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270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哪个地方能比得上京师?
  苏州凭新商之策汇聚了不少商人,可论富户人家,总抵不上京师。还有开封,那地方死了不少人,加上最大的消费大户周王没了,商业惨淡不少,谁去那里?
  北平?
  张昺在北平搞了一年的新商之策,还推动了军屯商卖,可问题是北平城人口很少啊,满打满算,不到三十万人……
  再说了,去北平道路还有两千里,这一路奔波不要钱吗?
  话说得漂亮,可事关个人利益,谁都不愿意退让。
  朱植见所有人不表态,便搁下酒杯,道:“既然诸位有想法,那我也不勉强。辽王府的货物,除了那些粮食与进贡给宫里的之外,我会安排人运抵北平及周边贩卖,京师便留给各位吧。”
  沈一元看着退让的朱植,站起来表态道:“我们下南洋,辛辛苦苦返回大明,眼看着就要开张盈利,诸位却只顾一己之私,那他日我们如何再下南洋?沈家的货物不入京师,转至徽州府与江西等地贩卖。”
  黄发财叹了一口气,道:“那黄家货物便放在宁波、绍兴、台州一线吧。”
  其他商人见状,只好纷纷表态,选了其他苏州、杭州等地,唯留下一些商户,占据了京师市场。
  瓜分好区域之后,众商人开始安排河船转运货物。
  朱植看着忙碌的商人,对走过来的沈一元说道:“看吧,商人利己,未必会服从大局。这次我们将京师交给了他们,他们未必有感激。”
  沈一元摇头道:“与王爷不同的是,我看到了二十家商户站在王爷这一边。”
  朱植眼神忽闪出一道光泽,沈一元看问题的角度似乎很是清奇,总与自己有所不同,他善于找到机会,而自己似乎更善于找到问题。
  问题难解决,机会却容易把握一些。
  “此番回京,我会安排商人入朝觐见皇上,你打算提出什么要求?”
  朱植严肃地问道。
  商人在南洋猎货无数,有些东西根本就不是一般世家有福消受的,如抓来的“凤凰”,砍来的“金丝楠木”,极罕见的珍珠等。
  不给皇室,能给谁去?
  万一逾制,可是会杀头的……
  所以商人可借献上宝物之名,觐见皇上,当面与皇上争取商人的利益。
  这是一次不可错失的机会。
  沈一元迎着风,直言道:“开海禁!这是最切实际的要求。”
  朱植瞥了一眼沈一元,道:“海禁早晚会开,这一点不需要提吧?难道你不认为,商人与官府的切割更为重要?”
  沈一元沉思了下,最终摇头,解释道:“商人依附于官府,这已经成为了常态,不是说改就能改变。再说了,这是一件极得罪官员的事,官员可以提出来,王爷可以提出来,皇上也可以提出来,唯独商人自己不能提出来。”
  “最主要的是,这件事不是轻松可以做到,即便朝廷下了旨意,也未必有多少效果,只能给商人带来恶名。反观开海禁,此事可议,可行。一旦皇上许可,那天下人便会记住,是商人帮助大明开了海禁!这是才是商人的名誉!”
  朱植打量着沈一元,凝重地说道:“你从商太过屈才了,有这份心思,完全可为朝廷效力。”
  沈一元嘴角带着苦涩,想起死去的家人,落寞地说道:“王爷,我只是一介商人,一个简单的徽商。”
  “哈哈,既你不愿意,我也不勉强,安排好货物,准备入京吧。”
  朱植大笑。
  扬州,江北第一重镇。
  常百业骑着一匹马,回头看向浩荡的马队,指了指前面的扬州城,对身后的伙计喊道:“走,我们先一步入城。”
  说着,便带了十几骑飞奔而去。
  当常百业带着十几个伙计抵达扬州城外时,看着毫无防备的城门洞,不由愣住了,转身对一旁的伙计说道:“若我们是蒙古人,扬州城是不是已经失陷了?”


第三百二十四章 朝廷又穷了
  晋商入京,声势浩大,仅仅是战马拖成的三里商队,便足以让所有人为之侧目。
  一时之间,晋商之名传遍京师。
  常千里、侯西域等人带来的北方货物,更是引出热潮,特别是一些官宦之家,尤喜北地皮革,虎皮、豹皮、貂皮……
  后世可以被抓起来判刑的货物,堂而皇之地成为了东水关、江东门、中城各大商业街。
  一些人想要染指战马,结果被徐辉祖的几个跟班追了半里路,朝廷的东西你也想截胡,不想活了?
  小教场。
  徐辉祖看着眼前五百高大的战马,眉毛不断抖动,笑意堆在嘴角,对常千里道:“不错,很不错,这些战马是你们献给朝廷最好的礼物。”
  常千里将目光从战马身上移开,看着满意的徐辉祖,道:“府事大人,晋商一心为国,愿为朝廷效命,只是出关前事,朝廷是否可以宽待……”
  徐辉祖摆了摆手,止住了常千里,走向一匹骏马,道:“我只是中军都督府府事,负责接收与检查战马,至于其他事情,需要你与兵部、内阁去谈。”
  常千里脸色一凛,这刚收了战马,就打算推诿搪塞了?
