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汉之国_分节阅读_第67节
小说作者:安化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43
  王宵猎道:“杀人偿命,更不要说这些人白昼入官厅,杀官府里的人。本府孔目官审得明白,昨日杀汉阴镇两位公人的,就是这十二个人。非常时期,等不得报朝廷,今日便就取了他们性命!”
  围观的百姓平时被这些人欺压,听了王宵猎的话,一起高声叫好。
  王宵猎点点头,对一边的周仪道:“周孔目,此案是你审,还是由你来说这些人罪状。”
  周仪拱手称是。拿出判纸,上前宣读。最后道:“十二名凶犯,一个没有跑脱,都已拿到。今日当众处斩,以正纲纪!其中三名凶犯是首犯杜朝元从外地请来,不及其家人。其余八名凶犯,俱都是汉阴本地人。其家人包庇凶犯,非是无辜,入牢城营。”
  正常年景,即使是流徒罪,还有三千里、一千里、数百里及邻州的区别。现在这个时候,显然不可能了,直接关进牢城营。
  牢城营在宋朝厢军序列里,绝大部分的州都有,专门关押罪犯。日常的工作,多是修缮城池,修理河道,以及其他杂务,相当于后世的徒刑。所谓的贼配军,多是指牢城营的罪犯。不过牢城营到底是在军队的序列里,如果得长官赏识,也可能成为正规军,甚至吃香喝辣。
  周围的百姓听了,纷纷议论。这些人平时作威作福,没想到此次被这样重判。看来,以后汉阴镇里这些势力人家彻底失了势,算是大变化。
  李二嫂站在人群里面,看着跪成一排的囚犯,心里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她年轻长得又好看,虽然是寡妇,并不愁嫁。但哪里有那么合适的人,像林占一样呢?
  到了午时,周仪一声令下。士卒们手起刀落,砍了十二人的人头。
  到襄阳来的第一场大案,因为王宵猎果断,第二天就结束了。周围许多蠢蠢欲动的人,就此息了造反的心思。手里几百兵,只要做事果断,造反是不容易的。
  命令手下给了李二嫂十贯足钱,王宵猎带着兵丁回了襄阳,汉阴镇则重新派人去。
  刚进府衙,便就有士卒来报。洛阳的闾勍与季陵、汪若海一起,奉神御南下,此时已到了汝州。
  王宵猎愣了一下,道:“这么大的事情,怎么没有公文行来?”
  士卒道:“属下问过了,确实没有公文。此事还是汝州曹统制派人来报的。”
  王宵猎点了点头,让士卒出去。自己想了一会,想不明白。猜测应该是此时官府混乱,许多州军没有主官,他们也就无法行文。现在几州的主官,都是王宵猎临时任命,没有朝廷诏旨,有些不伦不类。
  想了又想,王宵猎还是决定,如果不来公文,自己不去迎接。
  汝州城,汪若海与闾勍走在街道上。见人流如织,路两边商铺生意繁华。汪若海道:“看王宵猎年纪虽轻,不想治理地方倒还好。汝州太平了不足一年,便就有这种景象。”
  闾勍点了点头:“说的是。此子年纪虽轻,做事却稳重。在东京城里的时候,不卑不亢,与几位将领的交情不错。前几个月,有岳飞来洛阳助我,便与王宵猎熟识。岳飞此人武艺超群,带兵纪律严明,非一般人可比。得他赏识,想来是不错的。”
  汪若海道:“现在正是朝廷用人的时候,真是人才,不当被埋没。王宵猎以一州之地,千里追击杨进一伙贼盗,将其击杀。以此看来,带兵也不可小视。”
  走了几步,见前面一个大棚子。前面一个酒望子,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面”字。
  汪若海笑道:“汝州城里,卖面的着实不少。天下这么多卖面的地方,只有以前的京城可比。我们一起过去看看,这里的面到底如何好吃。”
