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汉之国_分节阅读_第132节
小说作者:安化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43
  叹了口气,王宵猎道:“经常有人说,每到战时,金军悍不畏死,奋勇争些。本朝将领怯懦,临战时不敢上前,战事不利逃跑的人倒多。甚至有人觉得,汉人大多都贪生怕死,女真人英勇。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事?不同的人群,战场上有不同的样子很正常。但说哪些贪生怕死,哪些英勇,那就不对了。军队普遍表现不能打,只能说,现在的制度有问题。”
  “制度有问题?又会有什么问题?”李彦仙的样子有些茫然。仗打了几年,自己还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本朝的制度,除了士卒招募外,其他的与别的朝代又有什么差别?
  王宵猎道:“军队是打仗的,一切都要违绕这一点来——”
  “除了打仗之外,忠诚同样重要。只是能打,却时常造反的军队,又有哪个敢用?便如五代时候那样,骄兵悍将。节度使造皇帝的反,亲兵卫队又要造节度使的反,如何是了局!”
  对于宋朝来说,五代时的教训太过深刻。不管文臣武将,涉及到军队,经常把五代时的样子拿出来作为对比。在许人眼里,军队不造反比能打重要多了。
  王宵猎无奈地道:“不造反是军队最基本的要求了。保证不造反的同时,还要军队能打,能够保家卫国,能够御敌于国门之外!现在这样,只怕是既不能打,也保证不了军队不造反。”
  李彦仙沉默一会。道:“朝廷军队虽然分散,应该没有人造反吧。”
  王宵猎心道,赵构现在的样子,自己就想造他的反。如果宋军占了明显的上风,赵构再如历史上那样只想投降,谁能保证不造反?
  一边的牛皋道:“如今圣上是天命所在,哪个敢造反!”
  “天命啊——天命是什么,哪个能说清楚?”王宵猎猛饮一杯酒,陷入沉思。
  牛皋道:“二帝北狩,帝裔只余圣上一人在外。从河北到江南,经过了多少艰险?白马渡江,似这种神圣事,没有天命,岂会如此!”
  王宵猎笑了笑,没有接话。举起酒杯道:“饮酒!”
  一时间大家都沉默下来,不再说话,只是静静地饮酒。
  夜已经深了,风中带着凉意。吹在人的身上,把一天的暑气都扫走。有的人喝得多了,说话声音渐渐大了起来。王宵猎桌上,每个人都目光游离,不知在想着什么。
  过了许久,王宵猎才道:“一支军队,首先要向将士讲明白的,是他们为谁而战,为何而战。这些讲明白了,再讲怎么作战。打仗,军人不能稀里糊涂上战场。到了战场上,不能够战战兢兢,只想着怎么保住一条小命。也不能够只想着逃跑,靠严刑峻法,还有队伍后边的军官看着。他们必须清楚自己为什么上战场,上战场干什么。”
  陈求道:“养兵无非花钱。那士卒为何从军?自然是养家糊口。只要让军中能够吃饱穿暖,万事不愁,就是一支强军!观察爱兵如子,军中将士日子过得快活,自然会效死力!”
  听了这话,王宵猎大笑:“一支强军,如果只是靠着花就可以,该是多么简单的事!女真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穿兽皮,吃野果,穷得不能再穷,偏偏就把大辽灭掉了。我大宋一年岁入大多拿来养军,天下还有哪支军队如大宋般?虽然大宋军中也有吃空饷的,也有压榨士卒的,与其他军队比起来,实在都算不得什么。但是呢,自立国起,向南打还算顺利,向北除了北汉,就没有赢过!”
  说到这里,王宵猎摇头自嘲道:“自我们到了襄阳,手中钱粮宽裕,无论军中还是衙门,将士官员的钱粮是发足了的。最不济也只是拖欠一部分,两三个月内必然补足。你们可知道?这一年多的时间我手里的钱,比不了在座的各位。有的时候,钱全部发出去,到月底我手里一文钱都拿不出来。”
  陈与义道:“观察照顾属下,我们自然感激!”
  王宵猎摇了摇头:“不能这样说。真等到有钱的时候,剩下的也在我手里。我只是告诉你们,若是有钱就能养军队,养好军队,此事该有多难。反过来想,有钱充裕了,养军队又多容易。军队不是这样子的。仅靠着钱粮充足,能够打仗吗?”
