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淡淡地笑声音:“不敢不敢,常听夫君说过您,深明大义,颇叫人感佩。您在妾的面前可不是学生。”
“高某与沈府尹算是忘年之交,但亦算是师友。”高云桐作着长揖,“多谢恭人今日肯来。”
一番礼数之后,沈素节的妻子倒很大方落落地坐在离高云桐较远的一张圈椅上,声音有些疲惫:“我家琅玕在书信里不止一次地提到过您,所以今日听见小儿说,我心里虽然有些打鼓,想想还是来了。琅玕不在京城,他们却非把我一家子弄到京城来,先是哄着说让我举家团圆,后来我们才知道被骗了。其实琅玕先也有家信来,但送的是蜡丸,家中小子不知道打开的法子,用油灯灼后,打开绢布上的字全都花了,所以我真真是两眼一抹黑,又是没脚蟹一只,只能任着人哄骗摆布。”
她虽带着温和的笑意,说到这儿,到底还是掏出手绢抹了抹眼角的泪花:“舅姑年岁大了,旅途奔波两次实在受累不起,几个小的又毕竟还是孩子,所以如今我不上不下吊在京师,也不知道怎么办。听闻过高公子的大名,今日我自己窘迫,只能有求于公子了。”
高云桐问道:“是谁派人来接你们全家入京的?大约是什么时候的事?”
沈恭人想了想说:“就是一个月前吧,说是我夫君的上司。我本来在润州听说北边打了胜仗,也跟着欢欣鼓舞,以为汴梁安全后就可以和夫君团圆了。所以一听说他来接全家入京,就没有多想。”
又盯着高云桐问:“你是不是知道我丈夫的去向?你能不能告诉他如今是生是死?人又在哪里?你实话告诉我就行,我自到京而看不见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高云桐暗暗算了一下时间,这差不多是他打赢幹不思的时候,靺鞨传出了“汉人中有细作”这样的话,沈素节的蜡丸密信来得顿时就稀少了,何娉娉干脆就没有了音信。听说靺鞨人加强了对北地汉人的盘查哪怕是沈素节这样已经在靺鞨当了官,得到靺鞨皇帝宠信的人。
沈素节那里遭到严查,而汴梁这里又莫名其妙把他的家人接来,当高云桐晓得了凤震的阴暗,就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位官家的企图。
高云桐沉声道:“沈恭人,尊夫在汴梁城破、官家与宫人一起被俘的时候,也没有能逃脱被掠的大难。但他还活着,现在在靺鞨析津府做官,据说很得靺鞨皇帝的信任。”
“苍天!”沈恭人一时变化了几种脸色,一时是羞愧难当,一时又是激愤无言,最后捂住脸,“他怎么可以这样!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他日后怎么有脸见他的父母、他的子女、他的乡亲、他的祖先?!”
高云桐连忙劝慰道:“恭人理解错了,沈府尹并没有叛国,相反,他正在析津府做着对我们大梁最重要的事。”
沈恭人这才抬起头,疑惑地问:“他在……在做什么?”
高云桐说:“河东军几次获胜,少不了对靺鞨前锋军情况的了如指掌。琅玕兄身在曹营心在汉心在汉,悄悄透出了不少消息,所以说居功至伟。而他受的委屈,我更是感佩无比,却不敢对外人说,亦暂时无法亲口对他说。”
他深深一躬:“只能先向恭人表示谢意!”
沈恭人忙偏身避礼,眼圈却红了,含泪笑道:“如此,他也对得起家国了。”
“但是,恕我说句不得当的话,汴梁这里对您全家此请,比鸿门宴还要不怀好意。”高云桐道,“无论朝廷知不知道琅玕兄的身份,这样子的惺惺作态,总让我感觉不合常理。恭人见恕,我觉得您和全家人还是想办法回去的好。”
沈恭人犹豫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们只有老家润州好去,然而那难道不是官家所辖的领土?若是他要捉拿我们,我们也无处可逃啊?”
高云桐思忖了一会儿:“‘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沈恭人还是宁可在京城外的好,天下之大,总有地方可以存身。”
沈恭人撮牙花子思考着,半晌不发言。
高云桐看出她有为难之意,而自己的见解毕竟毫无依据,确实难以服人。所以也只能说:“请恭人先考虑吧。我把客栈的地址写给您,但书信或人的往来请恭人多加小心。”
沈恭人又是敛衽下拜:“如此多谢高公子体谅!实在是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穷家富路上要考虑的事太多太多了,我一个妇道人家免不得左右为难,须容我再考虑。想明白了,会小心与高公子详说。”
说不服沈氏,又不能不体谅,高云桐心中烦闷,回到自己所住的客栈门外,却见一个内官执着玉麈正在门口眺望。那内官见到他,顿时把不耐烦换作了笑面孔:“是高将军么?”
