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山民听说张顺这里募兵以后,便把家里多余的小子打发了过来。一来孩子有了吃饭的地儿,二来,家里小子也算有个营生。
是的,你没听错,他们管这个叫“营生”。无论去做土匪强盗也罢,去做官兵丁壮也罢,终究是为了吃口饭罢了。
至于生死之事,他们倒是看的很淡。毕竟穷乡僻壤之地,不盛产五谷杂粮,唯有皮毛、药材和矿石之类不能吃不能喝的玩意儿,挡不了饥饱。
与其饥饿而死,与其被猛兽咬死,与其跌到哪个山沟里莫名其妙的没了。还不如痛痛快快一场,大碗吃肉,大碗喝酒,也不枉来者世上走一遭!
十八九岁以后的成丁多少有了活计,哪里肯放下手中的事情前来应募?结果,张顺就被这么一大群数百个小子围了个严实。自信满满的张顺,募兵之初便遭了当头棒喝。
正当张顺沮丧之际,不曾想军师宋献策“突破”了营外层层围堵,前来拜见张顺。
张顺刚把他迎了进去,这厮就来了一句:“恭喜主公,贺喜主公,大业成矣!”
张顺闻言莫名其妙,不由问道:“不知喜从何来?”
宋献策哈哈大笑,伸手指着门外道:“喜从孩儿们来!”
张顺提起这个就觉得晦气,不由苦笑道:“都是不成器的孩子,年小力弱,当不得什么,焉能招募为兵?”
宋献策闻言一笑,也不解释,只是说道:“这几日我得了几句谶语,尚不知何意。直到来拜见主公,才明了其意!”
“是何谶纬之言?”张顺知他又要装神弄鬼,只好接话道。
“孩儿弓枪孩儿兵,孩儿打仗管教赢。只消出了孩儿阵,孩儿夺取北京城!”宋献策便摇头晃脑的念叨道。
张顺闻言哭笑不得,就这?感情你随便编个顺口溜就过来糊弄我?
若是老子刚才放了个臭屁,估计你还能编道:“胸中有丘壑,平地起惊雷,此乃舜王德,兆把大明捶!”
宋献策见张顺面露不以为然,才低声说道:“舜王善兵,岂不闻士气乃治众之本。一人独斗,勇者胜,一军独斗,气盛者胜。这孩儿兵气力虽不如人,只是血气方刚、鲁莽好斗。”
“若是成丁,其上有父母下有老小,心中有了牵挂,心性驳杂。遇险则避,遇勇则退,不足用也。唯有这孩儿兵最好糊弄,其不惧生死,但求功业。若是稍加训练,使用得当,定然气势如虹,势不可挡!”
张顺一听,哪里还不明白,这就是拿这群小孩子当炮灰使呢。他身为后世之人,多有还有些底线,便低声问道:“都是十多岁的孩童,这如何使得?若是损伤一个,他父母又当如何痛苦难受?”
宋献策不由笑了,说道:“主公做事虽然万般皆好,唯有这妇人之仁,素来不改。天下百姓亿兆,能老死榻上,又有几人?哪怕是帝王将相,善终者亦有几人?”
“主公可知这穷山恶水之地,如何有着许多百姓?他们本都是别处的农户,只因朝廷苛捐杂税日重,无力负担。欲出售田产,亦无人收购。只得弃了田亩,躲入这深山老林之中过活。”
“若是有半点生机,哪个父母舍得让自己孩儿出来在刀尖子上来讨生活?可是此地百姓却甘之如饴。前番讨西南奢安之徒,平辽东之乱,朝廷从此豫西之地前后招募了数万‘毛葫芦’,皆慷慨赴死。”
“岂是他们愚昧,不知道自己会死吗?只是应了征,一来家中少张吃饭的嘴,二来也多少有点希望。若是战死,则多少得些抚恤;若是立功,多少有些赏赐罢了,如此而已。”
“若非有朝廷招募‘毛葫芦’,此地饥困之人甚多,也当早晚反矣。到时候被朝廷屠戮一番,又和加入义军,有什么区别呢?”
