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家请我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675节
小说作者:四代重奸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8:30
  如果叶廷桂、王世仁和李国樑三人不能在人们头脑清醒之前拿下宣府大同两镇,那么舆论便会反噬。
  在受人欺骗的屈辱之下,大多人的立场很快就会转向反对义军。
  “成,此事我们三人倒没问题!”叶廷桂、王世仁和李国樑三人思量了片刻,便点了点头道。
  “只是兹事体大,一旦出现什么差池,恐怕我们三人担待不起。”
  宋献策何等人物,听到这里,哪里不知这三人已经心动。
  他不由趁热打铁道:“不妨事,不妨事。老道士与舜王殿下关系非同小可,此事若是果有不谐,自有某一力承当!”
  那三人听到此处,自度无忧,这才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我等自是无话可说。”
  四人计策商议一定,遂快马加鞭前往忻州城,寻了笔墨纸砚及布帛若干副,开始挥毫泼墨。
  第一桩,先写露布十余条,遣使者奔赴四方,以左柱国朱燮元、宣大总督张凤翼及两巡抚、两总兵六人名义晓谕宣大各处,归顺舜王。
  第二桩,又写书信军令,分嘱士卒前往各处副总兵、兵备副使、参将、守备等处,命其改旗易帜。
  由于张顺自起兵以来,并没有设置特殊旗号。
  那宋献策便选用杏黄旗一面,上书一个斗大的“舜”字,作为义军的标识,命人连夜赶制几十面,随联合署名军令一起送往各处。
  第三桩,遣士卒分赴各地,沿途锣鼓喧天,宣扬义军“敕封两王三公五侯,参将及参将以上皆为伯爵,士卒月饷实发粮米一石”的封赏。
  待这三桩事已毕,那叶廷桂心道: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既然我等道已经下令宣府大同两镇归降,那我何不借机再与山西三关三处各书信一封,使其一并归降,如此方不负舜王封我镇朔王之恩。
  想到此处,那叶廷桂又取来书信布帛,又挥毫写给偏关、宁武和雁门三地参将兵备,命其一并来降。
  那叶廷桂、王世仁和李国樑三人心中正计算的明白,不曾想那宋献策早笑破了肚皮。
  你道为何?
  原来宋献策和张顺,这两个一大一小的狐狸,早就算计了他们许多。
  先是张顺“一鱼两吃”,在取得三人信任之后,借口招降宣大两镇暂时剥夺了这三人麾下的标营,以免再起反复。
  而到宋献策事情做的这里更绝:我管你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我先把“归顺舜王”这事儿,先下手为强给你彻底坐实了,让你反悔不得,然后再作其他计较。
  可怜那叶廷桂、王世仁和李国樑三人一世英雄,结果利令智昏,竟然一步步入其彀中,被人拿捏的死死的。


第293章 水深
  “急报,急报!左柱国朱燮元、宣大总督张凤翼、大同巡抚叶廷桂、宣府兼昌平巡抚张维世、大同总兵王世仁、宣府总兵李国樑及昌平总兵巢丕昌有令,携大同镇、宣府镇及昌平镇三镇人马城池,奉天昌义归顺舜王。”
  “啊?我们这就从贼了?奸臣,奸臣,全特么都是奸臣!”随着叶廷桂等人派遣的信使手持露布,沿途喧嚷,一时间闹得人尽皆知,群议纷纷。
  然而这些议论声还没有停止,又有一群骑士疾驰而来。
  这些骑士个个手持锣鼓,一阵喧嚣,然后大声叫嚷道:“谨遵舜王号令,敕封左柱国朱燮元为金王,宣大总督张凤翼为辽王,大同巡抚叶廷桂为镇朔王,宣府兼昌平巡抚张维世为镇代王,大同总兵王世仁、宣府总兵李国樑及昌平总兵巢丕昌为公爵。”
  “诸副总兵、兵备副使皆封侯爵,参将及参将以上皆封伯爵,士卒月饷实发米粮一石,钦此!”
