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分节阅读_第332节
小说作者:理振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53
  再说了,就那从六七万骑兵中精选出来的三千精骑,如此精良装备,要说反攻敌人也许有点困难,但要说牵制敌军,并非不可为之事。
  -------------------------------------
  黑水河畔,刚刚爆发了一场惨烈的肉搏厮杀
  此前,王愬多次派骑兵分小股骚扰准噶尔军,并伺机袭击对方供粮队伍,既是给敌人造成麻烦,也是在补给自身。
  于是乎,终于忍无可忍,同时也是下定决心和明军决战的僧格,决定先扫除这股碍事的明军先锋,然后再腾出手来应对尚未到来的明军主力。
  三个鄂托克,近一万八千人马,人喊马嘶,将黑水河上下游挤得严严实实。
  但对面的明军大营却丝毫不惧
  他们用七八日的功夫就修建好了营墙,甚至挖了内外壕沟
  毕竟早从两广尧山之战时期,土木作业就是明军克敌制胜的法宝,此后更是发扬光大。
  准噶尔军先是以阿拉布坦为首领,三军齐渡,万余人马同时渡河攻营。
  这次同样为骑兵的明军却并未出城主动接战,而是龟缩营垒,用火器还击,以营墙、壕沟为屏障阻击。
  一时间,双方铳弹、箭矢来往不绝,响彻天地
  但准噶尔依旧久攻不下,顿挫数日
  然后王愬见对方的士气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当即故技重施,趁天色刚明时,全军两千余骑忽然全部弃掉营寨,策马冲锋而出,突袭敌营!
  同时英额棋盘山上的岳镇邦领一千骑,夹击对方侧翼
  先是在叶尔羌城外顿足二月有余,现在转头攻击黑水营,又多日消耗,士气低迷的准噶尔军险些崩溃。
  虽然营寨北面的准噶尔军在阿拉布坦的指挥下,凭借人数优势勉强站住阵脚,但围攻的侧翼两军登时打乱,居然就这样眼睁睁看着得手的明军骑兵又提着砍下的头颅返回营寨!
  待第二日清点死伤,减员竟然达
  僧格闻之大怒,遂有人献计阻断黑水河上游,积蓄水势,再决堤冲垮对方营寨。


第91章 壮志饥餐胡虏肉(下)
  确切来说,僧格的打算并未落空,虽然此时处于枯水季节,黑水河流量不大,但由于黑水河是牙儿干河的上游,水源直接由喀喇昆仑山而来,倒是也不会干涸,反而易于截断蓄水。
  但很显然,什么筑坝拦水,绝堰冲营这种套路,从春秋战国到现在几千年都快玩腻了。
  明军军官们好歹也都是科班出身,怎么可能看不出来,从第二日上游水位降低就能猜出来对方在干嘛了。
  王愬干脆将计就计,让人拓宽挖深外围壕沟
  待两日后,准噶尔军决堤放水,水势庞大的确是不假,汹涌而来
  只是并没有冲垮营墙,反而在僧格等人目瞪口呆中,顺着明军挖掘的壕沟形成了一条窄窄的“护城河”。
  得,这回明军都不用担心水源问题了,之前还要冒着准噶尔军截击的风险,派人出营去河畔取水,现在倒好,直接有“护城河”,既能解决饮水问题,还能给围攻的准噶尔人造成不小麻烦。
  紧接着,僧格亲自从叶尔羌那边领兵过来督战,近两万人再次猛攻黑水营,长达七日有余。
  敌军先是从营寨四面,选取重点突袭,以弓箭、火铳为掩护,架梯攻寨,但明军的火力密度极强,几乎所有士卒都配备有最先进的燧发枪,往往能压着营寨外的准噶尔兵打得抬不起头。
  仅仅七日内,主攻的三个鄂托克,伤亡合计就破了一千二百人。
  不得已,又转变了进攻方式,让亲信阿拉布坦,以及自己的叔父楚库尔带着最为精锐的汗帐军,一方面挖掘地道,企图使用火药爆破,这个法子还是之前阿济格告诉他的,另一方面在营外筑高台,再用弓矢、火铳居高临下射击。
  前后两者事实上都是一个意思
