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汉之国_分节阅读_第58节
小说作者:安化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43
  襄阳是天下要害之地,此时空了出来,王宵猎不可能放过。


第130章 陈与义
  樊城与襄阳夹汉江,一在江北,一在江南。三国时关羽威震华夏,水淹七军就在这里,此时的南边的襄阳是京西南路首府,樊城则是一个小镇。镇虽小,却是渡汉江的重要码头,江边异常繁华。
  王宵猎站在渡船上,看着江边的房屋没有什么人居住,叹口气:“这一场战事,不知多少人家妻离子散,又不知多少人家家破人亡,实在千古惨事。”
  身边的邵凌道:“是啊,这里是南北要津,不知多么繁华。一场战乱,就破败如此。”
  北风呼啸,王宵猎看着汉江边稀少的船只,一时之间有些悲凉。
  去年襄阳府虽然被金兵攻破,受到的破坏却不多。金兵到这里已经是强弩之末,破城之后便就迅速退走,城池受到的破坏不多。加上北方的百姓许多逃难到这里,是王宵猎见过的最繁华的地方。
  渡过汉江,进了襄阳城。
  邵凌道:“李知府听到杨进来攻,便就急急走了。我与牛皋在对岸败了杨进,得知州军令,立即进驻襄阳城。是以此次战事对襄阳没有影响,城中现在繁华依旧。”
  王宵猎道:“数年来,这是我见到的最繁华城池了。人口鼎盛,市面也热闹。”
  两边说着闲话,进了襄阳府衙。
  在厅中落坐,邵凌便就招了两个人来。一个是丘押司,还有一个钟孔目。官员逃走后,现在就是两人地位最高,管着一应杂事。
  向王宵猎行礼,两人站定。
  王宵猎道:“国事艰难,市面上也不太平。这些日子,襄阳城有什么要紧事?”
  钟孔目拱手:“禀观察,这一年来襄阳还算太平。从北方避难的人多,市面繁华不少。李知府在时休养生息,不扰民生事,并没有什么紧急的事情。”
  看着两人,王宵猎似笑非笑。道:“如此最好。这些日子,还是麻烦你们处理日常的事务,等候朝旨。朝旨来之前我先暂驻襄阳,以防别生事端。”
  钟孔目和丘押司一起拱手称是。
  命两人离去。王宵猎对邵凌说道:“我最怕的,就是这些公吏说内外无事。偌大一城,怎么可能无事?所谓太平,都是事情被这些人压制下来,普通百姓受苦。”
  邵凌道:“在汝州时,每处也都说是太平。知州命公吏自陈,结果如何?此次杨天松反叛,听说不少公吏加入,他才能够迅速做大。地方公吏,多是豪强,岂是易与的?”
  王宵猎点了点头:“确实如此。不过我们是客军,现在不要过多干预襄阳事务。你驻军这里,只要多看多想,不要多管。还有,现在有数州之地,我们的军队太少了。前几日你们俘虏的杨进所部,要及时挑选。凡是身强体壮可以入军的,就全部编入军中。”
  “还有许多不适合从军的,又该如何?对了,杨进裹挟百姓不少,也要处置。”
  王宵猎道:“不适合的从军的,还有裹挟的百姓,全部在邓州安置。不管朝廷怎么处置,这一带只有我们的军队。这么多军队,总要有地方吃饭。”
  邵凌点了点头,心领神会。很显然,邓州、襄阳到手如此容易,王宵猎已不满足于以前那样。既然占住了这几州,王宵猎就没打算让出去。只是现在自己能用的人少,不像汝州时那么激烈。
  用过了午饭,王宵猎在街道上转了转。见人流很多,市面也很繁华,并没有什么乱象,便就决定暂且不管。这一段时间,自己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邓州。能把汝州、邓州连起来,迅速扩充军队,有了能用的人才,才能真正开发襄阳。
  回到州衙,就有士卒来报,说外面有人求见。
  不多久,就见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进来。到了王宵猎面前,拱手行礼。道:“在下原陈留监酒陈与义,见过观察。”
  王宵猎想了想,自己对这个人并没有什么印象。问道:“不知所来何事?”