  李彦仙占据三州之地,而且多是山区,有兵两万多,日子过得比王宵猎苦多了。如果仅仅靠有钱养军,李彦仙的是养不起手下军兵的。
  见众人不说话,王宵猎道:“世上的事情,说起来很简单。做什么,就研究什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研究。军队是打仗的,就研究怎么打仗。从最小的一个士卒应该做什么,一个军官应该做什么,生发开去。只要用心,总能够研究明白。最怕的是,一些人以为自己明白了,什么都懂不肯用心。半壁江山沦丧,说明军队有很大的缺陷。我们带兵的人,要在这上面用心。”
  王宵猎的属下听这些听得多了,没有觉得什么。李彦仙却在深思。王宵猎说的话,许多都是自己以前没有想到的,听起来却非常有道理。或许,军队需要这么做?


第307章 为谁而战?为何而战?
  一轮弯月缓缓爬上来,星光渐渐暗淡,夜已经深了。
  牛皋几个喜欢饮酒的人酒意上来,在那里高声叫喊,指手划脚。说着自己不知道是什么,别人也听不懂的话语。身边只要有人,就被拉过去。
  王宵猎与李彦仙挪到一边,坐在交椅上,看着天上那轮秀气的弯月。
  过了一会,李彦仙道:“年初镇抚救陕州时,我只觉得邓州的军队甚是能打,一战逼退金军。今天到襄阳来,才知道原来背后有这么多道理。”
  王宵猎道:“世上的事,绝大多数都不难。真正重视起来,仔细研究,认真去做,总不会做得太差。我手下的军队就是如此。从我开始,一直到下面士卒,这几年来一直都研究战争。军官们研究怎么指挥作战,士卒研究战场上怎么配合,怎么交锋。几年的时间,有今日的样貌。”
  李彦仙感叹:“若不是听镇抚说,我还不知道可以这么带兵。陕州的将士,多是激于意气,聚到我的身边,与我同生共死。战场上自有一股昂扬之气,只是与镇抚手下相比,显得粗疏了。”
  王宵猎看着天空。过了好一会,才道:“凡事有利有弊,想两全其美何其难!现在我手下兵马对于战争的认识,应该比其他军队强。对于怎么指挥,怎么作战,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有个缺点,军心士气不高。打的顺利的时候,自然士气如虹。但战事不顺利,非常让人头痛。我一向谨慎,没有把握的仗基本不参与,没有遇到这种境况。但在平时演练的时候,却能感觉得出来。”
  说到这里,王宵猎想起两三年前救洛阳失败,自己一马当先冲杀,手下士气如虹。当时种种,现在想来如同做梦一般。现在自己规模大了,这支军队却再不是从前的样子了。
  李彦仙道:“人总是贪生怕死。若不是激于忠义,在战场上有几人能镇静自若?为将者,战场上必须勇猛如龙,不能丝毫退缩。若不如此,士卒岂会舍生忘死!”
  王宵猎摇了摇头:“我军中还不是观察所说的。到了临战时,除非有令撤退,否则无人退缩。为什么?因为参战的将领士卒都知道,相比于战斗,退缩更容易败,更容易死。平时练得多了,这种观点早已经深入人心,成了本能。”
  李彦仙一愣。道:“这种办法,还是第一次听说。士卒入军,大多不识字,懂的道理也不多,想让他们明白这样一些道理,绝非易事!”
  王宵猎道:“所以我军中一直有教书先生,如同教头一般。每到闲暇时,都教将士识字。长年累月下来,大部分人都能认识些常用字。识字了,许多东西也就好讲了。”
  读书识字不但能学到知识,还能够开扩眼界,拓宽思想。一个多数人识字的社会,跟绝大部分人是文盲的社会有着根本的不同。
  李彦仙想了一会,不由摇头道:“我听了半天,还是不知道镇抚说的军心士气不高,到底是什么意思。听你所说,士卒也算英勇,作战坚决,怎么会有军心士气的问题呢?”
  王宵猎抬起头,看着天上的月亮。缓缓地道:“因为这个世界上,人很奇怪。你觉得讲透了,大家都明白道理了,一切就该顺利了。却不知道道理讲透了,人也就要自己想,要把自己说服。你要告诉他们为什么参军,为谁打仗。这个道理讲不通,军心士气就有问题。”
  宋朝立国,宋太祖曾经说过欲让天下武人尽读书。但过了没多少年,宋真宗时,就是那个写《劝学诗》的宋真宗,却明确表示武将不需要读书,甚至特意提拔不识字的武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有些人的眼里,不识字性子粗鲁,但却忠诚。忠诚是他们眼里最重要的品德。当然,实际上忠诚不忠诚与武将识不识字没有关系。
  不只是这个时代,在以前,在后来,都有许多人认为武将兵士不需要思想,只需要执行命令。甚至还有很多人认为,武将和兵士一旦认识了字,想的就多了,不容易管理。
  是不是这样呢?看是什么样的军队。对于有些军队来说,也不能说这样没有道理。但王宵猎不想要那样的军队。
  为谁而战?为何而战?这两个简单的问题,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关乎命运。
  李彦仙摇了摇头。他自己军队的性质,带兵的风格,让他没有这方面的烦恼。现在的李彦仙,理解不了王宵猎到底在烦恼什么,担忧什么。
  陈求道、陈与义和汪若海不耐烦几个武将咶噪,来到王宵猎身边,坐了下来。
  陈求道道:“两位镇抚在这里相谈甚欢,不知在说些什么?”
