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春秋不当王_分节阅读_第246节
小说作者:羲和晨昊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9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3:10
  申无宇终是按捺不住,第一个跑去劝谏了楚王。
  这也就有了后来的事。
  他救下申无宇,又在楚王赏赐他时,举荐申无宇,再用他早就准备妥当的“申无宇祖上的故事”进行了一番游说,更兼申无宇自身对于楚王,以及楚国的忠诚,便是顺理成章的让他获得了上大夫的身份。
  由此,李然的整个计划都得以顺利的实施,并没有出现任何的错漏。
  无论是楚王还是申无宇,一切都在李然的算计之中,他们的性格与智慧,李然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但也由此可见,在这种君权专制的制度下,若是想要捧一个人上位,这其中的弯弯绕绕可实在是太繁复了。
  饶是李然这般,为了不让楚王有所猜忌,他也不得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设计铺垫。
  而此时的申无宇,在看穿了李然的计划后,恍然之间,心中的骇然也随之升腾。
  他没想到自己的“鲁莽”,居然自始至终都是在李然的算计之中,而他此前却还傻傻的以为这一切都不过是自己的“天命使然”。
  他感受到了李然的可怕之处。
  而且,他也深深的感觉到了自己似乎是被利用了。
  同时,他的心中对李然的另外一种怀疑和猜测也随之浮现。
  “明公如此算计,难道只是为了替我们楚国揪出这个内奸?”
  他怀疑起了李然的真正动机。
  毕竟李然之前就曾说过,他与楚王约定三事之后,便会离去。
  按理说,他对楚王之事理应不会如此关切才是。
  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呵呵,大夫不必怀疑。”
  “不可否认,然确是利用了大夫的‘仗义耿直’,然而这亦是无奈之举。”
  “此奸细的身份来历,恐怕并不简单。其背后之人,恐怕亦不仅是为了为祸楚国这么简单。若是不除,恐怕天下都会为之不宁。”
  “而若想查出此人的底细,然也实在找不到其他可信之人了,所以无奈之下只能选择让大夫代劳了。”
  “但大夫彼时的身份卑微,不足以堪此重任。所以李然虽是谋划甚多,却是始终少了一个得力的佐助。”
  “今天幸能得大夫相助,李然心中亦是甚慰。”
  对于申无宇的心中不满,李然没办法去抚平,所以他只能就事论事。
  如果他还能有更好的选择,他当然也不至于会提前把申无宇给推上历史舞台。
  “哼,明公这话说得倒是轻巧,但明公可曾想过,倘若大王知道了这些,大王又会如何作想?”
  “无宇与明公不过数面之缘,明公却如此提拨无宇,殊不知大王最忌的便是朝臣们私下结党,而明公之于大王,更是管仲之于齐桓公。明公如此行事,大王届时又如何能忍?”
  看吧,这就是申无宇刚烈一面的体现。
  即便是李然,一个刚刚把他扶立为上大夫的恩人,他都能毫无顾忌的对其出言质问。这种刻入他骨子里的刚正不阿,已然成为他为人处世最为鲜明的特征,无论岁月如何流逝,也都已经无法将之抹去。
  而这一份耿直,也终将会传承到他自己的子嗣的身上。
  李然闻声,当即笑道:
  “呵呵,清者自清,然可从未如此想过。只是……大夫难道就不想查清楚这藏在楚国内的奸细到底是谁么?”
  而李然轻轻一拨,便将他对自己的这种不满转移了。
  “大夫对然之不满,然无话可说。”
  “可眼下这楚国的内奸却随时都有可能再次行动,此人对于楚国危害甚大,大夫若当真想为这个国家尽忠尽职,那便与然一道,将其揪出,如何?”
  对于申无宇的这一番质疑,李然却显得是漠不关心。
  毕竟,申无宇乃是堂堂的君子。正所谓“君子易事而难说,小人难事而易说”。
  他非常清楚,申无宇不满归不满,但他绝对不会因此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
  那么,只要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是志同道合的,至于其他的,便都成了次要的。
  听得李然如此言道,申无宇一时只得沉默。
  他当然不想继续被李然所利用,可他也不能放任这个奸细继续为害楚国。
  半晌之后,他才看着李然道:
  “无宇愿与明公一道揪出此人,但烦请明公日后有所谋划时,定要与无宇言明清楚,也好让无宇早做准备。”
  这算是给李然立下了规矩。
  李然也是极为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而在李然即将告辞之际,申无宇又忽的是道了一句:
  “无宇却还有一事,一直很是好奇。”
  “哦?何事?”
  刚刚准备起身的李然,又再度坐了下来。
  “传言明公与大王不过有三条约定而已,待得约定完毕,明公便会离去。”
  “如此而言,我楚国的这些事,在无宇看来似乎与明公并无关系。可明公却为何如此的上心?甚至为我楚国于暗中谋划如此之多?难道,这也是明公与大王的约定么?”
