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家请我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81节
小说作者:四代重奸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8:30
  正好在辽州城西阻挡了“紫金梁”的去路,“紫金梁”一看官兵势大,没了办法,连忙带人向北面跑去。
  这时候山西巡抚许鼎臣正在欣喜若狂的率队占据辽州城,顾不上追赶这“紫金梁”,反倒那宣大总督张宗衡因为丢了收复辽州城的功劳,再次死死的掉在“紫金梁”身后,试图将其一举歼灭。
  幸好前番张顺先是夺取了张宗衡麾下的战马千余匹,又给他造成了千余精锐的损失,导致张宗衡不敢逼迫过甚,“紫金梁”且战且走,竟在大过年的时候,一路北上不提。
  其他人过年过得不好,张顺虽然勉强有个住处,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
  原来此时正在他刚刚攻下的黄榆关巡检司内,这关城本就狭小不说,更是石头筑成。
  这石头建筑本就做的粗糙,缝隙较大,保暖性更是聊胜于无。张顺麾下两千余人,更是无法全部容纳进去。
  张顺没有办法,只得命令大家在跟前扎营设寨,驻扎在这里。张顺自己本来也想住进大营,结果在麾下张慎言、徐子渊、李信等人一致反对下,才勉强住进了这山洞似的关城之中。
  城内设施简陋,张顺便让李三娘、竹儿勉强收拾一番,收拾出来一个卧室,一间大厅了事。
  风雪已经停了,可是天气更加冷了。这时候没有天气预报,更没有温度计,当然,其实温度计已经发明出来了,可惜张顺还不知道,他更不知道目前气温是零下多少度,只是觉得寒冷难耐。
  由于义军出发仓促,李三娘跑到辎重营那里翻了半天,也没反倒红纸。只得找了一小块红布,让张慎言帮忙写了个“福”字,贴到卧室门口,聊胜于无,以示与往日不同。
  至于吃食,本来早就不多了,之前携带的大白鱼也早就吃个干净。幸好有二当家“紫金梁”支援的二千五百石粮食,倒是不担心饿肚子。
  只是好歹也是过年,怎么着也得给大家改善一下生活。张顺干脆命令一些陈长梃带着一些山民去山中狩猎一番,给大伙增添些荤腥。
  那张三百、刘成、魏从义和李际遇也自认箭法不错,也嚷嚷着跟着前去。张顺见营地已经建立完毕,又有蒋禾、李友、李大亮等人帮忙照看,便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一大帮人折腾了一下午,结果也就打了点野鸡、飞鸟、兔子等猎物,若是换算一下能力消耗与收获,肯定是入不敷出。
  好在李际遇与张三百二人运气不错,发现了一头野猪。本来这野猪身上粘有一层厚厚的泥浆,很难射杀。万幸李际遇的长弓和张三百的虎筋弓都是强弓,射出的重箭足以破防,才猎杀了此物。
  只是这野猪却是生命顽强,二人又没有射中要害。它愣是带着伤口满山遍野乱跑,身上的鲜血在山间的雪地里画出了长长的痕迹出来。只道这野猪血流尽了,才力竭而死。
  等到李际遇与张三百将那野猪抬回来的时候,李三娘看了半天,才砸了砸嘴叹气道:“可惜了好猪血!”