  李彦仙道:“年初王镇抚救陕州,由于战事紧急,我们没有机会坐到一起说话。今日得闲,便就说些闲话。我们两个还有翟观察,正当中原正面,要相互提携才是。”
  陈求道点了点头:“听闻兀术将带兵西来洛阳,到时免不了要有大战。”
  王宵猎道:“兀术是要入陕西的,最少下在不会南下襄邓。几十万大军的决战,我们这些小角色还没有资格参与。只要紧守地方,不要被人小看了就好。”
  汪若海道:“兀术若带兵入陕西,观察可以带大军入洛阳,断他后路!”
  王宵猎笑着摇头:“金军哪来的后路?占了洛阳,兀术也不过是换一条路走而已。中原已废,洛阳的战略价值已经去了一大半。短时间之内,除非金军迁都开封府,不然没大用。”
  几个人聊了一会现在的局势,并没有什么新鲜。中原成一片焦土,洛阳的战略价值大减,没有发生大战的理由。南北争战的焦点,一是江南,再一个就是川陕,中间反而是最平静的。
  李彦仙道:“适才听王镇抚讲,他现在最担心的,是军心士气。我想今年连胜两场,怎么会担心军心士气呢?说起来,才知道邓州军与我不同。”
  陈与义道:“其实军中平静,军心士气也没有大的变化。”
  王宵猎叹了口气:“没有变化,就是让人担心的事。不到两年时间,我们招兵五万,却有三千多逃兵!你们不要觉得这件事情小,这是大事!逃兵离开了军队,还大摇大摆聚成团伙,成为势力,可见在他们眼里逃兵是平常事。如此下去,可如何得了!”
  说到这里,王宵猎有些无奈:“有的时候,我说的次数多了,有人嫌我啰嗦。甚至还有人觉得我说的毫无道理。现在钱粮充足,有什么好担心的?我告诉你们,解决不了士卒为什么参军,到底是为谁而战的问题,以后会出大事!”
  中国抗战的时候,最大的兵源地是四川。八年抗战,三百多万川人出川,补充军队兵源。王宵猎最初读到这些,资料宣传者无不慷慨激昂。说什么无川不充军,死了多少人,回去多少人,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四川之类。王宵猎初读,同样是热血沸腾。
  实际情况呢?大部分川人出川,是被拉壮丁的。拉壮丁黑暗残暴,路上如同犯人,被草绳一个一个串起来。大部分人死在了路上,根本没有机会上战场。新中国刚建立,控诉拉壮丁的四川方言的文艺作品不少。种种惨状,让人看了落泪。
  一边是大量四川人参战,一边是大部分壮丁死在路上。这样的效率,让人怎么想?拉壮丁的民国政权要不要负责任?抗日战争这样的正义之战,却是这样的现实,后人该怎么看?
  现在王宵猎的军队,以及军事制度,动员制度,只是有了初步构架。如果不注意,真到了决战的时刻,谁敢保证军队和政权不会出现拉壮丁的样子?
  王宵猎考虑军队的政治问题,正是因为这样的担心。一支军队,必须要解决为谁而战,为何而战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才应刃而解。


第308章 路途多艰
  衙门口站着几个兵丁,衣衫不整,刀枪杂乱。见到人过来,几双眼睛都放着光,上下打量。好似饥饿的猛虎看见肥羊,浑身上下透露着贪婪。
  林升源吓得一缩脖子,不由自主地靠近了黄员外。
  进了衙门,由熟识的士卒带到一处厅堂前。进去通报了,让黄员外和林升源一起入内。
  进了厅堂大门,就见里面案面后坐了一个官员,旁边散布着几个处理文书的吏人。那个官员趴在案上,正在撕一只烧鸡。见到黄员外和林升源进来,猛地抬起头来。
  黄员外被那官员看得心里颤。急忙从怀里掏出一錠白银,上前放在案上。陪着笑道:“孛堇拿去买酒喝。许多日子没有来,小的心里想念孛堇得很。”
  那官员拿起银锭收进怀里,脸色立即缓和下来。笑道:“这周围的人,你最教顺,实在不是其他人能比的!有什么事,我必然尽力助你!”
