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逢春[综]_分节阅读_第174节
小说作者:养心殿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1.65 MB   上传时间:2025-03-05 20:37:56

第219章 刁蛮公主69
  好在康熙很懂制衡之术,他把索额图带走了, 让太子监国, 就不能把明珠留下, 怕万一明珠真的丧心病狂为了打击索额图再给太子使些什么绊子。康熙在外领兵打仗,鞭长莫及, 不能及时救护,这就要伤了精心培养的储君。
  明珠虽然不在,但是他却有本事弄得大阿哥和太子政见不合, 因为大阿哥一向是属于激进派, 是那种身体勇武, 头脑不会想太多的类型,康熙因此才没带着他去战场, 就怕他那勇劲一上来就拉不回来。
  太子则会方方面面考虑清楚, 再下决定。在明珠留下的人特地煽风点火之下, 太子已经几次否了大阿哥的提议, 这让大阿哥十分没有面子,都觉得太子是在故意针对他, 用他这个大哥来立威。
  从小长大的兄弟情分竟然因此就出现了裂痕, 当然, 本来双方之间的友谊就不那么牢靠,因为没有永远的兄弟,只有永远的利益。明珠和索额图之间的对立, 或多或少会影响到这两个天之骄子。
  三阿哥看看这个,看看那个, 最终决定还是站在二哥这边。大阿哥因此更恨胤礽了!觉得他心机深沉,早就分化他和老三的关系。
  惠妃是最乐意见到如此场面的,她欣慰地说道:“我的儿啊,你可终于开窍了!不枉费我对你的前耳提面命!好在现在还不晚,同样是皇阿哥,你还是皇长子,凭什么这辈子就必须居于人下!要么立嫡要么立长,你们本来是有同样的竞争地位的!你母妃我这个皇贵妃当了十多年了,又指望着我这唯一的儿子给我争口气呐!”
  明显她不甘于只做一个皇贵妃,她还想做皇后,太后,做这天下最尊贵的女人。当然,这得她自己的儿子争气,坐上那个人人趋之若鹜的位置才行。
  被几方都放了鸽子,可把葛尔丹推进了内外交困的绝路上了。就在他进不能进,退又不甘心的时候,探报传来,康熙皇上亲统三十万大军已经杀过来了。这接二连三的打击,几乎使葛尔丹失去了理智,但他不愧是敢杀敢拼的蒙古勇士,很快地便镇定了下来。
  他紧缩防区,把兵力布置在乌兰布通的景石峰一线,依仗山水之势,作为屏障。进可攻打清军,退可保护粮道,撤回西蒙古。摆出了以逸待劳的驾势,准备与康熙决一死战。
  当康熙亲统大军来到隆化时,已是二月下旬了。探马禀报说,葛尔丹的军队,依山傍水,连营结寨,防守严密,营中灯光彻夜通明。康熙在大帐中仔细审视木制的地形图,与几位大臣商议如何作战取胜的方法。
  康熙不止要坐守中军大帐,他还打算亲临两军战场。费扬古心想:两军阵前,火炮轰呜,刀剑交锋之处,让皇上御驾亲临,万一有个闪失,自己又怎么交代?便急忙道:“万岁,葛尔丹不过是一跳梁小丑。他率三万人马,千里奔袭,已是疲惫之师。我军数倍于敌,不难一举将其击溃。请圣上稳坐中军。奴才若不能打败葛尔丹,请圣上杀了奴才全家。”
  康熙说道:“不,不是打败,也不是击溃,而是要一鼓全歼,斩草除根!你们可知,为了引诱葛尔丹东进,朕费了多大心思吗?此一仗万一有失也不是杀你飞扬古全家的事,就是朕,也无颜去见江东父老。明早四更,来这里集合,随朕到前线视察。”
  众人退下之后,大帐内立刻沉寂了下来,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煮着奶茶,泛着一层层的白沫。因为战事临近,康熙的心情很难平静。
  远在畅春园的建宁也是如此,她正盯着室内燃起的炭火出神,不知道为什么,自从眼看着康熙率军亲征之后,她总是心神不宁,导致做事不能专心。明知道康熙这次远征是有惊无险,他可是历史上少有的在位六十年的皇帝呀,怎么可能在此时出事。