  张顺也特意赶过来看了看,只见这野猪个头不大,像一只大老鼠似的,估计也就连骨头带肉百余斤,根本不够大家分的。
  他见天色还没有暗下去,便只好让李三娘带人先行处理着,自己便带着李信、悟空再去山林里看看。
  张顺没有练过弓箭,他也不太想练。毕竟已经进入火器时代了,他固有的印象,让他认为火器才是时代的主宰。之前在辽州城,义军倒缴获了不少好东西,他便趁机向“闯将”要了一杆火铳。
  他也不知道这属于什么型号的火铳,试射了几次,统管质量也不错,精度也挺高。其实就是明军常用的三钱鸟铳罢了,因为口径小用药量小,射击精度还行。
  张顺等人转悠了半天,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现。他见天色已晚,便准备要回到营地。突然悟空挺住了脚步,“嘘”了一声,用手指着林中让张顺看看。
  张顺扭头一看,什么也没看到。悟空急的抓耳挠腮,张顺又仔细看了半天,却是林中藏有一只梅花鹿。因为鹿身上的花纹问题,很容易看差。
  于是,张顺便命李信带人前去追捕。没想到这鹿警惕性很高,李信等人还没靠近,便奔跑起来了。张顺不行失了这只鹿,便一边让李信带人撵着,一边带着悟空向那鹿靠近。
  结果怎么也无法靠近,李信射了几箭都没有射中。张顺心中着急,干脆将手中的火铳也装填了,向那梅花鹿射击。
  只听得“嘭”的一声统响,那只梅花鹿应声倒地。张顺一愣,这就打中了?他本以为还得射击好几次,才有可能。


第206章 过年(下)
  张顺使悟空过去一看,却是弹丸正中梅花鹿腹腔,这鹿受了重伤,还没死去,只是挣扎着试图逃跑。
  这悟空倒不是个好相与的,上前摁着这只梅花鹿,伸手蒲扇大的手掌抓住鹿头一扭,将这梅花鹿的脖子拧断了,扛了回来。
  张顺等人又继续搜寻了半天,也没有搜寻到其他猎物。他们见天色一黑,便带着梅花鹿赶回到营地。
  这时候李三娘已经指使着人将野猪收拾干净,其余野兔、野鸡、飞鸟等一并宰杀干净。只是野味过少,不知如何下手。正好张顺又带回来梅花鹿一只,这鹿也不甚大,不过百余斤罢了。
  李三娘见了心中喜欢,便对张顺说道:“荤腥太少,好容易过个年,大家不沾点荤腥说不过去。不如,将这些野兔、野鸡、飞鸟分给将领们吃了,这野猪与鹿则分割成块,熬几锅肉汤喝吧!”
  张顺一听,这也是个办法。若是将领们在大过年吃独食,未免太过不近人情,便同意了李三娘的提议。除此之外,又使人煮蒸了些米面,一并给大伙管饱管够。
  肉不甚多,用了几锅铁锅狠狠的炖了。又从巡检司里翻出了一些野菜干、蘑菇干,一并放进去,不多时便炖出来一锅香气四溢的肉汤出来。
  也不管身份地位,一人分得一碗肉汤,只里面漂了一块丸子大小的肉块。将士们好久不见荤腥了,也很高兴,纷纷领了米面和肉汤来吃。
  张慎言地位超然,自重身份,便不像其他人挤上前去争抢。李三娘远远的见了,心想:这老头张生尊敬的紧,又是文曲星在世,不可怠慢了。
  于是她便盛了一碗肉汤,添了一块肉和野菜给他端了过去,对他说:“老爷子,过年好!你尝尝我这猪鹿汤怎么样?”
  张慎言闻言一愣,不由问道:“逐鹿汤?”
  “对呀,用野猪和鹿一起炖出来的汤,也没啥名儿,我就顺口这么一叫。”李三娘解释道。
  “猪鹿汤,逐鹿汤!真是好名字啊!”张慎言叹了一口气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此乃天意乎!”
  言毕,张慎言道了声谢,便端着逐鹿汤走到蹲到一边就着米面吃了起来。
  李三娘闻言莫名其妙,便回来向张顺问道:“张生,这老头怎么古里古怪的,我给他端了一碗汤,他还感慨了半天!”
  张顺闻言倒是起了兴趣,便问道:“怎么了?是不是这老头逢年过节,思念家中儿孙了?”
  “没有啊,就是给他端了碗猪鹿汤,他就感慨什么丢了鹿,共逐之什么的,是不是咱们抓的是他家丢的鹿啊?”
  “什么他家丢的鹿?”张顺闻言笑道,“是老朱家丢了鹿!”
  “那咱们要还回去吗?”李三娘闻言有点舍不得。
  “吃都吃了,还怎么还回去?”张顺哈哈笑道,“此鹿为天下人所共有,谁抓到就是谁的!”