  就是逼明军出营决战,毕竟你要是不出来,地道也好、高台也好,都能稳步推进最后把你锁在其中。
  既然非得出营,那便出营就是
  王愬也不躲闪,当夜继续令众将士上马,突出营外,和早有准备的准噶尔军战作一团。
  被这么三番五次的袭击,准噶尔军也已经大概摸清楚了王愬等人的套路,再加上僧格直属的汗帐军,比一般鄂托克军士的皮甲率和精锐程度都要来的强。
  所以这下并没有取得之前那般立竿见影的效果,早有准备的准噶尔军与出营明军战作一团,互有胜负。
  明军的伤亡,也终于开始飙升,不断传出中下层军官牺牲的消息
  战斗从夜晚持续到凌晨,明军这边光队正以上官佐伤亡就超过了二十人,减员不少于二百。
  而准噶尔方面虽然伤亡更为沉重,甚至是明军的三倍以上,但却出奇的没有崩溃,两军就这样陷入对峙。
  只是在王愬和明军将士不懈努力之下,准噶尔的两个攻营法子,都宣告破产。
  先是地道,之前将计就计出来的“护城河”导致对方挖掘地道的难度加大,而明军又十分狡猾的在外壕沟之外,于营墙内修筑了内壕沟。
  挖地道可是个大工程,没个十来日,几百号人很难见效,登高眺望,远远就能一清二楚的看见工地。
  故而针对地道战术的反制并不困难,只要保证内壕沟有固定的人员巡逻即可。
  其次则是准噶尔人在黑水营周边开始建筑高台,想利用高台居高临下射击,从而压制营内明军。
  对于这种情况,就没有主动出击以外的办法了,几日交战下来,准噶尔建立的八座高台被毁了五座,剩下三座距离营垒较远,根本无法形成压制。
  战斗进入了相持阶段
  双方就这样你来我往,明军不再轻易主动突围,但准噶尔人也无法攻破。
  可这看似相持的战术态势下,却是准噶尔和僧格大军在战略上的全面失败
  因为准噶尔主力就这样死死陷入了叶尔羌和黑水营所构成“互为犄角”的战争困局当中,难以脱身。
  想要倾其全力应对明军主力,又不得不防范后方两处堡垒的背刺
  想要拔出两处堡垒,又担心短时间内无法解决战斗,而导致明军主力压来后腹背受敌。
  甚至想要北归漠西草原,都已经不大可能了
  在这边僧格和黑水营明军斗智斗勇的同时,北面的张煌言主力可没有闲着。
  由于西征军是从各支部队抽调而来,编制不一,故而不得不临时组建了新的指挥编制。
  以总督衙门为核心,陕甘都督府和经略司人马作为核心,抽调而来的御前军编为左右两翼,御前左军总兵马宝为左翼长,御前中军总兵吴忠宁为右翼长。
  当然,其实按级别而言,张煌言的军事副官应该是王愬本人,只是对方正在前线,故而总督衙门这边中军署事由张煌言亲署,夏完淳协助。
  僧格和王、岳的攻防战持续了半个多月,在这期间,西征军主力已经吞下了整个土鲁番,在收复敦煌以后,跨出河西走廊,已经兵抵乌鲁木齐,很快就要转头向阿克苏而来。
  留给僧格的时间实在是不多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现在他唯一的期望,就是赶在明军主力抵达之前,困死王愬这三千先锋。
  当然,这并非没有可能。
  因为明军虽然精锐无当,却并非神仙,既然是凡人,就得吃喝拉撒。
  三千明军孤身冒进,本来就没有携带辎重,路上补给全靠杀马,直到攻陷于阗后,才稍稍补给了一下。
  紧接着又是挺近叶尔羌城,鏖战近月,粮草眼见耗尽。
  想通这一点,僧格也不再强求歼灭对方,把手中主力一分为三,一万人监控叶尔羌城,一万五千人包围黑水营,并留下两个亲信,阿拉布坦和另一个族中元老统领。剩下的,跟随自己北上,和司马依的叛军,以及阿济格、满达海的八旗残部汇合,打算在牙儿干河上游的阿克苏地区与张煌言西征军决战。
  此时的准噶尔,或者说卫拉特蒙古,还没有后世康熙、雍正时期那么强盛,能够倾巢动员出来的人马,也就四五万上下。
