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家请我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150节
小说作者:四代重奸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8:30
  等到张顺赶到跟前的时候,身体孤瘦的张慎言在站在寒风之中指指点点,安排麾下丁壮如何行事。
  张顺喊了一声,那张慎言才暂时放下了工作,前来拜见张顺。张顺一看这张慎言脸色还沾了一些木灰,有几分狼狈。
  他连忙扶着张慎言道:“辛苦了,张公!多亏有你,此事方才有如此进展。”
  张慎言哪里有时间与他客套,只是扼腕叹道:“此山地林木众多,与往日我在天津等人屯田不同,伐木撅根,着实耽误工夫。如今进展缓慢,实在是我的过失。”
  张顺劝慰了两句,连忙跟着四处查看。只见张慎言确实用心,特意选取地形平坦肥沃,树木稀少之处开垦,却仍然免不了工作量巨大的伐木撅根之事。
  树木与草木不同,它的根系扩散的面积甚至要超过该树的树冠。这个时代一没有电锯拔树机,二没有挖掘机和吊车,一切只能依靠人力,却是非常费工费力。
  张顺看来半晌,突然皱了皱眉头,问道:“怎么还是刀劈斧砍?如何不使用锯子来锯?”
  张慎言连忙指点了几处,言道:“锯子工艺复杂,急切之间无法及时提供,勉强购买制作了十余副,已经投入使用。只是事情紧急,恐等不得,只好让他们先做些活计!”
  张顺抬眼望去,只见山坡山谷上黑压压一片都是人,竟然无一人清闲,心中不由佩服万分。
  原来这万余丁壮留在抱犊寨四千人,听从红娘子指挥,一来继续建设营寨,二来负责开垦抱犊寨附近的荒地。其余六千人尽数在这里了,竟然被张慎言一人支使的团团转,真是好本事。


第39章 垦荒(下)
  好歹张顺是后世之人,有丰富的土木工程经验。他看了半天,终于看出来点门道。
  张顺便对张慎言道:“如此全靠人力,恐怕无法完成开垦两万亩农田的目标。我今日看了半天,这最为耗时耗力的乃是树木的砍伐、运输和撅根。”
  “我倒有几个法子,和张公参详参详。第一,我欲将义军的黄牛调配过来五六十头,以便运输之用。第二,其他工具差不多人手一把了,我准备命令张都督暂缓其他工作,全力打造锯子,加快伐木速度。第三,撅根最为费时费力,我欲设立滑轮组和杠杆,试着进行吊拔,减少工时工力。”
  张慎言闻言皱了皱眉头道:“这所谓‘滑轮组’和‘杠杆’我却不曾听闻,试一试也好。只是那调配黄牛之事,我却觉得无须如此。毕竟后面耕种之时,更是少不了这些老牛出力,若是因为垦荒之事,累死累病了一些,反倒耽误耕种之事。”
  张慎言作为一个传统官吏,对爱护耕牛乃是本能反应。张顺哪里想到都这个时候了,他还如此“抠门”,不由闻言哭笑不得道:“张公,若是荒地开垦不出来,即使一头不少,又哪里有田给它耕种?姑且尽力使用,若有损伤,一切由我担着,绝不怪罪与你!”张慎言才勉强同意。
  张顺又寻了几个木匠,勉强制作了一些杠杆和滑轮组,充当简易的塔吊和起重机使用,可以减少一些刨树根的工作量,才加快了一些垦荒的进程。
  可是张顺犹嫌不足。按照张慎言所说,此地播种不能晚于五月初,如今正月已过,距离五月初却不足三个月。照此进度,一个月能开垦出来三千余亩,已经是菩萨保佑了,又如何能够完成两万亩的目标?
  正当这个时候,完成统计工作的徐子渊也带着队伍风风火火的赶了过来。张顺正在头疼垦荒之时,不想和他细谈,只是说道:“你统计的数据我已经尽知,如今忙于垦荒之时,你不必特意赶来汇报!”
  徐子渊哪里不知道张顺的意思,连忙说道:“主公,我正为此事而来。经过我们亲手丈量,不曾想在三川市以东的冷水无论耕地还是可肯之地最多,特意前来向主公汇报?”
