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分节阅读_第333节
小说作者:理振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53
  “这样下去不行啊,营中还有伤员,两三千号丁壮,每日消耗个百来石米麦也是寻常。咱们千里奔袭,本就没有携带辎重,路上战马消耗也是良多,眼下营中堪用马匹不过两千五,再杀马取食,恐怕……”
  众人也是各自沉思商议起来,分管后勤的长史道
  “前两日有士卒挖掘壕沟时,意外发现了一处窖藏,得粮麦数石,后来我专门询问了几个叶尔羌本地向导,只道是本地民众多有挖掘地窖藏匿粮食的习俗,这黑河畔乃是春夏时北面诸部落游牧之地,故而多有地窖,或可在营中和周边搜集一二。”
  王愬点头,这算是个解燃眉之急的办法,但还是叹了口气,这些地窖本就是零星几个,而且都是老百姓藏着应急的,没多少粮食,恐怕都不够全军吃两天,杯水车薪罢了。
  岳镇邦稍稍迟疑,继续道
  “要不然,咱们派人出去抢粮?”
  王愬闻言摇头
  “这几日准逆只是一味围堵,也不主动出击来攻,看得出来,就是打算坚壁清野和我们耗,如若猜得不错,恐怕阿拉布坦就等着咱们出城结营,去抢粮呢,人家怕是天罗地网的等着。”
  “弹药都快见底了,咱们将士火力大减,只能靠兵刃拼杀,就算赢了,伤亡也太大,不划算。”
  众人亦是沉吟无言
  倒是岳镇邦道
  “可以此看,准逆的主力兵马怕是都已经北调,之所以不敢主动进攻,大概是僧格已然不在此处。”
  “只是我们也不知道阿拉布坦手里还有僧格留下的多少人。”
  王愬微微眯眼,嘴中缓缓下了判断
  “我猜度,不会超过两万!”
  “只是,还要确认一下,也罢,顺便也把军粮问题解决了……”
  长史不解
  “军粮,要突袭准逆大营吗?”
  岳镇邦摇头
  “不行,那是自投罗网。”
  王愬冷声道
  “不!不用袭击大营,只需派出小股骑兵,四面出击,对付保卫我们的这些个准逆步骑即可。”
  长史疑惑
  “可这些人手里也没多少粮食啊……”
  王愬只是抬头看了他一眼,并未多言,但营中不少人却是大致明白了些什么。
  -------------------------------------
  随着僧格率军北上,只留下了阿拉布坦和另一个亲信,分别监视叶尔羌城和黑水营。
  明准两军之间进入了一个诡异的对峙状态
  但不同于叶尔羌城作为大漠以南的西域最大城镇,又是叶尔羌王城,不乏存粮,尤其是在沈平鸿强势手腕下,对城中储粮大户强征借贷,军粮问题能勉强应付。
  黑水营就不同了,粮食来源彻底断绝,所以阿拉布坦就打着围困对方,待其自溃的心思。
  但没想到的是,这种诡异的平静只维持了不到十天,就被突如其来的冲突打破了。
  光烈十三年秋,十月初三,黑水营将士抽调一千精锐携马,分为五队,岳镇邦亲帅一队,朝着外围准噶尔步骑突袭,他们的目标并非准军大营,而是捡着对方薄弱环节穿插,在压倒性的战斗力下,立即取得了不小战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斩首三百余,缴获马骡、牛羊数百。
  这次袭击出乎了阿拉布坦预料,因为在他料想中,就算对方因为缺粮而狗急跳墙,大概也是奔着自己的大营来,而在此之前,他已经花了十多天的时间做好准备,挖掘壕沟,修筑营墙,打算给明军一个惨痛教训。
  没想到对方并未奔着自己来
  王愬等人本来也是打着粮食不够,那就“吃肉”的打算。这在古代战争中并非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尤其是孤军坚守,“悬釜为炊、折骨为食”比比皆是,从当年三家分晋,赵襄子死守晋阳,到唐朝张巡睢阳血战。
  当年南宋时,岳家军“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可不只是一句浪漫的夸张言语,从后来岳飞之孙岳珂所写的《鄂国金佗稡编》记载,人家所言可非是随口一说,那是真吃过“胡虏肉”。以岳家军主要以河北流民的成分,对金军仇恨不比江阴、扬州百姓对清兵的浅,这并非是什么稀奇事。
  只是,等真的得手以后,却发现没必要了。
  原来准噶尔人南下后,沿着天山以南,一路抢掠,这些部落民也没有什么成熟的战利品上缴纪律,大家都是把战利品随身携带,生怕被旁人侵吞。
  而在西域,老百姓家中最值钱和最普遍的,也就是牛羊而已。
  故而许多部落和战士,都是一边跟着大部队打仗,一边驱赶着自己缴获的牛羊,这也算是游牧民族的传统艺能了。
  故而明军此战之下,虽只是砍了三百多个脑袋,却是缴获了一百五十多头牛羊,还有近百马骡,够吃上十几天了。
  但一招得手后,明军也算吃到了甜头,竟是愈加嚣张,只留下几百人留守大营看顾伤员,而后轮流出击,百日一趟,夜间一趟。
  只是数日间,就让准军上下风声鹤唳,人人都相传,明军饿极了,竟是抓着人就要吃!