  且不说张顺与李三娘怎么嘀咕,张顺麾下毕竟读书人不少。这汤一分出去,顿时不少人就觉得这“逐鹿汤”的叫法甚是霸气。
  甚至李信刚刚喝了点酒,便借着酒力抽出剑来,说道:“新年到来,无以为乐,我且为大家舞一通剑!”
  李信边舞边吟道:
  “习得文武志四方,
  随军征战斩魍魉!
  荒山不问英雄气,
  请君共饮逐鹿汤!”
  众人闻言不由大声叫好,张顺听了也不由一笑,心想:“如此也罢,新年新春,讨个好口彩,甚好!”
  “只是多亏了那陈金斗不在,不然这人定会大煞风景,参他个心有异志之罪!”
  张顺想起了陈金斗这厮,陈金斗这厮如今也在舜王坪和红娘子、萧擒虎等人举杯共盏。
  张顺不在,此三人不敢居于主位,干脆把主位空了出来,三人居于下首,一字排开。
  其下首为陈经之、箭儿、赵鱼头、赵鲤子等人。本来他们三人想邀请赵鱼头一并坐在次位,结果被赵鱼头拒绝了,他回道:“老朽虽然痴长几岁,如今却不是这营中主事。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如今主公事业草创,麾下人马稂莠不齐,正是主事之人立威重礼之时,不可乱了上下尊卑,使愚钝之辈不知何去何从!”
  他们三人的段位太低,辩论不过这赵鱼头,见他是真心实意,只得作罢。
  众人之中,其中红娘子与箭儿最为开心,前几日她们刚刚收到张顺派回来的信使捎带回来的一首小诗。虽然严格来说,也就是首打油诗罢了。
  只是在着流行以才子佳人为主题的爱情故事的时代,哪个女人心中不怀着邂逅一段浪漫的感情的少女心呢?张顺在诗中将她们比作娥皇女英,把她们俩也羞的不行。羞完了,又细细品品,又觉得心中像吃了蜜一般。
  红娘子明知道此人花言巧语哄自己开心,可是就像中了邪一般,也忍不住心里想他。
  她私下里也想和了一首,偷偷寄予张顺。奈何她虽然识得一些字,只是她才能却在马上驰射与营中管理方面,如何也拼凑不出来像样的文字,只得作罢。
  她和箭儿两人,给这个男人累死累活的忙着年底,好歹这死鬼还惦记着他们。她和箭儿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偷偷的骂了张顺一顿,才算是出了口恶气。
  这边红娘子和箭儿面带笑容,那陈金斗倒有点坐不住了。这厮本来就心胸狭隘,又喜欢贪图便宜。张顺将这辎重营交付与他,和将小鸡交给狐狸看管差不多。
  这厮前前后后倒趁机贪图了不少银两,只是张顺之前管理粗放,没有能够及时发现罢了。如今红娘子接手营中事务以后,虽然没有查过陈金斗的账目,但是陈经之几次转述红娘子质疑了两处有些出入。
  陈金斗也不知这红娘子到底知道多少,虽然过年的大喜日子,陈金斗也不由心中忐忑,生怕张顺回来,不能轻饶了他。
  陈金斗坐立不安,那萧擒虎反倒颇为轻松。他本就是山中猎户,如今居于山中营地,不时巡查一番,和自己往日生活无甚差异。看着营地之中,大家都热热闹闹的,萧擒虎也不由心想:果然自己也老大不小了,竟然羡慕其别人家的生活来了。回头三弟事业大了,自己也要寻个婆娘才好。生下几个娃娃,省的年年家中冷冷清清。


第207章 “卢阎王”
  大年初一,是崇祯六年的第一天。本来应该是个喜气洋洋的日子,结果张顺还没来得及开开心心,一大早就得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自家上司二当家“紫金梁”兵败辽州城,一路往北逃命去了。
  “紫金梁”死不死,张顺不甚在乎,可是官兵占据了辽州城,那么居于黄榆关的张顺就面临着巨大的威胁了。
  这事儿怎么办?还得抱团取暖!张顺没有办法,连忙派信使与“闯将”联系,互通消息。结果张顺才将信使派出去半日,中午张顺营地便接到了“闯将”的信使。
  “闯将”的信使一则同样向张顺通报了“紫金梁”战败撤退之事,二则同样提出来双方合营之事。这些事本就是张顺所想,哪有不依之理?