  但是这心头的担忧也很难忽略,建宁把它归结为关心则乱。一直以来,康熙都是呆在相对安全的地方,他第一次跑到刀剑无眼的战场上,皇上也是肉体凡胎,难免的会挂怀。
  于是建宁起身,来到专门药材的药室开始制药丸,伺候在一旁的墨香有些担忧地说道:“格格还要做药丸啊,您每天都要做很多,咱们这边都快搁不下了!皇上临走之前您还给随行的太医送去了一大批,各式各样治疗什么病的都有,格格,皇上是真龙天子,一定吉人天相,不会有什么事的,您就不要总是无端悬心了!”把自己弄得这么紧张,主子心绪不宁,她们这些伺候的人也跟着提心吊胆。
  道理建宁岂会不懂,只不过还是有些控制不住自己,她一闲下来或是被心慌困扰,就会走到这间药房来。以前在宫中地方小,而且一举一动都有无数双眼睛盯着,有很多不合时宜的事不能做。
  就比如她的爱好制药,就非常不合时宜。在宫里药材管制得极严,哪个宫里领用过什么药材,太医院对应的处方,都会牢牢地记录在案,就怕到时候发生什么药性中毒,查不到罪魁祸首。
  她那时没有机会摆弄,到了这畅春园这地方大的很,想自己种药材都没有关系,她便让人把几乎所有用得到的药材都送来一些。不过连墨香都看出来了,之前她绝对没有这么热衷。
  建宁嘴上说道:“没关系,将这些都收集起来,到时候和其他物资一起送到前线去,前线有那么多士兵,总是多备一些的好。”说完还特地写上标签,将之贴在一个个的盒子上,这间药房已经堆满了这种盒子,里面都是满满的药丸。
  康熙的御营抵达乌兰布通前线,他略做休息,又骑马出营查看敌情。
  沿河驻防的八旗兵、绿营兵和汉军旗营的将士们,见宝扇龙幡遮天蔽日而来,知道是圣驾到了。“皇上万岁、万万岁!”的喊声,响彻了三十里连营。
  康熙打马来到前沿,一手按着冰凉的剑柄,一手举着望远镜,观察着河对岸敌军的布防。但见葛尔丹的军队依山傍水下寨,鹿砦壕沟,遍布阵前,把整个军阵围得如铜墙铁壁一般。康熙不由得赞叹一声:“嗯,这个葛尔丹果然有治军之才,只可惜他不走正路。费扬古,我军的大炮都拉上来了吗?”
  费扬古在马上欠身回答:“回主子,我军的五十六门红衣大炮全都布置完毕,射程都在八里以上。只要我们的大炮一开,葛尔丹这些土垒的营寨,顷刻之间就要灰飞烟灭。”
  没等康熙再说话,敌军中突然响起了三声大炮,武丹等几十名御前侍卫,不等招呼“刷”的一下便围在了康熙周围。
  康熙不禁一笑:“哎,瞧你们那紧张样,葛尔丹就打过来了?朕瞧着,倒像是他要出来说什么话。”
  两军中间的这条河已经干涸,康熙和葛尔丹只隔着十几丈的河岸对话,对方如果趁机发难的话,那将会让人措手不及。康熙镇定自若,费扬古以及一众大臣和侍卫紧张得鼻尖都冒汗,全身都戒备着。
  葛尔丹在马上没什么诚意的说:“准噶尔汗见过天可汗!”
  康熙冷冰冰地对葛尔丹道:“你是在向朕请安?为何不行三跪九叩大礼?”
  葛尔丹狡猾地说:“我今日穿着铠甲,不方便行礼,三跪九叩就免了吧!还请天可汗不要介意。”
  康熙才不乐意跟他打机锋,仍然是冷冷地说道:“你们的领地在准葛尔,距此万里之遥,你带兵来到科尔沁王的领地干什么来了?”
  葛尔丹被康熙一句话就问住了,吭吭哧哧地回答:“皇上,您是天子大汗,我是部落小汗,葛尔丹从来是拥戴大汗的,不敢有非法妄为之举。”
  康熙:“哈哈……你不敢妄为?真是天下奇闻。朕问你,既然称臣于中华,为什么不报朕准许,就吞并了准葛尔四部和喀尔喀三部。你称兵于山陕蒙古各地,烧杀抢掠,□□百姓,还把鄂尔齐的儿子给杀了,这还不算是大胆妄为吗?”
  葛尔丹变了脸色:“这么说鄂尔齐也知道是我干的了?怪不得他说翻脸就翻脸!他那个二儿子优柔寡断,根本接不下他的王位,我那是在帮这个老朋友。土谢图汗屡次侵扰我的领地,还杀了我的侄子,我不能不报仇,可是,大汗你为什么却偏袒土谢图汗,既然你可以不君,我就可以不臣!”
