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到此处,有人便要问了:明明是武林大会,也少不得要比刀论剑、一决高下的,为何要叫“赏剑”呢?难道每年当真能有一把不世出的好剑,能让全天下的江湖人士不远万里前来瞻仰?
当然不是。
江湖中人谁不知道?这赏剑只是个文雅的名头,只因早些年襄梁地方时局动荡,而先帝最终乃是以文定下的江山,朝中上下皆遵循圣意废武兴文,都城畿辅一代更是谈武色变,各地驻军连演武也要关起门来偷偷进行,生怕稍有不慎被有心人从中挑拨两句,便会被扣上一顶豢养私兵、意欲谋反的帽子。
然而天下习武之人大都只有两条出路,若不能入行伍中效力,便只能入江湖。
一时间,江湖门派竟成了许多武学大家的“避难之所”。然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便是江湖之远也未必能全然置身事外。很快,这股子风气便开始从庙堂向江湖蔓延开来。各州守军扯着整治江湖风气的大旗,多次借门派争斗做文章,从几个武林世家入手开始打压,用杀鸡儆猴的手法力压群雄。
而在此之前,江湖中各门派分庭抗礼的局面由来已久,大争端未显现但小摩擦不断,且东西南北几大势力间旧怨根植,彼此互看生厌,若是推举其中一方做领头之人拿主意,其余的定要群起而攻之,结盟之事遥遥无期。
就在此时,天下第一庄横空出世,短时间内以绝对实力问鼎江湖高手榜,更因海纳天下武学而令八方臣服,不少保持中立的门派开始以天下第一庄马首是瞻,希望能够得到投靠的机会,寻得庇护以应对朝廷的倾轧。
天下第一庄也做出了应有的姿态,不仅顶着朝廷压力、重振了一年一度的江湖比武大会,其间还调解了无数门派纷争,免去了朝廷对一些游走在江湖边缘的小门派的清剿。
然而真正让天下第一庄于江湖中坐稳龙头宝座的事,要数十七年前的那场死伤无数的江湖混战。
彼时江湖上因那传说中的《安道兵谱》正掀起一场搜寻失落秘籍的腥风血雨,但凡有些野心的高手无不投入其中,各大门派更是倾尽人力,只求能得其中功法,完成一统武林的终极大业。
在这种极端恶劣的竞争环境中,欲望催生了无数诡异功法与杀人魔头,那些在利益驱使下仅用了极短时间便成长起来的人形兵器,大都手段凶残、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许多无辜者被卷入争端后埋骨荒野,惨死的无名尸首路边随处可见,许多曾经的江湖高手遗骸只剩断肢残臂,衣冠冢和刀剑冢不计其数。
经此一乱,整个江湖元气大伤,许多武林大宗风光不再,门中只剩年迈的守门人和七八岁的年幼弟子,再无力主持局面。而天下第一庄便在此时迎难而上、广发诛邪帖,请各门派将各路魔头的名字血书其上,团结众人最终将魔头们一一击杀。
自此江湖中人人都知晓一件事:天下第一庄是否真的天下第一不得而知,但它确实做出了天下第一该有的表率。
此次事件过后,许多在争斗中殒命的江湖高手,其武功心法就此成为绝唱,而一些曾经辉煌一时的门派也渐渐凋敝,无力传承自家武学。天下第一庄便在此时再次出手,不仅出金银为那些惨遭横祸的家族后人寻找归宿和出路,更倾尽人力搜寻失落的武学典籍收入庄中,每年邀请江湖中新涌现的年轻人入庄学习,而这些人中大半都成为了江湖各门派的新任掌门人。
由于天下第一庄不对任何人设立门槛,来者可不问出身、不问过往、不问资质,很快山庄大门便要被踏破,难免混乱无序。庄主思虑过后决定,每年以“赏剑”为名在各处举办江湖集会,目的是选出过去一年中崭露头角的杰出后辈入庄学习。