高云桐心里一跳:“中贵人是?”
那内官笑道:“官家今日才听说高将军回到了汴梁,左右问提塘官是否看到高将军觐见的上表,却都说没有,想来是那些不长进的又出了纰漏哪有外官回京,不先觐见官家的?今日特意叫奴来看一看是不是高将军回来了,官家一直想念将军,也急切想知道北面的局势如何,义军和并州军的情况如何呢!”
高云桐心里一紧:他这番回京,先悄悄去见了宋纲,又去了晋王府,再约见了沈素节的妻子,而没有递书觐见皇帝,从礼法上来说确实是不合适的。
不知道皇帝凤震已经知道了多少,他此刻只能装傻充愣,说得半真半假:“投递给官家的上书已经写了呢,只是臣初回汴京,知道官家接见不易,所以去拜望了几位旧友。”
那内官似笑不笑地说:“先拜友去了啊?这其实并不合规矩呢。”
高云桐只能道:“中贵人见恕。下官是半路当这个将军的,实在不谙朝廷的规矩,等官家接见时,定当向官家当面请罪。”
他想了一夜,暂时还不能与官家闹翻,不仅为自己,也为晋王、沈氏等其他人。
第二天,他天不亮就去了宫城,按着规矩递上书求见官家,因着职品低,又是武将,没有资格参与朝会,所以在群臣等候的文德殿外值廊坐候。
这日不是朔望,没有大朝,参加朝会的群臣和各部的官员吏员在文德殿值廊里翘腿而坐,喝茶吹水,等候着大臣们的朝会结束,下来给各部传达任务,或由皇帝在侧殿转对、轮对、引见①等。
高云桐喝了半杯茶,冷眼打量着来往的人色,他以往在太学读书,偶尔有跟随大臣参与经筵的,对朝臣略识得一二,很快就认出了有几个原就是朝臣,侥幸躲过了靺鞨对汴梁的大劫,如今又披上衣冠继续在朝了。
倒是昨晚那位内官,来值廊传旨时恰看见他,于是完成自己的事情之后,特为到高云桐身边笑着问候:“高将军,今日递书求见了?官家下朝会之后估计很快要召对呢。”
他说完就匆匆去了,而旁边一道等候的几个官员对他注目了一会儿,终于有上前打招呼的:“您就是在河东率领义军打败靺鞨太子的高嘉树高将军?”
高云桐矜持笑道:“正是在下。”
围过来好几个人和他见礼:“久仰高将军大名!今日在此见到!”
还有那几个本来就在汴梁任官的,更好套近乎:“高将军真是太不容易了!投笔从戎,和班定远(班超)一样身立奇功啊!”
“可不是!高将军高风亮节,某早有耳闻!当年弹劾章谊那叛贼人都畏惧他手掌平章事的权柄,又是前一位官家的佞幸之臣,都是敢怒而不敢言,唯有高将军当年以太学生的身份弹劾他,真正是钢筋铁骨!”
高云桐笑了一会儿,顺着意道:“可不,章谊的混蛋行径,当时有几个人敢直言?也就是我后生小子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罢了!”
“高将军今日回京陛见?”
“河东局势究竟如何呢?”
……
高云桐从容道:“河东局势现在极其关键,因为往来书信都要绕道洛阳,实在等不及,所以高某亲来汴梁向官家汇报。现在与靺鞨胶着,实在是一招胜而全局可定,但也是一招败而全局溃。”
他不疾不徐说着,河东现在的局面、义军的长进、并州的坚守、靺鞨的内斗、遗民的盼望、民心的向背……所闻者时而咋舌,时而点头,时而叹息,时而掩涕,他周围的人越围越多。
凤震散了朝会,到侧殿喝了一盏“团龙”,花白的胡须翕动了两下,漫不经心问身边的宠宦:“那高云桐果然来了?”
“来了。不过……”欲言又止的。
凤震斜眸道:“怎么?”
“官家晾着他,他却并未见畏惧。”那宦官道,“这会儿和一群官员聊得入港,大家都被他的话题吸引了。”
凤震问:“他聊些什么?”
“聊得可多。刚刚奴去听,正在讲河东的民心,说遗民们盼望王师北定中原,收复山河,盼得可苦!”