  陈与义道:“去年金人犯京西,在下携家人一路南来。两个月前到了襄阳,盘缠用尽,冬天汉水又不通船,只能暂且住下。李知府对在下分外照顾,幸不至饥馁。谁知前几日有贼南来,李知府到了任期自己离去了,却不曾说一声。听闻观察遣军破了盗贼,现驻军襄阳城,特来求见。”
  王宵猎一头雾水。想了一会道:“不知有什么事?”
  李与义一时间踌躇。过了好一会才道:“家人冻饿交加,口食不济,还请观察——”
  “哦——”王宵猎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到自己这里打秋风来了。金军南下,不知道有多少官吏百姓南逃,陈与义这样的人很常见。按说他们是官员,朝廷应该接济。可现在赵构自己都风雨飘摇,谁来管他们?都是靠着储蓄,一点一点向南跑。
  襄阳是南北交通的要道,在这里的南逃官员其实很多。王宵猎现在身份尴尬,不想招惹。没想到这个陈与义竟然主动来找自己,看来生活确实困顿。
  看着陈与义,王宵猎想了又想。道:“说实话,我只有一州之地,数千大军,也着实困难。不过总不能见死不救。这样吧,不如你到我军中做事,赚些俸禄如何?”
  陈与义笑了笑,脸上有傲然之色,没有说话。
  王宵猎明白,这分明是看不上自己。监酒是个小监当官,没想到还有这份傲气,王宵猎的心中非常不满。明明吃不饱饭,却不想做事,只想拿钱,那怎么能行?
  沉默一会,王宵猎道:“襄阳城里,似你这般南来的官吏不知有多少。一一救济,我军哪里有这么多钱?想吃饭,总要做事才行。怎么能不劳而获呢!”
  陈与义想了想。道:“观察如此说,倒也有道理。不知有没有什么抄抄写写的事情,每日赚几文钱糊口。等到天气暖了,我再南下就是。”
  王宵猎道:“军中自然有许多事情。你先说一说身世,是哪里人,我看如何安排。”
  陈与义道:“在下眉州人,曾祖陈工部迁洛阳,故生于洛阳。”
  王宵猎问道:“陈工部,不知何名讳?”
  陈与义道:“讳希亮。曾为京西路转运使,身后封工部侍郎。”
  王宵猎点了点头。这个陈希亮,自己好像听说过,不过不知道其生平。生前做过京西转运使,在宋朝算不小的官了。可惜自己不是官宦世家,具体什么人说不上来。
  陈与义又道:“某政和三年上舍甲科,授文林郎,为开德府教授。前些年偶因过错,贬职陈留。”
  “原来是进士出身——”王宵猎点了点头。怪不得有些傲气。少年进士,在宋朝是非常人物,自然瞧不上王宵猎这种出身的人。不过正逢乱世,刀枪说话,他也只有来求自己。
  想了好一会,王宵猎才道:“既是进士出身,不应当与凡夫俗子相比。你便随在我的身边,做个参议好了。俸禄虽然不多,养家糊口足够。”


第131章 大势
  陈与义拿着笔,看着面前各种样的人。听他们谈天谈地,说着自己是哪里人,怎么逃到这里。一路上多辛苦,看见了什么事情。七嘴八舌,乱糟糟的。
  看看天色将暗,陈与义让大家散了。把今日听到的消息整理一番,交给吏人。紧裹夹袄,迎着寒风回家。这些日子王宵猎让陈与义召集逃到襄阳的人,收集他们的消息。此时邸报早已不通,周围发生的事情根本不知道,就不要说天下大事了。
  王宵猎如此做,陈与义倒是理解。带兵打仗,没有消息怎么行?让自己来做也正合适。此事跟王宵猎军中关系不大,自己又是读书人。
  到了家门口,就见妻子倚在门前,不时张望。见到陈与义回来,急急迎上来。
  陈与义见了奇怪。问道:“今天有什么特别的事?你怎么等在这里?”
