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家请我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233节
小说作者:四代重奸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8:30
  “我义军一不偷,二不抢。光明正大,一手交钱,一手收货,公平买卖,其又有何不知足也?”
  张顺思量了片刻,不由躬身拜道:“左先生高才,张某叹为观止!我替河南府上下,及洛阳等地百姓,谢谢先生的救命之恩!”
  当然,同时也替即将而来的各地粮商们,谢谢左先生的让他们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之恩!
  那老山长也有几分得意,不由高深莫测的笑了一笑,继续说道:“如此,河南府粮食,足矣支撑到夏粮之后,足食可足矣!”
  “然而,昔日孔圣人有云:去兵,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舜王欲取天下,足兵不足凭,足食不足凭,唯所凭者,足信而已!”
  老山长所说的正是论语中的一个典故,子贡向孔夫子请教治理国家的方法,孔夫子便答道: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于是,子贡就问如果不得已去掉一个,当去掉哪一个?孔夫子便答道:去兵。
  子贡继续问道,如果再去掉一个呢?孔夫子又答道:去食。
  遂后,孔夫子便解释道:自古以来没有人不死的,只有没有民众的信任,国家就什么都没有了。
  当然,张顺对此颇不以为然。以他之见,足食、足兵,民众自信,何须画蛇添足也?
  不过,既然老山长有此问,想必当有其策,自己不妨听一听。
  于是,张顺连忙问道:“何以信?”
  “言必行,行必果,信则立矣!”老山长摇头晃脑的笑道,“舜王行王道,走正道,不言自明,不闻自清。正如与老朽越,四顾而无悔矣,当为天下王!”
  “然后,此事吾知矣,吾弟子亦知矣,唯有天下人不知。若使天下人知之,亦易矣!舜王独不闻昔日商鞅城门立木之事?”
  张顺一听,吆呵,这个我在行。他连忙应道:“老山长所言甚是,我这便去命人寻木头去!”
  老山长闻言又好气,又好笑,连忙拦着张顺道:“城门立木,乃诈术也。拾人余唾,倒显不出老朽的本事来。”


第220章 黄金千两
  等到张顺四顾茅庐,彻底征招老山长左冷禅以后。
  到了第二天,张顺便派遣赵鲤子率领一百士卒,前往四座城门,敲锣打鼓,来回鼓吹道:“舜王素重农桑,为了表示鼓励之意。特出黄金千两,购买米面一袋。送至王府后面,即刻支付!”
  洛阳城百姓一听,这不是哄傻子的吗?这时代黄金与白银兑换率一般在一比五左右,这所谓的黄金千两,就是五千两白花花的银子。谁那么傻,拿出来就换一袋米面啊!
  张顺这个套路倒也简单,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其实他在模仿商鞅城门立木之故智。
  只是不少有气节之士不屑与贼寇为伍,因此多有不应。赵鲤子在洛阳城四门回转多时,早闹得满城皆知。
  果然有胆大之人高声喊道:“不就一袋米面吗?我家倒亏的起,只要舜王付我一二两黄金,也就值了。”
  遂后,此人寻了一辆独轮车,搬上来一袋粟米,便要推着走。
  结果,他家中老父亲连忙拽着他说道:“那舜王做的是杀头的买卖,今日如此宣传,不过逗大伙一乐罢了。”
  “你若是顺着杆子往上爬,驳了舜王的面子,我恐怕他恼羞成怒,到时候黄金没有得到,你反倒失了性命!”
  那后生年轻气盛,眼馋张顺的悬赏,哪里肯听?他连忙一边挣脱,一边高声喊道:“舜王何样人也,碾死我如同碾死一只蚂蚁一般,何必如此哄骗与我?”
  “但凡要杀,我伸着脖子挨刀就是,不劳爹爹挂念!”
  那老父亲顿时气的吹胡子瞪眼,便要寻了支柳条,上前抽他。这厮本是个混不吝的家伙,哪里肯老老实实挨打?
  他连忙抓起车把,飞一般的推着独轮车向福王府奔去。老父亲无奈,有空失了家中独子,只好一边在后面呼喊,一边轮着柳枝,想给他两下。两人一追一赶,不多时便赶到了福王府。
  张顺听得府外喧哗,早带着悟空等人出了王府后门。结果门外早已人山人海,众人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准备看那“混球”的笑话。
  那“混球”见到张顺出来,不由眼睛一亮。他连忙摆脱了老父亲的纠缠,拼着挨了两柳枝,便把车上粟米扛起来。
  这人只把肩膀往前一顶,把这一大袋粟米丢在了张顺面前。然后,他拍了拍手,高声喊道:“舜王殿下,我这粟米已到,且把黄金千两拿来与我,你莫要赖账!”
