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宵猎确实想不明白。谭兖一个小吏,机缘巧合之下成了邓州这样一个大州的知州,怎么会这么轻易放弃了?哪怕没有野心,也应该努力试一试。守城成功,以后前途不可限量。哪怕最后失败了,有手下兵马保护,保住自己的性命总是不难。
实际上,乱世之中,谭兖这种人才是最常见的。没有国家的强力组织,政治体系崩溃,大部分人面对战争,都会选择逃跑。只不过历史上留下名字的,是那些英勇抵抗的英雄们。这种人物,根本就不配记载在史书上面。谭兖在历史上的事迹,也正是把其他人赚进城里替自己守城,自己一走了之。此后就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不过历史上被谭兖骗进城的人,是王俊,已经被王宵猎消灭了。
王宵猎不再想谭兖的事情。抬头道:“谭兖走了,邓州城不能丢!城外的杨进,一定要消灭,不能让他四处为恶!中原涂炭,这一带是繁华之地。如果杨进四处抢掠,那就可惜了。”
邵凌道:“杨进本是军贼,年初曾在附近为恶,后来才去了京城。”
王宵猎点了点头:“此事我也了解了些。从王渊军中逃出,杨进招集人马,四处抢掠。最后到了德安府,攻城不下,才由信阳军去了京城。算起来,到现在将近一年了。”
附近的守臣,知德安府的陈规是王宵猎前世听过的名字。虽然历史上并不是特别有名,但他守德安府固若金汤,还写了一本《守城录》。这本书对如何守城,进行了详细分析。
在这个时代,可以说陈规是最善于守城的人。包括邓州在内,荆湖两路此时是暴风雨的前夜。接下来的日子,这一带风起云涌,不知出现了多少势力。平定这里,宋朝出现了岳飞和张俊两员大将。而被打败后投降金朝的,同样也有两员大将,即孔彦舟和李成。不要小瞧他们,不是岳飞,宋朝的其他将领面对这两人并没有多少胜算。德安府正处于暴风雨的中心,十几年间,固若金汤。
历史上陈规还有一场胜利,即顺昌大捷。当时他与刘锜一起守顺昌,取得大胜。不过刘锜是南宋的名将,很多时候陈规被忽略了。
想了想,王宵猎道:“此事不能拖下去。杨进出鲁山关,兵不过千余,走到邓州,便有近万。乘他立足未稳,当立即攻击。如若不然,让他再如鸣皋山一样,聚起数万兵马,事情可就难说了。”
众将一起称是。
王宵猎道:“今天你们回去早些安歇,明日平明造饭,出城决战!对了,下午的时候,你们都到州衙来,我们商量一下战事。”
这是王宵猎的习惯,每次战前,都要与属下仔细商量。一是集思广益,二是让每一个人都清楚明白自己的任务,不要做执行机器。
几个人告辞出去。王宵猎才觉得头脑清醒了些。想起谭兖的举动,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没多时,就有人来报,张均几人求见。
让几人进来。王宵猎道:“昨天我们进城,你因何不来见我?”
张均叉手:“末将前来求见来着。只是知州饮酒,而后便犯了酒病,只好等到今天。”
王宵猎叹了口气:“知邓州的谭兖早有预谋,要赚我进城,他好弃城逃路。若早得你的消息,我也好早做准备,不必如此被动。”
张均叉手道:“末将在邓州一个多月,早知这个谭兖不是做大事的!本想来提醒知州,可恨那厮做了手脚,昨夜进不了州衙!”
说完,张均心里七上八下。今天早上,听说谭兖带着手下乘夜跑了,张均也吃惊不已。以前想过无数种可能,哪里想到谭兖会突然逃跑?不过自己在邓州这么些日子,若说没有想到,岂不是让王宵猎小瞧了自己?临来之前,张均与手下几人对过口供,只说自己想到了,只是没有机会通知王宵猎。
王宵猎哪里会在这种事情上动心思?自己多少事情要做,若小肚鸡肠,在大事上就耽误了。
问了张均这些日子的情况,王宵猎没有多说,让他下去休息。谭兖突然逃跑,张均这些日子探听来的消息全没了用处。现在最要紧的事情,是尽快消灭杨进。
张均告辞离去。刚刚转身,王宵猎突然道:“对了,还有一件事,还是现在告诉你。”
张均叉手:“不知何事?”
