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448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朱权看着朱棣,大笑道:“四哥,添油战术也只有你敢用在鞑靼人身上啊,这若是换个人,不被吃掉都难。”
  朱棣一脸欣慰,打量着风采依旧的朱权,快意地说道:“十七弟可谓是这塞外战神,轻骑也敢夜袭哈什哈的大营,还俘获无数,堪称大才。我们兄弟也有一年多未见了,来,喝一杯如何?”
  “哈哈,这里确实不是大醉之地,若到了大宁,小弟定与四哥醉一场。”
  朱权满是欢喜。
  山中,搭建了一座营帐。
  朱权、朱棣、平安等人齐聚,分析着关外的形势。
  朱棣审视着舆图,道:“经过这一役,哈什哈怕是没机会再来东蒙这一带了,甚至可以说,此人已经失败,不足为虑了。”
  平安微微皱眉,道:“哈什哈虽受到鞑靼与宁王两次袭击,但鞑靼并未伤及哈什哈本源,宁王缴获不少,依旧没有断掉哈什哈根骨,他还是事实上的瓦剌王,说不足为虑是不是为时过早?”
  朱棣没有回答平安的问题,而是看向朱权,问道:“你如何看?”
  朱权自信地说道:“落难的老虎不如猫,以我们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彻底消灭哈什哈,能送他的只是一场失败。这一次失败,足以影响他的威望,坤帖木儿会行动,其他瓦剌部落也会行动。他还想继续当瓦拉王,怕是不容易了。”
  瞿能赞同道:“我虽驻守蓟州,但对哈什哈还是有所耳闻,此人过于强势,是一胁大汗以令部落的人物,这种的人敌人必然不少。”
  朱棣坐了下来,轻松地说道:“是啊,在我看来,能取代哈什哈的,唯有绰罗斯的马哈木,此人隐忍不发,只是时机不到,现在我们给了他一个时机,若他是枭雄,也该有所行动了。”
  平安见朱棣、朱权等人看法一致,便不再争执,转而说道:“瓦剌主力集中在杭爱山附近,他们再乱,也只是影响甘肃、陕西与山西等地,那里又有坚城重兵,轻易不会影响关内。眼下最棘手的,怕还是鞑靼。”
  朱棣、朱权等人沉默了下来。
  确实,就眼下来看,鞑靼依旧是大明在关外的最大威胁。
  别看现在可以追着阿鲁台跑,但如果真正正面交锋起来,跑路的还是明军。虽然经过哈什哈与明军两次冲击,鞑靼折损了不少战力,但人家底子厚,死个万把人虽然心疼,但还不至于瘸腿。
  朱权凝重地说道:“朵颜卫与鞑靼已彻底结仇,这个仇恨几年内怕是无法解开。鞑靼就算是想在关外闹腾,第一目标也是朵颜卫,不是大宁或辽东。或许,我们可以修整两至三年。”
  朱棣握了握拳头,站了起来,道:“时间对我们有利,眼下朝廷实在是需要一个太平环境,只要熬个三五年,待京军出关时,将会堂堂正正地打败乃至征服整个蒙古!”
  朱权目光中有些诧异,若有深意地说道:“四哥把京军说得是不是太厉害了一点,我大宁铁骑可不会输给他们。”
  朱棣转过头,嘴角带着一抹诡谲的笑意,道:“十七弟,四哥不骗你,若你的大宁铁骑遭遇京军,我劝你有多远就跑多远,千万不要冲锋在前,否则……你还记得老七吗?”
  朱权浑身一冷。
  老七,是齐王朱榑,那个造反死了又被挫骨扬灰的家伙。
  朱棣这个警告意味已经很浓了,他在用朱榑的死来告诫自己不要走错了路。
  京军真有那么强横吗?
  朱权眼睑微微颤抖,有些不服气。
  朱棣看向朱鉴,轻轻问道:“听闻你追脱鲁忽察儿时耽误了约定日期,但即便如此,盛庸凭借着三千步兵,硬生生挡住了朵颜卫,说说,他是如何做到的?”
  朱鉴吞咽了下口水,看向朱权,道:“神机铳,神机炮,很厉害的铳,很厉害的跑!”
  朱权有些郁闷,这个家伙平日也会看点书,怎么就不能好好说话,什么叫很厉害,很厉害是多厉害?


第五百三十四章 燕王教训宁王(三更)
  朱鉴找不出合适的词来形容,原因是自己也没见过,而是听朵颜卫的人自己说的,学舌被鄙视,自己也冤枉啊……
  朱权看向朱棣,话中有话地说道:“四哥,七哥走了,你不觉得寒心吗?”