  申无宇颇为疑惑的看着李然。
  而待他这话说完,李然脸上的神色也不由微微一怔。
  他清楚,申无宇的这个问题,是个好问题,倘若他的事迹能够流传下去,后世之人也定然会对这个问题有所钻研。
  于是他在一番思索后,依旧是用一种颇为轻描淡写的语气道:
  “此事,并非然与大王的约定,而是然自愿为之。”
  “哦?”
  听到这话,申无宇心中的怀疑更甚。
  只听他继续问道:
  “明公既与大王早有约定,而今却又对我楚国之事干涉甚深,无宇实不知明公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倘若明公只是因为与大王的约定,所以才如今被强留在楚国,那还请明公日后不要横加干预我楚国之事为好。”
  “但倘若……明公当真是为我楚国而计,那也还请明公日后也能就此留在楚国,为我楚国大业贡献一份力。”
  “然而,现似如今明公这般的明昧不清,无宇以为,此绝非君子之道啊。”
  申无宇这话,可谓是直击了李然的心坎。此言虽是直接,但其实也不无道理。
  这就好比是两个人谈恋爱,你一开始就说了不喜欢对方,只不过是逢场作戏,迟早会离开。可你转过头却又对地方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每日都嘘寒问暖的,这不是吊人胃口么?
  而这般做法,引得对方对你依赖,最终却又只能眼睁睁看着你离去,岂不是就有些“渣男始乱终弃”的味道?
  申无宇怀疑李然的,便是李然的这一做法。
  当然,更为关键的是,他也是真心希望李然能够留在楚国的。
  毕竟李然所表现出来的智谋,确实是远超他所认知里的所有人。
  而李然为楚国谋划,也使楚国在短短一年内,先后取得三场大战的胜利,可谓是一时威震寰宇。
  像这样一个算无遗策之人,申无宇为楚国计,他自然不希望李然会有朝一日就此离去。


第三百一十八章 审问庆封
  面对这一无论如何他都绕不开的话题,李然也确是无法否认。甚至他还不得不承认申无宇这种怀疑就是正确的。
  君臣的相处之道,很多时候就真的犹如男女朋友的关系一样。
  也无怪乎此后的屈原,为什么经常以美玉来比作自己的品格,又要用美女来比作自己的心境。
  但是,显而易见的是,他李然却并不是持这种的想法,或者说并不完全是。
  有些话,他觉得他有必要与申无宇说上一说。
  “楚王虽待在下极好,但楚国之于李然而言终究乃为客居之所。且楚之道,也绝非我李然所追求的大道。”
  “所以,李然不会留在楚国,大夫也不必是再为此事而多费口舌了。”
  “然今日之所为,虽是为楚国而谋,却也是为了天下之万千黎首。至于在下所谋的这些,在不久的将来究竟会给楚国带来怎样的后果,也犹未可知。但倘若是因此而致大夫心有不满,然也唯有求得大夫见谅了。”
  话到这里,李然微微一顿,接着道:
  “然出身周王室,自小便身兼周礼传世之责。”
  “如今天下,礼乐虽崩,然人心亦恒。楚国若不能秉礼而行,就算是强盛也只能是盛极一时,此绝非长远之道。”
  这话算是回答了申无宇,他李然为何不会留在楚国。
  虽说是有其个人的原因,但与楚王志向不合,或许是更为重要的原因。
  因为,楚国也未曾做到他所一直倡议的“克己复礼。”
  当初李然劝谏楚王时,也是持这般说法,如今回答申无宇,亦是如此。
  “话虽如此,但明公可曾想过,周礼治世数百年,未曾一变,致如今地步,天下分裂,烽火连绵,生灵涂炭。”
  “而我楚国乃是遵殷商之古制,反周礼分封而行,至如今却亦可几度伯主于天下。既为旧制,且有先例可循,又何谓不可呢?”
  “况且,周礼既崩,倘若我楚国再遵周礼,循规蹈矩而重蹈覆辙,那岂不等于是自断生路?”
  “我楚国既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便无论如何也都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此乃我楚人之自信也。若彷徨迟疑,朝令夕改,如此恐怕反而会给我楚国反而带来无妄之灾啊。”
  在申无宇看来,楚国之所以强盛,正是因为楚国选择了一条与中原诸国截然不同的道路。
  而周人的那一套架构在分封基础之上的制度,如今在楚国人眼中,如今就便如同是糟粕一般的存在。
  而且,更不乏有一些更为激进的楚人,也早已将周礼视为毒物一般的存在。所以,周人之所为,楚人便每每都反其道而行之。
  “更何况,明公如今既身在我楚,时而为我楚国计,时而又为中原计,左右逢源的同时,也可谓是左右为难。”
  “明公是以为,中原的那些忘恩负义,虚情假意之人,当真会承明公之情么?”
  “依在下愚见,如今明公既已对我楚国之事涉足甚深,明公日后恐怕也是再难以抽身离去么?既如此,何不顺势而为呢?”
  “无宇此言,皆从肺腑,还请明公三思。”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86页  当前第24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6/68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春秋不当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