王宵猎道:“前些日子,汝州突然兵变。那些乱军闯进你的家里,掳了你母亲去。前些日子,他们向叶县去了,我命解立农在后追赶。吩咐解立农,一定要救你母亲。”
张均一下怔住。在他心里,对于母亲有一种复杂的情感。那是自己生身之母,小时母慈子孝,过了十多年幸福日子。可自从金军南来,父亲被掳,很多事情就变了。母亲吃不了苦,在蔡州的时候,与当地一个员外勾搭在一起。那个时候,张均觉得一是对不起父亲,二是觉得丢脸。到底是少年,抄起刀把那员外杀了,参军遇到了王宵猎。
现在呢?自己对母亲到底是一种什么感觉?张均说不出来。说讨厌母亲,却忘不了一二十年的幸福时光。说是喜欢吧,心里总觉得怪怪的。
沉默话久,张均道:“不知知州欲要我怎么做?”
王宵猎叹了口气:“母子天性,哪里能够放任不管?如今谭兖逃走,我不能放任不管。中间的唐州也没有官员,正好一起接手过来。杨天松南逃,已经进了唐州。我虽命解立农追赶,却不能真正放弃了叶县。这两日打败了杨进,你就带兵去唐州,把母亲救回来。”
张均听了,叉手道:“知州恩情,无以为报!”
王宵猎道:“现在乱世之中,这种骨肉分离的事情,我实在见得太多。但有可能,能够让一家团聚是天大的好事。你先回去,这几日好好休息。”
张均道谢,告辞离去。
对于王宵猎来说,这些日子确实见多了生离死别。这一场大乱,没受到影响的有几人?就是自己家里,父亲也战死阵前。乱世太苦,见得多了,慢慢就会变得麻木。
第126章 杨进南逃
第二日一早,王宵猎正在整军,就有士卒来报,杨进带着主力南逃了。前方的军营里,只留下这些日子招来的老弱妇孺。
听了军报,王宵猎不由皱起眉头,好长时间没有说话。这个杨进,着实是滑溜,想抓住他看来不容易。知道谭兖逃出邓州,杨进立即乘夜逃跑,转战他处。
由邓州向南,先是光化军,再南就是襄阳府了。光化军一县之地,倒没有什么,南边的襄阳府可是繁华之地。如果让杨进占领了襄阳府,以他这样变化的扩军能力,几个月间就会成为大害。
想了许久,王宵猎道:“断不能让杨进死灰复燃!现在不除掉他,以后必为大患!邵凌、牛皋,你们两人各带一千人,在杨进之后紧追!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也不管打到什么地方,一定要除掉!”
邵凌和牛皋两人听命。心中都明白,王宵猎已经被杨进激怒了。从汝州到邓州数百里,王宵猎一直带兵急追,竟然还是被杨进逃掉。
对中国历史稍微熟悉的人都知道襄阳有多么重要。这里是南北连接的要地,南船北马,都在这里汇集。南宋防守北方,在这里发生了太多战事。
此时的襄阳府,是京西南路首府,辖地人口众多,农业和工商业都发达。去年虽然被金兵攻破,不过时间很短,没有元气大伤。如果被杨进占据襄阳,以后麻烦就多了。
北方进攻南方,一旦占领襄阳,汉江和长江就门户大开,长江中下游很难守住了。南方进北方,一过了汉水,如果战领了邓州,就打通了进攻中原的门户。这一带是真正意义上的兵家必争之地。
不过此时的宋朝,没有精力管这一带。所有的州县驻军不多,很多州县甚至没有官员。某种意义上这里现在是空白地带,只要愿意,可以占下很多州军。
王宵猎也被这种形势诱惑。有时候,他真希望自己有手里兵马不是三千,而是三万。那样就可以占下好大一块地盘,未来一切都有可能。不过,王宵猎还很清醒。知道最难的不是占住,而是守住。
不等太阳升起,邵凌和牛皋就点起兵马,一路南追。抛掉老弱后,杨进兵马还有三四千人之众。不过大多数人都是杨进出鲁山关后,强刺入军,战斗力并不强。
回到州衙里,王宵猎一个坐在案后发呆。现在周围的局势非常复杂,可以说是一团麻。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做,理不出一个头绪。
去年金军南来,一路攻下襄阳府,造成了现在局面。金军来时,大多数宋朝官员都逃走了,今年宋朝还没有补齐。许多地方,都跟邓州类似,知州等官员不是朝廷正式任命的。许多地方,只要有几百兵马就可以占领。而且此时一两千里内,都没有大的势力威胁。
这种局面,实在是一个非常大的诱惑。如果邵凌和牛皋南下,占领襄阳府,地盘就远不是王宵猎先前想象的了。周围的随州、郢州,都可以唾手而得。如果野心足够大,还可以继续南下。包括江陵等地都无重兵,方圆千里,尽在掌握。
想了许久,王宵猎轻轻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一口吃不成胖子,人还是要控制自己的野心。说到底还是那句话,王宵猎没有足够的军官、干部,要了地盘,也无法有效掌握。而且地盘大了,许多精力都会被浪费,对初期发展不利。
现在最重要的,是有稳固地盘,尽快培养出足够的干部。人力充足,其他一切都不是问题。
南宋真正的大将,如岳飞、韩世忠等人,此时并没有成长起来。可以说,自己是跟他们处于同一条起跑线。接下来五六年时间,将决定以后的天下大势。
“缺人哪——”王宵猎站起身,看着窗外萧瑟的冬天,无奈地叹了口气。
放下杂乱的心思,王宵猎卸下戎装,与余欢和张均一起,查看邓州的府库。谭兖逃走匆忙,军资之类全部留了下来。对于王宵猎,这些都是无价之宝。
经历多次战乱,邓州的官吏早已逃散,府库帐册也都散失。打开甲仗库,见里面刀枪弓弩,堆积如山,也不知道有多少。甚至在角落里,还有近百副铁甲。其余各种物资,不计其数。
查看一遍,王宵猎道:“金军南来之时,朝中有大臣言要迁都襄邓,那里储存了不少物资。虽然被金军攻破,这些甲杖却没有被抢光。现在正战乱之时,这些东西以后会有大用处。”
张均喜道:“今年在汝州新招的兵马,许多人都没有器械。有了这库里的兵械,再不愁了!我看这里面堆积如山,不计其数,全用起来怕不是能武装数万人!”
