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号,爆炸时间为六秒!”
“第三十七号,爆炸时间九秒!”
“第三十八号,爆炸时间为五秒!”
轰隆一声爆炸声响起,有人灰头土脸地从地上爬了起来,脸上是劫后余生的庆幸,转过身看着后方被炸开的一个大缺口。
就一点,就差一点,他要是跑得再慢一些,恐怕这会儿已经缺胳膊少腿了。
“没事吧!”
赵康跑上前来,将他来了起来,负责点燃炸弹的工人连忙道:“没事老爷,奶奶的这他妈谁做的,炸这么快!”
说话间还有些后怕。
赵康皱着眉:“看来不只是引线的长短影响着爆炸的时间。”
他抬起头想着周围的人开口:“先不要进行试爆了。”
说完走上前去,萧玲珑也跟了上来,两人走到爆炸地点。
为了测试爆炸威力,他们选择点燃炸弹的地方都是平地,然后在周围增加一些厚重的遮挡,尽量模拟出炸弹落在战场上的情况。
这会儿眼前所见,爆炸距离半径在三米左右,用来遮挡的木板石块等物全炸成了稀巴烂。
这得归功于赵康让人做的炸弹,每一颗都填装了两斤左右的火药。
萧玲珑惊叹:“这种破坏力,已经比得上五品巅峰武者的全力一击了。”
“差不多,爆炸威力是达到了咱们想要的效果,但是就是这爆炸时间不好控制。”赵康眯着眼。
女帝陛下好奇道:“能够掌控爆炸的威力还不够吗?”
“傻瓜,要是无法精准的掌控爆炸的时间,到时候炮弹在炮管中炸膛,那时候伤到的就是咱们自己人了。”
赵康笑一声:“炸弹的爆炸时间,威力、炮膛的承受能力这些都必须要做到一致,确保每一颗炸弹每一门大炮都是一模一样的,才能将发生意外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这就是标准化,做不到标准化就算造出了大炮那也是徒劳。”
萧玲珑吐了吐舌头:“听不太懂。”
“慢慢的你就会知道了。”赵康笑一声,然后让人再次安排试爆。
距离他带人弄炸弹搞大炮已经七八天,炸弹的制作技术已经差不多成熟了,但是距离他说的标准化还差着不少。
第五十七号炸弹试爆,记录人员有些惊喜,连忙高声道:“第五十七号,爆炸时间为十八秒!”
所有人的目光看向赵康。
“十八秒,这个时间就差不多了。”
赵康一喜:“这颗炸弹是谁做的?”
“报告老爷是我!”一名汉子屁颠屁颠地跑出来。
赵康:“再去弄五颗出来,要是这五颗的爆炸时间都一致,老爷我给你发奖金!”
“老爷您瞧好吧,所有原料放多少弹丸厚度我都记着呢!”
男子嘿嘿一笑,听从赵康的吩咐下去鼓捣炸弹去了。
赵康和萧玲珑又来到铸造火炮的工厂,这里燥热无比,工匠们挥舞着手里的铁锤,熔铁锻造不曾有一刻停歇,几名老铁匠还看着手中的图纸一起商讨该怎么去把赵康说的炮管铸造出来。
赵康看了两眼之后就带着萧玲珑离开了,造大炮可比烧瓷什么的难得多。
而且第一门弄出来的不用说肯定是用不了的。
这玩意儿得用失败去累积经验。
更别说还有膛线这种复杂的工艺,古代的火炮发射原理也就是用炮管内填充的火药产生的爆炸力去将炸弹推射出去。
没有膛线所以就会致使打击的精准度欠缺,这些都是要攻克的难题。
赵康对此也不是很了解,只能寄希望于众人集思广益。
两人走在街上,算算时间张龙他们也该要返回了,到时候也可以开始操练新军的事情了。
这时候身后有个身穿儒衫的中年男子急急忙忙的跑来,“赵,赵老爷。”
赵康两人回头,看对方的打扮就知道是学校里的教书先生,笑问道:“怎么了?”
“赵老爷,我家先生请您去学校一趟。”男子忙行礼说道。
赵康和萧玲珑互看一眼,张圣请自己去学校会有什么事呢?
一路来到学校。
较之以往学校的规模显然是扩张过的,这会儿正是中午放学的时候,学生都在饭堂吃着免费的午餐。
教学的课室中,见赵康和萧玲珑来到,张圣连忙起身:“见过陛下,国师。”
“先生不必客气,快请坐。”
赵康和萧玲珑都赶忙避开这一礼,三人落座,赵康开口询问道:“先生找我可是有什么吩咐?”
“不敢。”
张圣笑道:“实在是有事情要和国师还有陛下商量,国师可还记得当初说的,要为天下寒士开龙门之事?”
