奴仆庄户和山民猎户藏身所在。
  张顺闻言大喜,连忙招呼过来二哥萧擒虎,兄弟三人一起带队前去捉拿城中“乱党”。
  这些人本就是乌合之众,更因为昨夜的失败,人心惶惶,士气低落。张顺带着身穿连环铁甲的士卒和陈长梃带来的武术高手,只是将他们围了起来,轻轻松松便拿下了这些人马。
  这下子张顺麾下的将领都来了劲头,纷纷要求张顺将这些全部杀死,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张顺听完了大家的意见后,无奈地说道:“诸位所言甚是,本当如此行事,奈何前番我答应了老大人,多做仁慈之事,少行杀戮之威。如今少不得驳了诸位的面子,请大家多多担待。”
  这张顺威望颇高,大家见他已经有了决定,也都不再坚持到底。只是心中也暗暗吐槽道:估计咱家主公又要搞事了,如若不然,何时听说过他听从“老大人”的言辞了。
  果然,张顺回了营地,便下令释放营中俘虏,将其暂时编入队伍。特别是山民猎户,正是张顺奇缺的远程射击兵种,正好弥补了队伍远程攻击不足的缺陷。
  为此,张顺还特意在城中敲锣打鼓,带着新入伙士卒穿红带花骑马游街,夸耀一番,告知城中父老。


第112章 感恩(上)
  等夸街完毕,天色已晚。张顺便率领新兵回营,又是一顿好酒好肉招待一番。这下子不但新入伙的奴仆庄户、山民猎户迷糊了,连张顺麾下的诸位将领,包括马英娘、李三娘全都迷糊了:主公这是要干啥?真的为了招募几个士卒,便仇将恩报?没觉得自己主公是这么胸怀宽广之人呐!
  结果第二天一大早,张顺又早早的起床,带着陈长梃、萧擒虎及新老士卒又要游街去了。这下子李三娘按捺不住好奇的心思,非要跟着去不成。张顺想了想反正也没什么关系,便让她穿上那件明铁甲,假装成身边护卫,就这么出发了。
  李三娘不太擅长骑马,这几天张顺教了她一些,但是骑术还很勉强。张顺怕惊了马匹,摔伤了她,不敢让她骑马,她只好委委屈屈的扛着盘龙棍跟着走。
  幸好队伍行进的也不够快,李三娘跟着走,还能抽出时间来东张西望。结果她奇怪的发现,队伍后面一群新兵,两人一组居然用木杠子抬着好几十个大箱子。
  这些都是外面涂着大红漆,镶嵌着黄铜锁头的新木箱,看起来非常漂亮。李三娘不由胡思乱想道:莫非张生又有了新的相好,这是迎娶哪家大小姐去了?
  想到这里,李三娘也有点委屈,心想:好歹我千里迢迢前来寻你,你就是再娶一房,怎么着也该和我说一声呐!想到这里,她不由狠狠地瞪了张生一眼:哼!负心汉!
  张生哪里知道李三娘在想什么,只是见她不满,还道是自己骑马她步行,心中不爽利而已。只是在众人面前要维护自己的威风形象,也不好下马去哄哄她,只是当做看不到。
  众人离了大营,现在大街上走了一会儿,然后拐进了附近一个胡同里面。李三娘抬头一看,果然是一户大户人家,只见气派的府门上挂着“王府”两个大字。李三娘本不识得字,只是最近在张顺的教导下,勉强识得一个“王”字,那个“府”字算是连猜带蒙才识得的。
  张顺到了跟前,下得马来,亲自上前敲了敲门。门里有人不耐烦地吼道:“大早上的,敲什么敲?要饭去别家要饭去!”
  这时候,城中百姓觑得热闹,早围过来观看。众人闻言,见张顺出了丑都不由,哈哈大笑。张顺也不恼怒,只是笑嘻嘻地回道:“城中义军统领‘擎天柱’今日特来拜访王老爷,还望通传一下!”