  但凡小股人马,甚至都不敢夜间出营巡逻,原本严密的包围圈,立即千疮百孔起来。
  与此同时,阿克苏方向,张煌言的主力前锋终于和僧格主力逐渐接触
  但明军也并未忘了叶尔羌这边的两支奇兵,确切的说,王愬和沈平鸿这两支人马,本就是扭转战局的关键。
  只是僧格毕竟留下了两万五千人监视,让两军动弹不得,三思之下,张煌言决定再遣一支精锐,切入叶尔羌战场,作为援军,打破平衡,给王愬等人创造机会。
  这支人马必然是骑兵为主,且孤军作战,凝聚力要强,适应环境,尤其是深秋初冬到来,西域日渐苦寒,思来想去,却是想起了那支特殊人马。
  正是从东北远道而来,西征军最为特殊的独立兵马——抚远三营,也称奴儿干三营,就是所谓的“索伦兵”。


第93章 笑谈渴饮匈奴血(中)
  自光烈八年北遁以来,满达海和阿济格已经在漠北和西域之地游荡了近六载。
  天山以北凛冽的风霜、沙尘,较之辽东有过之而无不及,自定都盛京后,逐渐过上了好日子的满洲勋贵和宗室们,一下子被重新打回了这祖先茹毛饮血、弓马游猎的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不知多少原本纵横驰骋于白山黑水的勇士,长眠在这远隔数千里的异国他乡,他们所进行的,是一场没有目的,没有归处的茫茫远征。
  作为文武双全,熟悉汉典的满洲勋贵,满达海一向以耶律大石创立西辽的故事鼓励自己,可事情的发展,却超乎了他的预料。
  因为从历史经验而言,关内中原政权才刚刚结束惨烈的统一战争,就算那位“光武之姿”的汉家天子与以往大明皇帝不同,真的对嘉峪关以西茫茫万里草原大漠感兴趣,也绝非一二十年内能够动刀兵的。
  国家初定之际妄兴征战,尤其是万里之外的远征,无论哪朝哪代,都是有过惨痛教训的。
  而在这期间,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在西域和漠北的广阔天地,像大石林牙那样,纵横驰骋。
  可他就是这么做了,不过短短五年,他便动手了
  当听闻明军的先锋骑兵越过土鲁番,神奇的出现在数千里之外的叶尔羌城外时,满达海心中首先冒出的,不是什么激动,或者愤怒。
  而是某种令人战栗的恐惧
  仿佛依稀还能看见那飘扬在尧山、润陂、徐州、襄阳、北京,猎猎作响的三辰旗。
  -------------------------------------
  光烈十三年,十月二十二,张煌言主力抵达阿克苏城外驻营
  一场万里远征,考验的绝对不只是军队战斗力,在这盈不满五万的西征军背后,是近十万自陕、晋、豫、冀、鄂诸省民夫绵延数千里的补给线和近百座补给站点。
  从财政上而言,这五万人的消耗,比以前北伐战争时的十五万大军相差无几。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战争爆发之初,朝中和民间就有过不小非议,毕竟不同于北伐、南征那种复仇和惩戒性质的反击,这次远征西域,完全为了尚未得手过的国家利益而来。
  虽然有宗法大义做幌子,但对明眼人而言实在是没什么说服力,而对老百姓而言,他们也无法理解这种与自身利益毫无瓜葛,却要自己买单,远隔万里的战争。
  绝大多数大明百姓,连准噶尔在哪都不知道,更不会像抗清战争那样,有数十年血海深仇,或是像南征中南半岛那样,有着滇黔桂诸省边民利益相关。
  作为上位者,当然大可以用什么“长远利益”来说服自己,但对于普通民众,尤其是生活在小农社会的百姓而言,只有破坏他们这种稳定生产秩序的敌人,才会引起真正共鸣,除此之外,都难以理解。
  而真正能够全心支持这场战争的,除了军事集团和军工复合体以外,就只有新兴的资本家和商人们。
  资产阶级,永远对市场的扩张充满热情,这本就是他们在短短两三个世纪内,就能统治整个人类世界的原因。
  故而虽然大家不敢对天子的一意孤行表达不满,却都选择把压力施加到了内阁宰执们身上。
  这年头的内阁可不是以前崇祯那时候,可以随意调动,进出自如的地方了。
