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你去汝州
上东门外,王宵猎和董先并立街道上,看着两京驿路。两边旌旗飘扬,没有人说话。
过了十几日,闾勍要到洛阳了。随着夏天将尽,防秋将至,宋军的防御再不可以等闲视之。
此时宋军内部没有整合完成,金军的攻势依然凌利,这个秋天不好过。依着前世记忆,王宵猎明白这几年中原应该没有大战。夏天的这几个月,金军搞清楚了赵构的位置,接下来就该追着他打了。
有时候王宵猎就想不明白,女真并没有多么强大,凭什么几十年间就灭了辽,接着又灭了北宋。十几年间,宋军面对金军完全没有还手之力。以现在宋朝占有的地方,不应该如此。现在有点明白,金军没有占领的地方,未必就是宋朝的。比如这洛阳城,金军弃了,宋朝也占不住。
看着前方闾勍部伍近了,王宵猎轻轻叹了口气。没有军队,或者说没有能打的军队,一切不过是镜花水月而已。再是坚城,金军一打就破了,有什么用处?现在的宋军,有些不中用。
闾勍到了城门外,王宵猎和董先行礼如仪,迎他入城。到了留守府,三人各自坐定。
行礼如仪。闾勍道:“四月时候,金军退过黄河,秋天只怕再来。神御在永安皇陵,朝廷特派我带岳飞等人,前来守备。你们各自用命,不可大意。”
王宵猎和董先一起称是。
闾勍又道:“董统制是翟知府之下,我欲以你军去守皇陵。岳飞军到来之后,去守氾水关。金军欲要渡河,必由孟州而来,氾水关是要紧之地。王统领,你本是汝州人氏,那里现在盗匪如麻,南下道路不畅。你军前去汝州,平定地方如何?”
王宵猎吃了一惊,没想到闾勍如此安排。转念一想,有些明白,朝廷怕是要放弃洛阳了,最少有这个想法。现在局势下,洛阳实在不是好地方。宋朝的兵力不足,金军从孟州渡河,很快就可以到城下。洛阳城的城墙本不高,又经过金军破坏,已经难防守。宗泽活的时候,是真正要守住这里的,现在可就未必了。闾勍在开封十几天的时间,很多事情都变了。
叉手称是。王宵猎道:“末将前些日子派了邵凌带一百兵去汝州。据他来报,有本州王俊,聚集兵马数万,有意汝州城。汝州是洛阳南下要道,不可有失。”
闾勍道:“岂止一个王俊。现在宛洛之间,强人不知道有多少!这是南下大道,不容有失!”
王宵猎知道,关于赵构的驻陛之地,朝廷正在争论。其中就有人提出,应该驻邓州。以南阳和襄阳一带为基地,与金军争夺中原。南阳是东汉刘秀起家的地方,地理位置当然重要。不过赵构却没有这份雄心壮志,敷衍而已,他只想在东南地区。
如果朝廷驻邓州,那宛洛之间的古道就格外重要。现在一团乱麻,应该清理才是。
说了几句,闾勍道:“现在第一要务,是要保皇陵无事。其他的事情,只能等来后,看金军动向如何了。金军朝洛阳来,那也没有办法。”
王宵猎道:“金人好财货。不只是洛阳,京西州县去年都遭金军劫掠,只怕金人不感兴趣。”
董先道:“今年大军在此,也不必怕金人。”
王宵猎摇了摇头:“我们现在,哪里算得上大军?今年四月,数军来攻洛阳,还不是大败而回?在巩县的时候,要不是金军急着北撤,我也难守。换作是秋天,哪里敢想什么样子!”
几个月后,王宵猎对前事想明白了。当时守巩县的时候,自己遇到的是金军后卫部队,在那里等待大军渡河而已。真要是秋天,金军一定要攻破巩县,自己也是难守住的。很多事情,不过是机缘合,不能以此作为后续的经验。
提起四月的失败,董先闭口不言。当时的主帅就是翟进,还能说什么?面对金军,此时的宋军哪个敢说必胜?哪怕是优势兵力,也没有人信心满满。
闾勍道:“此事不必多言。王统领,这几个月,你要扫清汝州盗贼,确保南去邓州的鲁山关安全畅通。有愿意奉朝命的,可便宜授官,我这里有空白告身给你。不奉朝命,格杀勿论!”
