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50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但对朱厚照来说这便够了。
  至于有人认为不对,那是另外一回事。一年下来被有人说不对的事儿多了去了。但皇帝也要干,而且要坚持用威权去压着干。
  “周大人。”皇太子在叫他,
  “微臣在。”
  “圣人之道说君子和而不同。本宫知道你是君子、直臣,但本宫也不是小人。”
  “殿下言重了,微臣不敢。”周经也只能无奈叹气。
  “今日你我之间的意见不合,不能说明你与我,一个贤、一个不贤。你是为了朝廷好,我也是为了朝廷好,恰恰说明我们都是为了给父皇效忠。因而刚刚有些话,你且不要往心里去。”
  弘治点点头,嗯,朕这个儿子真厉害,有紧有松,拿捏自如。
  周经一听有太子温言,话里也不敢再拿大头,赶紧跪下行礼,“殿下之言实令微臣羞愧!微臣今日也有不当之处,请殿下恕罪!”
  朱厚照点点头,对自己的微操感到满意。
  周经这种人,当户部尚书还是可以的。管钱袋子的,就需要这么个性格。
  至于吴宽,
  他也懒得去管他心里是不是委屈。
  “你也没有什么罪,更谈不上恕罪。”朱厚照摆了摆手,“你说出了选了王越的害处,我说出了选了王越的好处。这许多事本就是好坏参半,十全十美之事向来难求。既然如此,咱们就以父皇的圣旨为准,我与周大人总归都是人臣,一切权柄还是要操之于上。”
  这种话是不好反驳的,除非是你的十族都和你有仇,你想灭了他们。
  吴宽心中暗叹,
  皇太子实在是个人精,他几句话把自己的地位拉下来与周经一致,既抬高了周大人,也抬高了陛下。
  现在好了,他们都是臣,且作为臣子都说出自己的道理,然后交归圣上决断,这恰恰就是君臣之礼。
  这事儿就成了君前论理,都有为国为民的道理。皇帝择一而用罢了,可不是闭塞言路,昏庸无道。
  当然了,这样干太子是有压力的。
  仅从这一点来说,吴宽是佩服的。
  仔细回想起来,太子虽看似无意与他们一问一答,但其实每句话的背后都有想要达到的目的。
  现在太子讲出权柄操之于上这一点,周经也没什么话好说了,“既如此,请陛下圣断!”
  弘治皇帝召了萧敬过来,“传旨内阁,就照太子的话明发上谕。务必使内外官员明白,朝廷的用人之法不得受派系之别牵制,最大的目的是要为国家选出最合适的人选。”
  “是。”
  这样的话,没什么事情,周经和吴宽也就离去了。
  等人一走,弘治皇帝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叉着腰忍不住发笑,“朕还真未曾想到,此事竟然这样就能办成了?”
  办成了?大概,但不保底。
  朱厚照心里想着:您老人家真该感谢我这个儿子考虑周到。
  这样就办成那大明的文臣就没那么难对付了。
  他从袖口里拿出一张纸条,“爹,儿子正在查这个人。陕西道御史胡贵闵。”
  皇帝略有印象,“就是专门上疏反对王越的那个胡贵闵?”
  “不错。”朱厚照把那张纸给他摊开来,“李广的账本上有他的名字,但他却在李广死后言辞激烈的上疏,更是旗帜鲜明的反对王越任三边总制官。这是个小人,也是个典型,儿子已经派人去暗中查他了。爹如果允许,儿子想请锦衣卫会同办案。”
  “你要做什么,我这个当爹的当然没有不支持的道理。”皇帝凝着眉头,“不过你说他是个典型是何意?”
  “就是反对王越是为了撇清与李广的关系的典型。正可说明朝中有人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弃朝廷利益于不顾。现在上谕之中只说了‘以最能胜任’这一标准来选,没有说一定就是王越。几句话不一定会叫那群大人放下门户之见,万一不成,那便大办胡贵闵之案。告诉他们并非支持王越就是与李广为伍,反对王越,更有可能是与李广为伍!”
  看看那些给李广送礼的各部尚书,有了胡贵闵之案后,又是怎样的反应。
  “当然,如果事成,咱们便只需依律办案。”
  他就是这风格,做事喜欢留一手。万事求稳。
  因为是亲爹,现在说出来倒也无所谓,总归是让他多一份安心。
  “好!”弘治皇帝眼中精光一闪。不知为什么,他忽然有一种上阵父子兵的感觉,而且往日里无聊的朝政,现在竟多了许多趣味!
  但仔细想想胡贵闵的身份,又觉得不妥,“会否让人觉得是上了这道疏,因言获罪?”
  朱厚照睁大了眼睛,“父皇冤枉。儿臣可没说他上疏的事。儿臣说的是他贿赂李广的事!”