入庄门槛好似涨起的潮水般越来越高,然而秘籍圣典就在那里,不收入自己囊中便要流落他手。尝过甜头的掌门人们怎能将这机会拱手让与旁人?便是挤破头也要驱使门中弟子在大会中胜出。只因抓住这样的机会,无异于开启了一条直通顶峰的捷径,若运气好觅得适合自己的心法,甚至可节省十数年修炼时间,一举成为江湖榜上的高手。
如今赏剑大会已举行了一十六年,十六年间,这场专为江湖后起之秀准备的竞技场竞争越发激烈,若非大会期间各门派宗师都会亲自前往坐镇制衡,难说是否又将发展成为另一场腥风血雨。
往年这鸣金往往午时前便会结束,只因比试的场所大都十分险峻,寻常人莫说在其间过招比试,就连立足亦是困难之事,从日升到日挂中天,亦是对所有人意志心志的考验,许多参与者还来不及拼出个胜负便已力竭下场。
而今年的比试场所干脆选在了水面上,湖面空阔,不好隐蔽躲闪不说,就连落脚之处也难寻,是以所有人都以为,这对抗并不会持续太久。
然而一晃两个时辰过去,场中局势愈演愈烈,全然没有要趋于明朗的意思。
旁观者细想之下便有了推测,这只怕同昨日放出的风声有关。青刀是否真有其物尚且不得而知,但所有人都已预感到这届优胜的彩头不凡,好处绝非一点两点。年轻高手们在第一轮短暂试探过后,招式便渐趋凌厉,一个个都拿出了搏命的架势来。再看那各门派长老掌门端坐于自家大船之上,看起来虽依旧是岿然不动的样子,可身前的茶壶酒碗却是续了一遍又一遍、出恭也是跑了一趟又一趟,可谓是自沉默中透出一股溢于言表的焦虑来。
而眼下那璃心湖南岸的一片石滩上,气氛便轻松热闹得多。
靠近水边的地方挤满了一群穿着灰扑扑的看客,相比湖中那些上下纷飞的身影,他们的身形便显得很是参差不齐、不修边幅,或过于臃肿或过于瘦削,七扭八歪的,好似立秋后藤上那些长不好的烂瓠瓜一般。
他们自个也毫不在意,沉浸在“观战”的热烈氛围中,时不时起哄喝彩、乐在其中。
只是多看几眼便会发现,这喝彩声总在奇怪时响起。他们不看对方招式多么精妙、不看谁家内功又精进了些,只看那场中有何人倒霉、何人失手、何人中了阴招。
这是等着“抬尸”的黄姑子们,赚的是各家的倒霉钱。
有人落水他们便齐声叫好,有人遭暗算他们便拍手称快,若再有人吐血飞出他们便要欢快到跺脚,一个个好似对家戏楼请来专门喝倒彩的无赖,恨不能那场中乱斗的百人当即同归于尽,流出的血染红这璃心湖的水才好。
众人看热闹看得正起劲,冷不丁一道有些疑惑的女子声音在其间响起。
“那些当真都是各门派中的高手吗?”
踮着脚尖、抻长脖子的大汉们左右四顾一番,终于在一堆屁股和大腿中看到了那几乎被挤压成一根细面条的瘦小女子。
女子只得一只脚站立的地方,左脚立一会便得换右脚,看起来东倒西歪,却又有种说不出的稳当,那双黑白分明的眼一眨不眨地望着远处的湖面。
一旁有个年岁稍长的大汉见状,带着些优越感开口道。
“看你这样子,这是连人都还没认全就来挑嘴了。”
秦九叶眨眨眼,全然没将对方那副嘴脸放在心上,安心扮演着自己“江湖新手”的角色。
“我只是觉得他们看起来太年轻了。”
对比昨天夜里湖面上打架的那群,更是年轻了太多。
周围人并不知晓她的想法,很快便有人接过话道。
“老家伙们觉得出手有失身份,那这首徒总是要出来撑门面的吧?顶尖高手虽然也算不上,可在年轻一辈中绝对算是混得风生水起的了,再熬上几年便是新一任掌门,你现下认个脸熟总是没错的。”
秦九叶没说话,只若有所思地又看了一会,不知为何,脑海中却闪现出昨夜那少年带她飞上城墙时的情景。
