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家请我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151节
小说作者:四代重奸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8:30
  “若是我管是一管,怕是得罪了舜王;可是我若是不管,又怕有人越级告状,到时候你我都吃不了兜着走!”
  “更何况舜王麾下男丁众人。正所谓‘饱暖思阴雨’,若是这些人安家之后,婚丧嫁娶,必将影响当地百姓生活。到时候起了冲突,不知舜王又如何解决?”
  这白县令虽然只是个庸才,只是和基层接触久了,倒有几分本事。张顺骤然听了这些问题,也有几分头大。
  这个时代为了一渠水,一陇地都能打的头破血流,甚至南方的土客矛盾,也经常大打出手,人脑子打出狗脑来。更何况这许多山林河谷呢?
  不过,张顺也知道当前不是认怂的时候,他只好胸有成竹地笑道:“白县令、王家、李家和卢家,大家少安毋躁,此事我等已有成算,不足为虑!”
  “正所谓‘不怕官就怕管’,由老父母在此撑腰,我等又有何虑呢?我听闻南方闽粤之地,土客矛盾甚为突出。三天一小打,两天一大打,为了浇灌的水源,为了地界的划分,常常列阵而斗,不下军争。我也没听说有县令因此而烦恼呢?”
  “至于婚丧嫁娶,乃是百姓自己之事,只要有人不作奸犯科,违反大明律,又有何不可?至于其中二三个地痞无赖,因此生事,打二十大板,扔出衙门便是,又何必忧心呢?”
  白县令和其他大户闻言面面相觑,他们往日还真是这样只手遮天,如今反倒被一个“贼头子”如今教训,倒是稀罕!
  白县令与其他三个大户带兵互相看了一眼,心中已经有了三分信服。不过他嘴上还是说道:“理倒是这个理儿,可是村夫愚民却是讲不通道理。一个两个还好说,就怕这人多了,起了变故!”
  张顺闻言哈哈大笑道:“能有什么变故?若是他们聚起来三五百人闹事,按他们一个聚众谋反的罪名,在县令征调些丁壮弓手,一举灭了,正好为白县令请功!”
  “如今临县皆遭流寇屠戮劫掠,唯有白县令守护有功,卢氏方才不受其扰。县内黄册、鱼鳞册和往来公文我一并看过了,卢氏一县不过纳税折银两三千两罢了,往往还不足征。”
  “如今天下多事,朝廷缺饷。征税不足之官,往往被罢免下狱,若是白县令如数征收,押解京师,定当讨皇帝喜欢,说不得还能高升一番,不知白县令以外如何?”
  张顺知道着白县令的意思,于是对他又拉又打,威胁和利诱并存。白县令心里满意,却也不敢直说,只是看着王、李和卢氏三姓。
  这三户见白县令得了好处,自己等人枉作小人,没有办法利益,不由都黑了脸。
  张顺等了半晌,凉了他们半天,见他们快忍不住的时候,才伸手指点着另外三位继续说道:“本来你们也都是受益之人,如何当得我的好处?”
  “不过,念在往日我等相处颇为愉快,我倒可以以高出市场半层的价格,收购你们三家多余的粮食。真金白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三人相视一眼,那王姓老者才颤巍巍站了起来,问道:“舜王如今发了横财,不知手中是否有多余的耕地出售?”
  田地乃家业根本,这三户大户反倒更为重视这个。张顺皱了皱眉头,才说道:“左右都是一个初垦的贫瘠之地,卖与你们三五百亩也不当什么事儿。只是我倒是千肯万肯,就怕这原本的地主人不依!”
  三人闻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有点失望。他们担了那么大风险,居然没有多少收获。
  张顺看在眼里,生怕其中有变,有笑道:“三位倒不必失望,我说这粮食买卖倒是一桩大买卖。我今年至少要购买万石粮食,其中利润多少,诸位一算便知。至于土地之事,等到生米煮成熟饭,我再卖与你们一些不迟!”
