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646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凌敬轻声道:“殿下身怀天下气运,十载内,连连逢凶化吉,遇险而安,非阴诡小人所能害。”
  “的确如此。”李善笑道:“否则某也不会那么早就选定殿下。”
  房玄龄呵呵笑,而杜如晦投来鄙夷的视线……大家都是明白人,你就别说这种扯淡话了。
  其实在李善赴任代州之前,一直与秦王一脉保持着若近若离的关系……原因也很简单,李善不放心李世民,怀疑这位秦王殿下会选择河东裴氏而放弃自己。
  李善干笑了几声,把话题扯开,“虽然封伦、齐王均以认罪,但封伦到底为何叛变?”
  长孙无忌窥探小舅子的脸色,摇头道:“尚不知晓,应该是封伦有什么把柄落在了齐王手中。”
  “应该如此,否则封伦宦海沉浮数十载,当不是个蠢人。”凌敬警告的看了眼李善,适可而止啊!
  的确,李善不提出这个疑问显得有些做贼心虚,但说两句也就够了……凌敬也不知道具体的缘由,更不知道李善已经知道内情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之前杜如晦问过一次,秦王殿下的脸色极为难看。
  李善一脸茫然的左看看右看看,实际上在拼命憋笑……都不敢去看黑脸的李世民了,真怕笑场。
  顿了顿,李善主动再次换了个话题,将之前李渊的诸般调整复述了一遍。
  “秦武通出任代州总管,薛万彻补代州司马。”房玄龄掐指算了算,“别驾还是张公瑾……怀仁,陛下真的让殿下选荐长史?”
  李善肯定的点点头,“陛下提及,曹国公李世绩或黄君汉都可以。”
  李世民在心里盘算着选谁,这两个人分量差不多,资历也差不多,甚至现在官职都差不多,一个是雍州长史,一个是雍州别驾。
  杜如晦看向李善,“怀仁最为熟悉代地。”
  “近日所见,黄景云勇烈,李懋功沉稳。”李善也不避讳,径直道:“只要突厥不大肆南侵,代州当以稳为先。”
  顿了下,李善补充道:“朔州一地,刘世让守马邑,薛万钧守顾集镇,若是突厥来犯,需谨慎应对。”
  黄景云即黄君汉,又一个瓦岗出身,也是瓦岗寨中不多的世家门阀子弟,而且还是江南世家,江夏黄氏子弟。
  黄君汉在瓦岗寨就是勇武著称,在洛阳大战中先大败郑国太子王玄应,后独领一军奔袭破洛城,是秦王一脉中少有的方面将领,就是年纪大了点,都已经五十好几了。
  虽然李善没有明确的挑选谁,但前几日李善都已经评价李世绩“攻稍不足,守绰绰有余”。
  “那便是世绩吧。”李世民心情恢复了点,笑着说:“如今怀仁的分量越来越重了。”
  “殿下说笑了。”李善摇头道:“陛下信重殿下,方能为之。”
  “但怀仁的确有识人之明。”李世民看向房玄龄,再看向凌敬,“若是怀仁不嫌弃职卑,倒是可以接替凌公呢。”
  凌敬如今就是吏部员外郎,只不过这个职位官阶有点低……配军功赫赫而且两度救驾的魏嗣王李怀仁实在是不太合适。
  房玄龄赶紧接口道:“以怀仁之能,当可掌吏部。”
  在场的人都心知肚明,杜如晦肯定会结掌门下,房玄龄肯定会执掌尚书省,但刚刚开始很可能是在吏部尚书这个位置上过度……这也与房玄龄举荐之名相符合。
  李善倒是很无所谓,笑着说:“其实员外郎就不错,不过吏部……还是户部或者工部比较好。”
  “户部……怀仁善算学。”李世民好奇问:“工部……难道怀仁尚有略懂之能?”
  凌敬也忍不住笑了,长孙无忌在一旁说:“玉壶春、红砖……”
  杜如晦幽幽道:“说不定他日殿下登基后,再立十大德,魏嗣王当能列入其中。”
  在众人的哄笑声中,李善爆发出一阵猛烈的咳嗽声,杜如晦这厮到现在还没忘了当初在自己手上吃的那个瘪啊。
  不过杜如晦说得还真不能算错,李善曾经留意过,自己能背诵的经文中,有几篇现在还没问世呢。
  聊了一阵后,李善转而道:“对了,陛下有意,使侯洪涛晋左千牛卫将军,让殿下挑选麾下得力者出任右监门卫将军。”
  长孙无忌都眉飞色舞了,李高迁被拿下了,罗艺被驱逐出京,这显然是废太子的先兆……而让秦王挑选心腹出任右监门卫将军,这是秦王入主东宫的征兆。
  而凌敬皱眉道:“冯世立未去职?”
