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投靠义军以后,便跟在了曹文诏身边。只是他名望地位皆不如人,故而借助这一次出征的机会,他颇有大展宏图之意。
奈何这曹文诏本是宿将,又在山西“剿匪”多年,对此山川地势了如指掌,哪里用他聒噪?
“此道车炮难行,只有人马可以通过!”曹文诏如何不知他心思,不由笑道。
“那杨文岳既然能死守潞安,想必定是山高城险,火炮无法施展之故。”
“你若想建功立业,但效死命,自然有你一番功功绩!”
那王光恩闻言不由嘿嘿一笑,接口道:“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曹文诏点了点头应道。
要想领的住人,自然要给足了好处。
这王光恩非曹文诏嫡系,某种程度上算是张顺派来的“监军”,他自然要给足了面子。
从灵石至沁源一百六十里,曹文诏部用了两日便抵达沁源城下。
沁源城周不过二里,距离沁水不过一里,又远离潞安战场,哪里想得到竟然会遭人惦记?
等到曹鼎蛟率领义军杀入城中的时候,沁源知县正在后衙吃酒,结果被义军拖出来剁了,沁源遂下。
那曹文诏何等机警,眼见沁源城如此松懈,不由心生一计。
他连忙下令道:“着曹鼎蛟率领本部人马在此驻守,着王光恩率领本部人马,日夜兼程,奇袭沁州,本帅自率人马紧随其后,为其压阵!”
那“花关索”王光恩闻言不由大喜,哪里不知却是机会来了。
沁源距离沁州二百里,他倍道兼行,只用了两日功夫便赶到沁州城外。
沁州知州和指挥使哪里料得到义军如此神速,只战了半日,沁州指挥使战死,沁州知州自尽,沁州遂下。
等到消息传到潞州府的时候,明军上下不由大惧,万万没想到竟然被义军抄了后路。
原来明代泽潞沁辽三州一府正是历史上的上党之地。
此地在南则为太原屏障,在东则为河北屏障。
如今大明在北方只有两处要地,一曰太原,二曰北直。
此两地不存,则京师难存。京师不存,则北方非大明所有矣。
而上党之地,“一喉二歌”,正是太原和北直的屏障。
泽潞沁辽,泽州已经在义军南路军左帅李信之手,如今又失了沁州,独留潞安府和辽州两地。
然而沁州横亘期间,潞安府与辽州又不能遥相呼应,山西巡抚杨文岳自然是自陷死地,徒呼奈何。
故而他一听到义军绕后,占据了沁源、沁州,不由哀叹道:“如此,潞府难矣,太原难矣,京师难矣,此亦天下亦难矣!”
不意杨文岳话音刚落,早有士卒前来汇报道:“抚军,兵备副使王肇生求见!”
“快,快快有请!”杨文岳闻言不由吃了一惊,不由一边迎出去,一边连忙下令道。
那杨文岳刚刚走出门口,早见一人在两名士卒扶持下走了过来。
杨文岳连忙上前一把扶住道:“子产身体不适,但凡有事,让士卒通传一声便是,又何必辛劳而至?”
“抚军,我已经听说了!”冀南兵备副使王肇生苦笑一声道。
“当初‘擎天柱’在潞安府之时,晚生未能降伏此人,以至于酿成大祸,遂有今日。”
“晚生疽发于背,药石无医,自知命不久矣。”
“今情愿替抚军死守此城,还请抚军速速离去,他日再图恢复!”
“呵呵!”杨文岳闻言不由苦笑一声道,“今天下虽大,哪里又有杨某容身之地?”
“昨日失秦,今日失晋,明日复失燕地。大明土地虽广,若不计较一城一地,早晚寸土非明室所有。”
“吾生为明臣,死为明鬼,岂可由子产代耶!”
杨文岳既留潞安府,不一日曹文诏与王光恩俱至,与左帅李信、李辅臣一共四营人马合围潞安府。
潞安府乃上党故地,治壶关城。
城周二十里,高三丈二,宽两丈一,有城门四。
其中又有沈王府“皇城”,周三里,可谓是“双层城防体系”。
当然,若只是这般,这潞安府亦不足以拒“王师”。
原来当初自从义军离了被祸害一番的潞安府、泽州等地以后,这两地士绅官吏痛定思痛,纷纷铸火炮、修堡垒、练士卒,以图自保。
这其中佼佼者自然是张顺的老熟人冀南兵备道王肇生。
当初陵川一战,义军率先突破王肇生部,刘成趁机阵斩山西巡抚宋统殷,张顺由此声名大噪,而王肇生自然深以为耻。
自此以后,他便一心苦练士卒、铸造火炮,以图他人雪此大恨。
潞安府冶炼技术虽然不及阳城出名,也是大名鼎鼎的“润国冶”所在。
王肇生在此地操练士卒两千,铸造大小各式火铳、火炮、铠甲、武器不计其数。
结果谁也没想到,阴差阳错之下,义军愈发壮大,张顺一跃成为秦地之王。
这虽然导致王肇生这辈子再也没有机会报仇雪恨,但是与此同时也坑了南路军左帅李信一把。
原来李信麾下共五营人马,结果马进忠一营西出垣曲,魏知友一营北上岳阳,导致李信麾下仅剩三营人马。
而就在这三营人马之中,还要预留一营驻守泽州,直接导致李信只能以两营六千人马,对阵山西巡抚杨文岳和冀南兵备副使王肇生麾下五千人马。
对方又龟缩不出,李信等人自然是毫无办法。
“没炮吗?”曹文诏皱着眉头,望了望城上密密麻麻的火炮,不由扭头向李信问道。
李信自然知晓曹文诏什么意思,不由苦笑道:“舜王共给我们配备三十门擎天大将军炮,其中十五门留在令侄手中,用来攻打郑州、开封等坚城。”
“十门留在洪帅手中,用来对付大名府方向敌人,我等手中只有五门。”
“五门?”曹文诏声音不由高昂了起来。
开什么玩笑,城周二十里的大城,你你手底下就五门攻城炮,那这仗还怎么打?