  于是张顺弃了黄榆关,“闯将”弃了十八盘,双方相会于太行山以东的顺德府邢台县。
  两人客套一番以后,便商谈其今后如何行动之事。这时候“闯将”提出了两个建议:
  一是张顺等人随“闯将”南下,率众进入武安县,那里有闯王营地,可以以为根据。再伺机或北上,或南下皆为便宜。
  二是两营合力北上,先搅他个天翻地覆,再寻得二当家“紫金梁”南下。
  张顺实际上对这两个建议颇不以为然,官兵嘛,不就那么回事儿?张顺也见多了,天下强兵宣大边军也不过如此罢了。若是两人联手,未必不能在直隶之地做一番大事。
  正好这时候出去查探消息的陈长梃回来了,他向张顺报告道:“主公,长梃四处打探消息,听闻临城县有大量义军,为首之人自号‘卢阎王’。”
  张顺听了思索一下,向“闯将”问道:“黄兄,你加入义军较早,可曾听闻这‘卢阎王’是何人也?”
  “闯将”听了有点尴尬道:“小兄弟,愚兄确实加入义军较早。奈何官逼民反,四方百姓民不聊生。今天起兵称个这个号,明天起兵称个那个号,旗号乱如牛毛,愚兄亦不可尽知。”
  张顺想了想,便对“闯将”道:“黄兄,小弟倒有个主意。兄长提议或回营地,或北上汇合二当家,小弟以为暂时皆不可取。若是义军为了安稳起见南返营地,我等当初何不老死家中,奈何作此造反的勾当?”
  “若是北上汇合二当家,一则敌情不明,二则义军胜于官兵者,在于四处流窜。若是我等与官兵硬碰硬,义军损失过大不说,恐怕正合官兵之义,反倒害了二当家。”
  “以为之见,兵分则弱,兵合则强。我等兵马虽然不少,等抵御官兵之人,却不甚多。如今我等到了直隶,人生地不熟。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更何况我们又算不上强龙呢?”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拜访那‘卢阎王’一番,若是此人可交,我们三人合营,共同谋划营救二当家之事;若是此人不可交,我等再行离去,再想他计不迟。”
  “闯将”听了,沉吟了半天,不由称赞道:“‘擎天柱’兄弟年纪虽轻,却是老成持重之辈!如此甚好,愚兄心服口服,我们合营去寻那‘卢阎王’便是。”
  且不说那张顺与“闯将”如何计划行事,直隶大名府中有一人,大年也过的不太安生。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整饬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兼按察使卢象升卢九台。
  卢象升历经艰苦,终于训练出来马步二千人。然而如今天灾人祸交加,贼寇如同地里的野草一般,不知何时,不知何地,到处冒头,卢象升也头疼的紧。
  如今大年初一卢象升得到消息,听闻有一批贼寇侵扰广平府的临洺巡检司和邯郸县,便顾不得新春佳节,只得召集人马前去围剿。
  卢象升素来喜欢与部下同甘共苦,对于百姓疾苦比别的官员看的更清楚。他深知如此贼寇四起,并非是百姓甘为贼寇,只是贫者无立锥之地,不得不为盗而已。
  可是他如今也不过是一个按察使而已,他也没有办法。他不但没有办法解决百姓的问题,还得带领士卒前去围剿此类贼寇。如果他不去围剿这股贼寇,恐怕会有更多的百姓遭殃,最终导致京畿大乱。
  大名府与广平府都是畿南八府,系北方重镇。特别是广平府有“三辅襟喉”的美誉。
  明清时期,从河南北上京师的路线,主要是沿太行山以东一线北上。这广平府正好遏制从河南北部的卫辉府、彰德府北上的交通要道。这也是朝廷特意任命卢象升负责整饬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的重要原因。
  卢象升对此也心知肚明,所以他顾不上新年大喜,也得强行出兵,剿灭广平府以西的流寇。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71页  当前第8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1/9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家请我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