凤震冷哼一声:“谁不想北定中原、收复山河!但对手是什么样的人?靺鞨军队‘掳人如虎,使马如龙,上山如猿,入水如獭,其势如泰山,中国如累卵’,两国交战这几年,百姓流离,创痛剧深,七哥及后妃帝姬被掳北方苦寒之地,直是我做兄长的心中至惨至痛之事!然而群臣与愚民哪里懂得其中的艰难!他们以为喊一句‘打’,就一定能打赢了么?铁浮图和拐子马横行四处,连如此强悍的北卢都不敌投降,我朝多年未战,哪里是他的对手!”
他悠悠啜了一口茶汤:“所以,不能听信愚民和宋纲那些固执蠢材的意思。要先谋汴梁、洛阳、并州之保全,再进而谋河东河北,即便划河而治,也是古来早有的定数。倘犹能以和议而结束战事,如当年发岁币于北卢,保百年之平安,岂不妙哉?如此,则国家之存亡方可保!②”
那宠宦躬身道了声“是”,但紧跟着又支支吾吾的:“但听那高云桐的意思……”
凤震一副乾纲在握的表情:“他亦是宋纲一路货色。他要折腾就让他折腾,正好也为朕做个遮掩,与靺鞨和议也可缓缓推进,还多些谈判的筹码。”
“他这会子和朝臣们大概在大谈用兵用人之道呢,特别是说什么不拘一格,说什么民心可用。那些个蠢材也应和得高兴,纷纷说要上奏朝廷,及早给河东运粮运军械,说要和靺鞨下战书坚不退让,还说……晋王无过于朝廷,为靺鞨布下疑局,安排间谍,都是居功至伟,只是无人而知,应该给他翻案。”
凤震脸色开始变得阴晴不定。但他定力极好,慢慢地品着茶,慢慢地说:“这家伙,确实凭一张嘴,是张仪苏秦之流的搅屎棍。容他再活几天,容他胡言乱语,只注意叫人记下他每一句僭越的话,每一句为凤霈等人说情的话这些将来就都是他的罪证!现在应和他的那些人,将来看他自身难保了,绝不会有一个人敢站出来为他求情的,你信不信?!”
“怎么不信!官家圣明!”侍宦老公鸭般尖锐、兴奋的声音回响在侧殿里。
第204章
高云桐很快蒙凤震召见。
皇帝拉七杂八地问了好多话题,譬如北方的局势,义军的战术,曹铮的可信与否……又问了些私话,譬如高云桐的妻子是否在曹铮那里,他的父母又在何处……
高云桐整体是坦荡的,北方的局势、义军的战术不怕与人言,对付铁浮图的法子他也很认真讲了,最后说:“铁浮图和拐子马并非无敌是人是马就会有漏洞,铁浮图怕穿凿、怕捶击,只要训练得当,一样可以布好小阵,将其一个一个击毙。靺鞨原是穷国,不过仗着这几年胜仗打得多,劫掠了不少,所以铁浮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毕竟还是有限的,击溃铁浮图,靺鞨的军心就散了;而他们如今亦在内讧,不如先前为了报仇而团结一心;又是贪图我国的土地,鲠着根本咽不下去,百姓无有肯真正服从的。臣以为靺鞨不足惧。”
他抬眼直视着皇帝。
如果凤震愿意摒除恐惧,像他自己演的那样肯向敌国一战,高云桐还是愿意为了国家内部不再动荡而听命于他。
皇帝坐在须弥座上,与站着的大臣基本是平视角度,此刻却感觉有些压迫。
他微微一笑道:“你说得不错,能打赢怎么会不打?不过曹铮么……”
他故意咂咂嘴,叹口气:“他是朕七哥的心腹,现在七哥被俘,倒不知他是什么心态?”