  康熙朗声道:“好一个不臣!朕御驾亲征就是来治你这个不臣之人的!”康熙懒得再跟他废话,调转马头而回。说这些也不过是为了不给天下人他对葛尔丹不教而诛的借口。
  康熙所带的是朝廷剿灭叛匪的正义之师,葛尔丹是怀着不臣之心的乱臣贼子。在战争之中师出有名十分重要,至少对提高自己士气和打击对方的士气很重要。由此,大清与葛尔丹之战由此展开,葛尔丹的兵力远远少于大清兵力,先不论他如何被压着打,但是他也有自己的优势。
  清廷的大军奔袭千里,走草原入戈壁,对这边昼夜温差极大的极端气候多少有些不适应,所以营中不少人都染了风寒,且春夏交接的时候,草原上总是蚊虫肆虐,士兵们被这些蚊虫叮咬,痒一些也就罢了,都是百战之师,咬咬牙就挺了过来,只不过这些蚊虫之中还有待着病毒的,所以一场空前蚊虫传播疾病――疟疾就此在军中传开。
  康熙每日都会去视察军营,检查军纪,几乎与将士们同吃同睡,所以不可避免的他也累到生病了,他时而发热,又时而冷的打起摆子。太医和军医们一起来给皇上会诊。
  几个随行大臣以及中军主将费扬古见到皇上病倒都急得热锅上的蚂蚁一样,顿时没有了主心骨。
  索额图看太医查看了半天,终于忍不住说:“太医,皇上到底得了什么病?”
  太医细细的检查之后,发现皇上的病症与营中多数军人的相同,于是把几位大人领到一旁,压低了声音说道,“皇上得的也是疟疾!现在军中已经有几百人得了这种病!”
  明珠一惊不小,道:“你没看错?”
  这可把随军的大臣和军医们吓惨了!任谁都知道,疟疾是顽疾,是个死亡率极大的病,目前根本没有对此的特效药,全靠个人的身体素质熬过去。大军之中有这么多人都得了这个病已经够麻烦,现在皇上也得了这个病,若是传出去,岂不是要人心慌慌。万一皇上真在北征途中有什么闪失,这回去要如何交代呀!
  太医却没有大臣和军医那么紧张,他忽然想起什么,让众人稍安勿躁,回到自己的帐篷中捧来一个匣子。皇上这时已经醒了,几位大臣正在回奏他的病情,康熙自己的身体,怎会不知这次的病来得很是凶险,但是仍觉得要不了自己的命。
  太医回来,打开匣子,里面密密麻麻排满着白色的药丸。康熙奇怪的问道:“这是什么?”
  太医说道:“启禀皇上,这是临行之前,三公主给带的。”
  康熙听到是建宁给带的东西,立刻精神就不一样了,眼睛也睁得开了,之前他觉得累连眼睛都一直是半睁半闭,显得很没有精神。
  康熙让人将他扶起靠坐着,向太医招了招手。
  太医连忙把匣子放到康熙眼前,康熙看着盒盖上还有一张纸条,龙飞凤舞的写着:“疟疾”的字样,他认得出来这是建宁亲笔,不由得伸手去扶抚那字迹。
  康熙一边喃喃的说道:“她怎么知道朕会遇到这个病……”
  太医在一旁解释:“除了这一盒,还有其他十几个盒子,装了不同的药丸,上面写着不同疾病名称,代表不同的疗效。想来公主殿下是把所有行军中常见的病都想到了。”当初接了这些匣子,太医还十分惊喜,他身为一个谨慎的大夫,深知有备无患的道理。
  明珠看向康熙,见康熙点了点头。
  明珠说道:“快找两个得了疟疾的人,给他们试药。”
  索额图则对太医发难,“你早就有药,怎么早不拿出来,外面那些士兵都快死了,耽误了军情,你担待的起吗!”
