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她抬头看着大伯,正色地说道:“大伯,你当了这么多年的村支书,也不想想办法,让乡亲们过得轻松些?”
此话一出,大伯也不斥责申明瑚了,他叹了叹气说道:“怎么不想?可是没办法,地就这么多,每年都收成都大差不差,饿不死也不富裕。”
申明瑚余光注意到一个溜号的人,问道:“大伯,你觉得村民们那一份自留地料理得好不好?”
大伯想也不想脱口而出道:“那当然是好啦。”
何止是好,简直是太好了,一大家子的人一年到头的瓜果蔬菜,副食品都指望着那一份地呢。
申明瑚低声大胆地说道:“那大伯你说,让乡亲们将集体
的地当做自家的地来伺候,结果会怎么样?”
上工的人也不是个个都想溜号偷懒,大多是埋头苦干的,但汗流了不少,一年到头都在地里忙活,年底结算的时候,就没见分到的钱粮多过。
于是人人累死累活,都没见日子好起来过,这种心理上的累和对生活的无奈,又加重身体上的劳累,可不就申明瑚看到他们,一个个的卖力是卖力了,但仿佛脚底下的土地一片贫瘠,长不出粮食来,他们是在白忙活。
大伯心里掀起了一片惊涛骇浪,他仿佛看到了眼前一片金灿灿的大丰收情景。
他急忙蹲下来,将声音压得低,“明瑚,你是不是听到什么风声了?”
眼下大伯可不敢小看这位侄女了,他想到申明瑚生活在首都大院里,跟她来往的人,他奋斗了一辈子都不可能见得到,人家可是亲亲热热地叫着“叔叔,阿姨”的。
申明瑚笑嘻嘻地摇头,仿佛无知的少女,“大伯,我没听到什么消息。”
大伯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唉声叹气。
申明瑚却又说道:“大伯你尽管大胆,放开手脚去干吧。你当了这么多年的村支书,村子里哪个不服你?”
大伯听了这话,一下子沉思了起来。
将土地私下分给个人去种,自管收成,这是可行的,大家伙都巴不得有这种好事呢。
除了村子里极个别要靠集体接济的懒汉,没人会将胆大妄为的消息捅出去。
除非他做好迁走祖宗坟墓,自己死后没地埋的准备。还有哪些个知青,虽然落了户,但心里根本没把自己当村里人,跟村民们一向走得不近。
他需要担心的只有这些愣头青的下乡青年们,他们万一想要向上报告立功回城呢?
但问题也不大,派村子里的小孩子看着他们就是了,没有他的介绍信,都走不出村子。
即使告状成功了,上面的人派人下来查,村民们都说没这回事,调查的人肯定是信村民的话,因为这些年知青可不安分,搞出不少事情来,在公家干的人对他们的印象都很差。
他这一个月从公社里也听到了一点风声,上面的人都忙着为自己的椅子奔走呢,一大批的人要恢复原职了,哪里还有空管一个小小村子里发生的事。
大伯越想心里越火热,目光灼灼地盯着申明瑚,语气急切,“明瑚啊,你确定这事能干成,不会有什么事?”
申明瑚没说话,转过头去,看着面前这片黑褐色的沃土,有些冷漠地想,她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大伯都还要她做个保证,最好立下个军令状来,确保百分之百没风险。
她一个十八岁的弱质女子,瘦弱的肩膀哪里担得起这责任啊?
大伯要是真把土地秘密地分给村子里的人,到时候除了了什么事,岂不是往她身上推,老家的人还得死皮赖脸地找上她爸去,反正你女儿搞出来的事,你这个当爹的得负责到底,补偿老乡们。
反正她再过几天,就拍拍屁股回首都了,老家的人和事碍不到她眼睛里去。
申明瑚站了起来,拍拍裤脚上的枯草,一副天真的模样说道:“嘿,大伯我就是那么异想天开一下,你可别把这事放在心里。”
大伯霎时间满脸的失望,苦涩地笑了笑,说:“我还以为……”
第27章 第27章申明瑚眼睛朝着天空……
申明瑚眼睛朝着天空,叹了口气,看着路边的一颗苹果树,突然问道:“大伯,今年村子里苹果的收成怎么样?果子结得好吗?”