  闾勍道:“此事我以前听说过。是王宵猎回到此地,带来了几种新吃法。由于价钱便宜,很容易吃饱,而且味道鲜美,生意极好。本来是汝州官营的,许多百姓学了做法,周围开了许多店。”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走进了面馆。
  面馆里面都是方桌,一桌可以坐四人,并不适合朋友聚会。未到中午,店里坐了大半客人。看他们的装束,多是普通百姓。而且看样子周围进城的农民不少。
  此时百姓的习惯还是一天吃两顿。早饭吃得晚,晚饭吃得早,此时店里的人其实是吃早饭。
  两人挑了一张干净桌子坐了,几个随从坐在旁边位子上。
  一个小厮过来,伶俐地把肩上毛巾拿下,抹着桌子。口中道:“诸位客官,我们这里习惯,都是到那边去点面,顺便来些酒菜。若是你们一切都熟,告诉我要什么也可以。”
  汪若海对闾勍道:“作怪,这里还跟其他地方不一样。走,我们过去看看。”
  两人到了柜台旁边,就见面前一张大菜单,上面列了十几种面。素面都是十五文,肉面二十文。可以加肉,每次十文。柜台旁边,是一张大桌,上面摆满了各种菜。
  汪若海道:“五文钱能买多少肉?罢了,我们每人再加二十文肉,不要太过寒碜。”
  里面的掌柜二十多岁,收了汪若海的钱后,在面前一个本子上连写几笔。递过来一张纸条道:“这是你们的号次,千万不要记混了。店里客人多,丢了号次,小厮不方便上面。”
  拿到手里,汪若海见写着几个数字。笑了笑,拿在手里。跟闾勍一起踱到旁边,看桌上的菜。
  此时正是春天,蔬菜鲜嫩的时候。桌子上摆了七八个凉菜,还有一些卤菜。
  闾勍道:“王宵猎军中最善于制卤味,想来这里也不会差了。我们买几样过去下酒。”
  汪若海指着一盆白白嫩嫩的物事,上面还撒着葱花,问道:“这是什么?”
  小厮道:“回官人,这是小葱拌豆腐。用的是旁边豆腐店专门为我们特别的豆腐,加上麻油,精心调制而成。此物美味,而且清爽,最适合用来下酒。”
  汪若海让小厮盛了一盘,放到自己位子上。
  倒了酒。汪若海道:“看这店里,做的是普通百姓生意,吃的喝的都不贵。不过客人不少,一天想来也赚不少钱。听小厮说,这是汝州官营,想来赚不少钱。”
  闾勍道:“王宵猎手下兵马不少,不赚钱,哪里来的钱养兵?这个年月,凡是带兵的人,手下都要有生意。如若不然,军心不稳。”
  汪若海点了点头:“是啊,打仗就是打钱粮,军队就是花钱。少了钱如何能行?”
  此时赵构自己都处于朝不保夕的状态,除了随扈身边的,极少军队能够从朝廷拿到钱粮。想要养大批军队,就要自己赚钱。闾勍知道王宵猎最近扩军不少,养军当然不容易。
  不多时,几个人的面上来。汪若海见里面的面条很白,汤色则十分醇厚。加的二十文钱的肉,都是卤得熟烂,放在上面,与其他地方不同。
  吃了一口,汪若海赞道:“好滋味!其他地方也有面吃,却再没有这般滋味!”
  王宵猎知道,面要好吃无非是几个办法。一个是要用大骨浓汤,配上嫩滑的面条。再一个,是用好的浇头,浇头味道好了面自然也不难吃。清汤寡水,就差了意思。其他的办法,要么是蒸,要么是卤,就是其他的系列了,复杂许多。
  这里卖的面,要么削面,要么是拉面,不适合家庭自己做。配上浓汤,才会吸引客人。


第152章 回避法
  从面馆里出来,汪若海看着繁华的街道,赞道:“汝州小城,如此繁华,守臣必然能干。守这里的曹智严,听闻原来是清凉寺里僧人,哪里会知道这么多?想来还是王宵猎的功劳。”
  闾勍道:“想来是了。王宵猎此人,虽然年纪轻轻,做事却沉稳。而且许多想法出人意表,往往有奇效。现在非常时期,这种人朝廷应该重用才是。”
  汪若海摇了摇头,没有说话。汪若海是建炎年间进士,金兵南下,多次上书。开封城破,汪若海缒城而出,见了赵构请他即位,算是有拥戴之功。不过,汪若海是坚定的主战派,并不受上司的赏识。自己都不被重用,谈什么重用王宵猎?