  “嗯。”李善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再加上长林军尚未撤销,而孤要迁居出宫,故不可急躁冒进。”李世民心态还算平稳,“右监门卫将军……”
  北衙禁军中一共有左右千牛卫将军、左右监门卫将军八人,分别是左千牛卫将军侯洪涛、张琮,右千牛卫将军李客师、阚陵,左监门卫将军冯立、张仲坚,右监门卫将军马三宝。
  其中秦王一脉的有张琮、李客师两人,太子一脉有冯立,平阳公主嫡系马三宝,反而是李善一脉最多,除了刚刚晋升的侯洪涛,尚在灵州领军的张仲坚外,阚陵也被公认为魏嗣王一脉。
  原本北衙禁军的节制权是夺嫡中的重中之重,平阳公主、苏定方、柴绍、李善轮番执掌,始终没有让太子一脉得手,而四个大将军都是虚衔,实际掌军的就是这八个将军级别的将领。
  但如今,局势已经大为不同,等李世民回京后就会立即迁居至金城坊的天策府,谁掌控了北衙禁军,都不能对李世民产生直接的威胁或直接的保护,重要性自然也极度下降。
  换句话说,这个右监门卫将军的含金量已经大为降低,李渊将这个位置的选择权交给李世民,其实是在隐晦的表明心意……儿子,别担心,东宫太子之位还是你的。
  但同时冯立的没有去职,也是李渊通过李善在隐晦的表明……儿子,别急。
  李世民显然也看懂了,沉吟片刻后才决定,“雍州司马王君廓转任右监门卫将军,雍州别驾黄君汉去职,转天策府护军。”
  让名义上掌控长安的两个雍州牧的属官去职,这是李世民在表明,父亲,我不急,慢慢来。
  呃,其实这些李善还真的不太懂,与凌敬一起告辞离开之后,后者细细剖析给他听的。
  真够绕的……李善暗骂了几句,随口道:“封伦总算是死了,接下来应该没什么碍难……不信裴世矩还能做什么。”
  “封伦之能,你也目睹,勿要小觑了裴弘大。”凌敬提醒了声,低声道:“你不知封伦为何叛变?”
  “不知,当然陛下亲询,小侄与萧相等都退下了。”
  “那今日赐死?”
  “更不可能了。”李善摊手道:“近侍一直盯着呢。”
  凌敬想了想笑道:“至死还是个糊涂鬼。”
  李善没吭声,心想那倒不是,不过封伦至死也难以瞑目啊。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朝会!
  在经历了将近大半个月的混乱之后,仁智宫渐渐恢复了平静,李渊也准备不久后启程回京,约莫在八月十五中秋节之后。
  但在此之前,还有很多事需要决定。
  所以,虽然翠微殿远无太极殿的宏伟,李渊还是在这儿举行了很久以来的第一次朝会,虽然有些拥挤,但倒不是没有好处的……至少前排的人说一句话,站在最后面的也能听得清楚。
  能参与这次朝会的官员其实并不算多,因为毕竟不在长安,如九寺五监这些事务机构的官员都不在,所以,天策府、东宫的不少属官、将校都得以参加。
  如房玄龄、杜如晦、凌敬还稍微好一些,但是如长孙无忌、段志玄、侯君集已经是神采飞扬,将不远处的王珪、韦挺、魏征等人衬托的黯淡无光。
  已经被释放好几日的尔朱焕站在角落处,瞄了眼上首位的陛下,按照常例,左右两个位置应该是太子、秦王,不过今天秦王还是坐在右边,并没有因为左边的位置空了而跨过去……太子李建成至今还在被软禁中。
  其余官员分左右两排,左首第一位还是裴寂,虽然这位被李渊亲密称呼“裴监”的宰辅依附东宫,但在此次杨文干谋逆中,从头软禁到结束,但还是站在了第一位。
  后面是其余几位宰辅,中书令杨恭仁,门下省的陈叔达以及尚书省的萧瑀……总的来说,与以前朝会没有区别。
  而右首站在最前面的是一个新人物,魏嗣王李怀仁,其后是赵郡王李孝恭、淮阳王李道玄。
  这既让人意外,但也不让人意外,魏嗣王在翠微殿即将被攻破的时候疾驰而至于,平定叛乱,生擒杨文干,并且奉命清查……不管其在此次事件中起到的作用还是陛下对其的重视程度,但应该站在第一位。
  就算按照品级来算,嗣王也应该站在郡王之前……之前李善参与朝会不多,即使去了,也以司农卿的官阶躲在后面。
  尔朱焕舔了舔嘴唇,心想自己这个外甥……真是顺风而起直至九霄。
  其实李善本人是不太愿意站在首位的,这与他的性格特点不符,他不喜欢站在太阳下显得光彩夺目,更喜欢站在阴暗角落里算计。
  本来李善是准备以宗正卿的身份躲在对面队伍的中间,可惜李渊直接命他站在了这儿。
  朝会开始后,李渊刚说了几句废话,太子洗马魏征已经站出来了,用愤慨而激昂的语气高呼道:“魏嗣王李怀仁并萧相、御史中丞孙伏伽已然查明,太子无罪,还请陛下释之。”
  李善啧啧两声,这位还真是头铁啊。
  李渊脸色略为阴沉,那边的长孙无忌出列道:“众所周知,杨文干乃是太子……”
  “此为无稽之谈!”王珪出列厉声道:“若是太子有不轨之意,何以桥文山奔赴仁智宫,何以杜凤举举告?!”