  “你们听听,你们听听,都是些什么人呐!”早有人痛心疾首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些人往日间一个个高谈阔论,一旦贼来……”
  那些人正群情激奋,口诛笔伐,结果刚嚷嚷了一半,却听到“士卒月饷,实发米粮一石”一句,顿时如同正在打鸣的公鸡被扼住喉咙一般,半晌说不出话来。
  “哈……哈哈,这朱少师、张督师、叶抚军和张抚军一干人,虽然德性有亏,其实也情有可原呐!”
  “啊,对对对,就是情有可原!”
  “情有可原!”
  ……
  开什么玩笑,朱燮元一干人等加官晋爵与他们这些丘八何涉?
  但是“士卒月饷,实发米粮一石”,这对几乎大多数家里丁壮参军的宣大两镇来说,却是实打实的利益。
  大明月饷四五钱银子,还要被吃空饷、喝兵血,拖欠粮饷,每月所领银子不过粟米一二十斤而已,如何比得上义军“月饷米粮一石”?
  什么忠君爱国,什么“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些话听一听就算了,谁还能当真不成?
  然而,就在这一伙骑兵疾驰而去不久,又有一队骑兵又疾驰而来。
  不过,这一波人倒没有再宣扬什么,反倒示警道:“东虏入侵,禁闭门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谨守城池营寨,以免家破人亡!”
  “辽东苦寒,吃喝俱无。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见衣夺衣,见人掠人。男作奴隶,女作娼妇,稚子作羹,老做薪柴!”
  “千万避之,勿留衣粮。待些时日,义军将至。驱逐鞑虏,还看舜王!”
  “哎呀,狗达子又要来了吗?快跑快跑!”众人本来正在那里看热闹,听了这番话顿时慌乱了起来,纷纷往家中跑去。
  这宣大两镇,地处边塞前沿,直面蒙古土默特、插汉儿等部,常受骚扰。
  故而除了部分州县以外,几乎处处都是卫所和堡垒,人人都掌握了一定的军事技术。
  一旦听到示警,自然收拾了城外店铺作坊,纷纷躲回卫所、城堡,组织起来进行警戒防御。
  好家伙,经过宋献策这么一折腾,顿时整个宣大两镇都热闹了起来。
  那忻州距离大同不过五百里脚程,只用了两三日功夫,这“消息”便传到了大同镇守太监刘文忠耳中。
  “这朱燮元、张凤翼等人想干什么!”那刘文忠闻言不由又惊又怒道,“一个个寡廉鲜耻,深负皇恩,公然投贼,真是该杀!”
  “中使,当务之急理当急招兵马入卫,谨防大同阳和为贼所得!”分守冀北道朱家仕连忙上前谏言道。
  原来这大同城被为巡抚、总兵及镇守太监驻地,督抚总兵标营亦驻扎附近。
  只是宣大总督张凤翼、大同巡抚叶廷桂及总兵王世仁率领主力南下以后,大同城及其附近空虚。
  除了守城人马以外,竟是无兵无将,形势颇为危险。
  而大同城内,除了钦差镇守大同地方太监刘文忠以外,竟然只有分守冀北兼管大同东西二路副使朱家仕一人可以主持军务,你让他如何不急?
  “对,对,对,朱副使所言甚是,当即刻调集人马,死守大同待援!”本来惊慌失措的刘文忠闻言不由反应过来,连忙下令道。
  “命怀仁、应州、浑源州及镇河堡四地守备即刻带领人马入卫,不得有误!”
  这四处皆位于大同周围,乃是拱卫大同城的要地,奈何如今形势危及,野战精锐又被张凤翼、叶廷桂和王世仁三人抽调一空,刘文忠万般无奈之下,也只得如此了。
  “唉!”分守冀北副使朱家仕闻言不由叹了口气,只得领命退去。
  你道为何?
  原来这时节,大同境内处处皆敌,北面的阳和卫乃宣大总督驻地,守军不可轻动。
  东面的蔚州遮蔽紫荆、倒马二关,关乎京师安危,给刘文忠几个脑袋,他也不敢动这里的兵马。
  至于西面压力最轻,其副总兵杨国柱、参将唐通早已经被张凤翼、叶廷桂调动南下,更无多余兵力可用,故而兵备副使朱家仕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两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用了两日功夫,好容易才将这四处守备及人马调动入城,还未来得及喘一口气。
  早有士卒来报道:“急报,急报,抚军、总镇率领三五百人马已到城外,口口声声要返回城中,不至放也不放?”
