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猛然回头。
“她不在?那她去了哪儿?!”
“这,这奴也不知道呀…”吕大宏哭丧着脸说,“昨日是太子殿下生辰,殿下与郡主在殿中说话吃酒。太子妃身子重,便没来,一个人在式乾殿里呆着,想是那时候跑了吧…”
姜崇道悄悄地抬起头,正巧皇帝眉心一跳,赶紧低下了头。
“这么个大活人竟在你们眼皮子地下跑了?!今日太子妃失踪,明日街头市井小民便敢入宫!”皇帝勃然大怒,“你是不是想说,朕这个皇帝做得窝囊,由得这魏宫之内可随意由人进出?!”
吕大宏傻了眼——皇帝修道六年,一向是温温和和的模样,从来未见他生气过。而今太子妃失踪,他突然暴怒,这是终于醒悟过来自己是个傀儡皇帝了?
“奴怎敢冒犯陛下!”吕大宏跪地磕头道,“奴已传令,让下头人在城内外搜罗个遍,连个缝儿都没跑,一定能寻回太子妃!”
皇帝闭了闭眼,再睁开时恢复了初始时的镇静。
“你确定,城内外都每一处都不落么?”
吕大宏懵懂抬头,不解地问:“陛下的意思是…”
姜崇道没听到皇帝开口,再次悄悄抬头,见皇帝挥袖在半空中写了个“景”字。
“去搜。”皇帝厉声下令。
吕大宏心头一凛,咬着牙根说了声是,绷着脊背离开了。
姜崇道惊骇不已——皇帝清修六年,从未和景王真正硬碰硬过,如今这是打算撕破脸了?
而皇帝下了这道命令后,却又坐回了太极阵上。
“姜崇道。”
姜崇道也绷紧了皮肉,小声道:“奴在。”
皇帝默了半晌,忽然问:“你说,太子真的怨朕么?”
姜崇道登时汗流浃背。
这话叫他怎么答?说怨吧,看皇帝模样定然又要生气,自己可不是吕大宏,皇帝什么事儿都没交给他过;说不怨,皇帝定然会再问“你是太子肚里的蛔虫,你怎知他不怨”…
进退都是一刀,姜崇道咽了口唾沫,跪下答了。
“说怨也怨,寻常百姓家父子天天能见着,可陛下修身这六年,不曾看过太子殿下一眼;说不怨也不怨,太子殿下是陛下的儿子,儿子哪有真正怨恨父亲的?怨是由爱而生,殿下怨也是怨陛下关怀得少罢了…”
这一番太极打下来,姜崇道相当于什么都没说,却皇帝太子两处地捧。
宦官在宫里头,头一等要紧便是学会怎么张嘴。
不过,姜崇道也不知皇帝对这答案究竟满意不满意。
过了不知多久,皇帝才道:“起来吧。”
姜崇道松了一口气,揉了揉腿,慢慢站起身。
皇帝睁开眼睛看着窗外,枫叶绯色渐染,秋意浓了。
“去,吩咐下去。”他对姜崇道说,“去大悲寺,将平昌公主接回来。”
第207章
西登玉台(七)
石壁之上,弥勒佛祖正袒胸露臂笑望身前白绢画屏。
屏风将禅室一分为二,屏外一案一蒲团,案上有经书一卷;屏后一衣架,青莲罗衫孤零零挂在其上,衣前绳结暧昧打开垂到地上,遥遥指向禅房内唯一一张榻。
榻上原铺了七八层锦褥,如今被上面俩人滚得不成样子。乌黑的发遮掩了雪白脊背,坐着的少女正抱着肆乱在自己胸前的人抚摸,娇声笑着说:“什么金檀罗汉,依本宫看,也不过如此。”
怀中人僵了一下,慢慢抬起眼看了她一会儿,却只瞧见天鹅颈上那道流畅下颌线。
他俯身低头,恶狠狠在她胸前咬了一口。
少女惊呼一声,抬手就要薅他头发。
然而下手一摸,才忆起这人是大悲寺里的和尚——他压根就没有头发。
这还不算,这秃驴竟将她抱坐在怀中。
平昌公主萧冠姿,一生不曾近水,今日头回坐船。
只是这船着实有些颠簸,船夫又糙,浑身上下透着一股毛头小子的莽劲儿,同她之前那些面首实在不同——她是平昌公主,因岁末要出降大将军府,已在大悲寺祈福数月。萧冠姿本应早该回京,可在寺中不似在宫中,她在这儿想怎么快活怎么快活,短短数月内竟拢了十数位面首。
崇殷是寺里的罗汉,她第一日来便见着的,他日日洒扫挑水练功,有好一副健壮身骨。
萧冠姿见惯了会使手段的倌人,头回见这等野菜,不免想要试上一试——这一试不得了,罗汉底子哪里是那些个面首能比的?就像现在,她魂都飞出去了三四回,
公主伸出手,在他光溜溜的头顶上抓了一把。纤纤十指上养了半寸长的指甲,划得和尚头顶的戒疤渗出血珠。
崇殷不动了。
萧冠姿软软地瘫在他怀中,待喘匀了气儿,才懒懒地命令:“抱本宫上床。”
崇殷没说话,却极为听话地将她抱回床上。
萧冠姿仰面躺在榻上,青丝散落一床。
未料她伸出一脚,将人踢下了床。
崇殷坐起身子,见公主一个斜身歪进揉乱了的被子中央。
她撑起上半身拿起床边烟杆,半阖着的眼尾朝他勾了一勾。
不必她开口,崇殷俯身上前替她点燃。
公主躺了回去,一手举着烟杆,一手搭在光洁的小腹。窗外光线落在她皮肤上,细腻得连绒毛都泛着淡淡金光。
崇殷看得火烧火燎地难受。
萧冠姿看着和尚又起了兴,笑了笑,烟杆挑起他下巴,吐了口烟雾在他嘴边。
崇殷被迫仰起头,那气味熏得他想要咳嗽,却只能忍着。
“和尚。”她笑着问他,“你觉得本宫好看么?”