彼时她并不知晓所谓的江湖中人都是何水准,以为或许随意哪家童子练上个三五年就能达到。可今日眼见那凌霄派的男弟子接连三次落入水中,又见那天魁门的首徒气力不济几个起落之后便狂喘不已,她突然便觉得,李樵的功夫或许并没有她想象中那样登不得台面。
可就算他的功夫不错,又能如何呢?决定你是无名之辈还是后起之秀的关键或许并不在此。
湖面上那些年轻弟子们个个都占着几样神锋利器,就连身上穿的衣裳都是极为讲究的,有些暗含巧思,看着不过只是普通衣衫,实则其下藏了不下三四层软甲,连扒数层也见不到肉。
秦九叶觉得,他们学艺至今可能甚至没有真的挨过几回刀子。
然后,她便又想到了昨夜那被掰断手指、跪倒在泥沙中的少年。
他之所以那样沉默,或许是因为早已经历过无数类似的事情。他手中没有宝刀,身上没有甲衣,背后也没有一整个门派为他撑腰。他只能自己撑住自己。
若你拥有一个正大光明的出身,即使你的功法修得并不十分出色,也可在这江湖中名正言顺地拥有一席之地。可若你只是哪个山沟里蹦出来的愣头青,就算功法再登峰造极,最多也只会被归入“偏行一道,不入正统”的末流,无论何时都上不了桌。
毕竟在这江湖中,为了眼前那一小块切不开的饼、分不了的利益,假借切磋指教之名,实则背后插刀的事可不要太多。
就似眼前这场看似公正公平的比试,明面上是年轻一辈台前拆招,实则都是各家长老在背后运功。若只一两人徇私舞弊,那或许确实能有一方跳脱出来、与其余人拉开差距;可若是所有人都行这舞弊之事,那这差距便又拉近了回来,只看哪家舞弊之法更高一筹,能在这众多卑劣者中拔得头筹。
这哪里是赏剑大会,分明是“赏贱大会”。
秦九叶暗暗叹口气,只觉得自己初入江湖的新鲜劲才不过一日就已衰减了许多,下一刻便扭着身子向外挤去,一旁众人见状都是一愣。
“你不瞧了吗?这才刚到精彩的时候呢。”
这鸣金的比试当然不能说不精彩,只是她已目睹过昨夜这璃心湖畔精彩中的精彩,今日这点小打小闹便入不了她的眼了。
秦九叶摆摆手,将那一只脚的位子让了出来。
“我是卖药的,还是去那边候着了。”
那边就是指悬鱼矶,秦九叶今日的目标所在。
悬鱼矶离众人看热闹的石滩不过百步左右,但因为离岸的地方水深许多、能够停船,便成了今日这场湖面对决的“后方营地”。那在湖心漂着的大船都是各家长老撑场面用的,自然不可轻举妄动,是以各门派中最末流的弟子都换做此处缩头候着,但凡见到场中有自家人见了血、败下阵来,便要第一时间撑着快船到湖中捞人,其动作之熟练简直不输那些捞了几年王八的老渔夫,想来年年都做着差不多的差事。
他们中未必没有心怀抱负的年轻武者,只是他们并没有上场的机会,并且很有可能永远也等不到那个机会。
他们会在一次次的遥望中荒废,直到手中的刀剑生出锈痕来。
前方一阵水声响起,又一艘快船离岸了。
这天魁门今日已连失四名年轻弟子,他们显然没有料到今年的鸣金战局会如此激烈,先前备下的金贵伤药哪里禁得起这般耗损,待到第五人抬下来的时候,便已有些捉襟见肘。
悬鱼矶上的黄姑子们好似退潮后石滩上的小虫小蟹般躁动着,个个摩拳擦掌、翘首以盼,只等那些江湖客们一声召唤,便冲上前将捂了半日的伤药补药统统出手。
眼见那天魁门的人已站起身望过来,可就在他要开口前的那一刻,一队白纱覆面的仙童从一侧鱼贯而入,这些人清一色的戴冠穿袍,脚下看似轻缓、迈起步子来却势不可挡,顷刻间便占了整个悬鱼矶正中最平坦的那块位置。
打头那人一身淡青色布衣,头上戴的是同色缣巾,浑身上下一股飘然出尘的味道,可待下一刻转过身来,秦九叶定睛一瞧却吓了一跳。
那是张有些眼熟的鹅蛋脸,弯月眉下生了一双冷酷无情的三白眼,不正是那号称“白鬼伞”的滕狐先生吗?