  三家大姓闻言这才喜笑颜开。


第42章 心计
  只不过多花点钱,张顺便暂时摆平了卢氏县内的白县令和三姓大户。虽然有点肉疼,好在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银两本该是县内自己征收上来以后,再进行分肥,只不过如今由张顺代劳罢了。
  张顺和那孤身一人的白县令不同,他手里有兵有将,又有人手,很快就逐家逐户排查了人口和土地,反而能够收取更多的税收。其实他基本上还是玩的“空手套白狼”那一套,义军实际上没有损失什么,反倒获得了一块暂时的立足之地。
  张顺和白县令等人谈妥了条件之后,在卢氏县城内象征性的居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便拜别了众人,返回抱犊寨去了。
  回到抱犊寨,李三娘依旧没有好脸色给他,不过好在已经不在阻止张顺进屋看望孩子了。
  这时候竹儿才提出来让张顺给孩子取个小名儿,张顺取名能力捉急,想了半天,才道:“既然此子正月十五出生,那不如就叫十五吧!”
  竹儿哪敢反对,只得应了,然后说给李三娘听。李三娘闻言又好气又好笑,再也拉不下脸了,只得笑骂道:“天底下哪有给自己孩子取这种名字的?”
  张顺见李三娘乐了,里面蹬鼻子上脸,笑嘻嘻的应道:“不过小名罢了,值什么?回头我再好好思索思索,取个好听的大名!”
  “嬉皮笑脸!”李三娘白了他一眼,倒也没有再说什么气话,只是话题一转,说道:“当初我生产的时候,多亏了李香和吴妈帮忙,才能够幸免于难。我想让孩子认李香做干妈,你看怎么样?”
  张顺一听,妻妾和谐,这真是求之不得啊。他连忙应道:“这是好事儿,只是不知道李香意下如何,回头她从栾川镇回来了我帮你问问。只是那吴妈也下了死力气,不知我们如何谢她?”
  张顺想了想,心道:反正我是不能以身相许!于是,他便笑道:“如今你带着‘小宝宝’和‘十五’两个孩子,竹儿又是个不中用的,你一个也忙不过来。我看吴妈是个可靠之人,不如让她过来搭把手帮帮忙,咱们也给她开一份支,也算有个收入了!”
  李三娘闻言一一应了,又继续说道:“当初赵老爷子和张公为孩子说话,也是个不计较个人得失之人。如今我们母子平安,恐怕此二人心中和张生有了嫌隙,不如正好请这二位担任孩子师傅,省的日后再寻教师管教!”
  张顺闻言一愣,这才反应过来,李三娘这是有的放矢啊。不曾想当初那个憨憨傻傻的乡村土妞,如今也有了心计。
  不过反正也是自己的孩子,让自己麾下的重臣教导教导也不是不可以。至于将来之事,将来再说不迟。
  一念至此,张顺便笑道:“如此甚好,赵鱼头久为舟子,深知民间疾苦;张公博学,深通各种学问,正好为十五之师!”
  见张顺答应的痛快,李三娘自己反倒一愣,有点不敢相信的感觉。
  只是张顺心思素来深沉,李三娘也看不出他的喜怒出来,只觉有点心情忐忑,又有几分欢喜!
  李三娘刚生孩子不久,不便伺候,本来想留张顺在此,让竹儿陪一陪他。
  结果张顺婉拒道:“你身子尚未康复,竹儿又要帮你带着孩子,不必如此。我特意过来,一来是看看你的身子如何,二来心中喜欢,过来看看孩子罢了。你们权且休息去吧,我去哪里不能对付一晚?”
  李三娘闻言撇了撇嘴,心知这厮定然准备去红娘子那里鬼混一晚。只是如今她也有几分心虚,反对不得,只得温言应道:“那你去红娘子那里去吧,这几个月忙的不可开交,好歹也能休息一番!”
  张顺被李三娘说中了心事,倒也面部红心不跳的应了一句:“如此也好!”
  等张顺在抱犊寨小住了几天,李香和柳如是便从栾川镇赶了回来。张顺和她把话说了,就让十五认了她做干娘。
  李香想做个鬼的干娘哟,相对而言她更想做个孩子的亲娘。只是当初这十五的出身也有她一份功劳,多多少少也一份感情再里面,也只好认了。
  据说红娘子听说这件事情以后,私下里摔了很多东西。只是自己的肚子不争气,也没有办法。
  这时候事情刚刚告一段落,趁着三五日清闲,张顺便和宋献策说了,选了个黄道吉日把萧擒虎和李十安的婚事办了。
  这两人的妻子都是从泽州大户人家质女里面勾搭过来的,都是肤白貌美,知书达礼的美娇娘。
  张顺自己已经勾搭了三房夫人,也不便细看,只是扫了一眼就过去了。
  那萧擒虎和李十安见状才松了一口气,生怕张顺这“色痞”突然说一句“此女与我有缘”,那就乐子大了。
  张顺这几日被红娘子喂的饱饱,早已经进入“贤者时间”,没了其他的心思。他便命令抱犊寨张灯结彩,把这两人的婚事给办了。
  正常婚礼讲究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是那萧擒虎孤身一人,李十安父母亦不再身边,哪里有什么父母之命?