高云桐道:“以臣的观察,曹将军是实心为国的忠荩之臣。”
凤震呵呵笑道:“小伙子,知人知面不知心哪。”
高云桐在心里把这句话璧还,当然不至于傻到当面与凤震顶撞,只是低了头说:“臣确实看不出来。”
凤震道:“曹铮对朕的七哥忠荩,这是没的说的,但如今朝廷急需与靺鞨决一死战,收复国土,拯遗民于水火,可朕五次三番地发金牌给曹铮,他却总是慢悠悠的,叫人不得不有‘玩兵养寇’的想法啊。”
高云桐终于忍不住要为曹铮辩驳:“如今臣等虽打了两场胜仗,但事实上实力仍不逮及。所以‘决一死战’若不能胜,把骁勇的并州军和学了新阵法的太行义军都折损了,接下来朝廷更难与靺鞨抗衡。”
凤震眼匝眯了眯,笑道:“当然不是要折损。现在是要乘胜追击嘛。”
高云桐道:“是,臣也想乘胜追击,但少些兵力,更少些军械和粮草。臣此番到汴梁觐见陛下,就是想向官家讨要这些,充实并州军,也充实义军,等到时机成熟,自然可以和靺鞨决一死战了。”
凤震心里狠狠地“哼”了一声,但他城府极深,却是笑道:“本就应该的,朕早就命三司六部筹备供给河东的军饷了,并州军和义军加起来就几万人,确实不如靺鞨,朕也想拿出些禁军前往增援,你看如何?”
高云桐玩心思比老狐狸还是嫩些,觉得凤震居然答应得如此爽快,倒不由又怀疑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这也是因为君子小人各自度人都是以自己的立场来想,所以君子往往不会想象出人会坏到何种程度的缘故。
他抬脸笑道:“那可就太好了!臣与曹将军,若有充足粮饷,士气定会大涨,也能发动更多的河东河北壮士充实军伍。若是训练有素的禁军也肯前来增援,只要照臣的阵势练上几个月,对付铁浮图一定更是碾压般的胜券在握了。多谢官家!”
凤震哈哈大笑:“高将军这是为朕的江山,是朕要谢你才对!”
他又似无意般问道:“你和晋王关系甚好?”
高云桐心中一紧,不过知道晋王处于凤震的严密监视之中,每天去了谁肯定都会有人汇报给皇帝,他只能半真半假地道:“回禀官家,‘关系甚好’可说不上,只是受人之托,去劝他敬服官家,亦自己宽心罢了。”
“受谁之托?”没等高云桐回答,凤震已经自己哈哈笑道,“朕想到了,必然是宋相!他总说觉得令七哥禅位是对他不起,又是没有办法。依朕说,没办法是真,对不起他可不至于!”
又说:“宋纲啊,就是心太软,朝廷之中,除了朕之外,就他有权开条子准许人进入晋王的府邸了。”
此刻高云桐不敢撒谎凤震头脑清楚,说不定已经都查过了。他只能低头讪笑:“官家英明,臣不敢隐瞒,确实如此。”
他不免有些紧张,他进京后先拜会了知枢密院事,而不是皇帝,从礼数上说确是大谬。
但凤震显得很宽厚般浑不在意:“唉,可惜宋相如今身子骨这样,朕也心疼万分。”
仿佛提到就想到了似的,扭头对自己身边的宦官道:“给宋相送一支人参去,还有一锅御厨炖的老母鸡汤,让他好好补养身子。”
等高云桐告退之后,凤震脸上温善的笑意才立马褪尽了,眼袋微微抽搐,对左右道:“唤太子来!”
太子凤杭一进门就感觉到父亲的怒气,他敛着声音问道:“爹爹……何事这样生气?”
凤震道:“我年岁已经大了,如今想要这片江山,也都是为了你。”
“是。”凤杭越发弓了腰,“儿臣知道爹爹的一片苦心,也不敢不每日惕厉。”
凤震方道:“如今朝野人心浮动,只怕那瘫了的宋纲也有异心。”
“啊?”
凤震说:“他一直是以我的恩人自居,好像我堂堂吴王是因为他的扶助才有资格当上皇帝,所以在国策上一直对我指手画脚、喋喋不休,甚至是要以枢密院而揽三司职权。好不容易把他累瘫了,哪晓得不安分!这次高云桐入京,估计就是他弄过来的,所以高云桐不思量面见君上,而是先私下去拜访他!”
“我怎么知道的呢?”他自问自答,“因为宋纲不甘在一棵树上吊死,眼见我现在不怎么肯事事听从于他了,便又开始动你七叔的脑筋,大概想着废立君王均由他说了算,将来权势自然高不可测。呵呵……他开条子让高云桐私下联络了晋王,高云桐又在朝廊中大谈特谈宋纲主战的意思,大约是想架空我之后便能为所欲为!”
太子凤杭当然也是义愤填膺:“宋纲老儿用心太毒了!这是我们凤家的天下,不是他宋家的!”
凤震道:“但他门生故旧遍布朝野,而我在汴梁根基不稳。”
他忖度了片刻道:“我叫人给那瘫子送了老山参和母鸡汤,以后每日赐下,你也帮我时不时过府问候宋纲去。”
“爹爹何必对那老儿这么厚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