  吕维祺在旁边看得明白,知道张顺这是城门立木的故智,却不知道他到底准备玩什么勾当。又见来人和老父亲不睦,心中不喜。
  他便连忙站出来呵斥道:“不得无礼,舜王何样人也,岂会赖你这点钱财?”
  吕维祺这一喊不要紧,附近围观百姓也顿时纷纷议论道:“依我之见,这舜王定然要赖账!”
  “就是,千两黄金换一袋粟米,这是把舜王当冤大头呢!”
  张顺见众人议论纷纷,不由上前两步,轻咳了一声,高声说道:“本王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来人呐,给我抬出来千两黄金,以馈这位壮士!”
  “哇!这舜王真的有点傻啊!”围观众人不由叹为观止。
  张顺脸色一黑,不由连忙又解释道:“劝君莫重千两金,不能吃喝不能啃!劝君莫轻一碗粟,饥荒来时能生人!自古生民食为天,劝课农桑最要紧!”
  “今年夏,杞县、尉氏等地遭遇蝗灾,蝗虫落地盈尺,住十余日,五谷损毁大败,民不聊生!我河南府虽未遭此灾,却也不可不慎也!”
  “有备则无虞,无备则有忧。今年秋,天气大旱,麦苗又多死。我准备开春组织众人补耕,以解饥荒之虞,不知在座诸位以为如何?”
  张顺一席话倒说的众人哑口无言。民以食为天,深受天灾人祸折磨的平民,对此深有体会。
  至此,众人方知张顺“千金购粮”的深意。他们不由纷纷应道:“我等别样本事没有,只有世世代代耕田,祖传的能耐!此乃福及自身的好事儿,舜王既然有心,我等无有不应!”
  又有人夸道:“老汉我七十有八,这一辈子也不知道遇到过多少灾难,侥幸未死。可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官府来组织我们补种啊,既然有如此好事,焉能不应?”
  吕维祺在旁边看了半晌,似乎明白了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有明白。
  他暗道:“这舜王狡诈,也不知道到底准备作何打算。若是真心助百姓复耕、补种,我亦不能袖手旁观!若是心怀叵测,坑害我河南百姓,我亦不能坐视不理!”
  众人正大呼小叫之时,悟空早带人抬出来一个漆红色大箱子来。张顺当着众人之面,亲手将那箱子打开,只见一片金灿灿光芒闪耀出来,顿时亮瞎了众人的狗眼。
  箱内皆是十两一枚的金元宝,整整一百个,密密麻麻的堆满了整个箱子。
  “过秤!”张顺大喝一声,便下令道。
  那“混球”和他老父亲早相拥而泣,闻言连忙上前劝说道:“舜王的信誉我却是服了,无须过秤,无须过秤!”
  说实话,张顺看着如此金灿灿的金元宝,也肉疼得厉害。想当初像王竹儿这样的泽州大户,自己费尽心思也不过榨出来万两白银罢了。
  如今自己虽然财大气粗,也不能大手一挥,就是半个王家家当啊?
  好在他也知道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的道理,既然已经准备拿此事炒作了,自然要做到利益最大化。
  这所谓的“过秤”,不仅仅是为了让这“混球”看,更是让围观百姓来看。
  正所谓“钱帛动人心”,大街两旁高楼大厦林立,个个价值数亿数十亿,却没有多少人眼红地睡不着觉。
  若是有人手持百万现金,走在街上,定然是人人侧目,心生歹意。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除了夏秋二税的时候,将地里的粮食换成白银以外,平日哪里见过多少金银?
  更何况往日散碎银两,多少黑不溜秋石块一般的玩意儿。哪有这整整齐齐,金灿灿放光芒的东西勾人心神?
  若不是悟空率领身披铁甲,手持利刃的士卒守卫两旁,周围百姓早忍不住一哄而上,将这箱黄金抢个干净。


第221章 去洛阳捡钱
  话说,那李百户得了张顺命令,自从离了洛阳城以后,一路上大肆鼓噪,宣扬“河南府遭遇千年一遇的旱灾,土地龟裂,草木尽枯,民众易子而食,粮食按粒算钱。”
  每到一地,李百户便派遣下属,前往附近粮铺购粮。
  购粮者便问道:“今日粮食何价?”