  更何况这两个女子都是泽州大户的质女,即便他们想来个“媒妁之言”,派人前往泽州提亲,恐怕她们家人也只会拎起大棒将媒婆打出,来一句:“我家哪有这个女子,你休得污蔑我名门大户!”
  于是,干脆让宋献策和张慎言做个见证,使人借了两辆轿子,各使八人抬了,勉强算作“用八抬大轿”迎进了家门。
  张顺身无分文,只好向红娘子讨点银两权作贺礼。结果红娘子早已经嫉妒的眼红,哪里有银子与他?
  张顺只好又去李香那里讨要,李香见人家“八抬大轿”闹心的不行,更是分文没有。
  张顺挠了挠头,无计可施,本着“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的心思,准备厚着脸皮再向宋献策借用一些。
  结果刚走出门,柳如是偷偷地跟了出来,塞他手里一些银子,低声说道:“这是我的赎身钱,先借你一些使吧!”


第43章 募兵与练兵
  又忙活了几天,终于将萧擒虎和李十安的终身大事办了,张顺才终于腾出手来。
  自从他进入这卢氏以来,张顺就惊讶的发现这卢氏之地民风剽悍,尚武轻死。
  比如那康家庄不过一方恶霸豪杰罢了,按照正常情况,义军一到便会土崩瓦解。结果没想到那康金山带领数百死士不但能够借助地利死守庄子,还能够和义军拼死一搏,倒也不俗。
  至于那栾川镇巡检司的弓手,更是让张顺惊讶。这所谓的巡检司弓手其实和县衙征发的丁壮也差不了多少,基本上应该都是一哄而散的主。
  结果他们借助巡检司不但抵抗了许久,甚至还伤了素来作战勇猛的蒋禾,这倒让张顺另眼相待了。
  张慎言之前已经和他提及过豫西毛葫芦之名,孟津赵鱼头也对此有所耳闻。如今自己既然到了此处,又刚解决了“足食”之事,何不招募一些,训练成营以增强实力呢?
  于是张顺便把早已经晒得黑不溜秋的张慎言、宋献策、赵鱼头、陈金斗、张都督及新婚燕尔的萧擒虎、远在康家庄的陈长梃、张三百和马英娘喊了过来,问询一下自己的计划。
  这本就是张慎言的建议,更是张顺的既定计划,众人哪里会反对?顿时,纷纷表态赞同。
  张顺见统一了思想,便命令道:“用兵之法:教戎为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
  “我欲先招募五百‘毛葫芦’,由萧擒虎负责招募、张三百负责训练、马英娘提供战术兵法,先试一试效果如何!若是好用,正好以老带新,再扩大规模。若是不好用,此事便罢。”
  “其中所需粮草由张慎言负责一并提供,所需武器铠甲由张都督负责监督打造,所需场地由红娘子回头划分使用,至于营地住宿之处,则有你们自行解决!”
  众人闻言领命去了,独留萧擒虎、张三百和马英娘三人。张顺这才对萧擒虎说道:“你是我的义兄,我若不能亲临,你务必为我把关严了。练兵之法,首在选卒。请您务必为我选取精壮之士,年龄超过四十五,低于十六者,万万不可选中。”
  “吾又闻豫西之地,民风尚武,善长枪大矢。故而选用将士,务必考核弓矢长枪。凡用弓者,需立一靶牌,高六尺宽二尺。三射中一方为合格。”
  “再校其长枪,二十步外立一个木制靶子,靶子高五尺阔八寸,需在靶子上面开五个孔洞代表人的目、喉、心、腰、足五处。然后长枪手站在二十步外听擂鼓指挥,擎枪作势。若是擂鼓一响,就飞身向着木靶子戳去,唯有能成功戳中五孔里任意一孔方为合格。”
  “如此三项俱满足了,方可纳为我义军新卒,如此方有可战之兵!”