见闾勍态度严肃,王宵猎忙起身唱诺。
闾勍道:“你军中现在有多少兵马?”
王宵猎道:“回太尉,一共有六百八十五人。其中约一百人不豫军务,在军中打杂而已。”
闾勍想了想,道:“这样吧,我拨五百人到你军中,凑足一千战兵。盗匪,如汝州王俊等人,说是有兵马数万,其实只是吹嘘而已。一千战兵,应该足够平贼了。”
王宵猎大喜,急忙道谢。自己手下有一千战兵,就跟以前不一样了。放眼洛阳周围,除了翟进,应该再无对手。此去汝州,就更有信心。
这个年代,军人的要求可比后世热兵器时代高得多。要能披甲,能持枪,能奔跑,真正能够冲锋陷阵的。仅靠着人数多可不行,还要身体素质好。
北宋的军队,士卒多来自陕西河北,其次京西路。除了习惯,也跟这些地方的人身材高大有关。南方的广大地域,实际很少征兵。过了长江以南,禁军就绝少。
中国人的身高,后世也看得出来,北方人是比南方人高大的。在这个年代,北方人口还没有大规模南下,就更加如此。同样的人口,能选出来的兵员数目相差很大。即使南宋,军中将领,绝大多数也是北方南下的人后代。南宋开国时候的军队,也大多来自北方。这是客观条件,没有办法。
所世晚清民国,由于生活条件恶劣,中国人的身高较低,与西方白人比尤其如此。有些人就以此推算,中国古人的身高应该更矮。甚至对如秦兵马俑、宋朝兵样这样的客观证据,也硬说是假的。事实当然不是如此,中国古人的身高本来就高。只是到了清朝生活条件恶化,营养不足而已。宋朝的人口最多刚刚过亿,再是艰难,生活条件也不是清朝可比的。
最后,闾勍道:“河南府皇陵所在,非其他地方可比。今年再不可似去年,不能有闪失。你们都要用心,金兵来了,与其死战。好了,我一路疲惫,你们先下去吧。”
王宵猎和董先告辞。
出了留守府,董先问王宵猎道:“统领,依刚才太尉所说,你意下如何?”
王宵猎道:“太尉说得清楚,河南府有皇陵,非其他地方可比。依太尉所说,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守住皇陵。不过,洛阳城破了,皇陵又怎么守?”
董先点头:“我也是这样么想的。看来这洛阳城,想守住可不容易。”
王宵猎微微摇头:“太尉所带兵马不足五千,金军大举来攻,洛阳如何守得住?此事不容易,我们尽力就好了。至于以后的事情,不能多想。”
两人一边说着,各自回了军营。
第59章 请客
第二日,王宵猎在军中设酒,宴请闾勍和董先。自己就要离开洛阳,应该道别才是。
离着天黑还早,闾勍和董先到了军中。王宵猎早早迎到,接他们到了帅帐。
分宾主落座,上了茶来。
闾勍道:“适才看统领军营,甚是整肃,非其他人可比。在开封城的时候,就有常有人夸赞你治军有方。到了洛阳城里,依然有当日风采。”
王宵猎道:“太尉过眷。治军自该军纪严整,不骚扰百姓。”
董先道:“王统领到洛阳也有些日子了,军纪确实严整。我们同处一城,都看在眼里。”
几个人说了一会闲话,王宵猎道:“现在时局艰难,物物难买。今日我军中准备了些酒肉,两位莫嫌怠慢。屋里闷热,我们到外面如何?”
