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
loading..
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家请我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136节
小说作者:四代重奸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8:30
  二则是此地虽然崇山峻岭,皆是苦寒之地。没有膏腴之田可以耕种,不足养活大军,以发展壮大。
  可是思来想去,天下之地,有没有其余合适之处可以安身,张顺无奈只得先取了此处勉强存身再说。
  所以,张顺到了这卢氏第一步便是挟持了此地知县和城中大户,使其帮自己掩人耳目。
  那白县令和城中大户刚好又起了矛盾,张顺更是不怕他们联合起来,对付自己。
  白县令闻言颇为苦涩,可是他也没有办法。先是城中大户和他翻了脸,若是再得罪这“贼酋”,恐怕自己只能一死了之。
  可是人若是能活着,谁又愿意去死呢?白县令想了想,只需自己欺上瞒下,不将贼人进入卢氏之事汇报上去,谁人又能知晓这般贼人安居此处?
  如今那城中三姓大户出卖知县,投靠贼人,更是不敢将此事捅了出去,自己又何乐而不为呢?
  白知县便一口应了此事,那王氏、李氏和卢氏闻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是无奈,也只得应了。
  他们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好容易下定决心想要人不知鬼不觉的出卖一把本县知县,还遇到了这么一个狡猾的“恶贼”。
  他们三姓见白知县已经应了,他们也不用担心此人出卖自己三家,也便一口应了。
  张顺见大家都毫无疑义,便痛快地吃了一顿酒,各自休息不提。
  第二日,张顺便声称是祖籍在此的高官,如今老人家思乡心切,特意返乡建造山庄,以供家中老人居住。
  便一边派人监视城中知县和大户动向,一边派人去山中探查适合建立山寨之处,准备就此建立根据地。


第3章 贼也捉贼
  自从张顺占据卢氏县城以后,每日不间断派遣人员,去那深山沟壑之间寻那安身之所。
  闲来无事,张顺除了应酬、监视城中王、李、卢三姓及白县令以外,还特意将县衙之中的鱼鳞册等资料一应调来查看。他发现这卢氏县城周不过四里,乃是一小县城,但是其下辖编户却有三十二里。
  明制一里下辖一百一十户百姓,也即卢氏在册人口有三千五百二十户。此地虽然是穷山恶水之地,却胜在面积广大,气候适宜,人口也颇为众多。
  更况且此册乃是明初明太祖洪武皇帝时期统计而成,后世虽有增加勘验,大体未有太大变化。但是根据历朝历代,战乱终止以后,人口就会有一个爆炸式的增长,其县实际人口或为在册四五倍不止。
  正当张顺正在恶补卢氏县相关资料,突然门声一响。只见悟空推门而入,跑了进来大声喊道:“不好了,师傅!”
  张顺闻言一惊,连忙放下书籍,站了起来问道:“何事惊慌?可是有官兵来犯?”
  “这……这倒没有!”悟空挠了挠头,憨笑道。
  张顺一听事态不紧急,便知这厮又是一惊一乍了。他稳了稳心神才厉声喝道:“哪是何事?怎生如此惊慌!”
  “师傅,你那家仆刘应贵被贼人抓了。那贼人说是要你掏出三百两银子来赎,不如就一刀两断,立即杀了!那刘应贵素来喜欢与我玩耍,我怕他被人杀了之后,就没人和我玩了。”
  张顺闻言气极而笑:“什么人这么大胆?竟敢绑到我堂堂舜王麾下!”