  “一两一钱银子一石,概不讲价!”粮铺老板冷冰冰的应道。
  “那十两银子一石,能卖吗?”
  “啊?能!能!能!那当然能了。”粮铺老板直怀疑自己听错了,连忙后悔不迭的应道。
  “不是说不讲价吗?”
  “这不是没遇到你这样会讲价的吗?”
  “那好吧,且来一石!不许给我以次充好,掺杂沙土!”
  “您放心吧,这个价,您让我一粒一粒给您挑,我都不带还嘴的!”粮铺老板喜笑颜开,哪里还有之前高高在上的姿态。
  “既然如此,那我就却之不恭了,还请老板一粒一粒给我挑一挑吧。我要个个粒大饱满的,不要有一粒秕的在上面!”购粮者不由借坡下驴道。
  “啊?我的大爷啊,我就开开玩笑,您还当真了啊!”粮铺老板一下子傻眼了。
  “我也是开开玩笑!”购粮者拍了拍老板的肩膀,笑道,“赶时间,即便你想给我挑,我还不愿意让你挑呢!”
  这粮铺老板见购粮者好说话,连忙低声问道:“这位爷,你这是作甚?低价不买,高价买,岂不是……”
  “岂不是傻子?”
  “不敢,不敢!我就好奇,问一问。”粮铺老板哪敢承认?
  “好吧,看你是个面善的,我就实话对你说吧!今年河南倒了血霉,先是遭了千年一遇的大灾,那耕地裂开的都能掉进去人。又有贼人舜王占据了洛阳府,夺取了福王千万家产。那你想,这舜王现在有钱无粮,将会怎样?”
  哎呦,这个我熟。粮铺老板不由笑道:“还能怎样,那就提价呗!”
  “着!你这个老板不得了,连舜王那样的大人物的手段你都能猜到。”购粮者神秘兮兮的笑道,“前些日子在洛阳城内,我亲眼所见。舜王为了购买一袋粟米做粥,竟然出价千两!”
  “白银?”粮铺老板不敢置信。
  “黄金!”购粮者一副你傻了吧的模样,笑道:“金灿灿的金锭子,十两一枚,一共一百个。个个过秤,十足真金!老板发财,你见过没有?”
  “啊?”粮铺老板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知道爷为啥大方了吧?多出来的算赏你的,爷不差钱!”购粮者笑着将一袋麦子抛到车上,笑道,“只需把我这一车送到洛阳城,几辈子都吃喝不愁了,还计较那几两臭钱作甚?”
  言毕,此人将所购粮食皆装到车上,竟然扬长而去。
  那粮铺老板看着手中一块白花花的银子,突然觉得它也没有那么香了。
  不过,这事儿他也将信将疑。连忙命小二暂且关了店铺,自个去别人家逛一逛。
  他这一逛不要紧,其余粮铺竟然不是要关门,就是更换牌子,只见上面白纸黑字的写着:今日粮价,二两一石,概不二价!
  他不由偷偷摸摸的跑过去,问道:“老板,昨个不还是一两一钱银子吗?今儿怎么就涨价了!”
  “哦?老钱啊,你家不涨吗?你家要是不涨价,有多少,我吃多少!”
  泥马,居然被认出来了。“老钱”连忙打哈哈道:“你多大的肚皮?也不怕撑死你!”
  随即“老钱”连忙返回粮队,下令道:“今日歇业,伙计们速速与我多寻些车马布袋,准备前往洛阳城售粮!”
  伙计们听了心中好奇,不由问道:“老板,准备车马我们倒也明白,只是准备这布袋作甚?”
  “去洛阳捡钱去!”粮铺老板振振有辞的应道。原来,他还有一般心思。那福王府虽大,家中也未必全是金银。
  舜王“崽卖爷田不心疼”,不多时败完了金银以后,想必也只能拿铜钱、家什充数。到时候自家有先见之明,想必准备的布袋就派上了用场。
  一时间以洛阳城为中心,北至山西、直隶,东至汴梁、山东,南至湖广、淮阳,西至陕西、甘肃,无人不闻舜王之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71页  当前第2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3/9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家请我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