  太医有些委屈地道:“因是三公主所赐,指明了说是给皇上用的,所以未经过皇上的允许,奴才们不敢擅动。其实,皇上若是没有病倒,奴才也要向皇上请旨了,这药丸是专门为皇上准备的,数量虽多但是药效如何仍不知道,奴才无论如何不敢挪作他用,但是三公主同时还给出了药方。”
  说着他从盒底的一个小抽屉里取出一张纸,上面正是治疗疟疾的药方,太医将其呈给皇上。
  康熙所涉猎的书籍也有医药类的名著,所以对医道也略知一二,看着这张药方只觉得所下的药材以及搭配的分量都恰到好处。康熙吩咐道:“将药方抄纂下去,按照方子熬药给士兵们喝。”说着他自己拿了一粒药丸,就让旁人倒水来吃。
  明珠连忙说道:“主子爷,那边已经拿去试药了,您就再等一天半天,还不知道这药丸到底有没有疗效,您是金贵之躯,怎能直接吃这来历不明的东西。”
  康熙横了他一眼说道:“谁说这是来历不明的东西,这是三公主特地给朕做的。”他向太医说道:“下次三公主再有什么东西放在你那儿,你都要过来报备一声,不要把朕蒙在鼓里。若是早知道建宁给朕准备了药,朕何必在床上多躺两天呢!”
  说完康熙已经就着索额图送来的温水,将那药丸服下,重新躺回被窝休息,挥挥手让他们都下去了。
  众人出了帐篷之后,有一个军医是曾经跟过抚远军的,与建宁打过交道,已经激动的说道:“哎呀,这药方出自三公主之手,准错不了!你们不知道三公主的本事,战场上只剩下一口气的人都能被她救活过来,我们福远军中的人都管她叫活菩萨呀!”
  建宁的药果然是特效药,不论是那两个试药的士兵还是康熙病情都好转的很快!太医连忙继续让皇上服用此药,直到他病愈为止,众人见此情景都松了一口气。
  军营中架起了大锅,照着方子上给出的药材和熬制方法,军医当场熬药,那些生病的士兵们每个人按碗发放。皇上亲征,军中带的药材很多,喝了这些药,之前生病的人便都接连好转。
  完全康复的康熙让太医好生照管那些盒子,千万不能弄丢了,如果少了一个要唯他是问。太医见了那药神奇的疗效,就算是皇上不说,也丝毫不敢怠慢。
  但是谁也没想到,康熙刚刚从一场大病钟复原,身体还没有调理好,还是免疫力最弱的时候,竟然接着就又病倒了。
  这次更加凶险,太医经过诊断之后,在建宁留下的药丸当中虽也找到了对应的,但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环境不同,处方应因时因地而变,虽然药丸起了作用,但是不能根治,这样一拖就从小疾拖成了大病。
  太医一看着情况不好,再也没法隐瞒下去,而且自己也担待不起,连忙告诉几个大臣,说需要从京城的太医院里重新拨发药材。
  太子接到前线的急疏,说皇上病了,让火速送药过去。太医院的副院正看了所需的药材清单之后,悄悄地向皇太子进言道:“太子爷,恕奴才斗胆猜测,皇上并不是像书信中写的那样偶感风寒,奴才猜测皇上一定是得了寒热重症!”
  太子挑眉道:“什么?!寒热重症?好不好治?”
  “这寒热重症,自古便没有良药,所得之人都是用珍贵的保健药材调理,至于治不治得好,若是在这皇宫――安稳的地方得了这病,还好一些,那也只在五五之数……”更何况是远在漠北,缺医少药的战场中呢。
  太子何等聪明,他的未竟之言怎么会听不出来,“治不好又怎样?难道还会威胁性命不成!我皇阿玛吉人自有天相,正值壮年,岂会被一个小小的疾病打倒,你就照着太医信中所要的药,全数准备好,快马发往漠北!”
  那副院正一脸愁容地说道:“这个病弄不好拖的严重了真的会威胁生命,所以还请太子殿下要提前准备呀!索相也是这个意思,他命我给太子爷透个话……”
  太子气得跳起来,脸色黑沉的道:“住口!住口!你敢诅咒我皇阿玛,你活的不耐烦了!还敢胡乱攀着索相!索相是随军大臣,哪有时间让你带话!来人呀,把他给我押下去!关到刑部大牢中去!皇阿玛一日不康复回京,这个人就别放出来!”
  被拉走的副院正还想直呼冤枉,自己真的是受索相所托,让太子准备登基的,但他已经被侍卫堵了嘴拖了下去,这话就没说出口。
  前来打探的人一波接一波,太子这个时候更不敢离开,得在宫中主持大局,稳定人心。太子也不敢耽搁,命人速速到畅春园去请三公主回来!
  建宁接到消息就即刻飞马赶回宫来,她看了那份急疏,说道:“皇帝哥哥果然得了伤寒!看起来还拖了好长一段日子!以致病入五脏,这群庸医,只知道明哲保身照本宣科,只要用治寒热症的药丸,加上五花丸调和,服几次就会药到病除!他们竟然还向京城大老远的要人参灵芝,到底是想要干什么!”