  原来这几日刘应贵依照张顺命令,带着十来个人到处寻找那安身之处。此人乃是他爷爷刘牢头投献给张顺的家仆,虽然不甚机灵,却为人实诚,最为忠心,颇得张顺信赖。
  他这次做事也是如此,不敢有一丝懈怠。一路上,他翻山越岭,到处打探、寻找。
  不曾想这刘应贵年轻无知,又不懂遮掩,便不小心犯了当地忌讳。
  原来在这卢氏县东南七八十里外有一个抱椟山,山上有个抱犊寨。这寨子里有个寨主叫陈淘金,本是当地大户。
  只因他无意之中听说有村民在附近发现了金矿,便把人绑了。日夜拷打,等到拷出来地点以后,然便将人杀了,夺了那条金矿。为了防止他人染指这条金矿,这厮干脆聚起来二三百矿徒、奴仆、庄户,一来保护这条金矿,二来却做一些杀人越货、奸淫掳掠之事。
  这厮坏事做尽了,便被人告发。他为了躲避官府围剿,便带领这些矿工、地痞无赖等人在庄子跟前的抱椟山建立了一座抱犊寨。
  此地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官府数次围剿皆被他大败,于是此人越发猖狂起来。
  那一日刘应贵带领士卒前往距离这抱犊寨不远的三川集打探附近地形,被这厮得知了。那刘应贵又是外地口音,他只道是官府探子前来寻他,便带领三五十匪徒埋伏在刘应贵必经之路。
  刘应贵猝不及防,麾下士卒又没有穿戴铠甲,顿时便被对方击败了。除了两三个人逃了出来,其余诸人不是被对方杀了,就是被对方捉了。
  这厮捉了刘应贵几人以后,一经审问,才得知捉错人了,便要将他们随手杀掉。
  刘应贵往日老实的如同木头一般,这时候突然开了窍,连忙喊道:“我乃大户人家奴仆,这几日我家官人从京师回来,准备衣锦还乡,寻一处风景优雅之处建一座山庄安身。你若是图钱,可使人送信与卢氏县中,家主定然让你不会白忙!”
  那陈淘金闻言不由一乐:“你一个家生子,如何值得主家来赎?”
  刘应贵便道:“我是老主子的人,如今跟随着小主子过来办事。一来为了协助与他,二来为了替老主子监督他。若是我轻易没了,定会被老主子责怪。”
  陈淘金闻言不由大喜: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了全不费功夫。自家父母没白给我起了一个‘淘金’的好名字,合当我陈某发财!
  于是,这陈淘金便从被抓获的士卒之中挑选了一人,割去了左耳,放归卢氏县城,让他带话与张顺。
  张顺听了悟空的讲述,先是不信。刘应贵跟着自己这许多日子,如同一个闷葫芦一般,如何能讲出这番言语出来?
  等到张顺见到那被割去一只耳朵的士卒的时候,一个无名业火便腾腾而起了。
  这名士卒倒是悍勇,脑袋虽然刚刚被简单包扎一下,也愣是不吱一声。只是他那一张黑脸,却因为失血过多,有些脸色发白。
  张顺不由赞叹道:“真汉子也!你如何称呼?”
  那人强忍着疼痛应道:“贱名不足挂齿,只是伤于贼人之手,真乃奇耻大辱!我不杀此贼,誓不为人。将军若有心记得我这个无名小卒,便称我‘一只耳’吧!”
  张顺闻言一愣,虽然有些不合时宜,仍然忍不住暗道:“希望你这辈子不要遇到一个绰号‘黑猫警长’的人物!”
  张顺见他伤势不轻,连忙让他下去休息。遂后便召集起诸将,问道:“此事当如何处置?”
  宋献策闻言便站了出来说道:“此事易耳,主公兵临此地,以威胜众。若是置之不理,便是露了怯意,定然为其他大族豪强所轻!更何况刘应贵爷爷与主公有救命之恩,如若不救,不合人情世故!”
  张顺闻言点点了头,这真是他的看法,但是他还是希望其他诸将也多发表一下看法。一来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可以查缺补漏,周全计划。二来自己麾下无甚经天纬地之人,正好借此机会慢慢培养他们思考和谋划的习惯。
  果然张慎言闻言也站起来说道:“宋先生所言甚是。只是我等是强龙,这陈淘金乃是地头蛇,自古以来强龙不压地头蛇,此事还当从长计议。依我之见,我等应先打探清楚此人身份、背景以及实力,再作计较不迟。”
  “张公何意?”张顺听他话中有话,连忙问道。
  “此事事发突然,或许只是偶然之事,也或许是卢氏大户借机试探将军实力罢了。因此,我认为此事必须雷霆一击,干净利索的解决掉此僚,方可震慑其他不轨之辈!”