张顺听了,不由愣了半晌。他前世多是听闻土地兼并之弊,未曾想大明竟然还出现大面积弃地而逃的情形。
当初张顺在陈州亦见过百姓弃地抛荒的情形,只道这是极少数个例,不曾想天下竟然严重的这种程度吗?
于是,张顺便趁机问道:“不知先生可知,这弃地是为何故?”
宋献策见张顺避重就轻,也只好应道:“我本是个游方道士,四海为家,常在豫东徘徊。往日所见甚多,是以略知一二。”
“我大明有粮长、里长,纳税之时,数额皆有粮长、里长分配。若是与其有了私怨、过节,定然为其所不容。再加上大户势大,小户势小,纳粮之时,难免有田亩与赋税不符之处。如此,这些小门小户,多是家破人亡的下场。”
“大明赋税素来按照黄册和鱼鳞册征收,一府一县一乡一里,素有定额。只是长此以往,编户欲少,户丁赋税便欲重,百姓也只好弃了田亩,逃亡山林去了。”
“这些田亩若想发卖出去,必须将赋税补了,不然哪个肯买?于是,天下百姓虽欲多,天下耕地却欲少,朝廷赋税拖欠欲多,遂至于此!”
张顺前世虽然是个明粉,听到此处也不由感慨道:“若此,这大明合该灭了!”
第45章 练兵(上)
当张顺听从了宋献策的建议以后,开始招募十三岁以上的半大小子,不过数日便招募完毕。就这样,还有许多孩童舍不得离开,强烈要求加入义军“吃饭”。
张顺本来粮食也不富裕,只是为了扩充实力,才咬着牙硬着头皮招募了这几百人。如今虽然他有些心疼这些光着脚丫子,衣衫褴褛的孩童,还是不得不狠心拒绝道:“名额已足,等来年吧!”
其他孩子听了,垂头丧气准备散了。这时候有一个年龄稍大的孩子犹豫了一下,站出来说道:“将军不过多了几张嘴吃饭,便能获得我们十几个英雄的效忠,天下哪里还有这样的好事呢?更何况我等都是贫苦家的孩子,除了手中的弓箭长枪,身上的破衣服便一无所有了。”
“若是将军想等到明年再招募我们,恐怕我们早已经饿死在不知道哪个山沟里去了。既然如此,将军何不发一发善心,赢得十几个壮士的效忠呢?”
张顺闻言一愣,见他口齿清晰,言语颇有条理,倒有了几分欣赏之意。他便笑道:“如今你腹中空空,瘦骨嶙峋,又如何敢称壮士呢?”
那孩子也不过十五六岁,闻言拍了拍自己消瘦的胸膛道:“山中的饿狼若不饥饿,哪里肯给人做狗呢?圈里的牛羊虽肥,也不过为人所屠罢了,将军岂能以胖瘦论天下英雄?”
张顺倒也实在,见他口舌犀利便致歉道:“以貌论人是我的不对,只是尔等是不是英雄,也要看本事如何!”
那少年闻言倒也机灵,知道张顺已经算是应了他的要求,连忙欢喜道:“待我等为将军演之,若有差池,我等自行离去,不烦劳将军动口!”
于是这十几人与张顺一起到了校场。那少年取下一把早已经磨的油光发亮的木弓出来,吱呀一声拉开,连射三箭。只听得“夺夺夺”三声响起,那少年居然三射三中。
萧擒虎正在旁边观看其他孩童少年射击,闻声扭头一看,不由“咦”的一声,惊讶的发出声来。
那少年也颇为得意,耀武扬威一般,晃了晃手中的木弓,以示挑衅。
萧擒虎正事在身,哪里理他,只是一笑而过。而张顺深知这些人都是桀骜不驯之辈,若是不能压一压他们的傲气,将来必不好管。
于是,他便笑道:“箭法不错,不过也不必着急夸耀。若是枪法不成,便只能被淘汰掉了。”
那少年不服气的把木弓背了,取出长枪。不见如何动作,只听见突然“呀”的一声脆响,便窜了出去。
此人所立之处,距离枪靶二十五六步,早已经超过考核标准。他故意如此,便要显露一身本事。
只听得“碰碰碰碰碰”,五声沉闷枪声响起,这少年一口气分别刺中了目、喉、心、腰、足五处,确实是好武艺。
那少年一口气施展完了,又去扭头看那萧擒虎。结果发现萧擒虎根本没有看他,只是在观看其他人试艺,他便颇为不满的向他方向啐了一口唾沫,以示不屑之意。
张顺不由莞尔,说道:“你莫着急,等士卒选拔完了,自有他演兵之时,到时候才让你知道什么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遂后,张顺又让其他十几个孩童少年一一试了,个个都是三射二中一中,枪法也能刺中二三个目标,武艺颇为精熟。
张顺心中喜欢,便问道:“汝何名也,权且让文书记了,暂列我义军名下!”