  朱棣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向朱权走近一步,沉声道:“若父亲还在,他会不会寒心?”
  “……”
  朱权无话可说。
  以朱元璋的个性,有人敢造自己的反,那只有死路一条,管他什么儿子不儿子,侄子不侄子的。没罪的都给收拾了,何况是有罪的……
  再说了,朱元璋临终之前可是让藩王帮朱允炆守江山的,要听话的,齐王先是违背了朱元璋的意志,然后才是威胁了朱允炆的地位。
  老朱还没在地下躺三年,儿子都敢造反了,老朱泉下有知,能不寒心吗?
  朱棣审视着朱权,自己这个弟弟确实是一表人才,即有儒家学问的根底,又有勇猛善战的天赋,只可惜,他有了野心。
  无论他如何隐藏,如何遮掩,朱棣都可以看得清楚,因为朱棣与朱权是同一类人,知道野心家是什么样的眼神,什么样的神态。
  “作哥哥的只想看着你们安稳度日,康健百岁。眼下大宁短时间内应无战事,各路藩王正在入京,你要不要陪我一起回京?”
  朱棣提出了邀请。
  朱权第一想法是拒绝,离开了大宁,自己就没了根基,没了根基,就没了地位与权势。可抬头看到朱棣那双深邃的目光时,朱权犹豫了。
  朱棣明显已经臣服了朱允炆,他不会站在自己这一边。
  没有他支持,自己别说图谋天下,就连北平都过不去。北平过不去,南京就永远只是一个空幻的梦。
  挥退左右,大帐中只有朱权与朱棣两个人。
  朱权轻轻说道:“《周易》有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四哥,你若有心,我愿成你臂膀。”
  朱棣走到桌案旁,伸手拿起了桌子上的马鞭子,转身便抽了过去,马鞭抽打在朱权身上,火辣辣的疼让朱权额头冒出了汗珠。
  “朱权,你给我听好了,父亲临终前将皇位传给了朱允炆,你的君主,只有朱允炆一个!若再敢有什么龌龊心思,不用等朱允炆,我就能抽死你!”
  朱棣毫不留情面。
  在现在的众多藩王中,朱棣是名副其实的藩王之首,又是其他藩王的哥哥,哥哥管教弟弟,哪里需要讲那么多道道,不听话,就揍,揍到听话为止。
  这种粗暴的行为艺术,朱元璋十分擅长,朱棣又与朱元璋很像,自然继承了这一点。
  朱权有些不甘心,忍着疼痛,低声道:“我们才是二世!”
  朱棣冷眸怒斥:“你的二世,只是辈分。二世建文,乃是国家。枉你读书多年,连这点都看不穿?我警告你,朱榑死了,连长江口都没进去!你以为自己翅膀硬了,可以飞了?但你知不知道,朱允炆手中的力量,足够毁灭你几百次了!”
  “只要你我联手,这天下……”
  “啪!”
  朱棣打了朱权一个耳光,厉声道:“我不会找死,你若想找死,我可以成全你。作哥哥的给你最后一句忠告,不要与朱允炆对抗,他天才的预判能力已经超越了父亲!与这样的人作敌人,齐王就是下场!”
  朱权捂着脸,看着退到一旁,沉默不语的朱棣,突然想起来一件事,一件始终萦绕在自己心头,却没有得到解释的一件事,那就是朱允炆预判了朱棣有二心,预判了朱棣会在府邸地下藏兵打造兵器,预判了朱棣会为了争取时间装疯,甚至还预判了朱棣一旦造反,第一个就会拉自己下水。
  最后一件事没有发生,可前面的事都按照朱允炆的预判一一出现,朱棣有了野心,办了养殖场,也装了疯。
  这种令人匪夷所思,惶恐不安的预判力,朱权自认绝做不到,或许自己可以推演大事件的走向,但绝不会预判的那么详细,那么细节,那么真实!
  自己的叫推演,朱允炆那种直接就是导演了……
  朱棣被压得没有办法动弹,一干力量被抽空,彻底失去了与朱允炆对抗的本钱,他臣服了。
  现在看来,他安于臣服,心有敬畏。
  朱棣喝了一杯茶,打破了沉默:“你在大宁,不知道京师变化,有些事我也不便明说,但你要记住一点,朱允炆不是昏君,太祖没有选错人。”
  朱权找出一面铜镜,看了看脸上的手掌印,有些难过地说道:“不需要下如此重的手吧?”