  张顺闻言点了点头,赞同道:“张公真是老成谋国之辈,此言甚是。”
  不曾想,这话却是惹恼了一人,只听他冷哼了一下,说道:“溜须拍马之辈,算什么老成谋国?依我之见,些许宵小之徒,没什么见识。只需抬出红夷大炮,一顿乱轰,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张顺扭头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加入到张顺营中以后,几乎很少发表言论的张道浚也。


第4章 张道浚
  你道这张道浚如何到了张顺营中?原来上次辉县之中,张三百捉住的石柱土司马凤仪不是别人,正是这窦庄张道浚之妹。
  之前我们提到过,这张道浚颇有才干,又是忠臣张铨之后,颇得朝廷重用。
  此人曾任锦衣卫指挥佥事、南镇抚司佥事指挥同知,掌印。上幸太学,赐飞鱼服,升从三品指挥使都督同知。又被孙承宗看中,命他负责为边军督造西洋炮、弗朗机等火器。
  本是前途远大之人,结果因为参合袁崇焕一案,攻击当朝首辅钱锡龙,又多次忤逆崇祯皇帝,便被贬戍到雁门关。
  此人到了雁门关以后,并不安分。因为山西巡抚宋统殷不知兵,特意招募他为幕僚,带领张铨所留家丁,又募集了一些人马,协助围剿流窜到山西泽潞地区的“紫金梁”等人。
  为了将功赎过,张道浚“余方忤时,倘有不效,罪复加罪,何谢人言。故凡丁勇、马匹、器械、米粮,一切自办,一图一当。”
  也就是说此人认识到自己这个时候行事不合规矩,如果做得不好,就会罪上加罪,更不要说去感谢替自己说话之人了。所以剿匪的士卒、马匹,武器铠甲和粮草都是自己负担。
  也正因为如此,虽然此人用兵之法中规中矩,好歹也立了不少功劳,甚至擒获了义军首领“满天星”。
  当初山西巡抚宋统殷没有被张顺斩杀的时候,还特意向朝廷上报他一等功。
  等到崇祯六年八月份的时候,“小尉迟”魏从义从五台山附近返回,用幕僚麻布之计奇袭沁水,并占据了此城。
  当时,张顺刚从辉县被“闯王”等人排挤回来,尚未来得及救援,便被张道浚率领士卒击退了。
  冀南兵备道王肇生如实向朝廷汇报了他的功劳。沁水县阖县乡官、原任湖广巡抚右副都御史孙鼎相、原任山东青州府知府韩肫仁、原任陕西镇安县知县刘用宽,举人孙如玉、王廷瓒、王文仕、王同春、张贺、窦副俨、李异品、高显光、宫生刘衢、贡生窦如干、丁继统、侯选,同知张报韩,监生张佐、韩景、星晟、宁尚一、张国瑛、张瑆、孙如璧、韩瑁、张国瑞等。以及沁水县合学禀善生员王廷玺,增广生员窦如玉等,附学生员王道生等,沁水阖县小民窦复初等,沁水县在城生员王道昌等,曾经先后三次向朝廷上《沁水乡绅士民为张道浚请功免罪公揭呈状》,请求将张道浚留到沁水,保境安民。
  结果无论崇祯皇帝,还是朝廷衮衮诸公不愿看到这厮得意。有人便借机弹劾他“擅离雁门,离伍冒功!”,又得弹劾他“沁城既失,不可言功”。
  总之,张道浚自己出人出力剿匪安民,不但得不到朝廷认可,反而被借机整治处罚,被贬谪到更远的海宁卫。
  当心灰意冷的张道浚正要离开窦家庄的时候,正好接到自家妹妹战败被俘,如今已经落入张顺之手的消息。
  其时,张道浚母亲霍氏年事已高,他生怕她得到这个消息顶不住。张道浚不得不瞒了母亲,私下约见张顺。
  于是,张顺见到他之后,便对他说:“吾平生所好者,熟妇也!汝妹马凤仪虽已嫁人,却容颜未老、风韵犹存。不如你我两家结为亲家,也好两好各一好,省却了刀兵!”