  黄员外道:“小的在襄城待了些日子,实在不好熬下去。若是有队伍去大名府,孛堇跟带队的将领说一声,小的随着一起去。”
  那官员听了,摇了摇头:“前些日子就告诉你,四太子带大军西来,你还是先待在襄城。若是走在路上,被四太子的人看了你的布匹,说是军需,夺了去可是无处说理。”
  黄员外道:“这传言听了许多日子,莫不是误传?不用一个月,小的就可以回大名府。”
  那官员道:“怎会是误传?你以为大军出行,跟你贩货一样容易?不瞒你说,四太子大军已经启程,现在估计到宿州了。你现在回大名府,正好路上撞见!”
  听了这话,黄员外直叫苦。兀术大军西来,横绝数州。一般的百姓也就罢了,黄员外这样带着大批珍贵货物的,可不敢走。被军队撞见,抢了货物去,只能自认倒霉。
  又问几句。那个官员道:“你若不信,可以问周边百姓。四太子西来,南边王观察不敢怠慢,也起大军来汝州。不要一个月,两军就要撞到一起了。”
  黄员外听了,在案前怔了一会。想来想去没有办法,只好与林升源出了厅堂。
  走在街上,林升源看路边有好几伙人,看着自己的目光极是不善,不由心里发紧。离此两里之外就是襄城县城,那里有王宵猎大军驻扎,社会平静。但出城没多远,就是金人辖下,鱼龙混杂,治安极是混乱。到襄城有些日子了,林升源自从初来时到过这里一趟,再不敢过来。今天是没有办法,被黄员外强拉过来的。布匹运到襄城有些日子,迟迟无法成形,黄员外心里焦急。
  走不多远,看见路边一家馄饨铺子,黄员外道:“我们喝一碗馄饨,填填肚子。吃过了,我去找几个熟识的员外,与他们一起商议看怎么办。”
  林升源苦着脸道:“员外,我们还是速速回县城里去。适才走在路上,我看好几伙人,看我们的眼光不是好路数。这里的官员只收钱,听说当街杀人都没有人管!”
  黄员外道:“你如此怕事,不知离开开封府的这几年是如何过的!”
  林升源道:“那个时候没有办法,过一天是一天,当然不会想太多事情。现在不同,我在襄阳过着大好日子,怎么会以身涉险?”
  黄员外见林升源无论如何不肯,没有办法,只好与他一起回县城。到时派个人,去请这些员外就是。在襄城县里,更加安全。
  到了县城外面,林升源和黄员外掏出文书,给守城的军官看了。军官交还回来,道:“员外,听说最近金军西来,北边可是不太平。”
  黄员外叹了口气:“这话我听了十几天了,一直走不了,真真是急死人!适才听对面的人说,有什么四太子,带着数万大军西来。”
  军官道:“兀术四太子,从真州要到洛阳来。王观察怕他不利于汝州,也起大军北来了。”
  黄员外听了一惊,急忙问道:“那会不会打仗?襄城这里会不会有大军来?”
  军官道:“襄城不在去洛阳的路上,不会有仗打的。不过,金军西来,绵延何止百里,北去的路暂时不通了。员外安心在襄城住些日子,不必心焦。”
  黄员叹了口气:“只好如此了。眼看着就要到中秋佳节,无法回家团聚了。”
  说完,与林升源一起,进了襄城县。黄员外是多年在外的客商,为人又八面玲珑,与这些守城的官兵关系错,总是能够得到最新消息。
  回到了客栈,林升源道:“员外,你看回到宋境,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下来。在对面,走在街上都提心吊胆。我看路边的闲汉,看我们的目光都吓人!”
  黄员外道:“你是安稳日子过久了,自己吓自己!对面一样许多人,还不是好好活着!”
  林升源道:“哥哥,若有办法,大家都到城里来过日子,哪个会在那边?在那里的,若不是本来就不是好人,就是不得不过去做生意的人。”
  黄员外不纠结此事。一屁股坐在凳子上,在那里低头沉思。这次运气不好,刚把布匹运来,就碰上兀术西来。这个年代的军队不可小视,特别是金军。运气不好,货物被他们看上了,直接夺去。运气再坏一点,安上个罪名,甚至连性命都丢了。兀术是四太子,手下更是骄横。
  想了许久,黄员外叹口气:“没有办法,只好在襄城多待些日子。”
  林升源急忙道:“这怎么可以?当时说好的,货到襄城,我便拿钱回襄阳。在这里不回去,家里女儿不知道有多么担心!我们父女相依为命,可不能如此!”
  黄员外道:“货运不出去,我也拿不到货款。你以为这生意是我一个人做吗?你要回去,便先不拿钱,等我下次来时再算!”
  林升源如何肯?自己这次与黄员外做生意,是要赚钱的。钱赚不到,白费几十天时间,回家如何交待?在那里争执几句,见黄员外实在拿不出钱来,只好答应一起住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13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2/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汉之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