那厮闻言一跳三尺高,连忙应道:“我本姓任,名字唤作继荣,本是这卢氏人士,自幼练就一身好武艺,只愁没有买家!”
张顺微微一乐,“学的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厮心里透亮啊!不过他假装没听出来,只是笑道:“酒香不怕巷子深,若是没有买家,只怕这货成色不足!”
这厮哪里肯依,定要张顺挑选个成色足的,与他对练一番。张顺也不接话,只是笑道:“稍后便知!”
本来这任继荣和这十几个少年来的完了,义军招募已经进入到尾声。不多时,萧擒虎逐个验过了,义军这次所募之人个个都是好手,便向张顺汇报。
张顺听完之后,便笑道:“如今新兵初到,首在立威,你和张三百、马英娘三人先演武一番,杀一杀他们的傲气,省的日后难以管教!”
于是,众人便把新募之人召集在一起,各自表演一番。萧擒虎演练的正是百发百中的箭术,惊得那些自度箭法高明之辈喝彩连连。
而那张三百则提溜了两个石锁,举重若轻的抛掷了一番。那些孩童少年,力气尚未长全,哪里抓举的动,只得叹为观止。
至于马英娘,则表演了一番马上长枪,耍的是花团锦簇,看的令人眼花缭乱。这穷乡僻壤之地,战马都没见过几匹,更不要说这样神乎其神的骑术了,更是掌声雷动。
好容易降服了这群桀骜不驯的少年,张顺便命张三百按照计划进行训练,萧擒虎和马英娘在旁边辅助。
张三百不知可否,只得按照张顺要求,硬着头皮说道:“行走坐卧,皆是兵法。我们第一个课,便是练习站立!”
这些少年都是调皮捣蛋的年纪,闻言不由大哗:“我们自一两岁起,哪个不会站立,还用得着你们来教?欺负我们年幼不成?”
张三百有点尴尬,扭头偷偷地看了张顺一眼,只见张顺面无表情的看了他一眼,才说道:“军法第一课,乃是纪律第一。无故喧哗违纪者,打!屡教不改者,杖责三十,逐出义军!”
张三百往日虽然狠辣,多少对付更为凶狠之人。如今要对几百个孩童动手,着实有点下不了手。便大喝了一声:“肃静!刚才我未立军法,故不责罚。如今军法第一条,悉知之。无故喧哗者,打!屡教不改者,长者三十。逐出义军!若有再犯,以军法处置!”
众孩童少年闻言一愣,顿时又嘻嘻哈哈起来。好个张三百,顿时大怒。只骚乱之人看明白了,命士卒逐个挑选出来,拔下衣服,每人打了三五棍,方才干休!