大伯想起压满枝头的果实,心情愉快了不少,有些自豪地说道:“咱家这土地就适合种苹果,你看,又红大大,都不用怎么料理。”
说着,大伯的声音突然低了下去,“可惜,吃完不完,也卖不出去,又只能最多存放一个月,没办法,家家户户只能将苹果堆起来,喂生产队的家禽和家畜了。”
大伯摆摆手,又说道:“不说这些,对了,明瑚这次你回去带两只鸡回去,用玉米粒和青菜喂养了一整年的鸡,味道可好了,带回去让你妈和你爸尝尝。”
这时候,即使是村支书家里也只能养两只鸡,大伯让自己将家里仅养的两只鸡带走,申明瑚脑海里的想法更清晰了。
她语气淡淡地开口,“大伯我有一个相熟的姐姐在首都果汁厂工作,要是村子里的苹果多,我可以想办法给村子里搭线,卖到这家果汁厂里去。”
大伯脸一下子放出光来,连忙惊喜问道:“这能行嘛?好好的果子不吃,还要榨成汁来喝?又没个嚼劲。难道卖给七老八十的老人,可你爷爷奶奶都爱啃苹果,切碎给他们吃,他们还不乐意呢!”
申明瑚被逗笑了,她忍笑解释道:“大伯,虽然苹果汁没有一整个的苹果吃得痛快,但是它方便啊,不用洗,一拧开瓶子就能喝。而且,有的人不爱吃苹果,但是苹果营养价值高,皱着眉头一吸溜地将苹果汁喝下去,不必那个大苹果慢慢啃着更容易让人接受?”
大伯小声嘀咕道:“苹果还用洗,用手直接搓一搓,就可以上嘴啃了。”
嘀咕完,大伯想起了正事,这是要成了,可是给村子里创收的大好事啊,这可是真金白银。
大伯连忙问道:“城里人都爱这么喝?”
申明瑚摇头说道:“不是,城里人跟咱们这也一样,有苹果当然是更爱啃着吃。首都果汁厂的苹果汁主要是出口,卖给一些东欧国家。”
大伯一拍大腿,激动不已地说道:“明瑚啊,这事大伯拜托你了。要不你给大伯个联系方式,大伯自己去问问,不麻烦你。还有你那个姐姐喜欢什么,大伯买点送给人家!”
申明瑚笑了笑,拒绝道:“大伯,不用,你把苹果收集到一起,到时候自然会有人车子来运走,这卖苹果的钱也会当场结清。”
首都果汁厂效益好,又是出口窗外汇的单位,不仅大方而且有自己的运输队,老家离首都又不远,到时候苹果收好了,打个电话通知一声,就能安排大卡车来将苹果运走。
大伯开心得合不拢嘴,但还是不放心地问道,“明瑚啊,真有这种好事?”
申明瑚肯定地说道:“大伯,你放心,首都果汁厂今年刚进了几条新的生产线,就是为了练机器,这用到的苹果也少不了!”
大伯看了一眼地里头辛勤劳作的村民们,贪心地问道:“明瑚,这是一锤子买卖吗?要是首都果汁厂年年都需要,有多少要多少的话,我们带领着村子里的人开山多种点苹果树。”
申明瑚想也没想说道:“大伯,那你让乡亲们多种点苹果树吧。”
首都果汁厂的出口销量年年攀高,短时间内是不用担心采购量的,即使果汁厂不要了,苹果树种下去,结果还要好几年呢。
到时候私人买卖的市场早已打开了,还愁卖不出去,就凭城里水果店那点子供货量?哪能满足一个城市的需求?
申明瑚也是搞不明白,城里的水果又贵又少,还要排队买,乡下的水果又多又新鲜,猪都能吃上,就不能平衡一下嘛?
申明瑚正疑惑着,大伯突然将油纸伞往申明瑚手里一塞,撒开腿就跑了。
申明瑚回过神来,急忙喊道:“大伯,你干什么去?不监工了?”
大伯头也不回,大声回答道:“前阵子,我去县里开会,有一个农技站的技术人员说什么苹果树的移摘和嫁接技术,当时我听了一耳朵,没往心里去,我现在跑去问问!”
申明瑚看着大伯急匆匆的背影,笑了笑,转了转伞柄,转身也离开了田埂上。
这可是关乎家家户户能不能过上富裕日子的大事,大伯作为一个村支书,又是村里人,能不急吗?
大伯跑到公社上,拉一个人开着拖拉机,就往县里奔走。
直到晚饭时间,大伯还没有回来。
老太太大手一挥说道:“不等老大了,咱们先吃,不给他留饭,吃饭要人喊,饿肚子那是他活该!”
大伯娘作为大儿媳妇 ,不好意思为自己丈夫说话。
跟妯娌关系不错的二伯娘开口帮腔,打趣说,“妈,大伯子是去县里干正事,怎么可以让为人民办事的干部吃不上饭呢,说出去,村子里的人该背地里嘀咕你这个做娘的了。”
老太太笑呵呵地说道:“要留你们怎么就留,我眼不见为净。”
说完,她转眼一看,发现申明瑚不在堂屋里,连忙朝外头喊道:“猎猎啊,乖孙,吃饭啦!”