  眼下一半留在叶尔羌战场和沈平鸿、王愬等人干耗,剩下这不到三万,很难能在与张煌言的对峙中取得上峰。
  别无他法,僧格也只能向司马依施加压力,让他尽可能就地筹措人马。司马依本就是反叛,在政教合一的叶尔羌汗国中颇不得人心,只能依赖于外来势力的僧格。
  没了僧格的支持,内有尧勒瓦斯,外有明军汹涌,他能留个全尸都是神奇,也只能如同被主人踢了一脚的猎狗,赶忙对着辖地搜刮起来。
  扫地为兵,强征丁壮、粮草,硬生生裹挟膨胀到五万多人。
  当然,这所谓的五万大军,恐怕不比当年天启、崇祯时那些个北方流民武装强。
  可即便如此,只从声势上而言,僧格手握两万五千准噶尔精锐,近万八旗残部,再加上五万多乌合之众,却是远远压过了张煌言气势汹汹的西征军三四万人马。
  眼看已经快近深秋,西征之战持续两月有余,西域的冬季本就比内陆来得更早,也更加严酷。
  天山以北已经开始下雪,以南的地方,包括沙漠和牙儿干河,虽然没有大规模下雪,但气温也骤然降低,尤其夜中,可至零下。
  对于这一点,张煌言出征前就定下的“步步为营”战略,倒是相当成功,西征军人数不多,且进展扎实,几十里就有补给节点,一直延伸到西安,即使面临西北严寒,虽然略有艰难,却并无太多忧虑。
  可对于本就是抛弃辎重,横穿沙漠而来的王愬、岳镇邦等人而言,就没这么容易了。
  粮草断绝,气候日寒,外有阿拉布坦一万五千多人虎视眈眈,有刚刚经历了血战,经过一个多月传奇般的战斗历程,黑水营终于迎来最为严酷的挑战。


第92章 笑谈渴饮匈奴血(上)
  日落西山,血红色的晚霞从大漠戈壁间消逝,寒风呼啸,黑水营中将士各自围拢,点火取暖,大家心中却是一日比一日沉重。
  自从嘉峪关出发,横跨万里,穿越河西走廊、草原、戈壁、沙漠,转战天山以南,昆仑之侧,大家已然离乡良久,短的半年,长的岁余。
  刚开始跟着王愬、岳镇邦纵横异域,心潮澎湃,胸中尽是建功立业的热情,自然上下一心。
  可随着惨烈的黑水营之战后,大家只得困守黑水营,虽然这从战略上,已经是了不起的胜利,他们已经超额完成了事前张煌言所寄予的期望,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是莫大功勋。
  但只对于他们这支孤军而言,却是濒临绝境了
  原本出发时,从御前马营、边军、经略司抽调的三千精锐,在连连奔袭鏖战后,折损数百,其中牺牲四百余,还有三百多轻重伤员正在营中。
  这样一来,营中可用之兵,就只剩下两千两百人。
  说实话,这样的伤亡比例其实相当沉重,如果换在一般部队上,已经是超越崩溃边缘。
  幸而三千人都是精锐,在十一年前就开始的军队知识化和政治化建设背景下,这个时候,明军中的“精锐”二字,就意味着经受过政治纪律灌输和初步的文化教育。
  且基层军官均来自于军校科班,不乏勋贵子弟,利益休关
  在此基础之上,他们更能咬牙于如此高的伤亡率和艰苦环境下维持士气。
  营中大帐,此时正是晚餐开饭,按照朱由榔在尧山就以身作则,军中将佐虽然吃的会比普通士卒好些,却是不能开小灶的。
  故而,王愬和岳镇邦,在一众下属面前,端起手中大碗带着少许马肉的稀粥,一饮而尽,心中却是更加沉重。
  “今天宰了几匹?”
  王愬抹了抹嘴,淡然问道
  负责后勤的军中长史回应
  “两匹伤马,还有一头剩下的骆驼,杂了点米麦熬的。”
  岳镇邦皱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7页  当前第33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32/3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