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45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店家也被这个古怪的要求给弄懵了。
  来轻烟楼的不是富商便是官宦子弟,风流才子,只有向上要更好的,从未见过向下要更次的。
  这两位,有些独特啊。
  不过店家涵养还是不错,挤出不自然的笑容,安排人去取来。
  朱植看着倒出来的中、下秋露白,直摇头,坚决不喝。
  朱耿端起酒杯,看着朱植,悠悠来了一句:“完不成上面交代的事,我们兄弟两个,便要交代在这里啊。”
  朱植牙齿有些酸,不得不端起酒杯尝了尝,不由眼前一亮,看向朱耿,点了点头,说道:“这个不错,哈哈。”
  店家呵呵在一旁陪着,眼神中有些鄙视。
  这两个没见识的,连品酒都分不出好劣,真亏了他们穿的锦衣玉带。
  玉带?
  店家瞳孔微微一眯,脸上顿时冒出了恭谨的笑意。
  腰带是舆服礼仪的重要内容,什么官,佩什么腰带,是有明确规定的。
  太祖爷对于舆服颇为重视,在洪武三年,洪武十四年,洪武二十六年,三次修改舆服规制,要求文武官员公服腰带:一品玉或花素,二品犀,三品、四品金荔枝,五品以下乌角。
  若谁穿错了,或越了规矩,一个三品的敢穿玉带,那估计连腰带都省了,直接砍了。
  眼前两人,虽是常服,竟都是玉带,可见对方,不是一品,便是亲王。
  店家有些颤抖,这两位通天的爷,来这里做什么?
  若出点事,这轻烟楼估计也没了。
  “这下品秋露白,不错。只不过,一坛酒便是五钱银子,还是有些贵了。”
  朱植盘算了下,如果大量采购的话,这一坛酒便是五钱银子,三千坛岂不是要一千五百两,若要万坛,都直奔五千两去了,这笔开支可不小。
  “呵呵,若是两位喜欢,本店可以减惠一些,一坛两钱银子,真不能再少了。”
  店家有些为难,两钱银子可是成本价了,再低,自己就要贴钱了。
  “哈哈,我们也不占你多少便宜,这样吧,三钱,我要一万坛,如何?”
  朱植笑着说道。
  店家瞪大眼,这可是一笔大买卖,虽然利润低了一些,但胜在数量啊。若是如此,自己还可以赚上一笔。只不过……
  “一万坛,小店一时无法拿出这么多,您看,要不然先三千坛?过上三个月,哦不,两个月,店里再送上府三千坛,如何?”
  店家连忙说道。
  朱植微微点头,从袖子里拿出一叠宝钞,说道:“这里有三百贯作为定金,你只需将这三千酒坛,送抵西安门外即可。”
  店家听闻是西安门,顿时一惊,难道说,这批货是皇宫采办的?
  看着朱植放在桌案上的宝钞,店家眉头微微一皱,恭谨地行礼道:“实在抱歉,本店多以银钱为主,宝钞的话,一贯钞,只能抵算半钱银子。”
  “凭什么?”朱耿听闻之后,站了起来,面色有些难看,厉声说道:“按照朝廷规制,一贯钞,便是一两银子,两者相当,如何在你这里竟是重钱轻钞?岂不是无视朝廷规制!”
  店家立马跪了下来,哭丧着脸说道:“两位爷啊,这可不是咱一家如此行事,所行商贾,皆是如此啊。”
  朱植挥了挥手,止住了想要发表的朱耿,说道:“如此的话,那这三百贯钞,便抵一百五十两吧,货送西安门,自然会有人以银钱支付与你,如何?”
  店家连连感谢。
  朱植与朱耿离开轻烟楼之后,朱耿闷闷不乐地说道:“十五哥,为何拦我?”
  朱植呵呵笑了笑,对朱耿说道:“你这段时间留恋烟花之地,难道没注意到,连那些红袖添香的姑娘,都不喜欢宝钞了吗?”
  朱耿皱眉,拥美入怀的时候,谁会在意这点细节,难道不应该将眼睛用在该用的地方?