  朱棣冷冷看了一眼朱权,以不可抗拒的语气道:“跟我回去,到了京师之后请旨留下,不要想着再回大宁了。若你执意留在这里,这次我用鞭子和巴掌,下次就要用刀剑了。”
  朱权无奈地点了点头,答应道:“我排行十七,再有不愤也轮不到我。既然四哥都这样说了,我跟你回去。”
  朱棣松了一口气,看来一顿打解决不了问题,就需要两顿,打多了,问题就解决了……
  四日后,大明军士穿过哈剌温山,回到了大宁附近,盛庸带兵迎接,将众将士引入大宁城。
  盛庸惊叹于朱权与朱棣的指挥艺术,两个人都是战争天才,相对于朱棣而言,朱权在这一次的表现更是抢眼,以一大盘棋,彻底搅乱了瓦剌、鞑靼与朵颜卫三股势力。
  朱权听多了恭维的话,摆了摆手,道:“这大宁就交给盛都司了,我打算与燕王一起回京,当一个太平王爷。这一战,权当我给大明百姓的礼物吧。”
  朱鉴、陈亨等老部将听闻之后,极是不舍。
  朱权也不舍得。
  没错,大宁这里气候并不好,冬日漫长酷寒,有时候还得防备朵颜卫与其他蒙古部落偷袭,整天冻得跟个孙子一样。
  可自己喜欢这样的生活啊,喜欢纵马驰骋的壮志豪情,喜欢战场拼杀的血脉偾张,喜欢手提人头来,醉卧松岗笑的生活!
  无拘无束,来去自由,如此天地任由我来往,如何能不留恋?
  可朱权也清楚,必须回去了。
  朱允炆明旨削藩,天下藩王纷纷响应,交出护卫与封地,前往京师听候处置,唯一一个没有提的,就是自己。
  一群人都被削了,留下一个朱权,这是在那鹤立鸡群。鹤不安稳,鸡也不舒坦啊。这样的格局想要让大家都舒服,那朱权就得做鸡,别想着标新立异……
  如果不自觉点,那朱允炆迟早会帮朱权一把,只不过帮的力度有大有小,万一力度有点大,又没拿捏好,把自己给摁死了,步入齐王后尘,那就有点太惨了。
  “你们不必劝了,我意已决。”
  朱权没有再犹豫,老四朱棣都老实了,自己还想那么多做啥。
  而且朱允炆的手段实在是有点狠毒,齐王不就是造了个反,好歹也是皇叔,关起来吃几十年牢饭不就好了,直接挫骨扬灰。
  若是学习了七哥,是不是也得领教下他的下场……
  朱权不想死了之后成灰,自己一定要躺在上好的棺材里,要埋在豪华的墓室里,绝不能被人烧了。
  盛庸有些意外,在大宁扎根多年,势力根深蒂固的宁王竟主动要走了?
  眼下朝廷削藩,他离开大宁,可就相当于主动削藩,怕是再无法回来。若隔着几年,人走茶凉,哪里还有宁王的位置。
  朱棣见朱权有些伤感与茫然,笑道:“在诸位藩王中,论多才多艺,你称第一,无人敢称第二。听闻经子、九流、星历、医卜、黄老诸术,你皆有涉猎,且颇有研究。若回到京师,我倒想给你推荐一人,有此人在,你绝不会烦闷。”
  “谁?”
  朱权有些好奇。
  朱棣缓缓说道:“张宇初!”
  朱权瞪大眼,连忙喊道:“四哥,你说的可是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大真人?”
  朱棣赞叹:“你果然知晓此人。”
  朱权想不知道都难啊,这个家伙总领天下道教之事,是太祖御封的真人,其还是正一派天师,听闻此人博引百家学术,修真养性,道法高深,更有“道门硕儒”之称。
  如此高人,朱权早就想结识,只不过此人行踪不定,很难遇到。朱权在京师时,不止一次去南京的紫金山神乐观去拜会,都没有遇到此人。
  “他在京师?”
  朱权有些急切地问道。
  朱棣点了点头,道:“报恩寺初期工程已然完工,正在修筑地上建筑。可英烈碑只打好了地基,并没有施工,佛家认为应该修筑为佛碑,道家认为当采山间灵石,塑造英烈碑。佛道不相让,张真人自然需要回来主持公道。”
  “那朝廷如何决断?”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44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8/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