第263章 声东击西
“抚军,城墙西南角刚刚被贼人击毁了!”士卒不由苦着脸向山西巡抚杨文岳汇报道。
“抚军?”那士卒话音刚落,冀南兵备道王肇生不由为之大惊,慌忙就要站起来出去查看情况。
却不意心中一悸,直觉天旋地转,差点就要摔倒在地。
杨文岳连忙上前一步扶住了王肇生,急声问道:“子产,你感觉如何?”
“没……我没事,国事要紧!”王肇生稍微喘了一口气,反而安慰了杨文岳一番。
杨文岳看了看王肇生苍白的脸色,有几分不安道:“子产无忧,只管在院内安心养伤,外面万事有我!”
冀南兵备道王肇生有心帮忙,奈何身体不允许,只得由他去了。
只是杨文岳刚刚离去,那王肇生却连忙捂着心脏,瘫软在座位上。
“副使,副使?”众人见状不由大惊失色。
“不妨事,你们且为我把大夫请来!”王肇生安静的打发了左右,其实心中早泛起了一丝不好的预感。
古代多有“疽发于背”之症,其实多是后世的急性蜂窝织炎。
这种病症多少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腐生性细菌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广泛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搁后世这自然不算什么严重的病症,基本上采用大剂量抗生素,辅以退烧、止疼的药物,基本上就可以治愈。
然而在这个没有抗生素的时代,这种病症却只能依靠病人硬抗。
如果病人抗不过,就会引发败血症、脓毒血症之类的并发症。
这王肇生如今心悸、眩晕而又呼吸急促,已经是典型的并发症,若是不能得到及时救治,距离命丧黄泉也不过一步之遥。
那杨文岳哪里知道那冀南兵备道王肇生好死不死,就要在关键时刻“下线”。
他出来府衙,连忙翻身上马,快马加鞭赶到了西南角。
他登上城墙一看,只见原本雄伟的潞安府城正缺了一角,连忙开口问道:“如何?”
“启奏抚军,暂时还不妨事。贼人方才冲了两波,都被大家打了下去。”有个头目模样的将领连忙上前汇报道。
“好,大家好好干,回头本抚为你们请功!”杨文岳连忙画了一个大饼出来,让大家伙先“充充饥”。
“抚军,如今贼人坏了城墙,定然会不断冲击!”那将领犹豫了一下,不由建言道。
“还请抚军多调集将士、火炮防守,以便将士们连夜修城!”
“这……这样吧,再调集十门火炮和五百米士卒过来,你们务必给我守严实了!”杨文岳迟疑了片刻,这才点头道。
“抚军?”那人明显有点嫌少,不由想开口再讨要一些。
不意杨文岳皱了皱眉头,喝道:“如何用兵,本抚自有计较,汝休要多言!”
那人吃了杨文岳这一喝,自知所请难成,只好讪讪而退。
左右幕僚不由奇怪道:“抚军,如今官兵人手虽然不甚多,大体也有五千人马。如今城西北角损坏,奈何如此吝啬也?”
杨文岳这才开口解释道:“‘顺贼’狡诈,既然今日能猛攻西南角,焉知今晚不会偷袭东北角耶?”
众人闻言一愣,这才反应了过来:“您说,‘顺贼’今晚准备偷城?”
“对,那‘顺贼’人数本就多于我军,不意久不能下,竟然又从别处调动两营人马夹击我军,其志在必得可知矣!”杨文岳不由冷笑道。
“只是灵沁古道崎岖难行,车辆不通,想必贼子今日依旧是人多炮少,难耐我何。”
“故而才出此下策,玩一手‘声东击西’的把戏。诸位勿忧,且看本抚今晚为诸位颇贼!”
明军这些日子被义军围困的难守,连续压抑了一个正月,终于云开见月明。
于是众幕僚不由纷纷笑道:“若真是如此,明晨我等共为抚军庆功!”
那杨文岳计议已定,当晚便调遣了两千卒埋伏在潞安府东北。
其他东南西北四门各分五百兵马,作为日常守备之用。
剩余千余人马,则一半分给城西南角,以加强防御,最后五百则留作奇兵,以备非常。
诸事皆备,当晚果然“顺贼”连番骚扰进攻已经损坏的城西南角,做出一副势在必得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