  张顺闻言一愣,他只是粗略看了一个结果,不曾了解其中详情,连忙追问道:“此话怎讲?”
  徐子渊不愧是制图出身,连忙拿出来随身携带的一副简易地图,为张顺指点道:“如今义军共统辖一寨一镇两市六里。其中赤土里最差,耕地狭小,又很难开垦。庙子里在栾川镇以东,为栾川屏障,不宜深耕。”
  “三川市农业一般,勉强养活自己罢了。康家庄农业兴盛,早已经开垦许多,可垦之地不过两三千亩罢了,聊胜于无。陶家湾和石庙稍好,可垦荒地合计差不多有六七千亩,胜在和栾川较近,又有伊水可以浇灌。”
  “其次叫河,水源充足,荒地较多,距离三川市又近,可肯六千余亩。再次栾川镇,预计可垦荒地万亩,又利于浇灌,堪称沃野。只是主公可能没想到,那冷水里居然有两三万亩荒地可垦,耕种条件丝毫不亚于栾川镇。”
  “什么?”张顺闻言大吃一惊,他本道这伊水河谷的栾川之地便是山中最好的土地了,万万没想到那不起眼的冷水里丝毫不亚于伊水河谷!
  张顺本来以为山中有两三万亩荒地可垦,已经心满意足了,怎么也没想到居然还有五六万亩可垦荒地。
  想到此处,张顺连忙喊来张慎言,据实告之以后问道:“如今既然有这么多荒地,我们广种薄收可好?那些树木砍了伐了便是,只是根系日后慢慢挖掘便是,只要我们又足够的土地,何愁粮食产量不足?”
  张慎言闻言捻了捻胡须,倒是眼睛一亮应道:“如此也好,只是这根须到了春夏,便会抽芽长出树苗,需要及时砍去才是。只是这样亩产倒低了不少,也不知道是否可行!”
  张顺哪里顾得上许多,便笑道:“我听闻这谷子素来产量不高,即使精耕细作,亩产也不过一石有余,两石顶天。我不求亩产多高,能有个七八斗,若是能开垦两三万亩,也完全足够义军口粮。”
  张慎言闻言倒是点头称是。于是张顺干脆又任命徐子渊为冷水屯田总管,拨付给他两千丁壮,负责冷水屯田之事;又下令陈长梃整顿完毕康家庄以后,也依法开垦康家庄附近荒地。
  如今义军在各地起早贪黑,拼命开垦。张顺虽然出不得力,也每日监督巡逻,竟然晒得黑瘦黑瘦,比之前领兵作战还要辛苦。
  他蓦地想起来前世《六国论》中的一句话: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张顺怎么也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得“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想想当初在陈州张家庄的时候,自己如何得过且过,偷懒耍滑。如今却和那些终日耕作的农夫又有何区别?人果然只有在逼迫之下,才能吃苦耐劳,这恐怕就是孟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意思吧!
  想到此处,张顺摇了摇头,给红娘子写了封书信道:
  红娘子吾妻,为夫已经到了汝所言之处。此地果然草木茂盛,土地肥美。其地两山夹一谷,甚为狭窄,幸有溪水流出焉,两岸方得湿润。
  吾既入此门,便不辞辛劳,朝夕开垦,未尝有一日懈怠也。唯今吾已播撒亿万种子与其中矣,若无差池,及至今年冬秋,当有所获耳。
  是时,当与娘子分享期间之乐,以报娘子指点之恩!
  此致。
  崇祯七年五月三日,夫君张顺手书。
  红娘子亦刚刚忙罢抱犊寨耕种之事,拆开书信看了半晌,俏脸微红,啐了一口道:“这个色痞,好好的书信让他写成个什么样子!”
  箭儿闻言伸头看了看,也吃吃地笑了!


第40章 难处
  当张顺亲手搅拌完最后一斗粟种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五月一日。
  虽然时间已经要超过耕种的最后期限,好歹紧赶慢赶终于赶在播种期结束之前开垦出来两万余亩耕地。
  虽然都是非常粗劣的初垦田地,但是撒上种子,好歹也能有些收成,不是吗?