  两人走在街道上,顺便看些街景。
  这里是汝州城的中心区,最近王宵猎开的产业大多集中在这里。一路看去,有酒楼、面馆,还有包子铺、饺子铺等等,显得异常热闹。
  走了几步,看见街边一个大招子,上面写着“糖炒栗子”,前面聚了许多人。
  汪若海道:“炒栗也见过,但用糖来炒的不多见。客人这么多,想来味道不错,我们去买几个。”
  不多时到了店前,就见外面一口大锅。里面是碎石子,上面一个铁铲,一个小厮转着。碎石子里面是饱满的栗子,呈深褐色,极是诱人。
  汪若海道:“你们这里的栗子如何卖?”
  小厮道:“回官人,一文钱一枚。这栗子香甜可口,最是好吃。”
  汪若海道:“那便来二十枚,一起装了给我。”
  小厮高声唱诺。从锅里取了二十枚,拿一枚枯荷叶盛了递过来。
  汪若海付了钱,对闾勍道:“栗子刚刚出锅,还有些烫手。来,我们尝一尝。”
  剥了一枚放进口里,嚼了咽下肚去,不由赞道:“真真是好味!栗子本来就甘甜可口,再加上用糖来炒,更有滋味。没想到汝州小地方,还有这许多好吃食。”
  闾勍点了点头,没有说话。自己是武将,大街上这样吃零食,总有些怪怪的。
  走不多远,又见前面一个店面,招子上写着“各色糖果”。汪若海道:“作怪,这样的小地方还有专卖糖果的,我们去看看。”
  到了跟前,就见一个案子,上面摆了几个格子,每个格子里都是糖果。与其他地方不同,这里的糖果都裹着纸,纸上还印着图案。这个年代,纸可是值钱的东西,拿来包糖果还真没见过。
  上前问了价钱,同样也是一文钱一个。汪若海见是稀奇物事,几种包装买了五十文钱的,包成一大包提在手里。糖能久存,回到家里,给孩子作为礼物。
  正在这时,一个士卒快步走来。叉手道:“两位官人,季官人说明日一早便走,曹统制在春风楼摆了宴席,为诸位送行。”
  汪若海看了看闾勍,摇头道:“我们刚吃了一大碗面,再如何吃得下?”
  一边说着,与闾勍带着随从一起,向一边的春风楼行去。
  春风楼现在是汝州最大的酒楼,由官府经营,生意非常繁华。季陵来了汝州,非是春风楼的酒菜不用。像汪若海和闾勍那样逛街,是万万不可能的。
  从官职来说,季陵与闾勍相当,汪若海就低得多了。不过这个时候不是太平时节,没有那么多的礼数约束。特别是闾勍一直在北方,没有在赵构身边,不受朝里官员重视。
  到了二楼阁子,季陵正在窗边喝茶,看着窗外景色。见汪若海和闾勍两人进来,道:“现在正是暮春时节,天气最好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尽早赶路。等到天气热了,就难行走。”
  汪若海道:“舍人说的是。现在江南已经到了多雨的季节,汉水通船,应该早走。”
  一边说着,闾勍与汪若海两人落座。
  见曹智严不在,闾勍道:“怎么不见曹统制?”
  季陵不屑地道:“这个曹统制,听闻两年前还是清凉寺里的和尚。现在掌管一州,说起来不免让人发笑。他与我们在一起许多不自在,不到吃饭的时候,是不肯来的。”
  汪若海道:“国家多难,能人志士奋臂而起,切不可小瞧了他们。听闻曹统制随在王宵猎身边多立战功,才有了今日。英雄不问出身,何必提他以前的身份。”
  季陵道:“这些草莽,只是乘着一时乱起,便就谋了个身份,什么英雄!便如王宵猎,也是乘着此时京西路没有朝廷兵马,便占据了数州之地。要我说,他与群盗有何分别!”
