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271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常千里伸出颤颤巍巍的手,接过文书,再次谢恩。
  有了这文书,朝廷便会既往不咎,八大晋商的家产便是光明正大,见得了光的了。
  至于不走内阁,也可以理解,晋商出关是秘旨,并非是公开的。
  现在晋商带大量战马到京师,百官中必然会有人弹劾,只是他们再弹劾也不关晋商什么事,只能将弹劾对象定为郭英。
  “下去吧,几日后会再传召你们。”
  朱允炆挥了挥手。
  常千里小心翼翼地离开武英殿,在宦官的引领下出宫。
  徐辉祖有些担忧地说道:“皇上,眼下晋商听话,愿为朝廷所用。臣只担心时日长了,他们会有其他心思。”
  朱允炆不置可否,道:“新军之策推行全军不可拖延太久,否则必损军心士气。可朝廷能拿出来的钱财却有十分有限,我们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打商人的主意……”
  徐辉祖有些叹息。
  建文二年还没走出正月,这花销预算已基本确定,户部方面,只给了二十个卫新军之策的银两。
  要知道整个大明足有三百二十九个卫,除去京军、北平等地,按照户部的给钱方式,想要新军之策普至全军,至少也得十二年。
  十二年,你户部等得起,当兵的等不起啊。
  不过徐辉祖也清楚,今年户部还真的不是抠门,除了亲王、官员俸禄,预留赈济等,几乎所有的银两都投到了四个地方:报恩寺与英烈碑、混凝土道路基建、船厂、修河。
  尤其是船厂,只今年预算便突破了四百万两,龙江船厂规模再度扩大,苏州、松江、镇江、东阳等船厂更是不断加派人手。
  大造船只,尤以海船为主,这与日益频繁的倭患有关,与朱允炆的战略安排有关。
  户部曾想拒绝过这一笔支出,可仔细算过之后发现,若不加大船只数量,放任倭寇骚扰沿海,所造成的损失很可能超出了四百万两,权衡之下,不得不点了头。
  至于修河一项,也达到了惊人的三百万两。
  工部认为北平乃是战略要地,是北部边疆的大本营所在,一旦北地出现战事,北平必会成为重中之重。
  而会通河淤塞不通,大运河无法直抵北平,朝廷根本无法通过漕运保障北平用粮安全,只依靠陆运,可陆运耗时耗力,动用民工数量巨大,波及太广。
  工部想在建文二年做点事,打开会通河,重新疏通京杭大运河。
  朱允炆对于这个方案极为满意,不仅当即同意了工部的提议,还提升宋礼为工部侍郎,全权负责此事,并嘱托宋礼,开大河,以走宽船。
  在朱允炆的战略构想中,京师早晚是要迁移到北平去的,只不过这个战略现在还不能提出来。
  提前一步疏通水道,开通漕运,可以保障北平粮食供应,扫除迁都的最大障碍。
  工部的积极表现,正中朱允炆下怀。
  徐辉祖清楚,看似拮据的户部,一直预留着一大笔钱,不过那一笔钱,五军都督府不会去碰。
  摊开手一算,除了已经分清楚的,加上不能挪用了的,现在的大明朝廷,还真的是穷了……
  穷朝廷又不能打劫百姓,只能打劫商人了……
  徐辉祖叹了口气,想起来一事,带着疑惑问道:“皇上吩咐要一匹好马,臣已经给带过来了,只是不知皇上打算何用?”
  朱允炆期待地看向殿外,轻轻说道:“没什么,朕只是想学骑马了……”


第三百二十五章 皇上要学骑马
  骑马?
  徐辉祖惊愕地看着朱允炆,连忙上前一步,阻止道:“不可,万万不可。”
  开什么玩笑,你是皇帝,怎么能骑马?
  知不知道,骑马是一项高风险活动,万一有个好歹,大明江山怎么办?
  朱允炆没有理睬徐辉祖,径自走出了武英殿,看到了殿外的红鬓马,不由一喜。
  徐辉祖紧走几步,将牵马的侍卫赶至一旁,亲自抓着马缰绳,道:“皇上,这是一匹烈马,臣去寻一匹温和的马来。”
  “站住。”
  朱允炆喊道。
  徐辉祖紧张地看着走过来的朱允炆,满嘴苦涩。
  原以为皇上要一匹好马是打算赏赐哪位大臣,谁知道是给皇帝自己用的?这战马可不是寻常人能驯服的,万一暴躁起来,伤到了皇帝,魏国公府所有人都要陪葬啊。
  朱允炆站在马匹之前,看着红鬓马,眼神锐利,带着威严,马匹似有些通灵,竟在这种威势之下退后了两步。
  “你再向后退,就准备受罚吧。”
  朱允炆清楚自己的“霸气”还不足以威慑到马匹,看一眼勒紧缰绳的徐辉祖就知道怎么回事。
  走至红鬓马一旁,朱允炆伸手抚过马身上的毛,拍了拍健硕的马身,问道:“它有没有名字?”
  徐辉祖无奈地回道:“尚没有名字。”
  朱允炆点了点头,看着红鬓马的眼,道:“这匹马是朕的了,名为——贺兰吧。”
  “贺兰,何解?”