其他人:“……”
老太太您刚才对大儿子可不是这副态度?
申明瑚甩甩手上的水珠,欢快地进了堂屋,“奶奶,我来了!”
一坐下,旁边的周念淮从裤兜里掏出一方蓝色素手帕来,温柔地给她擦手。
老太太一眼不眨地将这一幕落入眼底,此时对周念淮这个准孙女婿完全认可了。
不管以后怎么样,这个时候周念淮满心满眼,心里都是她孙女。
即使小儿子小儿媳妇没有提过周念淮这个人,但以他们对闺女上心程度,能让周念淮一起跟闺女回老家,说明他们两个也默许了女儿这一段恋情。
老太太从申明瑚和周念淮嘴里也探了不少口风,知道周念淮家境跟孙女家不相上下,上一代合起来,周念淮家里还强上不少。
一个大院里的,以后两家能轮流住,换着一家吃饭,多好啊。
老太太越想嘴角的笑意就越大,都想好要给申明瑚绣什么图案的喜被了。
慢工出细活,她绣个三四年,等申明瑚大学毕业刚好用得上。
吃得是中午剩下的菜,大部分都是干净留出来,老家的人知道申明瑚不爱吃剩菜,申云骊和乔向平也从来不会让她吃剩菜,以前他们一起回来,他们也不会理会其他人的想法,要是桌子上都是剩菜,乔向平这个当爹的直接下厨给申明瑚做小灶,两荤一素。
老太太对此不仅不会不满,反而乐呵呵地说,让他多打几个鸡蛋,免得你闺女不够吃。
其他人一来二去,即使第一回会在心里嘀咕几句,说申明瑚这个女娃可真娇贵,接下来也见得多了,也就习惯了。
现在申明瑚的父母不在,今晚做饭的人直接给申明瑚做了韭菜炒鸡蛋、腊肉炒西葫芦、排骨炖豆角和清炒西红柿放在她面前。
因为多了周念淮这个贵客,不仅新做的菜份量大,还多做了一道。
大伯娘对着周念淮特意说,“念淮,摆在明瑚面前的那几盘菜都是新做的。”
周念淮笑着说道:“大伯娘,我喜欢吃剩菜,剩菜滋味足,下饭!”
说着周念淮向着今天中午剩下来的猪肉炖粉条夹筷子。
对此,申明瑚低下头来,笑弯了眼睛。
即使父母不溺爱周念淮,但他怎么说也是一个吃着精细粮,喝着牛奶长大的,家里即使饭菜做得再丰盛,也不会专门留出来一点,放着下一顿吃。
再说了,他上面有四个能吃的哥哥姐姐,还有一个特能吃的爹,即使最小胃口的亲妈每顿也能吃两碗饭,所以家里的饭桌那是一点菜汁都不剩。
要是有的选,周念淮也不愿意吃剩下的,但这会子他有的选,他不吃新鲜的,只是想着让申明瑚先吃上,先满足她的肚子。
老太太眼尖地看到孙女脸上甜蜜的笑容,笑眯眯地夸周念淮,“不挑食好呀,长得壮,长得高。”
大伯娘一听,借此来教育仗着自己最小,家里人最疼她,对家里的伙食一不满意,就撒泼打滚嚷嚷地要吃鸡蛋的小孙女。
她点点小孙女的额头,念叨她,“听到你太奶奶的话了吗?以后不能闹着不吃饭,才能长得像念淮哥哥那么高。”
小孙女一双灵动的大眼睛在周念淮身上转啊转啊,在长高的诱惑下,不住地点头,脆生生地说,“奶奶,我以后一定乖乖吃饭。”
闻言,大家都笑了。一大家子的人一边吃着晚饭,一边你一句,我一句说着闲话家常。
不知怎么的就说到申明瑚带回来的礼物上了,没她的份的二伯家的小儿媳妇语气里满满都是羡慕,“明瑚堂妹给挑的水晶鞋真是好看极了,好好爱护,都能穿十来年。”
这话也没让大家觉得尴尬,说话的人是在不满和妒嫉,或者故意挑事生非。
二伯娘接话附和道:“是呀,你妹妹已经十六岁了,脚不会再往大里长了,这双塑料凉鞋能穿得值了。”
二伯轻飘飘地看了欢欢喜喜的小女儿一眼,严肃地说道:“将你的塑料凉鞋送给你嫂子,你嫂子都没有呢!”
申明瑚筷子一顿,脸上含着的笑意也没了,她心里无奈地想,她就知道,这老家的幺蛾子早晚都要出的,总得发生一些让人如鲠在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