王宵猎摇了摇头:“这些东西,都是看起来多,真正清点之后,哪会如此惊人。我看这里,能武装万人就非常了不得。极有可能,只够数千人之用。不过,当时为了守城方便,这里积蓄的箭矢极多。我们现在的军队,都缺弓弩手。有了箭矢,以后可就方便了许多。”
张均道:“知州,看这里的甲仗,堆积如山,怎么会只能武装几千人?”
王宵猎道:“你也是带兵的人,军中辎重还不清楚吗?当时朝廷只是有人动议迁都这里,又能积聚多少物资?我们能夺到这些,已经是万幸了!”
说完,对余欢道:“邵凌和牛皋两人追杨进去了。从你军中选一二十人来,把这里清点清楚。最好三五日内做完,不要耽搁久了。不管怎么说,我是汝州知州,在其他地方都要小心谨慎。”
张均道:“知州意思,难道是要放弃邓州?这里是大州,人口众多,可比汝州好多了!要我说,便如以前的翟太尉做京西北路制置使一般,知州做个京西南路制置使,岂不是好!”
王宵猎转头看了张均一眼。道:“我们是朝廷臣属,岂能想这些!念你年轻,不追究你!以后说话小心些,不要让人抓住把柄!”
张均称是。心里却不以为然。看王宵猎的行事,哪里像个忠于朝廷之人。在汝州行事,处处都与朝廷不一样。所行的法度,也与此时大不相同。
看张均的表情,王宵猎无奈摇头。这个人虽然聪明,到底年轻,许多事情还是看不明白。王宵猎不是不忠于朝廷,而是因为知道了历史上赵构的作为,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听命于他。即使是不忠于朝廷,也不能说出来。王宵猎想成为地方实力派,可不想成为群盗。
此时的宋朝,各地的群盗极多。虽然还没有形成气候,但如星火燎原,处处皆是。这些人里,难道会少了愿意为朝廷效命的人?但真正成为名将的,除了岳飞军中,还有几个人?这就是朝廷态度。没有办法的时候,便就用虚名拉拢。等到朝廷的实力有了,便就坚决予以消灭。
最少这个时候,王宵猎还没有对抗朝廷的底气,必须是一个朝廷能放心的人。
第127章 使节
一直到第二天,甲杖库里的物资都没有清点完毕。王宵猎把城中以前的公吏差来,帮着清点。
到了中午,突然邵凌派了人来,说是有要紧事要报。
把人叫了进来,王宵猎道:“什么事情?莫不是追上了杨进?”
士卒道:“禀知州,我们一路急追,并没有追上杨进。杨进过光化军,没有攻城,直向襄阳府的谷城县去了。看他样子,邵统制和牛统制都估计他要去攻襄阳府。”
“哦,那是什么事情邵凌派你回来?”
士卒道:“我们过光化军里,意外碰到了朝廷使节,说是要去河南府迎奉神御。为避杨进兵锋,躲到了光化军城外的农家里。邵统制要追杨进,只好派了几十士卒护他们来邓州。”
“使节?”王宵猎听了,不由心中觉得奇怪。今年金军没有大举南下,朝廷怎么派人来迎皇陵神御南下?这样做岂不让人怀疑,没有北伐的心思?
沉吟一会,王宵猎问道:“不知来的是什么人?现在到了哪里?”