  徐辉祖有些迷茫。
  朱允炆没有解释,拍了拍贺兰马,道:“跟着朕,如何?”
  贺兰吁鸣一声。
  朱允炆满意地笑着,对徐辉祖说道:“留意下广西军报,一旦抵京立即奏报,不分昼夜,回去吧。”
  徐辉祖见安全局指挥史顾三审走了过来,对朱允炆进言道:“皇上,此乃是战马,绝不可轻易上马,还请皇上以龙体为重……”
  朱允炆摆了摆手,道:“朕知道。”
  骑马风险很高,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坠马摔死的大将与皇上。
  比如晋朝李矩,官拜都督司州诸军事、安西将军、司州刺史,战功卓著,可就是这一位善战大将,最终“坠马而死”。
  再比如北齐王朝的皇帝高演,也是因坠马导致肋骨尽断,最终一命呜呼。
  当然,高兄的死法在皇帝大家庭里是独一份,究其原因大致是皇上会骑马的不多,除了一些开国一代、二代之外,三代就开始出问题了……
  就以大明来论,朱元璋马上开国,骑术高超。
  朱标、朱棣、朱权等一干人,又是善马之人,有些人甚至还必须骑马砍人去……
  可到了第三代朱允炆这里,问题出来了。
  朱允炆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人,从小时接受的是经义教育,没有下课爬树、掏鸟的课余生活,也没有每天溜达五里路的习惯,平时吃得也不多,活到二十出头,虽然不像朱高炽那个大胖子,但也不像朱高煦那个会打架的家伙。
  低头看看,朱允炆就感觉到郁闷,没有八块腹肌,也没有股二头肌,就这身体,根本不足以支撑自己的宏图伟业。
  为了避免像自己老爹朱标一样短命,朱允炆决定从身体开始抓起,不说寿命超出忽必烈、武则天吧,好歹也要活到六七十啊……
  十几年换三个皇帝,那不行,对大明的伤害太大。
  朱允炆真正的理想是打造空前绝后的盛世,让大明成为冠绝古今,纵横东西最伟大的帝国。
  为了这个理想,自己可以牺牲很多休息的时间,也可以牺牲很多享受。
  可身体是本钱。
  跑步,俯卧撑,仰卧起坐,核心力量锻炼,需要列入日程之中。
  骑马,当然也需要!
  朱允炆转身回到武英殿,继续审阅奏章,齐泰与景清在开封府做事很认真,在整顿了府衙之后,便开始深入地方,调动百姓,准备补种春小麦,好歹能收一茬粮食。
  只不过地方困顿如重症缠身,不是一朝一夕能好起来。
  “让户部拟改试开封府穷困县域赋税,减免两年或三年……”
  朱允炆拿了一份奏折,示意双喜去传话。
  中军都督府。
  朱棣正在研判广西军情,见徐辉祖回来,便直言道:“广西山高林密,地势险峻,不适合大军进攻,历年来广西叛乱极难清剿,皇上这次只安排广西都司对付安南胡杜大军,是不是有些不合适?”
  徐辉祖叹了一口气,道:“有韩观在,应该没有多少问题。”
  朱棣皱了皱眉。
  韩观是有能力,也深入过广西打过仗,但问题是,广西的兵力十分有限,以攻打守,兵力必倍,哪里有少数兵力去打多数防守的道理。
  “燕王放心吧,韩观不是鲁莽之人,若是攻打困难,他不会以军士的性命去填。我只担心张辅,他是皇上钦点的先锋,若是他失利的话……”
  徐辉祖坐了下来,拿起茶壶。
  朱棣见徐辉祖如此说,便笑了起来,说道:“张辅是张玉的儿子,自幼习武,更兼善文,可谓文武兼备,是一人才。虽没有经过真正的战争考验,但本王相信,他一定不会令人失望。”
  徐辉祖看着朱棣,他似乎与朱允炆一样,极是相信张辅。
  罢了。
  也许是皇上那天才的直觉吧。
  就如他选择郑和担任水师副总兵一样,他的目光总是如此的精准,如此的令人佩服。
  “你似有心事?”
  朱棣见徐辉祖心神不宁,便问道。
  徐辉祖喝尽凉茶,扭头对朱棣说道:“晋商送来了五百匹战马。”
  朱棣点了点头,这点消息自己还是知道的,只疑惑地看着徐辉祖,送战马这是好事,总不至于愁眉苦脸吧?
  徐辉祖眉宇中带着几分忧虑,道:“皇上要了一匹战马,言说要学习骑术。”
  “什么?”
  朱棣面色一变。
  徐辉祖审视着朱棣的脸色,没错,当时自己也是这个表情……
  朱棣眼神微动,双眸如星。
  与徐辉祖不同的是,朱棣并不担心朱允炆会坠马摔死,而是思考朱允炆学习骑术的目的!
  皇上骑马,自然不可能是为了在南京城溜达,他有最好的轿子,也有最高贵的撵车,还有最上等的马车,只在南京城的话,用不着骑马。
  除非,他想要出京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27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1/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