两人自然没有异议,一起到了院子里。
此时太阳落山,风里有些凉意。坐在院子里,舒服了许多。士卒搬来桌子,三人围坐。
桌子和椅子在宋朝流传开,中国的许多习惯因此改变。洛阳得风气之先,椅子特别流行。如此时其他地方,女性是不坐椅子的,惟洛阳不然,让其他地方的人诧异无比。
椅子和桌子成为常用器具,共餐制才开始流行。这个时候,基本都是分餐制。当然,这个时候的食物简单,不会像后世一样,一桌菜盘子摞盘子。
分餐制有分餐制的好处。简单卫生,一个人打个大喷嚏大家吃不成的事情很难发生。但共餐制也有共餐制的优势。食物的种类多样,一桌人可以吃得更丰富。今日王宵猎准备的,就是结合了分餐制和共餐制的方式。盘子端上来,用公筷分到各人面前。
先上来的是四个凉菜。一盘白斩鸡,一盘猪耳朵,一盘拌黄瓜,一盘小葱拌豆腐。这都是后世常见的吃食,平常不过。但在这个时代,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士卒把菜端上来。王宵猎道:“我们先用些凉菜,饮两盏酒。这一盘鸡,煮得恰到好处,最是鲜嫩不过。只是菜里没有调味,需蘸着料汁吃才好。其余几样,不必如此麻烦。”
一边说着,一边拿起公筷,夹了几块鸡肉,分到闾勍和董先两人面前的碟子里。
两人哪里见过这种吃法?各夹了一块,在一边小碟蘸了,赞不绝口。
王宵猎请了酒,又请两人吃菜。猪耳朵香脆,拌黄瓜爽口,小葱拌豆腐鲜嫩。两人用公筷公勺夹到自己碟子里,吃得甚是满意。
酒过三巡,士卒上了热菜来。一个扣肉,一个木须内,一个豆腐箱,一个四喜丸子,还有一个红焖羊肉,一盘红烧鲤鱼,满满当当摆在桌上。
闾勍看了,不由道:“一次吃这许多菜,却是不曾有过。”
王宵猎道:“都不是什么贵重菜品,吃个顺口罢了。好在做得精细,你们尝一尝。”
饮罢了酒,两人各自吃了,都觉得是以前未有过的美味。
实事求是的说,这几个热菜,可比前边的凉菜讲究多了,其中好几道都是名菜。不过这个时候厨师手艺有限,不过是家常做法,不能跟后世的名菜比。不过此时烹饪手法简单,突然来这么几个菜,着实惊艳。闾勍和董先两人不住喝酒,不住吃菜,都满意无比。
放下筷子,董先道:“这些日子王统领在城中摆个吃食摊子,一日许多钱进账。原来是如此懂美食之人,怪不得如此。便如这鲤鱼,我吃了许多年,再没有如今日美味的!”
闾勍点头:“就以这做菜的手艺,王统领不当兵,也必然是个富贵员外。”
王宵猎笑道:“你们说得过于客气了。其实是以前没有吃过,觉得新鲜罢了。吃得多了,便就觉得不过如此,没有什么稀奇。吃的东西,本就如此。”
闾勍和董先两人一起大笑,哪里肯信。
其实事实就是如此,王宵猎说的都是实话。不管多么美味的东西,吃得多了,也就不稀奇了。前世的时候,记得那时的人就是吃得腻了,这些吃食引不起人们兴趣。一说吃得好,必须海鲜,特别是龙虾帝王蟹。龙虾和帝王蟹真那么好吃?新鲜罢了。平常吃食,要么是老味道,要么是那些偏远山区大草原。羊肉要内蒙新疆才正宗,海鲜要海边,要么就是大山里的食材。
世人对于吃,自然有一部分公认好吃的,但真正流行开来,很大的因素还是稀少、以前没见过。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后世有句话,叫北面南食,甚至还有人画了地图。北面南食是有条件的,北方大规模吃面的时间不长。小麦虽然是耐寒植物,是旱地作物,可没有水可是不行。灌溉条件不好的时候产量不高。此时麦的主产区是江淮,因为可以稻麦轮作。北方作物的主流,是粟、黍等旱地作物。北方人跟南方人一样,吃的也是米,不过一个小米,一个大米而已。
同样是吃米,饮食就有相似之处。后世印象中的北方,这个年代其实不是主流。
王宵猎费心费力做这些食物,当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是要用来赚钱的。宋朝除了少数几个地方,饮食并不发达。有了新的食物,就活跃了一方经济。
吃到太阳落山,三人酒足饭饱。士卒上了茶来,三个人闲坐聊天。
闾勍道:“明天和后天,我就可把五百士卒拨你军来。王统领什么时候出发?”