  这时候只听得里面一阵鸡飞狗跳声响起,然后又“呼通”一声,好像什么人被绊倒了,只是没有惨叫声响起,想必那人也是很辛苦地忍住了。
  又过了片刻,门里先是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然后府门大开。一位年过古稀,身形富态的老人面带惊慌的迎了出来。那人见了张顺,连忙跪下拜了数拜,说道:“大王远道而来,小民未曾远迎,还请大王海涵!”
  张顺见此,连忙急行两步,将这老者扶起,温和地说道:“折杀我也!老丈哪里话?长者为尊,俺可受不起您这一拜,可折了我的寿了!”
  “大王,您这是?”老者被张顺热情的一顿迷魂汤灌了下去,也迷糊了。
  “哎呀!您这是贵人多忘事呐!”张顺笑着,指着身后几个刚入伙的棒小伙说道,“多亏了你推荐,我们又多了几个新入伙的兄弟!义军事业壮大,可离不开您的支持!”
  那老者闻言脸色一白,腿都软了下来,连忙喊道:“大王,大王!你可不要……”
  “哎,不必推辞。这是您应得的!”张顺笑道,“我这次前来呢,给你整个一虚一实!”
  “这一虚呢,便是一个扁牌!来人呐,给王老爷府门挂上来!”
  张顺士卒闻言,便有两个大汉抬着一块罩着红布的扁牌上来。张顺伸手把红布一揭揭开,便露出里面龙飞凤舞的四个鎏金大字:义薄云天。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写着:义军擎天柱敬赠。
  那老者见此,哪里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两手一摊闭过气去。张顺也不管他,对着围观众人高喊道:“这一实呢,便是白银五千两。来人呐,给王老爷抬入府中!”
  这王老爷已经闭过气去,谁敢阻拦?顿时,张顺麾下的士卒如狼似虎一般,将几个鲜红漂亮的木箱子抬进了王氏府邸之中。选择偏僻之处,藏放好了,方才离开。
  这时候,张顺便要带人离开。那王府手下的管家急了,这老者听说“贼寇”前来,早已连忙安排子女孙媳从后门躲出去避难,这府中竟是无人做主。他生怕误了主家大事,连忙去掐那老者人中。
  没想到这一招还真好使,掐了几下,还没给那老者把人中掐出血来,这老者便悠悠转醒了。
  那老者一经转醒,便去寻那张顺。结果看到那张顺转身要走,连忙一个虎扑过来,死死地拽着张顺的裤腿,哭喊道:“大王,大王!你不能这样啊,我家知道错了,求求你饶过我们这一遭吧!我家做牛做马,也要报答您老人的恩典!”
  周围围观众人一看,纷纷起哄道:“这王老爷莫不是傻了?人家贼寇给他白花花的银两都不要,还要求着人家拿回去?”
  张顺见他这么大年纪了,也不容易,哭得甚是可怜。便只好止住了脚步,说道:“王老爷,有话好好说,这又拉又扯的成何体统呐?”
  那“王老爷”一听有的谈,便来了精神。连忙颤巍巍的爬了起来,将张顺等人迎入府中,请其上座,自己哈着腰陪在下首,让管家赶快去烧茶。
  张顺毫不慌张,稳坐当中,四面张望一番,说道:“老人家呐!有仇报仇,有恩报恩,乃是我义军的规矩。您这番大恩,我‘擎天柱’如何不报?岂不是愧对我义军忠义之名?”
  这王老爷还算老实,知道张顺这是要价来着,连忙跪下去磕了几个响头。脑门都磕破了,流着鲜血,都流到了鼻子沟里。他凄惨地说道:“小老儿听信小人之言,伤了天兵贵体,请大王责罚。只要小老儿当的起,一定竭力而为!”


第113章 感恩(下)
  张顺思索了一下,心想:这厮顶多算是个从犯,如今义军壮大,少不得大家的支持。也不宜搞得其家破人亡,适可而止也就行了。
  想到这里,张顺温和的安慰道:“我‘擎天柱’也不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何必如此畏惧?”
