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
loading..
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国士_分节阅读_第244节
小说作者:子率以正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3:46
  “正如臣刚才所说,宝钞本身是没有任何价值的,百姓们之所以承认宝钞可以当作钱使,是因为他们相信朝廷,相信陛下。”
  “而现在,每多发行一张宝钞,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就降低一分,直到有一天,宝钞彻底变成了废纸,百姓也将对朝廷彻底的失望。”
  “朕该怎么做?”
  朱棣有些慌了,宝钞这个东西,真正的作用竟然是用来掠夺百姓手上的物资。
  这太令人惊惧了。
  “成立大明皇家银行,依托皇家的信用,设立储备金,制造出新的,让人一看便很值钱的宝钞,并开通宝钞与金银的兑换渠道。”
  陈堪迅速说出了解决办法。
  朱棣闻言,问道:“若是所有百姓都拿着宝钞来兑换金银,朝廷哪来的那么多钱兑换给百姓?”
  还是那句话,钱从哪里来?
  陈堪笑道:“不会,臣方才已经说了,新钞的发行需要依托皇家的信用,当初太祖爷能够发行宝钞,不正是因为百姓信任太祖爷嘛。
  况且,臣也没说一次性将金银兑换出去,只是暂时先用京师做一个试点,整个京师能有多少宝钞?
  有城外那一百万两银子,已经足够了,陛下不必太过忧心。”
  朱棣忧心忡忡的说道:“城外的银子只有一百万两,而在京师市面上流通的宝钞绝对不会少于五百万两,五倍的差额,怎么可能够。”
  “陛下,这就是您想得太多了,那些百姓手上能有多少宝钞,就算让全京师的百姓来兑,也不可能将那一百万两银子兑光。
  真正的大头是官员和商人。
  但若是官员和商人能拿着宝钞去购买到与宝钞面值一致的物资时,他们又何必要将宝钞兑换成金银呢?
  要知道,宝钞可比金银容易携带得多。”
  朱棣还是有些疑虑:“你怎么保证让宝钞和金银的价值相等呢?”
  陈堪张了张嘴,合着他这么多口水都白费了?
  关键时候,小朱瞻基忽然恍然道:“我懂了,是不是你说的那个什么皇家的信用。”
  朱棣的心思太杂,反倒不如朱瞻基一个小孩子容易想透这些事情。
  陈堪笑着点头道:“不错,依靠皇家的信用,陛下说新的钞票和金银是一样的,那就是一样的,就算不一样,当百姓多兑换几次之后,他们也会逐渐认同。”
  “陛下,试问当有一种纸能够当钱用,还能随时换成等额的金银时,您是会选择使用金银,还是使用纸?”
  朱棣眨了眨眼睛,显然还是不太能搞懂皇家的信用和宝钞之间有什么关联。
  但是这个问题,并不需思考他便能得出答案:“那自然是使用纸。”
  “慢着,小子,那假如朕用纸换不出来等额的金银呢,又该怎么办?”
  陈堪不怀好意的看着朱棣,奸笑道:“这是皇家的事情,您想想,若您是百姓,拿着纸去到皇家开设的钱庄里,却兑不出相应的金银,您会如何?”
  听完陈堪的解释,朱棣的脸色突然就黑了下来。
  然后气急败坏道:“好小子,你这是要让朕背负上千载的骂名吗?”
  “你好大的胆子!”
  朱棣懂了,感情百姓兑不出钱来,他这个皇帝就要挨骂。
  喵了个咪的,亏得自己还给他封贯赐爵的,结果这小混球竟然给自己出了这么个生儿子没屁眼的的主意。
  眼见朱棣有要发飙的趋势,陈堪赶忙低头拱手道:“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浑蛋,绝对不行!”
  一想到皇家有可能背负上千载骂名,朱棣就恨得牙痒痒,还好自己没有听信这小混球的蛊惑,不然,自己岂不是死了都不得安宁?
  “哼!”
  怒哼一声,朱棣看着陈堪的眼神顿时变得不善起来。
  陈堪赶忙拱手道:“等等,陛下,臣还有话说!”
  朱棣不善的盯着陈堪,阴恻恻地问道:“你还有什么话?”
  “陛下,臣还想问您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咱们大明为何会缺钱?”
  这个问题不用朱棣回答,小胖墩便替朱棣回答了:“那还用说,咱们大明缺铜呗,还有金银也缺。”
  “然也。”
  陈堪打了个响指:“还有一个问题,中原的财富在北元退回草原之时带走了很大一部分,这才是导致太祖先皇帝为何要发行宝钞的原因。”
  朱棣蹙眉道:“所以,这和宝钞又有什么关系?”
  “陛下应当知晓,我大明的铜钱铸造精美,不仅是大明,咱们大明周边的小国也在用咱们大明的铜钱。”
  “假如,臣是说假如,咱们新造出来的宝钞能够取代大明铜钱在周边这些邻国之中的地位呢?”