士卒道:“来的是中书舍人季陵,还有监登闻检院汪若海。由士卒护着,向邓州来了。”
王宵猎又详细问了来的人数,仪仗规模,便就让士卒回去回话。告诉邵凌,一定紧追杨进,其余不紧要的事情,派人告诉自己就好,不要分心。
想了一会,王宵猎决定亲自去迎朝廷使节。自己一向扮演的是一个朝廷忠臣,来了使节,而且官职远比自己高,还是恭谨些好。
监登闻检院的汪若海官职不高,人还年轻,可以不管。中书舍人是清贵词臣,在宋朝朝廷中的地位向来很高。词臣和御史向来清贵,哪怕官职品级相同,礼遇却要高得多。给这样的人留下好印象,在朝廷里帮自己说几句好话,用处可是大得多。
看看天色,王宵猎带了余欢和百名士卒,出了邓州,向南边的光化军行去。过了朝水就已天黑,在废弃的驿站暂住一晚,第二天继续南行。
行了二十余里路,看看将近中午,王宵猎吩咐找个地方用些茶水。士卒们寻找合适位置的时候,就见一骑快马奔来,到了跟前下马。
原来是邵凌派来保护使节的人。他们正在路边几里外的一处农家歇息,见到王宵猎到来,急忙前来会合。这条官道上,去年金军经过,烧杀抢掠,已经难有人家。倒是离路远一些的人家,因为金军没有时间四处搜寻,幸存下来。
带着属下,王宵猎来到几里之外。见河边一户人家,三间草房,竹篱院落,甚是清幽。院门外一只黄犬,懒洋洋趴在大石上。见到众人到来,起身在那里吠个不停。
到了门外,就有人从里面出来。见是王宵猎,急忙上前行礼。
进了院子,就见院中的棚子下,点了一盆炭火,围着几个人。外面院子中立着的,正是邵凌派来保护的士卒。见王宵猎进来,一起叉手唱诺。
走近棚子,王宵猎看坐在中间的是一个四五十岁的紫衣官员,身边一个官员穿着青衣。
此时官员的服饰都有规定,如官服什么颜色,用什么鱼袋,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王宵猎认出中间坐着的应该是季陵,上前行礼。拱手道:“汝州知州王宵猎,见过两位使节。”
季陵上下打量王宵猎一番,道:“你就是汝州知州么?看起来倒是年轻。我们奉朝命,到河南府迎接历朝神御。不想到了光化军,非但没有知通迎接,还遇上盗贼。还好我们躲得及时,不然岂不被盗贼坏了性命?既然遇到你,你就护送我们去河南府吧。”
王宵猎怔了一下。道:“舍人,前面杨进为祸几州,极是难缠,就连京西北路制置使翟太尉都死在他手中。若不捕捉,任他逃去,不知惹出多大事来——”
季陵不悦地道:“此时天下多事,哪里没有几个盗贼!你们这些地方守臣不用心,才让他们四处逃窜。你遣员武将去追就是,大队护送我们才是正经!若是我们出事,你一个知州如何受得起?”
看他意思,王宵猎明白,季陵有些瞧不起自己。自己这个知州,不过是闾勍承制临时封的,哪里比得上季陵这些朝臣。如果不是被盗贼吓坏了,要王宵猎护送,季陵都懒得说这么多话。
见王宵猎不语,一边的汪若海道:“当此乱世飘摇之时,地方官还是维持地方为要。王知州,你派两三百兵,一路护送我们就是。杨进此贼原是王渊属下,熟知军中事务,不可小视。”
王宵猎急忙拱手:“监院说的是。杨进此人勇武异常,又得人心,一给他机会,便就会聚起大股人马。不能及时清剿,以后必成大患!由此去河南府,正是我追杨进而来的路,一路都太平。我自会派人护送二位,路上必然无事!”
季陵有些不悦。不过看王宵猎不愿护送自己,也没有办法。什么朝臣,什么清贵词人,现在全没有用处。乱世之中,要用刀枪讲话。现在的王宵猎是有兵的人,这些朝臣的话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
请王宵猎坐下。汪若海道:“过了襄阳府,路上驿站无人,光化军无官,又遇上了盗贼,路上实在辛苦。走到这里,恰巧遇到了这户人家,舍人便过来饮盏茶。”
这户人家离路数里之遥,王宵猎想不出来,他们是怎么恰巧发现的。想来是季陵走得累了,特意派人找到这里来。有邵凌派的人保护,何必再走得那么累。
坐不多时,一个老者从屋里出来,行礼道:“诸位官人,我家里几只鸡宰了,你们填填肚子。快到腊月,家里酿了些酒,本是要待过年时喝的,莫嫌味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