  闾勍道:“舍人不能这么说。群盗抢掠民财,烧杀无度,不听朝廷号令。王宵猎不然,他带兵军纪极严,从不骚扰百姓。前些日子杨进乱起,进窥洛阳城,就连翟制置也不幸战死。若不是王宵猎带兵挺身而出,洛阳危矣!杨进南逃,官员逃走避祸,王宵猎才占了那些地方。”
  季陵晒然一笑,摇了摇头,没有再多说什么。不管自己怎么瞧不起王宵猎,这个时候在他的地盘上面,而且王宵猎手中有兵,话不能多说。
  不多时,曹智严到了酒楼,向季陵三人叉手唱诺。
  坐了下来,曹智严道:“诸位使节公事在身,不欲在汝州久留,今日聊备薄酒,为你们送行。春风楼原是军中杨审产业,因他身在官中,官府便出资买了下来——”
  汪若海听了奇道:“身在官中又如何?他寻个主管来看着,又耽误了什么?”
  曹智道道:“监院不知,这是我们王知州的规矩。自己做官的人,在本地不能有产业,有的也要卖出去。就连王知州自己家里,都把原有的土地都卖出去了。”
  汪若海道:“这规矩未免不尽人情!家里不许有产业,俸禄又微薄,如何养家?”
  曹智严道:“不瞒监院,凡是王知州的属下,俸禄都算丰厚,怎么会养不起家呢?知州说,若是做官的在地方上有产业,若有争执,难免左右为难。处置得再好,也惹百姓闲话。与其是这样,不如把产业全部卖了。多发些钱,也比让百姓闲话要好。”
  听了这话,汪若海觉得惊奇。宋朝有回避法,在地方做官,自己和亲朋是不许有产业的。但到了现在这个时候,谁还管这些规矩?
  王宵猎的部下,初起本就是汝州的勤王军,军中将领多是汝州人。回到家乡,命令这些人把产业全部卖了,不许违抗回避法,做法有些奇怪。
  不一会酒菜上来,几个人喝酒吃菜,说些闲话。因为看不起曹智严,季陵绝口不提政事。


第153章 苗刘之变
  王宵猎站起身,微微动了动筋骨。季陵、汪若海和闾勍等人今天就到襄阳府,王宵猎要早早过汉水去迎接。自己做着这个官,总不能怠慢他们。
  正在这时,一个士卒急急进来。叉手道:“禀观察,朝廷有诏旨!”
  王宵猎愣了一下。自己剿灭杨进几个月了,朝廷一直没有诏旨给自己,好像不知道一样。怎么今天会派人来?不知有什么重要事情。
  送诏旨来的是一个小武官,不是内侍,仪式极其简陋。而且把诏旨送给王宵猎便就转身离去,连顿饭也不吃。让王宵猎怀疑,自己拿到的是不是假的。
  行礼如仪,王宵猎展开诏旨,赫然发现自己突然升官了。以武功大夫、康州刺史,为京西南路制置使,节制本路的兵马。宋朝的官制复杂,武官又比文官复杂,此时王宵猎一时间也弄不清楚自己一下升了多少阶。武功大夫就是以前的皇城使,诸司正使最高一阶,康州刺史是遥郡。
  最重要的是差遣,京西南路制置使,自己突然就成了一路之主。
  拿着诏旨,王宵猎愣了一会。突然想起来,这道诏旨看着有些不对。京西南路制置使,可不是个小官。就是现在是战时,也不会如此草率。再者自己虽然年轻,以前也见过父亲接诏旨,哪里是这个样子?
  拿起来仔细看了看,发现年号也不对。现在明明是建炎三年,诏书上写的却是明受。一时之间王宵猎觉得难道是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灵魂穿越一次,现在又肉身到了另一个世界?而且自己的字是以前父亲取的,正是明受。不过王宵猎现在年轻,并不以字行。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6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7/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汉之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