第二百六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
  大明的铜钱能够成为周边小国之间流通的钱,宝钞自然也可以。
  朱棣还是没能理清这其中的弯弯绕绕,他黑着脸问道:“咱们大明的金银发行出来的宝钞还不够大明自己用,为何还要让宝钞流通到周边的国家?”
  陈堪一拍脑门,无奈道:“我的陛下啊,既然他们要用咱们的宝钞,难道不该给咱们缴纳一笔保证金吗?”
  “让他们给咱们缴纳保证金?”
  朱棣的脑门之上浮现出大大的几个问号,人家凭什么要给大明缴纳保证金?
  陈堪点头道:“不错,大明周边的各国,每年都要从咱们大明采购回去大宗的物资,咱们便可以要求他们用宝钞结算,但他们又没有宝钞,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让他们拿金银来换宝钞?”
  朱棣总算聪明了一回,都学会抢答了。
  陈堪坏坏一笑道:“不错,这样下去,时间一久,各国的金银都会流进大明,那个时候大明还会缺少金银吗?”
  “嘶~”
  听完陈堪的解释,朱棣忽然像是牙疼一般倒吸一口冷气,脸色忽然开始拧巴起来。
  他似乎已经看见大明的宝钞流向世界,换回来无数真金白银的画面。
  用一张纸,去换回来无数的金银,这样的事情,简直就是绝户计。
  他满脸难以置信的问道:“小子,这样的黑心的主意,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陈堪不可置否的摊了摊手:“陛下此言差矣,有大明周边的各国与大明一起分摊风险,总好过我大明的百姓独自承担吧?”
  “更何况,咱们也不是要将大明周边国家的金银搜刮干净,他们缴纳的保证金,只要他们有足额的宝钞,依然是能够换回去的。”
  “换回去?”
  一听见陈堪说各国还能将他们的保证金换回去,朱棣忽然炸毛了:“绝对不行,朕不同意,朕已经给了他们宝钞,他们不能如此贪心!”
  很好,朱棣已经成功化身守财奴。
  这宝钞都还没有研究出来,朱棣已经将各国的金银视为自己的禁脔了。
  就朱棣这种态度,陈堪觉得,想要在大明再现一次货币霸权,似乎也不是没希望的事情。
  “这么说陛下是同意咯?”
  陈堪目光灼灼的盯着朱棣,只需要他点头,陈堪便打算用他浅薄的金融知识在大明来上一次货币战争。
  大明这么大,人口这么多,钱少了怎么行。
  朱棣从幻想中清醒过来,他蹙眉道:“朕有三个疑问。”
  陈堪今天就是来给朱棣回答问题的,闻言,他拱手道:“陛下,但讲无妨。”
  “第一,你怎么保证你制作出来的宝钞不会被伪造?”
  “第二:若是有人大批量的兑换金银,钱不够该怎么办?”
  “第三:若是你做出来的宝钞也贬值,导致各国向大明发起声讨,该如何应对?”
  这三个问题,说白了依旧是老生常谈,陈堪早有腹稿。
  他笑道:“宝钞一旦与金银挂钩,被伪造几乎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微臣能给出的解决办法,无非是加大市场的监管,以及随时升级宝钞的制作工艺。”
  “在臣看来,这个问题几乎算不上问题,相比发行宝钞的带来的好处,这样的代价,臣觉得大明是可以承受的。”
  “当然,这第一版宝钞,臣会去想办法尽量做到别人难以仿制的精美程度,就算做不到百分百防伪,至少也要做到短时间内别人不划算仿制。”
  “等市面上找到低成本仿制伪钞的办法时,第二代宝钞技术也该浮出水面了。”
  听完陈堪的解释,朱棣面露沉思之色。
  自古以来,伪造金银的事情都是数不胜数,更别说伪造宝钞了。
  就拿现在朝廷发行的宝钞来说,市面上便不乏小作坊伪造。
  这样的事情确实没办法避免。
  毕竟是利益动人心啊。
  想通了其中的关节,朱棣轻轻颔首,算是认同了陈堪的解释。
  他看向陈堪:“那么第二个问题呢?”
  第二个问题,朱棣怎么也想不到如何解决。
  朝廷既然开通了宝钞与金银的兑换的渠道,一旦有人大批量兑换金银,总不可能不兑换给人家吧?
  要是兑不出来,那朝廷的信用受损,宝钞依旧会沦为一张废纸。
  要是兑换,还是那句话,钱从哪里来?
  但在陈堪面前,这叫问题吗?
  他没有回答朱棣的疑问,而是问道:“陛下觉得,什么叫做大批量的兑换金银?”
  朱棣一愣,随后沉吟道:“若是有人忽然拿着数万乃至数十万的宝钞上门要求兑换金银,你觉得就郑和从倭国带回来那一百万两银子,够坚持几天呢?”
  “那此人定是不法之徒,臣建议,严查此人三代,家中财产充公。”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51页  当前第24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4/55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国士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