  找兵部?万一人家不理睬,找内阁,人家不让进门,这战马岂不是白送了?
  徐辉祖拉出一匹高头大马,火红的鬓毛浑如烈焰,体型俊逸,健硕有力,不由赞道:“这是一批宝马。”
  “大人,还请帮我们晋商开一条活路。”常千里从袖子里拿出了一个小锦囊,借马挡住了其他人的视线,低声道:“这是难得一见的东珠,特送给大人做点首饰。”
  徐辉祖顺手放到了袖子里,道:“既然如此,你就随我入宫吧。”
  “啊?”
  常千里惊讶至极。
  入宫,去见皇上?
  这个忙是不是帮得太大了一些。
  徐辉祖命人牵过自己的战马,然后握着红鬓马的缰绳,对呆愣愣的常千里道:“怎么,不想去?”
  常千里打了个哆嗦,连忙喊道:“想去,还请大人稍后一二,我也好备一些礼物。”
  “礼物就罢了,来人,给他一匹马。”
  徐辉祖当机立断,安排妥当之后,便带着几人,骑着马到了皇宫外,下马牵行,安排人通告皇上。
  常千里虽然经过不少风雨,但像今日诡异的风,还是第一次吹。
  自己只是一个商人,一个没有任何地位的商人。
  别说面见皇上了,就是见个五六品的官员,人家都未必见自己。
  可现在,自己就要去见大明的皇帝了,这犹如梦幻。
  徐辉祖瞥了一眼常千里,感觉着袖子里的东珠,暗暗庆幸,这可不是什么收受贿赂,谁都不能冤枉自己。
  什么是收受贿赂?
  拿钱给人办事才叫贿赂。
  自己一没拿钱,二没办事,怎么能叫收受贿赂?
  哦,东珠不是钱。
  让他入宫是皇上的意思,不是自己想帮忙……
  徐辉祖至武英殿,入殿求见朱允炆,没多久,便传召常千里。
  常千里见到朱允炆,大礼参拜。
  朱允炆打量着常千里,微微一笑,道:“朕听闻出关之前你还颇为富态,如今再看,却不尽然。看来晋商北上辛苦不浅,起来吧。”
  常千里万万没想到,大明皇上对自己的第一句话,竟是充满关怀的问候,而不是询问北元或交易。
  “草民谢恩。”
  常千里站了起来,低着头,不敢直视。
  朱允炆看了一眼双喜,双喜连搬了一个凳子过去,对常千里道:“皇上让你坐下回话。”
  常千里小心地看了一眼朱允炆,感谢之后,只挨着凳子边缘坐了下来。
  朱允炆将手中的奏折合了起来,道:“你们的情报很有价值,这一次做得不错,值得嘉奖。只不过八大晋商往日之过累累,想要一笔勾销,怕是不易。”
  常千里心头一颤,连忙跪下,求饶道:“草民愿献上所有家产,以求皇恩浩荡。”
  朱允炆哈哈笑了起来,站起来,绕过桌案,道:“所有家产,确实可以抵罪。但这并非是朕想要的。”
  常千里浑身颤抖起来。
  钱财不管用,难道说皇上想要自己全家人的命?
  这,这……
  朱允炆见常千里畏惧,微微摇了摇头,道:“朕想要你们继续深入北地,刺探情报。”
  “啊?”
  常千里错愕地抬起头,一脸惊讶地看着朱允炆。
  朱允炆没有开玩笑,继续说道:“北地大乱在即,他们越是混乱,对物资的需求也会增多。朝廷可以给晋商出关的许可,但主要货物需要由朝廷说了算。”
  战争很吃盐,也很吃铁。
  平日里节省,两天吃一次盐,可到了打仗的时候,那就少不了盐,顿顿都要有。
  再说了,打仗的兵器也是会损毁的,总不能把蒙古刀当锯来用吧。受限于匠人规模,无论是瓦剌还是鞑靼,其战刀数量都算不得充盈,一旦损坏多了,很难大量补充。
  而借助商人之手,锄强扶弱,煽风点火,也算是弘扬正义了……
  “皇上,草民没听错吧?”
  常千里几乎怀疑自己的耳朵。
  朱允炆认真地看着常千里,道:“朕允许你们在许可之下出关,但不允许你们擅自出关。另外,你们的家产朝廷不会动,但这一次北去与日活北去所得利,悉数抽出二成,交给大同都司用于新兵之策吧。”
  “新兵之策?”
  常千里眼神一亮。
  听皇上的意思,朝廷已经决定将大同纳入新兵之策范围,而这对于晋商而言,绝对是大的利好消息。
  当兵的有了钱,就意味着他们家人有了钱,他们家人有了钱,就意味着商人有钱赚了……
  “双喜,给他们吧。”
  双喜拿了几份文书,交给常千里,道:“这是皇上写给你们的宽赦文书,不走内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27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0/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