  至于张顺搅拌的什么,当初张顺自己都没有想到。他前世虽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总算还知道化肥农药什么的。
  他本以为这个时代化肥或许还有农家肥代替,农药肯定是什么替代品也不可能出现。
  结果,他没有想到这个时代的农民居然发明了用砒霜拌种子的方法,来预防病虫害。于是,张顺特意派人购买了好几百斤砒霜,来做“拌饭”。
  张顺在栾川附近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哪怕此地偏僻,此地县令也当有所耳闻。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当张顺刚忙活完土地开垦耕种之事,便急忙带着悟空、王锦衣快马加鞭赶到抱犊寨,并使人把自己的拜帖送到卢氏县城之内。
  栾川镇至抱犊寨九十里,张顺朝发夕至,不顾山路颠簸当晚便赶回到了寨中。
  强忍着被战马颠成八瓣的屁股,张顺先去见那李三娘。李三娘正月十五诞下一子,张顺正月没过就跑到栾川镇垦荒去了。
  任凭李三娘如何好脾气,也忍不了自己还没坐完月子,张顺人就不见了的行为。
  张顺自知理亏,只好致歉道:“我这也是身为主君,身不由己。我又何尝不想老婆孩子热炕头呢,只是这大明天下不允许啊!”
  李三娘抱紧孩子也不给他看,只是命竹儿推攘着张顺道:“主君言之有理,不过我并不想和你讲理。你给我走,我现在不想看到你!”
  张顺苦苦哀求了半天,依旧得不到原谅。竹儿实在看不过去了,才低声劝道:“爷,你且早点休息吧!让夫人休息几天,等心情好点了,我再通信给你!”
  张顺没有办法,只好去红娘子房里休息。红娘子哪里不知道他吃瘪了,只是温声安慰他一番,也没借机说李三娘的坏话。
  张顺心中感动,当晚就和红娘子演示了一番开垦山谷、播撒种子的农事。
  第二天张顺又去求见了李三娘一番,那李三娘余怒未消,依旧不肯见她。好歹让竹儿把孩子抱出来,给张顺看了一眼。
  孩子已经三个多月了,可以咿咿呀呀的发生了。张顺看他可爱,便要伸手抱上一抱。竹儿犹豫了一下,便自作主张把孩子递给了张顺。
  结果张顺刚一接手,那孩子就哇哇大哭起来,张顺手足无措,只好又还给了竹儿。
  等到竹儿隐入屋内以后,张顺才叹了口气转身而去。他带了张三百、萧擒虎、悟空、王锦衣及二百精挑细选的精锐,一路向卢氏县城奔去。
  到了卢氏县城跟前,张顺还招来“小尉迟”魏从义,问询城内状况。魏从义倒也老实,一五一十的将城中大户和白县令私下的小动作给张顺说了,并详细述说了王、李、卢三姓的对义军的态度。
  张顺听闻以后点了点头,随便鼓励了魏从义一番,方才放他回去。
  萧擒虎见此倒松了口气,笑道:“多亏主公安排下此人,把城里探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张顺微微一笑,也不吱声,只是暗暗摇了摇头:这萧擒虎轻信他人的毛病,依旧未改。以后少不得需要多历练历练,方才能够成就一番功业。
  当初魏从义依照自己的命令,威慑京师,确实做得不错。只是从京师撤退以后,到在沁水被张道浚击败之间,有许多事情,魏从义依旧无法说得明白。
  特别是他还招募了一个幕僚麻布,此人心思究竟如何,自己也有点猜不透。
  当初自己任命他看管这卢氏城,看似信任此人,其实只是为了把他调开罢了,以减少他对义军营内之事的了解。
  当初这县令也好,城中大户也罢,手中无兵无将,基本是都是任人宰割的下场。自己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张顺也不甚担心。
  只是没想到短短几个月风云变幻,等到张顺开垦完栾川镇荒地以后,在此地有了牵挂,城中大户以及白县令的作用才凸显出来。
  若是魏从义依旧忠心还好,若是此人生有二心,只需和城中县令、大户勾兑起来,埋伏下死死,自己今天就有可能走不出这卢氏县城。
  好在张顺另有其他情报来源,早已经将城中虚实打探的清楚,此时召见魏从义也不过做个姿态罢了。遂后,张顺便大张旗鼓,大摇大摆的进了卢氏城。
  那白县令和王、李、卢三姓也颇为识相,早早备了牛羊酒水在城门口接风。普通百姓见张顺不杀不掠,依旧以为他是回乡的大户,不疑有他。
  那卢氏县城也不甚大,自从张顺将附近的义军一并迁往栾川、冷水等处以后,反倒清净了不少。
  义军与县令、大户双方客套一番以后,便被白县令迎入县衙之中。县衙之内早已备下了菜肴酒水,张顺偷偷示意了张三百一下,张三百心里明白,连忙命令几个士卒先行品尝了一番,以免阴沟里翻船。
  白县令见张顺小心谨慎,脸色有点不太好看,只是也没敢说些什么。
  众人进了一处单间,分别落座以后,挥退了仆人。白县令见在座没有外人,这才拉着脸质疑道:“舜王欲何为也?”