  这一次张道浚才体会到张慎言那种如同日了狗一样的心情,什么“吾平生所好者,熟妇也”?都是三十多岁的老太婆了,还有什么“风韵犹存”?其实不就是威胁自己,若是不答应他的要求,他便要强取了马凤仪,好让自己张家变成贼酋的亲家吗?
  现在朝中衮衮诸公,正是恨不得自己早死早托生,如果得此机会,还不趁机灭了自己张家全族?
  张道浚无奈,只得强颜笑道:“舜王说笑了,我听闻你已有娇妻美妾若干,何苦辱我那年老珠黄的妹子?有什么事儿,划下道来,张某接着便是。”
  张顺拊掌笑道:“好,真是爽快,是个好汉子!”
  “此事易耳,你们张氏既然有人落在我的手中,入宝山岂能空手而回?要么你做的我大舅子,要么你做我的幕僚,你自己选吧!”
  张道浚闻言大吃一惊,他本道张顺的胃口不过是多要点银两财货罢了,顶多讨要些粮草武器、西洋炮之类的火器之类。
  他如今心灰意冷,对朝廷颇为失望,私下里做点犯禁的勾当也未尝不可。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舜王竟然想让他从贼。
  他身为堂堂正正的朝廷命官,哪怕被贬斥了,也未必没有翻身的机会,如何肯做这种自断前程的事情?
  张道浚又不敢直接拒绝,只好含糊道:“此事当从长计议,容我思量思量,再行回复!”
  张顺倒也讲究没有为难与他,更没有借机扣留此人。如此过了数日,张道浚辗转难眠,想不出两全其美之策。
  不曾想不知怎的,这事情最终还是传到他老母亲霍氏耳中。
  霍氏素来刚烈,便把张道浚喊道跟前教训道:“凤仪吾儿与你一母同胞,亲若一人,我素来不敢有所偏颇。”
  “如今她嫁入马家,连祖宗的姓都改了,那便是马家的人了。他们马家不及,我们张家着急什么?你这些年岁数渐长,心思倒更重了。故意瞒着我,是怕老身说什么不成?”
  “凤仪既然领兵打仗,便须知刀剑无眼。如今战阵之上为贼所捉,她没有当场战死已经是让我张家蒙羞了,还如何值得上我张家的栋梁去换回这不忠不义不认不孝之辈!”
  “你且安心去那海宁戍守,不必管她!若是那贼人真敢宣扬些什么,也是他马家的问题,与我张家无涉!”
  “娘!这样凤仪就……”张道浚闻言急忙提醒道。
  “住口!”霍氏大怒道,“我张家世代忠良,没有这种不忠不义不贞不洁的女子!”
  张道浚无奈,只得低声应了,低眉顺眼的退出了母亲房间。


第5章 崇祯二年的内斗
  张道浚出来房门,正好看到伺候自己母亲的婆子,便喊过来问道:“我母亲最近身体如何?”
  “回禀老爷,老夫人这几日情绪不好,常常夜里惊醒,不能安睡。又有时候偷偷抽泣,只是吩咐我等,不敢让老爷知晓!”那婆子唯唯诺诺的应道。
  张道浚一听,如何不知自家母亲的心思。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孩子不是自己亲生亲养,手心手背都是肉。老母亲既然舍不得自己从贼,又如何能够舍得妹妹落入贼人之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71页  当前第1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6/9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家请我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