王宵猎想了想道:“自是越快越好。听邵凌报,王俊蠢蠢欲动,有意汝州。早去一天,就容易保汝州安全。有汝州在手,才可平定地方。汝州是大州,治下县多。”
闾勍点头:“如此最好。记住到了地方,首要的是要打通宛洛官道,特别是鲁山关。只要这一路安全,一旦有事,就可以从洛阳南下。还有,朝廷在邓州营造宫室,圣上有意驻陛,不可有丝毫闪失。”
王宵猎叉手称诺。
洛阳南下,有几条道路。最近的当然是走汝州,下鲁山关,到南阳。不过北宋都城在开封,交通线西移,经方城南下的道路重要了许多,鲁山关不似前朝重要。但军事上,这条道路不可小视。
现在汝州境内,除了王俊之外,还有牛皋等许多股小势力。要想平定,不是一时半刻的事。王宵猎急着回乡,好发展起自己势力。闾勍也希望他早点回乡,把南下的道路赶紧清理干净。
第60章 跃龙门
七月十六,王宵猎以曹智严为先锋,余欢为后卫,出了洛阳城。
一路沿着定鼎门大街南来,出了城门,王宵猎回身看着身后的城池,感慨万分。在这个世界过了三个多月,辗转于东西两京,自己终于要回家了。家是什么样子?王宵猎只有模模糊糊的印象,好像是另一个世界一样。印象中只有一座老屋,还有村头的水井。
近乡情怯。真要回家了,王宵猎的心中难免有些忐忑。
洛阳到汝州一百八十里。王宵猎倍道而行,要求全军五日内必须到达。第一天晚上,宿于龙门镇。
夜里,王宵猎从房里出来,站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的一轮圆月。再有一个月,就是中秋节了,自己的家却永远无法团聚了。本来就人丁单薄,父亲又亡于战乱,现在就剩姐弟二人。
姐姐比王宵猎大两岁,小时候,自己就是由姐姐带大的。母亲去世得早,父亲全心读书,惟有姐弟二人一起渡过童年岁月。王宵猎模糊的记忆中,只是记得姐姐不大的身躯,背着自己,歪歪扭扭走过村头的路。路的一边是一排大桑树,另一边长着杂乱的酸枣树。背着自己去干什么,实际想不起来了。
以前种种,现在只剩下那个画面。一个不大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小男孩,走过村头的那条路。
在月影下徘徊良久,王宵猎叹了口气,在一个石凳上坐了下来。
今天过了龙门,明天开始,自己就将迎来一种全新的生活。不再是一个人面对这世界,自己将有一个亲人。不再是到处流离,自己有了军队,也有了根据地。
前世的记忆中,新中国建国前的军队打得苦,最早的根据地尤其苦。人们形成一种意识,认为这是非常艰苦的事情。其实哪有那么苦呢?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都不会有那么强大的统治力量,不会如历史上那样齐心协力来打你。只要真心发展根据地,成事比想象的容易得多。
这件事情,王宵猎这几个月想明白了。自己的许多意识,都被前世记忆改造过,会有一些固执的想法。这些想法,其实与历史相差甚远。
中国上下数千年,何曾有过建国前那样经营根据地的?曹操屯田,刘秀联络大族,朱元璋高筑墙缓称王,取天下的优势都大得很。自己的优势,是有一场改天换地的过程摆在那里,有一个无可比拟的党建立根据地的事实,什么都教给你,做不好就有问题了。
前世看的杂书多,把许多事情想得复杂了。真正的世界,不像童话书里那么天真,但也没有文人想象的那么复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战略绝对不能错,政策不能摇摆不定,执行一定要坚决。不要认为做事的都是工具人,也不要把所有人都想的老谋深算,就是人而已。
文人们写的故事,重新整理的历史,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忽略客观事实,而集中于人的主观意识。他们写的人物,往往是老谋深算,一句话不知道有多少意思。真正的现实怎么会是那样?人就是人,人不是妖怪,不是神仙,说的话,做的事,本来可以很简单。
王宵猎记得,前世有一本书特别流行,叫做《厚黑学》。不知有多少人把这书当宝贝,认为读的历史都是骗人的,那里面说的才是真理。说实话,那只是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殊的一群人,凭空想象出来的而已。真像那里面做事,会发现寸步难行。我们读的历史书,已经被人文人加工过,里面塞了不知多少他们想象出来的故事。再向里面钻几层,以为包藏深意,就是想得太多了。
此去汝州,首先要了解现在的天下形势,确定自己的根本,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如何对金军,如何对朝廷,如何发展、巩固根据地。要采取什么样的治理政策,怎么培养干部,怎么训练军队。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一个什么样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