  “既然老人家不想接受我‘擎天柱’的‘赏赐’,也不是不行!只是有两个条件。第一,全额退还义军的赏银;第二,那块扁牌需要你们王家嫡系成年子孙,或男或女将其换下。不知老人家,你意下如何?”
  那王老爷闻言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内心斗争了一番,连忙喊道:“阿福,快派人将义军送来的那五千两银子给我退回来!”
  那王府管家应下了,连忙喊了四五个奴仆将那些箱子抬了过来,放在大厅里才退了下去。张顺见这老头识相,微微一笑,说道:“验!验完了抬回去便是!”
  那老者闻言心中一喜,心想这第一关总算过去了。谁曾想,张顺麾下几个士卒“扑通”“扑通”几下打开箱子一看,脸色大变,对着张顺说道:“将军,这银子全部被他们掉包了!”
  老者闻言心中一惊,上前一看,只见那大红漆箱子里赫然全都是石头。顿时,眼前一黑,如何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这特么哪里是要还银子,这是来要债呢!
  那王老爷打断牙齿和血吞,无可奈何,只得强忍着悲愤,喊道:“阿福,扶我起来,我们先去筹集银子!”
  “爷爷!”结果阿福没有回应,反倒响起了一声清脆的女子声。
  那王老爷闻言脸色大变,扭头一看,果然门口闯进了一个俏丽的女子进来,看其年龄也不过十六七岁。那王老爷见了,连忙骂道:“爷爷正在和贵人谈事,哪有你一个黄毛丫头说话的份儿?给我滚回去!”
  “爷爷!”那女子怒道,“这伙强盗都要抢夺咱们家财产了,你还替他们说话?咱们虽然家大业大,哪里有这么多银子与他?”
  “胡说八道!”那王老爷闻言大怒,便冲过去想把她推攘出去。
  李三娘见了那女子漂亮,连忙插话道:“你们爷孙不要在演戏给我们看了,还不赶快去凑银子还给我们!”
  那王老爷听了如释重负,连忙谢过了,便拉着哪个气愤难平的姑娘往外走起。
  张顺也不拦他们,只是似笑非笑的看了李三娘一眼,把李三娘看的不好意思勾下了头,盯着脚尖看。
  张顺也不说她,也不着急,只是端起刚才奉上的茶水,轻轻啄了一口,笑道:“大哥、二哥,你们看清楚了没有?古代有个学问大家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说的就是这种事情呐!”
  “三弟我要是不仁不义,怎么能够遇到如此热心肠的王老爷呢?正所谓‘礼尚往来’,我以礼相待,以仁相待,竟然也能感化像王老爷这样的大善人。他不但不要我送给他的五千两银子,反倒还要派遣家中嫡系,跟随我兴义兵,除大恶,开万世基业,治天下太平!”
  张顺一番言辞,只把那陈长梃说的面红耳赤,无言以对。他那二哥萧擒虎倒是个实心肠子,佩服地问道:“三弟,我觉得我和大哥应该喊你大哥才对!你是怎么做到说这些话,而不呕吐的呢?我和大哥二人光听到这些言论,都不觉胃中翻滚难忍!”
  张顺闻言哈哈大笑道:“这就是二哥你们的见知障了,古人云:君之远庖厨。只因为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众人皆以为仁!依我之见,此乃小仁也。君子只见牛之生死,不见人之生死而已。”
  “如今这王老爷便是这头牛罢了。二哥乃是君子,见其凄惨便起了恻隐之心。殊不知此辈前几天兴兵,伤我多少士卒?又误伤了多少城中百姓?若非当夜将士用命,士卒搏命,我等皆为丧家之犬,又有何资格端坐于高堂之上?”
  “受教了!”萧擒虎闻言沉默良久,三拜而退。
  张顺看了看左右,笑道:“仁,其为人之本欤!见悲惨之事,心生怜悯本是人之本性,有何不可?可是天道无私,赏功刑过!这些大户既然有胆参与叛乱之事,但有胆接受我‘擎天柱’雷霆怒火!”