  “当初尔等流浪至此,我见你衣食无着,才勉强收留人们留在这里。如今你们不但至此安家落户,又开垦田地,多次与当地百姓起了冲突,这让我等何以自处?”
  张顺见他抱怨,才暗暗松了口气。他虽然又几条情报来源,依旧不敢保证万无一失。若是此人真有心撕破脸皮,终究是鱼死网破的结局,反倒不美。
  张顺闻言便笑道:“老父母严重了,我等本是无家可归之人,多亏了老父母收留之恩,我们铭记在心,岂敢恩将仇报?只是其中却有几桩难处,还请让我为大家言明!”


第41章 交易
  张顺巧舌如簧,最喜好卖弄嘴皮子的勾当。他笑道:“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我麾下有万余精锐,个个都是大肚汉子。”
  “虽然初到贵地,诸位倒资助了我舜王一番,奈何也不过数月之食罢了。若是有心再向诸位讨要,倒显得我舜王得寸进尺,要讨人嫌弃了。”
  众人闻言连道不敢,心中却不由破口大骂:什么“资助”一番云云,不就是明夺硬抢罢了!大家本以为你这贼鸟厮在这里躲一躲风头,就自行离去了,谁成想你居然要在这里安家?和贼头做朋友,和贼人做邻居,哪个想过这样的日子?
  白县令深知大家的心思,连忙说道:“我观舜王似有久居之意,只是本县人多地少,山间贫瘠,还请舜王另选他处为妙!”
  张顺刚刚辛辛苦苦开完荒地,下了种子,哪里肯走?他便嘿嘿一笑道:“白县令莫非要赶我们走不成?岂不闻‘匪过如梳,兵过如篦’的道理?若是这些人无家可归,无粮可食,自然是所过之处,血流成河、寸草不生!即使侥幸活得性命,朝廷大军一到,更是杀良冒功,一扫而空!”
  “白县令也是个读书人,当知‘无恒产者无恒心’的道理。我为白县令在此地开了荒地,买了耕牛农具,更是建了房屋村庄。没有花朝廷一分钱,便安置了这许多流民。”
  “等到来年夏秋二粮,定然超过往年。如此大功,白县令不但不感谢我,反倒要赶我走,这是何道理?”
  白县令闻言别提心中是什么滋味了,玩硬的玩不过人家,讲道理又讲不出这许多歪理来。
  他只好强辩道:“舜王有心了,只是舜王不是父母官,不知其中之难。陕西遭灾,流民遍地。你道是朝廷不愿意救灾,并安置流民吗?”
  “其实救灾易,安置流民则难。我大明天下至今已经二百余载,皇恩浩荡,恩泽四海,这世上已无无主土地,亦无多余粮草。若是三百人五百人倒也罢了,我卖了老脸,也能助舜王在此地寻一处家产。只是这万余人至此,占人山林谷地,人家如何肯依?”
  “舜王至此不过两月,我这里状告舜王的状子已经堆积如山。有冷水大户、有陶家湾大户,有叫河大户,亦有栾川大户!你让我如何是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71页  当前第1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0/9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家请我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