  这是杨文干谋逆案第一次公开而争锋相对的讨论……或者说争吵,李渊索性不开口了,只冷冷的看着天策府、东宫的幕僚一个个站出来唇枪舌剑。
  李善无聊的看热闹,但很快发现,秦王一脉的官员大抵是被动的,反而是太子门下言辞激烈,死死的扣住了桥公山、杜凤举两个人咬着不放。
  可能是李世民有所嘱咐,发展到后面,秦王门下的官员不再试图将杨文干与太子扯到一起,但魏征、韦挺还是咬着杜凤举不松口。
  到最后,裴寂、罗艺两位重量级的人物都出面了……这让李善有些意外,但也不意外。
  有些人仅仅是为了太子,是因为自己身为东宫属官,比如王珪、魏征,他们也希望施展自己的抱负,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但也不愿意抛弃太子而失去气节。
  有些人是为了活命,如果秦王上位,想想前隋杨勇为太子时期的那些东宫属官的下场吧,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罗艺。
  罗艺非常的清楚,光凭着程咬金、张公瑾、侯君集脸上的鞭痕,以及房玄龄被打折的手指,一旦秦王入主东宫,自己必然死无葬身之地。
  更不要说自己还有魏嗣王这个对头呢。
  还有些人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他们凭借着与东宫的来往,获取了不小的权力,这让他们难以忍受失去这些权力的结局。
  比如裴寂就是一个。
  裴寂依附东宫已经很多年了,他就算想改辙易弦,也要想想李世民肯不肯要……就算李世民无所谓,但是秦王一脉多少人都在虎视眈眈他屁股下的位置呢。
  李善有些狐疑,看了眼冷眼旁观的李渊,又看了眼面无表情的李世民,隐隐猜得到,只怕这是东宫一脉的试探。
  显然,裴寂、王珪、魏征都猜到了些什么,猜到了李渊的心意,猜到了这次仁智宫事变将以什么样的方式落幕。
  齐王谋逆已然是确凿的了,李渊不太可能会同时废两个嫡子,其中一个还是坐镇东宫近十载的太子……这次的杨文干谋逆,这个锅只能扣在李元吉头上。
  这一点李善是心知肚明的,因为李渊也没有刻意隐瞒过自己的态度,李世民也是知情的……李善的视线在裴寂、王珪、魏征几人脸上一一扫过,揣测这是谁的谋划。
  突然间,李善不由得打了个寒战,这些东宫属官被释放自由活动已经好些日子了,裴寂更是在封伦抵达仁智宫后就自由了,他们是有可能与长安那边信件来往的。
  毕竟现在凤凰谷内外近万人,不可能封锁的那么死。
  不会是裴世矩那只老狐狸的谋划吗?
  裴世矩还想着找到拼死一搏的机会吗?
  有这种可能吗?
  不夸张的说,天策府占据了金城坊三分之一的场所,一旦李世民迁居到天策府,光是亲卫就有数百人,李建成调集所有的长林军兵力也攻不破,说不定还会被击溃。
  而裴世矩也不可能让北衙禁军附逆,李善至少有苏定方、侯君集、阚陵三人在,再加上李客师、张琮、马三宝,不管是谁节制北衙禁军,都不可能附逆。
  李善心里琢磨了下,很可能裴世矩还不知道李世民会迁居天策府呢……的确,这件事除了李渊李世民父子之外,只有天策府几位幕僚以及李善知情。
  不多时,李渊结束了这场争辩。
  面容憔悴的李建成出现在了翠微殿口,这位太子殿下双目无神,脸色苍白,背脊略有些弯曲,哪里还有坐镇东宫近十载的太子风范。
  李善在心里嘀咕了几句,听说刚开始的时候李渊震怒非常,连见都不肯见,直接圈禁在帐篷内,每日只给一碗麦饭……那时候把守的是李善的亲卫。
  之后整件事件的脉络渐渐明晰下来,李渊考虑不能立即行废太子之举,倒是态度缓和下来了,虽然还是不肯见,但李建成的待遇倒是好起来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64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46/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