“不敢忘却。”
赵康连忙坐直了身子,这的确是件大事,会涉及的许多世家的切身利益。
就算是萧玲珑也不敢轻举妄动。
张圣点头:“那就好,是这样的国师,老夫考虑过,如今咱们元江县的学校已经走上正轨,各项工作都已经完善,接下来可以考虑在其他地方设立学校,让更多的人能够上学。”
“但是对于现在的书生来说,学习这件事将来都是为了考取功名。”
张圣无奈道:“咱们现在提供了学习的地方,但功名此事却不是我们能够给得了的,国师您可明白?”
“赵康明白。”赵康点了点头。
张圣的意思是说,现在可以考虑科举改革的事情了,但这件事要动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首先乾国五州各地,科举名额都是被垄断的,每个地方考试的名额就那么多。
都是地方世家门阀商量着来,今年你家先去,明年我家再来。
也就是说这块蛋糕在还没有出炉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想好了怎么分了。
现在赵康突然要想让更多的人上桌子来分蛋糕,他们又岂会乐意?
一旁的萧玲珑突然开口道:“马上就要秋闱了。”
张圣点了点头:“不错,正是因为如此,老夫才想要和国师商量一下,是不是趁着这个秋闱的时机,让天下有资格参与科举的学子,都能够科举。”
“这件事得好好斟酌一番啊。”赵康目光低垂心中开始盘算起来。
第三百五十三章 灾变
科举分为春闱秋闱,春闱又称会试,考试对象是各个地方的举人,参加会试高中的便是进士。
再高一级的那就是殿试了,状元、榜眼、探花便是在殿试中产生。
而秋闱又叫乡试,就跟省上考试差不多,参加对象就是秀才,过了秋闱成为举人才有资格去参加春闱。
除了这两样之外,其余的就是县试和府试了,这两样比较简单,和春闱秋闱不一样,只要是读过书都可以参与。
过了县试那就是童生老爷,过了府试成为秀才。
但是一般的寒门学子到了秀才就算到头了,想要参加秋闱去博取一个举人的资格。
就只有花银子和当地的氏族门阀,要么官员搭上关系,就这都还不一定能够轮得到你。
因为这些人,也有自家秀才啊,所以在乾国的读书人中秀才老爷是最多的。
他们虽然脱离了平民的身份,但要是没有特殊关系,可能一辈子就只能是个秀才了。
而赵康和张圣想要干的事情,就是让这乾国的所有秀才都有资格,能够去参加秋闱甚至是春闱。
这可就触动到门阀氏族的利益了,录取的举人就这么多,你搞这么多人上来,咱们的人落榜了怎么办?
因此赵康说要仔细斟酌还真不是在搪塞推脱什么,而是这件事一旦搞不好就有可能引发众怒,那些门阀学子是绝不会答应的。
思索半天,赵康抬起头,幽幽道:“要想科举改革,必先整治世家门阀。”
“不错。”
张圣点了点头:“但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就拿周国来说,官商勾结,有钱的门阀使点银子就能将自己家族里的人推荐给官员,将其余的考生刷下去。”
“乾国的情况也大差不差,老夫游离四国,关于这一点做的最好的就是景国,在那里无论什么政令推行下来莫敢不从。”
张圣说着叹了口气:“在周国的时候,我也曾和几名朝廷大员联手进行过一次科举改革。”
萧玲珑感兴趣的问道:“结果失败了?”
张圣无奈道:“不错,哪一年我们只是想要将科举人数增多,让一些名声不差学问不低的寒门学子参与科举。结果那一年春闱,各地考生纷纷罢考。”
“那些出生豪门的学子更是联合起来,引发了不小的骚乱,导致老夫一名要好的朋友被罢免,所以老夫想和国师商议一下,该如何下手。”
赵康目光如炬:“要对付这些家伙,自然得用门阀氏族的做法,此事的确也该操办了,先生放心交给我便是。”
张圣听闻,目光中有些担忧,但也明白这种事情不是他擅长的,他能做的就是教书育人。
“那就拜托国师了。”
……
“你打算怎么做?”
辞别了张圣,看着一路上沉默不语的赵康,萧玲珑问道。
赵康笑:“现在还没有个头绪,不过这会儿距离秋闱还两个多月,慢慢想吧。”
正走着,县衙里的官差赶来找到两人:“老爷,高大人说帝都来人了,请老爷过去一趟。”
两人听闻连忙来到县衙,来人是禁军一名统领,见到两人连忙下跪:“参见陛下,参见国师。帝都杨太师等大人有奏章上报。”
萧玲珑一听连忙从禁军统领手中接过了那封奏章,打开看了两眼目光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赵康问道:“怎么了?”
“青州生变,咱们得赶快回去了。”萧玲珑沉声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