  萧擒虎闻言一愣,这要求确实不低,足见张顺对新军期望之高。他刚刚在张顺的帮助下娶了妻子,又和他是义兄弟关系,心中感激的紧,如今他又抬举自己,那肯不依?萧擒虎便连忙恭敬的拱了拱手道:“我定当一个个亲自验过了,不误主公大事!”
  张顺点了点头,萧擒虎为人本分实在,定然不会在其中玩什么花活,正是适合选拔士卒的人选。
  于是,张顺又对张三百说道:“孔子曰:不教民战,位置弃之。如今萧擒虎逐个把士卒选了,到你这里当如何训练?”
  张三百也已经多次领兵,颇有心得道:“练兵之法,首练其武艺。如今这新卒武艺已成,倒不须费心。我当先教其小队,待其小队练成。再合成大队。大队练成,再合成一军。如此列阵而战,见过血了,便是强军。”
  张顺摇了摇头道:“你代我执掌了两次兵,大略尚可,唯有细节不足。”
  “我既然让萧擒虎精挑细选,定是不想练那所谓的‘堪用之兵’,要编练士卒,便要编练一营精锐出来。他们要赴汤蹈火、跋山涉水而面不改色;当所攻者破,所守者固;面临枪弹箭雨而巍然不动,冲击坚城厚阵而侵略如火,如此方为天下强军!”
  张三百闻言竟是心潮澎湃,不由高声应道:“单凭主公吩咐,我若能练成如此强兵,今生无憾矣!”
  张顺闻言笑道:“用兵之法,军纪第一。此辈虽然武艺高强,但是终究穷山恶水出刁民,都是桀骜不驯之辈。我既然用你练兵,就是要用你那股狠劲,给我好好的操练他们一番。哪个不服,只管打了杀了,一切由我给你做主!必须给我练出一支如臂使指的队伍。”
  “新兵入营,先练脚步。口令一下,先出左脚,口令已止,后并右脚。其站有站姿,坐有坐姿,行有行姿,跑有跑姿,转身有转身之法,稍息有稍息之法。我与你一个月时间,务必教练精熟。其中若有半点错误,只管打骂便是。若有敢不从和反抗者,皆以军法从事!”
  张三百闻言大惊,天下竟然有如此苛刻的练兵之法。这没有半点用途,又何必如此虚耗时间?
  张顺知他不服,便继续说道:“世上野兽只有驯养熟了,方可使用,这用兵之法亦是如此。这豫西毛葫芦个个都是杀人好手,两手沾满了血腥。若是不杀一杀他们这个野性,如何使得?怕是稍有风吹草动,我们便是被反噬的下场!”
  “等这动作精熟之后,再练队列。队列之法,先选其队长,然后依次排成一排,务必使每人记熟自己的位置。一声令下,士卒便能以队长为首,逐个排成一排,转向便是一列。前行则脚步一致,转身则朝向一致。分合皆自如,轮换如鱼贯,如此队列可成。”
  “再辅以金鼓锦旗,务必使队长识得清楚,听得明白。再添加各种战术,一并编为册子,分发队长手中背诵。若是考核不过者,降为士卒,重新从该队之中选拔。”
  “等到金鼓锦旗教授完毕,方可合成一营,再披坚持锐,教授列阵而战的方法,如此强兵可成!”


第44章 孩儿兵
  别看张顺信誓旦旦,说得好像把事情都托付给萧擒虎、张三百和马英娘了一样,其实当开始募兵的时候,张顺场场在场,只是把萧擒虎、张三百和马英娘当做副手罢了。
  卢氏乃是穷山恶水之地,张顺本以为对此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结果招募士卒的消息一传出去,顿时三五成群的跑了一帮又一帮半大小子前来应征。
  年龄大者十六七,年龄小者十二三,蜂拥而至。他们个个携枪带矢,叫嚷着:“我们要吃饭!”
  张顺嫌弃他们大多数年龄不足,气力不够,只让萧擒虎带人将他们拒之门外。他们依旧不肯走,只在外面咋咋呼呼、叫叫嚷嚷。
  你道怎滴?原来“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古代讲究个多子多福,也不管养得起养不起,只管生养。
  结果,等到小子长到十二三岁到十六七岁之时,力气尚且不足,可是饭量却一个赛两个,根本养不起。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71页  当前第1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1/9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家请我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