  妻子道:“官人,今天衙门里来了几个人,说是发过年的物事。我也没有听你说起过,见他们发的有肉有鱼,还有一坛酒。都是多少日子不曾到口的东西,哪里放心得下?心中焦急,在这里等你回来。”
  听了妻子的话,陈与义急忙入内,一起看今天发的东西。
  只见地上有一坛酒,旁边用稻草绑着几斤肉,还有两条大鲤鱼,一只活鸡,一袋米。旁边几个瓶瓶罐罐,问了才知道,说是有醋、酱、油等。
  仔细数了一遍,陈与义有些蒙。自己这几天没有见王宵猎,也没有听说要发东西。突然就有人送到了家里来,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想了一会,陈与义道:“既然已经送到家中,何必再想那么多?你收拾一下,今天有酒有肉,我们且好好吃一餐!这些日子,没肉到口里,大郎二郎日日叫唤。”
  妻子转头看了看不远处眼巴巴看着的两个儿子,急忙答应。逃难的路上,着实苦了孩子。
  第二天一早,就有吏人到来,让陈与义到府衙议事。
  走在街上,陈与义就觉得今天格外不同。整个襄阳城里,都洋溢着热闹的气息。人流好像比平时多了许多,人们的脸上挂着笑容。
  进了府衙,就见到多了许多人,拴了许多马。来来往往的,好多自己不认识的人。
  到了王宵猎的官厅,陈与义上前行礼。
  王宵猎道:“今天腊月二十三了,看看就要过年。军中的将领,大多都到了襄阳,一起议事,顺便一起过个热闹的新年。对了,昨天发了过年的礼物,收到没有?”
  陈与义拱手:“多谢观察。收到了。”
  王宵猎笑着道:“可还满意?今年一切艰难,都将就一些。”
  陈与义忙道:“满意,当然满意!从陈留南下,已经多少日子没有酒肉到口里。当然满意。”
  王宵猎有些奇怪。问道:“你在军中做事,听说预支了一个月俸禄,还买不起肉?”
  陈与义道:“我一家四口人,前些日子又有欠账,吃饱饭就好了。还完欠账,日子会好起来的。”
  王宵猎点了点头,沉默一会,没有说什么。过了一会道:“你准备一下。这些日子收集来的情报绘总起来,一会给来的将领讲一讲。大家都是分驻各地,对天下的事情不熟悉。”
  陈与义拱手称是,出了议事厅。
  刚才听说陈与义还欠着账,王宵猎其实有心让军中替他还了。不过转念一想,像他这样的人军中只怕还有,还了他的,别人的还不还?虽然占了几州,其实现在王宵猎不宽裕,还是算了。
  腊月二十三,王宵猎记得前世是小年。这个年代有没有这个风俗,襄阳的小年是不是今天,王宵猎不清楚。也懒得去询问,就定在今天将领前来议事。陈与义是小官,对此并不清楚。
  太阳高升,众将领和陈与义等人被叫进议事厅,各自落座。只是今日议事厅里与往日不同。以前都是主官王宵猎坐在中间,两边是有座的人。一人面前一张案几,一座榻。再后边是无座的人。今天全部换成了桌子,桌子后面则是椅子。所有的人全部有座,不像旧日严肃。
  曹智严坐下,对身边的解立农道:“看这里样子,再不用以前的案榻,必是知州的主意。以前的时候,知州就说过多次,坐在榻上,用案几不舒服,改成这样才好。”
  解立农道:“必是如此了。现在有汝、唐、邓、襄四州,不是在汝州时可比。看这样子,知州胸有大志,从此再不同了。”
  下面的人嘻嘻哈哈,议论着今天的变化。
  王宵猎站在桌后,看着众人坐。举起双手道:“今天议事,诸位严肃一些,不要嬉笑!”
  见王宵猎认真,众人都住了嘴,严肃地看着上边。
  王宵猎道:“自杨进反叛,从郑州攻洛阳,被我们打败,过了鲁山关。一路南逃,直到了汉江边上才被消灭。近几年来,杨进可以说是京西路第一大贼!被邵凌和牛皋击杀于汉江边,可喜可贺!”