崇殷抬眼凝视她半晌,道:“殿下容色姝丽,殿下是贫僧所见最美的女子。”
烟杆热度自下巴上传来,烫得灼人。
萧冠姿沉下了脸。
“我有一个堂姐。”她慢慢道,“我与哥哥一母同胞,但他眼中只有我堂姐。偶尔,哥哥他也对我不错。皇祖也是,我出生得晚些,理应备受宠爱,但皇祖也只是在看到我的脸时才会笑笑——你猜,这都是为什么?”
崇殷摇头。
萧冠姿收回烟杆,摸了摸自己下巴,神色淡淡道:“因为见过我们的人都说,我同堂姐有五分像。”
崇殷定定地看着她。
萧冠姿嘴角慢慢勾起。
“你以为我会不平?”她自言自语说,“不,即便我恨,也恨自己同她相似五分,不是六分八分。”
崇殷动了动唇,最后却什么也没说。
萧冠姿抽完了一杆,将烟杆放在他面前,再次命令:“去添。”
崇殷遵令,正欲起身,却听到寺内传来与平日不一样的钟声。
“这种钟声,你应当未听过吧?”萧冠姿挑眉,“我那短命的哥哥应当是死了。”
崇殷又在看她,企图从她眼底看到一丝悲恸。
然而却没有。
她反倒是来了兴致,伸臂勾住了他颈项。
“皇太子一死,这丧钟要敲一万杵。”她笑道,“来,和尚,让本宫瞧瞧金檀罗汉是如何撞钟的,能否敲一万杵来?”
崇殷呼吸声渐重,又听她在自己耳边说:“据说驸马气力盖世,和尚若敲得好,我就带你回宫。届时和尚同我那驸马比上一比,看谁更合我意。”
崇殷眼底闪过一丝嫉色,低头张口咬上她薄薄唇角。
钟声万杵,响彻大悲寺。弥勒佛笑看痴男怨女坐定欢喜禅。
-
萧扶光还未出宫,便听姜崇道使人传了消息过来。
“皇后常住大悲寺,她应当不会回来。”萧扶光回首问,“太后呢?”
“太后说,她同萧家恩怨已断,无论是她,还是旁的什么人,生老病死皆与她无关。”小宦官垂首小声道。
“好,好得很。”萧扶光咬牙切齿,“阿寰在时,也算得上是孝敬她们。如今他一走,这些人竟连装都不装了!”
小宦官犹豫了一下,又道:“大悲寺那边来人说,平昌公主已起驾,正在回京的路上。”
“平昌?”她面上微有疑色,旋即便点头,“平昌是阿寰的妹妹,如今阿寰一走,她自然是要回来的。只是…”
司马廷玉回忆起平昌公主,印象中这位公主总是深居简出,且笃信佛家,同皇帝信仰不同,是以常常避在人前,极少出面。
平昌公主年末要下嫁骠骑将军宇文渡,且皇太子萧寰一死,她定是要回来的。
萧扶光摆了摆手,那小宦官一躬身便下去了。
司马廷玉问:“为何提起平昌公主,你面色不大好看?”
萧扶光叹了口气,目光复杂地看了他一眼。
“平昌…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她。”她道,“若非怕人误会,且陛下同大将军宇文律有些交情,其实我并不赞成平昌和宇文渡的亲事。”
听到宇文渡,司马廷玉的耳朵都竖了起来。
萧扶光却说:“等你见着平昌就知道了。”
第208章
西登玉台(八)
长阔官道前,宇文渡一早便带人候在这处。
他垂首看了看自己刚刚痊愈的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