  内阁权柄空前扩大,同样的,政治责任也空前增大,如果在阁臣任上被弹劾或引咎辞职,基本就可以宣告政治生命结束。
  在得到底层百姓漠视下的“支持”后,保守势力迅速重新占领了舆论制高点,对改选后的第二届内阁展开批评,这绝非是能用行政权力打压的。
  舆论的风暴眼集中在江南地区
  这里既是保守的士绅集团大本营,又是新兴的资本集团的发源地,两股思潮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确切地说,在官僚系统内部中,主动跟着他朱由榔走,如张同敞一类革新派才是少数人,对于大多数官僚和统治阶层的士绅而言,服从你朱由榔,只是因为皇权的权威,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立场、思想赞同和附和朱由榔的革新。
  最典型的就是瞿式耜,作为理学大家,他真的完全赞同朱由榔的所思所想吗?当然不是,驱动他和类似他这样的旧日臣僚的,并非政治思想上的认同,而完全是一种对朱由榔的个人忠诚和责任感,所谓君臣大义而已。
  从内阁首相位置上退下后,虽然朱由榔还是给与了他空前的荣誉,但瞿式耜却依旧选择继承江南理学学派和东林书院的余脉,和昔日旧识进行学术活动。
  也就是说,如瞿式耜、陈子壮这类效忠于朱由榔的大臣,他们并非不忠诚,甚至可以为他出生入死,毫无二话,是他的“自己人”,却非“同路人”。
  战争结束后,许多被压抑的矛盾重新摆在明面上,朱由榔突然发现,自己真正能够推心置腹的“同志”,其实寥寥无几。所以他很恐惧,如果自己死了,那么这种维系于君臣大义的忠诚就将变得脆弱不堪,如何保证继任者还能得到足够的支持推行改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而在内部问题爆发之前,他必须要彻底清扫外部威胁,为可能发生内部大变动腾空环境,避免被人趁虚而入。同时也是进一步扩大军事勋贵的影响力,为自己提供支持,制衡他所要面对的保守力量。
  作为大明周边唯一有此实力的政权,准噶尔就这样变成了牺牲品。
  张煌言明白国内天子和内阁承担的巨大压力,所以他知道这仗必须要赢,而且得赢得漂亮。天子不是那种喜欢让臣子背锅的雄猜之主,可身为人臣,万没有令主君为难的道理。
  当然,对于明廷来说,此战胜败,无非就是天子和内阁的脸面问题,但对僧格来说,生死存亡,便在这一线之间。准噶尔南下之前,已经取得了漠北喀尔喀蒙古四部的默许支持,甚至还能替他牵制明军的安北都督府。
  可这种支持有限度的,如果准军在西域遭遇惨败,漠北四部就会立马掉转枪口,成为明军吞并漠西卫拉特蒙古的急先锋,瓜分利益。
  他没有退路
  十月二十五,两军斥候开始接触
  僧格以满达海为先锋,提前到达阿克苏,当明军看到对面似曾相识的兵马,也就反应过来对方的确切身份。
  这些年来,明廷对于满达海和阿济格残部的存在并非一无所知,当初漠南诸部会盟时,首要条件就是不得包庇满清残部,这也是明廷和漠北、卫拉特蒙古关系迅速恶化的主要原因。
  只不过不同于十余年前,明军面对满蒙八旗的风声鹤唳,现在,张煌言根本没有太把对方当回事。
  手下败将,安敢言勇?
  随即做出部署
  以甘肃经略司四营万人边军为前锋方阵,陕、晋边军为左右两翼,御前中军人马居中,为总预备队。
  趁僧格尚未到达,甘肃经略司边军率先对阿克苏城发起进攻,整个西征军,不缺战马、驮马,相应的,火炮携带量相当可观,共有轻、中型炮营八个,各类火炮超过二百八十门。
  阿克苏不过就是个小城,连内地县城都不如,哪里见过如此架势,只是两天功夫,刚刚进入阿克苏城的满清残部就不得不从断壁残垣中撤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7页  当前第3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33/3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