  众人一起叫好,向邵凌和牛皋道贺。
  王宵猎道:“杨进所过之处,邓州、光化军、襄阳府的守臣都出逃。没有官怎么办呢?只好由我们先暂且管着。未有朝旨之前,我管襄阳府,牛皋管邓州,曹智严管汝州,解立农管唐州,余欢光化军。每州军驻军三百人,用于防守城池。地方上的事务,各自组建厢军,不由驻军插手。”
  听了这话,解立农道:“三百驻军足以管住地方,各必再建厢军?厢军不能做战,只是吃粮。”
  王宵猎道:“驻军是正规军,对外作战的。严格说起来,不是金军,就不需要驻军出战。只是现在除了金军,各地叛军也多,只好由驻军剿灭来的叛军。你们不要小看这件事,打仗的军队,一旦用于地方治安,战力会下降。驻军是正规军,当然不同。”
  到底有什么不同,下面的人其实都不明白。不过跟王宵猎久了,知道他这么认为,也不说什么。
  王宵猎又道:“除此之外,所有的军队驻于新野。新野是个好地方啊,三国时后主驻军于此,从此与以前不同。不再辗转流离,在诸葛丞相辅佐下,成一方霸主。只是现在水利不修,水洼众多,土地多不利于耕种,人口稀少。那里是白河和朝水交汇之地,交通便利,到各地都方便,正适合驻军。驻在那里的军队由邵凌为帅,勤加演练,时时备战。”
  这些都是之前王宵猎与诸将商量过的,现在说出来,都没有异议。
  新野是古城,不过此时荒废,并没有设县。王宵猎决定把军队驻于那里,是因为他处于自己掌控的几州中心。不管哪里有战事,都可以快速到达。说到底,主管几州的将领,主要是威慑,管理还是要靠下面官吏。王宵猎的真正实力还是军队,地盘提供钱粮。乱世之中,还有什么比军队更靠得住。
  说完,王宵猎道:“今日还有一件事,就是了解一下天下大势。这些日子,原陈留监酒陈与义在军中为参赞,专一收集天下情报。就由他,来为大家讲解一番。”
  陈与义从没有见过这种场面。站起身来,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该怎么做好。
  再三催促,陈与义才上前站在前面。
  清了清嗓子,陈与义道:“这些日子我与南逃的百姓攀谈,大了解了天下情势。自去年冬天,金军的攻势比去年小了许多。其进攻方向,主要是一东一西。”
  “在西边,金军的主要目的是扫清河东路与陕西路之间的通道。九月,金军攻永兴军,经略使郭琰弃城,节制司兵官贺师范死于八公原,永兴军陷。十月金人围陕州,知州李彦仙击退金人。同月,府州折可求降金,至此,除陕州外,从河东路到陕西路再无险阻。”
  听到这里,王宵猎点了点头。很显然,在金人的眼里,京西路没了价值,他们在西线的主要目标是陕西路。占据了陕西路,就可以兵临川峡。川峡四路,也就是后世四川,可是令人垂涎的富庶之地。
  陈与义又道:“在东边,金人正在扫清南下的路线。东平府、济南府均被金兵攻破。前些日子东京杜留守决黄河,河水入泗水,金兵暂时被挡住。”
  “除此之外,今年冬天河北路、河东路先前坚守的城池,多被金兵攻破。黄河以北,再无朝廷的兵马。去年金军攻破京西路,财宝、人口都被抢走,现在看来,金兵暂时无意再攻这里。”
  这是现在的天下势。与去年不同,今年金军的主要目标是拔除钉子。河北、河东两路坚守的城池被重点进攻,一一失守。同时金军打通从河东路到陕西路、从河北路到京东路和江淮两路的通道。西线除了李彦仙坚守陕州,其余金军大多达成目的。东线由于杜充决了黄河,金兵攻势暂时受阻。
  王宵猎估计,下年的战事,应该会以陕西路为主。同时在东线,金兵必然会紧追赵构。反倒是位于中间的中原地区,暂时成了安全的地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8/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汉之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