  建宁气的想骂人,康熙身边有那么多大臣和侍卫们跟着,那么多人竟然照顾不了一个皇上!竟然让他接连病了两次!
  太子肃容道:“这次皇阿玛的病情被他们耽搁下去,果然十分凶险!”
  建宁抬眼看他道:“胤礽,你是怎么想的?”
  胤礽立刻说道:“我想去亲自见一见皇阿玛,他病得这么重,应该有人在身边侍疾。”


第220章 刁蛮公主70
  建宁皱着眉头说:“他不是让你监国吗,那京城里怎么办, 你若是未奉召前去, 那可算得上是擅离职守, 过后那些言官们不会放过你的。”
  胤礽说道:“管不了那么多了,我若是不走这一趟心中总是不安。”他有很多未尽之言, 不知道如何向她说索额图通过那个太医透露出的意思,他觉得有索额图这种盼着皇上死的人在皇阿玛身边,说不定更危险。
  但是太子又不能如此武断的说出这句话, 万一索额图只是为了向他表忠心呢, 他今日若是说出索额图怎么样, 岂不是要陷索图于万劫不复之境。所以太子打算压下心中的不安,一定要亲去一趟。
  建宁若有所思的看着他, “……也好, 你就去好好的给你皇阿玛侍疾, 他的病不好你就不要回来。”她叫过跟她同来的墨菊吩咐了几句, 回头说道:“我让她回畅春园将我制的那两种药再取了一些,你带过去。既然决定了, 我看事不宜迟, 今天就走吧。”
  胤礽也是这个意思, 让侍卫们去准备,又让太监去召集大臣,临走之前好交代他们一声。
  建宁替他理了理微微有些凌乱的衣摆配饰, 低声说道:“京城里的局势,你不用担心, 姑姑在宫里还稳得住大局。这次你去只管好生为你皇阿玛一尽孝心,别的事情都勿需多管,特别是如果有人惹恼了他,你也要分得清亲疏远近,你永远不能忘了身为储君,你只需忠心于皇上一人,必须要忠心于皇上一人。”
  胤礽受教道:“孩儿明白了,必然不教姑姑失望。”
  胤礽匆匆交代了一下就启程离京,不仅让大阿哥三阿哥等人目瞪口呆,大臣们也对皇太子如此重视皇上,孝敬父皇而欣慰,太子已经长大,而且长成了如此一位仁孝之君,大清江山后继有人。
  本朝素来对皇子们的约束颇多,皇子要出京或者与地方官员有馈赠往来,都必须奏报朝廷备案,太子不同于其他房子,皇上不在他就是地位最高的,而且还是为了去给皇上送药,当然不会有人敢拦着。
  乌兰布通,费扬古带人巡营,远远的看到一队人马从西面过来,连忙上前查看。发现竟然是本该在北京坐镇的少年储君!费扬古要急忙翻身下马行礼,太子及时喝止他:“费将军不必多礼,皇阿玛怎么样了?我带了药来,快带我去见他!”
  费扬古万万没想到太子会亲自过来送药,不过这可不是他感慨的时候,赶忙将人带回大营康熙的营帐。康熙这些天已经是病骨支离,瘦了很多,这几日来,胤礽日夜兼程顾不上自身梳洗,脸上全都是风沙,更显得风尘仆仆。父子骤然相见,竟然有种恍如隔世之感。胤礽扑到康熙的榻前,不由得真情流露:“皇阿玛!你…怎么样了?你怎么瘦了这么多?”
  康熙不可置信道:“胤礽?你怎么来了?”他支持撑着要坐起来,可是躺了多天全身乏力,太监连忙给他脖子下垫了一个枕头,康熙才可以舒服一点与太子对话。
  太子从怀中小心地拿出一个锦盒,说道:“儿臣给您送药来了,姑姑说只要两种药丸一起服用,这病很快就会好的,您快点服下吧!”
  康熙不疑有他,建宁做的丸药他自然认得,艰难的吞咽下去,这些天他的嗓子干疼,每天只能吃些流食,营养不够,所以瘦的才特别快。
  胤礽亲自服侍康熙吃药,喝水,又将他嘴角擦干净,放他躺下。所有动作都又麻利又轻柔,竟然比平时太监宫女们伺候的都要精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66页  当前第17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4/26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逢春[综]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