  “什么?他们还有胆来?”镇守太监刘文忠差点被气乐了,不由对左右守备笑道。
  “走,随杂家出去看看,看看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哎,中使但坐城中,紧闭门户,让他离去便是,何必理他?”那兵备副使朱家仕打心底有几分畏惧叶廷桂,不由开口劝说道。
  原来别看叶廷桂在和义军作战中,由于条件所限,并没有特别出色的表现,其实也是一个狠人。
  崇祯八年,就在他就任巡抚不久,刚刚遭受后金蹂躏的大同镇,再度遭到东虏犯境。
  叶廷桂便率兵出师助马堡,奇袭丰州滩,不仅一举击败了后金军,还歼敌一千二百余人,俘获四百余人,一时间声威大震,蒙古诸部畏之如虎。
  但是镇守太监刘文忠却不这样想,他心道:“如今大同城防已备,兵马已全,我坐守坚城之中,又有何惧哉?”
  想到此处,他便拒绝了兵备副使朱家仕的提议,大摇大摆登上了城楼,来到了大同城西门清远门城楼之上,往下一看,只见叶廷桂一干人等正在城下。
  他不由开口骂道:“遭瘟的奴才,好好的大同巡抚、总兵你不坐,反倒背弃皇恩投贼,今日又有何面目来见杂家也?”
  不意那叶廷桂等人闻言为之愕然,纷纷叫屈道:“中使何出此言?”
  “我等本在太原城外与贼人大战不止,不意东虏突然出现在我军背后,猛攻我军。”
  “我军猝不及防,两面夹击之下,不由大溃。如今左柱国朱燮元战死,宣大总督张凤翼不知所终。”
  “未有我等数百人勉强逃出生天,赶回大同镇主持大局,中使何以将我们拒之门外?莫非你竟然从贼了不成?”
  “胡说八道,胡说八道,如今外面传的沸沸扬扬,分明是你们一干人等从了贼,如何敢倒打一耙?”刘文忠闻言不由大怒,便开口驳斥道。
  “妇孺谣言,如何能信之?”叶廷桂闻言不由苦笑道。
  “中使作为智者,理当明白,越是关键时刻,越是鱼目混杂。”
  “这一战我等又失了旗帜印信,生怕被诈开了城门,丢了城池事小,辜负了皇恩是打!”
  “这……你们真个不曾从贼?”刘文忠见他们言辞恳切,且又听闻左柱国朱燮元战死,宣大总督张凤翼不知所终,此类与传言颇有抵触,不由又动摇起来。
  “我堂堂朝廷大员,牧守一方,荣华富贵享用不尽,又不是没饭吃的泥腿子,造哪门子的反啊!”叶廷桂闻言哭笑不得,不由反问道。
  “再说那‘顺贼’口口声声,这个封王,那个封公,他自个也不过僭称伪王,如何又封其他人哉?”
  “这……这倒是!”那刘文忠闻言顿时也反应了过来。
  “对啊,按理说那‘顺贼’自个也不过自称亲王,如何又封亲王?”
  “好,来人呐,抚军打开城门,请其入城!”
  镇守太监刘文忠整了整衣冠,心道:“这次得罪这叶廷桂不轻,我姑且亲迎过去,也算是赔情道歉!”
  他正一边想着一边往城下走去,却不由听到有人高声喊道:“不可,万万不可!”
  刘文忠正要上前解释一番,不意又听到城门处一阵聒噪,他扭头一看,却见叶廷桂、王世仁和李国樑卡砍杀了数人,然后冲将过来。
  他正要有所动作,却不意后心一凉,半截雪白的刀刃从自家胸口冒了出来。
  刘文忠用尽全力,扭头望去,刺杀自己之人赫然是他调来的四守备之一。
  只是他和这四人不过见过几面,也不甚熟悉,一时间竟认不出是哪个守备。
  “你……你……你们……”刘文忠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不由努力的抬起了胳膊,死死的指着面前的守备,试图想问些什么。
  “大同的水太深,你把握不住!”不意那守备却冷笑道,“那叶巡抚就比你聪明多了,所以人家加官晋爵,而你身死名裂!”


第294章 张维世的困难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71页  当前第6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75/9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家请我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