第127章 悬鱼鉴狐
滕狐今日弃了先前那身板正的道服,换上一身素色布衣,整个人便少了些那日在宝蜃楼的盛气凌人,只是举手投足间仍透着一股傲慢,那双泛着黑气的手如今被两层天丝手套遮住,不知情者倒真要以为他是哪位不世出的药谷仙人了。
眼见那天魁门弟子笑脸相迎上前、一副又敬又怕的样子,秦九叶当下一阵恶寒,心中那股不祥的预感越发明显,果然下一刻便见那滕狐在对方耳畔一阵低语,那弟子频频点头应和着,随后一脸正气地走到一众黄姑子面前、提气大声道。
“滕狐先生今日特意前来布施伤药,要借地方一用,诸位且让让吧。”
此话一出,那些眼巴巴等了一个早上的黄姑子们瞬间爆发出一阵不满声。怨气在这些夹缝中讨生活的生意人中弥漫开来,但起先的发泄过后,他们大都只敢低声哼哼两句,最终还是捞起屁股底下的草垫子,认命地让出了这一早占下的地方。
谁都知道,这滕狐先生可是开罪不起的。他们只是来赚银子的,可不想将命送在这鸟不拉屎的璃心湖畔。
不过一眨眼的功夫,人群便三三两两地散开来,只剩下一人还留在原处。
那是个身形瘦小的女子,动作慢吞吞的,明明看起来年纪不大,走起路来却有种滞缓拖沓的姿态。
那天魁门弟子眉头一拧,当即走上前去呵斥道。
“还不走?磨蹭什么呢!”
秦九叶缓缓转身、讪讪一笑,努力做出一副讨喜的模样来。
“这位兄台,我看此处这样宽敞,再站个七八人其实也不算拥挤……”
对方瞥一眼她那张没什么看头的脸,当即拉下脸来。
“听不懂话吗?是自己走还是我请你走?”
秦九叶瞬间收了笑,再不敢耽搁,拎起自己的药箱往角落里走去。
有了第一日的经验,她为了更好看清局势,特意早起来占地方,草鞋上不知挨了几脚、头发都被扯掉几缕,却发现要等的正主一个都没出场,正想着换个策略、从大后方下手,结果又被清了场,心中实在是不甘啊。
可不甘又能如何?这些年她没有哪日觉得甘心过,可也没见老天爷突然开眼将她从这晦气的人生中解救出去。
因为离开时又慢了一步,等到秦九叶撤到犄角旮旯的时候,各处又已挤满了人。
几块稍平坦些的地面已被那些五大三粗的汉子们占据了,他们显然是这江湖集会的常客了,早早三五抱做一团,有人靠近便相互壮胆、丢来一个凶神恶煞的眼神,秦九叶看了一圈,只得绕向另一边。
坑坑洼洼的礁石上残留着退潮后的水坑,待一会便潮湿不堪,但那些落单的黄姑子们并不挑剔,寻了附近的干苇草垫垫屁股便安顿下来,其中几个上了年纪的阿婆还分了垫子给一旁的年轻人,气氛瞧着倒是和谐不少。
秦九叶勉强在背风的地方找到一块落脚地、坐了下来,方才将背篓和药箱放下,便听不远处一道女子的声音正有些兴奋地讲述着什么,听那语气倒是同唐慎言有几分相似。
“……方才又说到此地名唤悬鱼矶,也是妙哉。相传某位曾任此处州牧的大人为表清廉,将别人送来的干鱼悬挂在此处以示拒收贿银,后人为纪念他,便将此地命名悬鱼矶。那位滕狐先生选此地作为行医布药之所,可谓借古喻今、齐身证道也……”
女子仍在滔滔不绝地倾吐着,秦九叶的耳朵却有些听不进去。
她觉得那“悬鱼”二字或许就只是字面意思,此处之所以得此名,不过是因为这里地势开阔、通风不错,打渔的人会在此处就地晾晒咸鱼干罢了。
而她此时此刻挤在一群黄姑子当中,便是一条咸鱼中的咸鱼。
身为一条咸鱼,可如何才能翻身跃龙门呢?
抬头望向被那滕狐占据的“宝地”,秦九叶突然便有些气不打一处来。同样都是医者,对方不过是比她早入江湖罢了,怎地现下差距就这么大呢?
想到此处,她不由得冷哼一声。
“我道是这江湖中能有多看重本事,到头来也不过是个凭借名号走四方的地界罢了。”
她话音刚落,先前那“说书”的女子瞬间不高兴了,当下反驳道。
“谁没本事了?那可是滕狐先生。”
对方边说边站起身来,秦九叶这才认真看清那讲话之人的样貌。那是个同她一样顶着个黄姑子专用破斗笠的女子,身材壮实、颇有几分震慑力的样子,但那张脸看起来年纪并不大,一双豆大的小眼睛上长了两条灵活的眉毛,那眉毛随着她脸上丰富的表情紧张兮兮地扭动着,看起来莫名有些喜感。
秦九叶收回目光,故作不屑地哼了哼。
“滕狐怎么了?滕狐就能不按规矩办事了?我们隔壁村供着的狐仙还知道上贡分前后的规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