  “走吧,我们也该入宫了,这件事,还需要禀告皇上才是。”
  朱植叹息道。
  PS:
  有推荐票、月票的,还请支持下大明,惊雪谢过。


第五十二章 贬值的大明通行宝钞
  明代宫廷,设有酒醋面局和御酒房。
  酒醋面局掌管宫廷食用酒醋、粮酱、面豆等物,职掌内宫人食用酒;御酒房酿造的酒,专供皇上及其家人,以滋补养生酒为主,如竹叶青、五味汤、真珠红、长春酒、满殿香等。
  朱允炆打算造酒精,可这东西不能用滋补养生酒来蒸馏吧,暴殄天物也得有个限度。对于酒醋面局的那点酒水,朱允炆实在是不忍心挪用,只好委托朱植、朱耿去宫外采购。
  因为尚在休沐期,朱植与朱耿便直接到了后宫,拜见过太后,便转入坤宁宫,向朱允炆汇报了秋露白酒水的事,拿了一小坛酒,请朱允炆品尝。
  朱允炆品了下,估摸着度数应该在二十五度上下。
  秋露白已经接近白酒,当然,这里的白,只是颜色接近透明,但尚有些泛黄,
  古人往往并不是说喝酒,而是吃酒。
  唐宋以前的酒,多为简单的发酵酒,实则是酒酿,工艺不够,度数不高,过滤不纯,里面还夹杂着不少酒槽。
  而这些酒槽,是需要吃下去的……
  故而,吃酒。
  陆游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便是告诉客人,你别笑话我家的酒浑浊,但我家的菜丰富啊。
  宋元时期的酒,也多为低度米酒。
  元明时期,蒸馏烧酒逐渐发展起来,到了明代时期,烧酒已初具规模,酒的度数也有了一定提升,但在建文帝时期,烧酒的度数,还是相对偏低。
  二十多度的酒,想要弄到七十度的酒精,还需要一番功夫。
  朱允炆对于秋露白比较看重,既然外面可以供应,成本也不算高,还是可以接受的。
  朱植见完成了任务,放松下来,禀告道:“皇上,还有一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允炆含笑道:“两位王叔辛苦,有什么事,尽管说便是。”
  朱植拿出了两贯宝钞,又拿出了一两碎银,摆在一起,说道:“皇上,臣调查过,当下商户,多是两贯宝钞兑一两银子,而一些商户,一贯宝钞,只能兑三百文钱。此事,不可不察啊。”
  朱允炆低头看着大明宝钞,嘴角有些苦涩。
  纸币这东西,不是朱元璋的发明创造。
  西汉曾发行过“白鹿皮币”,可视为纸币最早的尝试。
  唐代后期出现过具有汇票性质的“飞钱”。
  当然,真正的纸币产生于北宋,名为交子,交子后来改名钱引,南宋时又称行在会子。
  元朝中统元年发行中统元宝交钞,朝廷收支与商贸交易,皆是以中统钞为准,此时的钱钞,“以银为本”,是一类信用兑换券。
  到后来,元朝开始实施纯纸币流通制度,禁止金银铜钱流通,信用货币成为了不兑换纸币。
  从研究历史货币的角度来看,元朝绝对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朝代,也是世界最早完全使用纸币的国家。
  在《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大汗国中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费用,以购商物,以取其售物之价,竟与纯金无别”,而这些,也在某种程度上,为西方资本主义市场发展提供了支持。
  元朝的纸币政策可以说是很成功的,但架不住朝廷贪婪,到了元末,朝廷见没钱了,一拍大腿,没钱就印嘛,还不简单。
  无本滥发,导致纸币极速贬值,见纸币无用,便转而用金银铜钱,可用习惯了纸币的商人,也不习惯用这些笨重的铜钱,加上元末的铜钱制造水平太差,颠簸两下,哎,碎了……
  最终退化到了以物易物的古老市场。
  朱元璋将蒙古人赶去漠北放牧了,自己在南京设置了宝源局,打算铸钱,可是造着造着,发现没铜了,只好搜刮百姓器皿,熔炼造钱,引发民怨。
  老朱看这情况不对,一琢磨,元朝以前用纸钞挺好的,存在即合理,自己拿来用,也一定可以,于是,改钱法为钞法,设置了宝钞提举司,大明通行宝钞就这么出世了。
  大明通行宝钞的钞料是桑穰,即容易保存的桑皮纸,颜色青灰色。
  纸钞“高一尺,广六寸”,如果对这个标准没感觉,不妨找张A4纸看看,没错,大明宝钞就这么大,如果老朱还在的话,申请最大纸币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也是妥妥的第一名。
  票面花纹繁复,四周印有龙纹,最上方写着“大明通行宝钞”,正中写着面额“壹贯”,下面还有印造部门户部的声明:“伪造者斩, 告捕者赏银二百五十两”。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大明通行宝钞,其面值只有六种:一百文、两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
  文、壹贯。
  壹贯是最大面值。
  如果有人动不动就拿出几千两,几万两的大明宝钞,那您发了,抓起来送官,领赏去吧。
  整个明代,就没超出一贯的宝钞,那些拿大票子的,只可能存在于清中后期,绝不可能出现在明代。
  朱允炆清楚货币的重要性,也清楚老朱纸币政策的不合理性,现在还好,一贯贬值了三分之一到一半,若是再不整顿,一贯宝钞的价值将会持续下跌,到时候,原本一贯钱等同一千文的,最后只能等同于一文钱,甚至是十分之一文!
  “宝钞问题暂且先放一放,想要改变这个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现在你们的任务,便是去学习经商的学问,商人逐利,可不能草率行事。便以今日之事来论,店家已经给了你们二钱一坛,为何自己加至三钱?”
  “你们知不知道,因为你们好面子,一万坛酒,便需要多耗费一千两银子,那十万坛,可是一万两银子。而这些银子,不仅有你们的份额,还有皇后的份额,你们财大气粗,也不应该损伤皇后的利益吧。”
  朱允炆看着朱植与朱耿,一脸的郁闷。
  朱植张了张嘴,不知道如何解释,用胳膊碰了碰朱耿,朱耿苦着脸,说出了一句让朱植跳脚的话:“那这一万两,我们两个补上……”
  朱植很想揍一顿朱耿,你丫的咋就不开窍,在商言商,哪里有自己贴本的?
  何况那是一万两啊!
  亲王年俸不过一万石,按最高折算,也就是一万两,往低了折算,也才五六千两,你一下子送出去那么多,我一大家子喝西北风去?
  朱允炆哈哈笑了起来,说道:“头一批一万坛便按三钱一坛算吧。但后续的,你们重新与商家重新商议,另外,告诉商家,酒坛会半数归还,可以抵扣一部分钱,去议一个新的价格,然后签订契约,记住了,不可以势欺人,以商之道,行商之举。”
  朱植与朱耿脸有些烧,出宫之后,还拿不准主意,这要去找商家再商议价格的话,岂不是丢死人了?
  “啪!”
  “你做什么?”
  “十五哥,我脸疼……”
  朱耿欲哭无泪,经商不是个好差事啊。


第五十三章 医用纱布成功,骆颜儿封才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4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