  “这王府不过从犯而已,我罚其银子五千两,让其缴纳质子入伙,本已经是宽宏大量。若是依着其他义军手段,定让他家破人亡,俱为齑粉,方可干休!”
  张顺这番言辞一出,其他人想起那夜的危险,顿时怜悯之心皆去,愤怒之心顿起,纷纷要求严惩大户王家。张顺笑着挥了挥手说道:“后面罪孽深重的大户不可胜数,何必浪费精力这一家身上?”
  等了许久,那王老爷终于凑齐了银两,脸色苍白的命人将银子摆入到那些大红箱子中。张顺粗略一看,有白花花的元宝,也有巧夺天工的首饰,有乌七八黑的碎银子,也有光亮照人的器物。
  那王老爷摆弄完毕,才恋恋不舍的看了看银子,才一咬牙令仆人将箱子盖上。然后,那王老爷对张顺拜了拜,咬着牙说道:“小老儿毕生心血尽在于此,还望大王笑纳!至于嫡子,刚才我那孙女愿意侍奉大王左右,还望大王收留!”
  张顺闻言,大怒道:“好你个贼子,竟然忤逆我义军好意!来人呐,将他给我拖出门外,狠狠地给我打!”
  那“王老爷”闻言先是一惊,然后心中一喜,便被人拉出门外,脱了裤子,一顿噼里啪啦的打将起来。那“王老爷”也不敢还嘴辱骂,只是不停的惨叫。
  那王姓女子进的门来,见此别过头去。只是对着张顺拜了三拜,然后小步走到张顺身后,倔强的忍着泪水,望着门外。
  李三娘见此欲言又止,又不知道如何开口。结果,没想到张顺看也不看,便笑道:“三娘,你前番孤身前来寻我,身边也没有个能使唤的人。她便交于你了,回头打骂随你!”
  李三娘听了心中一乐,连忙将那女子拉到身边,笑道:“这就是你说的‘我见犹怜’吧?如何使得!”


第114章 道别
  张顺的感恩活动进行的若火如荼,使得城中不少大户都感动的紧。他们一个个叩首不已,喜迎义军入门。
  有的大户奉上银两千余两乃至万余两不等,还美滋滋的遭受一顿毒打;有的大户则高高兴兴手下收下张顺的礼物,感激涕零,不知所言。
  总之,这是一次主客双方都很满意的感恩活动,张顺数日之间筹集了白银数万两,和各色男女十数人。本来那些大户人家已经做好了家中送来的女子服侍张顺的准备了,不过却不料张顺并不是那样的人,只是将男子编入辎重营,将女子交给李三娘当仆人而已。
  且不说张顺麾下将领如何寻思,那“紫金梁”不久掠夺端氏镇回来以后,获得了不少财货,本来还得意洋洋。结果他听闻到张顺在泽州城中的收获,不由立刻红了眼,恨不得马上发兵火并了张顺。
  可是务虚道人给他讲明两件事之后,“紫金梁”才不得不冷静下来。第一件是韩廷宪疑似奸细,鼓动城中大户作乱,结果被张顺所部击败并当场活捉了;第二件是张顺前番出去掠夺,不知如何夺取了千余件连环铁甲,如今甲士千余,不可以往日情形视之。
  “紫金梁”闻言不由大吃一惊,若说身穿铠甲之士,自己麾下也有三千余人,奈何多数都是质量挫劣的棉甲,只有千余骑兵才身穿明铁甲,防御较好,正是自己的老本。
  如今张顺居然也势力暴涨,“紫金梁”也不由慎重起来。可是韩廷宪又在张顺手中,“紫金梁”又志在必得,一时间也沉吟不定起来。
  好歹那务虚道人乃是个知心人,连忙提议道:“那‘擎天柱’本是二当家下属,二当家又有恩与他,且让我施展一番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那‘擎天柱’放得韩廷宪归来。”
  “紫金梁”听了将信将疑,连忙赏赐务虚道人五两白银,以此事托付于他。务虚道人拿到五两白银,也不由哭笑不得,心想:也是个不爽利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71页  当前第4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9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家请我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