顿时军纪为之一肃,众孩童少年方不敢言语。
第46章 练兵(下)
昂首挺胸,收腹提臀,两脚并拢,两手放身体两侧。虽然不太标准,好歹经过军训的张顺便做了一个站姿的模板出来,然后要求新招募的“毛葫芦”先按照这个标准站立半个时辰。
果然,刚站立不久,顽皮好动的少年孩童不是抓耳挠腮,就是挤眉弄眼。
张顺也没惯着他们,直接让张三百去处罚。张三百力气本来就大,干脆一手揪一个,一连揪出来三四十人,轮番打了一顿,其余人等方才老实。
等收拾的这些人听话以后,他们才展示出良好的韧性和耐力出来,这些孩童少年居然有一半以上能够坚持到半个时辰。
张顺不由非常惊讶,特意要求这个率先完成命令的少年孩童率先吃饭,其余未能完成之辈,只能等这些人吃完了,才能开饭。
这倒大大鼓舞了这些孩童少年的争胜之心,等到下午再进行训练,能够坚持到底的已经十有八九了。
于是,张顺趁热打铁,有连忙训练他们迈步行走。这些训练看似简单,一教就会。但是这些人往日散漫惯了,多年的积习哪能片刻便改?一旦稍有松懈,脚步又是乱了。
张顺没有办法,只好把右脚给他们绑上石头,让他们抬动不得,再练习抬脚。等抬脚练的熟了,才开始练习抬步走、收脚和转身。等这些都练熟了,张顺便把这些合为一体,直接练习队列。
当然,这些单项练习尚好,一旦合在一起训练又是乱七八糟了。不过,这时候张顺也没心情去训斥这帮“野孩子”了。
原来连日训练之下,义军粮食日见减少,再加上之前开荒耗费的粮食,李百户多次购买的粮食也消耗了六七成。张慎言和红娘子也不得不赶快向张顺告警,让他早做准备。
资源是一切问题的核心,特别在物资匮乏、生产力落后的农业社会更是如此。
农业社会生产自有其规律,春种秋收夏耘冬藏,一年四季也只能耕种这一两季,方足一年之食。若是其中稍有变故,很可能就是要死人的节奏。
终日辛劳,一年也攒不下多少多余粮食。而余粮才是农业社会进行劳动、训练的根本保障。
因为无论是劳作还是训练,都是大量的体力活动,会严重加剧粮食的消耗速度。如今,张顺便遇到了这个问题。
好在张顺手中尚有金银,便把李百户喊过来说道:“如今外面粮价如何?我义军手中如今约有白银两万两,黄金千两,不知可购买多少粮草?”
李百户闻言口算了半天,才言道:“千里馈粮,虽有水运,其中损耗亦多。主公前番答应以高于市价半层收购本地粮食,我将尽量购之。”
“若有不足之处,我欲舍弃南直隶,而奔湖广之地。俗话说:湖广熟,天下足。此地粮食更胜豫东、南直隶等地,价低质优,又便于运输。”
“依我估之,购粮之数当在一万七千石至两万石之间。”
张顺闻言一惊,继而大喜。他本道自己手里银两只够购买万石粮食,如今又能多出七八千至万石,大大缓解了自己粮草之急。
原来这湖广之地粮价稍低,再加上义军准备在卢氏购粮,中间损耗较少,才能拿到如此多粮草。
张顺内心稍安,安排完李百户购粮之事以后,心中惦记“毛葫芦”训练之事,又连忙赶去营地,查看训练进度。
如此高强度、大量重复性训练了三个月,将这些习惯、动作刻进了这些少年的骨子里。
当陈长梃、张慎言等人再次看到这支队伍的时候,只见张顺一声令下,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一样的步伐,依阵而行。
或为方阵,或为纵阵,或为横阵,整齐划一,如臂使指,宛如一人。
他们被深深的震撼了,甚至张慎言都不由感慨道:“我听闻昔日戚家军军纪严明,尚且不信,如今见到主公所练之兵,甚至连脚步声都宛若一人行走,方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义军若有数万如此强兵,天下之大,何处可以阻挡?”
张顺闻言摇了摇头,笑道:“普通士卒,自招募以来,训练三个月已称可战。我这士卒,训练了这三个月,也不过练些基础罢了。阵型、弓箭及金鼓锦旗一概未练,何足称道哉?”
“更何况这卢氏之地,本以产兵出名。大明王朝常常征募之后,稍作训练便作精兵使用。如今我若是全训完毕,怕不是要花费六个月时间,花费三倍以上粮草,若是再不堪战,我舜王岂非浪得虚名?”
等到展示成果完毕,张顺这才招来马英娘说道:“如此这些士卒,方可练习战法。把你从马凤仪手中学来的兵法,尽情施展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