第五十九章 文人的激烈
  弘治时期的锦衣卫指挥使叫牟斌,史书记载这是为数不多的,心中装着正道的指挥使。
  但朱厚照待人,从来不以史书上的说法为准,
  说到底还是要看他接触下来的感觉。
  像是刘瑾这样,适当的时候打压,如果聪明又好用就再留在身边。
  牟斌身长七尺,腰背挺直,看面相是个棱角分明的大叔,很有男子气概。
  “……只是和父皇提了一嘴,没想到竟真劳动了牟指挥使大架。”
  “殿下哪里的话,锦衣卫乃天子亲军,奉命行事,职责所在。”
  太子也从书案之后走了出来,“好吧。事情倒也不复杂,李广所留的账本写着陕西道御史胡贵闵给他送了银子,想来此人必定是贪污腐败,生活奢靡。就是不知道还没有其他的罪状。”
  这话含义可深了,
  既然是典型,
  那自然是罪责越大越好,不要查到最后只是贪墨了银子。
  所以才需要锦衣卫。
  牟斌是指挥使,也是很有正义感的人,所以对李广自然没啥好感,这种给李广送银子的肯定也不是好官。
  太子的话他听懂了。
  于是‘啪’得一声猛然抱拳,“殿下放心!此类朝廷蠹虫,但有实证,臣绝不会让他逍遥法外!”
  朱厚照也不多说其他了,
  “这事儿难度不大,但要快。”
  “属下遵旨!”
  “那你去吧。”
  “是。”
  送走了牟斌,
  王鏊很快也来了。
  现在他和太子仿佛是有了心灵默契的似的,互相看一眼其实就知道对方想要说什么。
  不过一时间也难以说什么。
  “王先生,今日,教本宫学一篇文章吧?”
  王鏊拱了拱手,遵了太子这个旨意。
  “殿下初学,宜挑通俗易懂之文章进学。唐魏征有一篇《论君子小人疏》,很适合殿下。”
  朱厚照来者不拒,“请先生开始吧。”
  “臣闻人君者,在乎善善而恶恶,近君子而远小人。善善则君子进矣,恶恶则小人退矣……”
  读到这里,太子忍不住看了一眼王鏊,
  发现他脸色如常,读得很是专心。
  “……陛下聪明神武,天姿英睿,志存泛爱。引纳多途,好善而不甚择人,疾恶而未能远佞……君子扬人之善,小人讦人之恶。闻恶必信,则小人之道长矣;闻善或疑,则君子之道消矣……夫以善相成谓之同德,以恶相济谓之朋党。今则清浊并流,善恶无别,以告讦为诚直,以同德为朋党。”
  老先生这是担心呢。
  但朱厚照还是听他读完了。
  而且也直接的和他说话,“先生这是在告诉我,上谕之后,清浊并流吧?可清浊什么时候没有并流呢?”
  王鏊也不回话,就是忽然跪了下来,脑门自砰砰砸在地上。
  “殿下,自臣认字读史以来,心中无一刻不盼望着能得遇贤君明主!入了詹事府,传授殿下读书写字至今,臣心中已然确信,我主将来必是大明朝一代英主!”
  朱厚照看他言辞恳切,而且忽然这么激动的说起这些有些意外,
  想来是遇着了什么事。
  于是放下毛笔,认真对待起来。
  “王先生这是怎么了?”
  刘瑾在一旁替太子解释,“宫外的事,殿下可能还未得知。王大人,因为那一本为国举将疏,遭了很多清流之士的鞭挞和批评。据说连家里的老父亲也……”
  朱厚照这时才反应过来,
  喔,是了。他这个后世之人,脸皮厚得跟万里长城一样,从这头看不到那头的。
  但是这个时代的人不是的,
  尤其像王鏊这样的读书人,
  想来那封奏疏,让他面对着很多批评攻讦之语,而这些应是他从出生以来就没有遇到过的。
  “为殿下效命,臣心甘情愿,亦死生无悔。只不过臣想请殿下答应臣一件事!”
  刘瑾脸色一变,情绪再激动也不能这么和太子说话啊,“王大人……”
  “无妨,你让他说下去。”朱厚照抬手阻止了想要多嘴的刘瑾。
  “臣请殿下答应,将来一定要成为像我大明太祖、太宗皇帝那样的一代圣君!”王鏊一直扣着头,看不到他的表情。
  但从这句话的声音之中听,似乎是有些流泪的。
  一个几十岁的大老爷们忽然以这样的情绪说这种话,朱厚照也很难不受感染。
  “殿下,自古盛世出自圣君,盛世之时,诗人之诗情豪迈如巍峨山峰,危世之时,诗人之诗情凄苦如冷宫之妾。且,历朝历代自开国后百年尽数衰败。我大明今日之国力亦远不如太祖、太宗之时。土木堡一战后朝廷损失惨重,元气大伤。眼下不要提太宗时五征漠北、三犁掳庭了,就是防备也是漏洞百出!致使北方鞑靼纵军烧杀抢掠,如入无人之境!欺我皇明如此,简直奇耻大辱!”
  “王鏊!”刘瑾听得心惊胆战。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0/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