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厅里,金将胡刺道:“城外有南朝大军,今夜许多人在这里,怕是会有意外。”
沈遵笑道:“将军大虑了。临潼虽然是小县,但城池坚固,自古就是京兆府的门户。南军不过是邓州来的王镇抚三千人,就是城外列阵,也不是将军的对手。何必担心他们!”
胡刺点了点头:“说的也是。我虽然只有七百人,对阵三千宋军也不惧他!今夜你仔细安排,在城墙上各处设警。一有意外,立即知会我!”
沈遵恭恭敬敬地称是。
胡刺又道:“听闻你前几日纳了一个小妾,是中原流落来的歌女,天生一副好嗓子。将士们这些日子守城累了,便让她出来唱支曲,也让儿郎们受用。”
沈遵面有难色。见胡刺的脸色不好看,急忙道:“将军开口,下官遵命就是。”
胡刺满意地点了点头。看看天色,对沈遵道:“我回去歇息一番。你去准备吧。”
沈遵点了点头。看着胡刺出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目光变得锐利。
安排了今天的事情,沈遵慢慢踱到后衙。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到了偏房的院里。进了院子,正见一个老儿在院子里扒着一棵腊梅在看。
沈遵道:“金阿爹,玉娘有没有在房里?”
金阿爹回头看是沈遵,用手指着旁边的房子道:“在、在——”
沈遵急忙摆了摆手:“晓得了。我找玉娘有些事情,阿爹请自便。”
说完,进了旁边的房子。
玉娘正坐在窗前乡绣一方手帕,见沈遵进来,急忙把手帕收了起来。起身行礼道:“见过官人。”
沈遵摆手:“不必多礼。我此番来,是有事情与你商议。”
说完,在玉娘的身边坐下。轻轻抓起玉娘的手在手里握着,轻轻抚摸,一时没有说话。
玉娘也不着急,就静静坐在那里,转头看着窗外。
过了许久,沈遵才道:“今天我阿爹七十寿辰,我欲大摆宴席,请了金军首领来赴宴。”
玉娘淡淡地道:“官人的事情,贱妾不懂。”
沈遵道:“金军首领胡刺听说你以前是唱曲的,让你今夜唱几支曲儿,给大家助兴。”
玉娘猛地转过头来,看着沈遵。怒道:“官人,你在金人手下做这个知县,可以说为了爹娘,不必多怪你什么!我是你的侍妾,再算不得什么,也是你的女人!你让我抛头露面为金贼唱曲?!”
沈遵叹了口气:“那个胡刺语气不善,我实在拒绝不得。”
玉娘不住地冷笑:“拒绝不得?你还算是男人!早知道如此,我宁愿饿死,也不到你家里来!什么口口声声为金人做知县是不得已,保全家人。不过怕死而已!”
沈遵道:“我是怕死。不过没有你说的那么不堪。”
玉娘猛地把手抽了出来,鄙夷地扭过头去。
沈遵坐在那里,沉默了许久。才道:“唱支曲儿你觉得丢人了?玉娘,今天晚上我可是赌上了身家性命!唉,本来不想告诉你,可我憋得实在难受啊!”
见玉娘依然不看自己,神情冷漠。沈遵道:“朝廷大军已到临潼城外,你以为我不晓事理吗?我告诉你吧,我已经见过了城外军队的曹统制。与他们商量好了,今天晚上大军攻城!”
“什么?”玉娘猛地转过头看,看着沈遵。
沈遵点了点头:“没错,我已经决定今晚献城!设宴招待金军首领,就是方便接应宋军进城。这个时候,你说,金军要你去唱几支曲,我如何拒绝?”
玉娘看着沈遵的眼睛,过了好一会,才道:“你说的都是真的?”
沈遵点了点头:“若有一句虚言,天打五雷轰,我不得好死!”
玉娘默默点了点头,轻轻握住沈遵的手。那手又软又滑,带着玉娘的体温。不大一会,沈遵觉得自己的手温温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
玉娘道:“我是个苦命的人。两三岁的时候,便被扔到开封城的道边,差一点就冻死了。幸好金阿爹看我可怜,收留了我。他一生不会别的事,只会帮人拉弦子,给富家子弟做个帮闲。奈何阿爹天生地口吃,一辈子也没有几个人听他说完一句话,帮闲如何做得?饥一顿,饱一顿,把我拉扯成人。好不容易我到了十三岁,天生一副好嗓子,便与阿爹一起到开封的酒楼卖唱。唉,刚刚有些名气,我们父女不愁吃穿了,就到了靖康年。靖康的时候,开封的百姓惨啊!几句话哪里能说得清?开封城被金人破了,多少人死了啊!我们父女随了一个员外,糊里糊涂流落到临潼县——”
说到这里,眼泪从玉娘的脸上流了下来。
“我明白,我明白。”沈遵轻拍着玉娘的手。“现在朝廷大军来了,必然能够恢复临潼,重占京兆府,不会再有从前那些惨事了。今晚只要金人首领都在县衙,我帮宋军开了城门,一切都会好起来。”
玉娘点了点头,轻轻擦掉了泪水。突然,猛地抬起头来:“官人真地没有骗我?”
沈遵忙道:“怎么会骗你?自然没有。我的身家性命,也会押在里面了!”
玉娘点了点头:“既是如此,我心里有数了。你若有事只管忙去,我与阿爹商议。你做的是为国为民的大好事,我必不会让你失望的,只管放心!”
沈遵拍拍玉娘。站起身来道:“今夜拜托娘子!”
说完,站起身来,轻轻出了一口气。今夜如果成功,就洗脱了自己降金的屈辱。宋军夺城之后放弃又如何?他们总不能置自己不顾。跟着南下就是了。
第391章 夜宴
到了傍晚的时候,天突然阴了起来。没有一丝风,反而没有白天那么冷了。城中的人知道,这个样子是又要下雪了。看看就到年关,雪倒是一场接着一场地下。
县衙里,燃起了几堆火。一百多个金军首领,杂着城中的几个重要人物,人声鼎沸。有白天参加宴席的金军不愿走,在门口磨磨蹭蹭。胡刺派了自己的亲兵来,才把这些人赶走了。
院子北边搭了一个戏台,上面演着各种剧目。这个时候的戏曲简单,角色就两三个人,不停地换来换去。金军许多连汉语都听不明白,只是看着上面的人动作可笑。到现在看了一天,许多人烦了。
胡刺对身边的沈遵道:“你们汉人,也没有正经的戏。只是两个人吚吚呀呀,哪个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知县,你这里有没有热闹的,上去为大家下酒。”
沈遵连连点头:“有的,有的。将军稍等,一会就上来了。”
正在这时,台上上来一男一女两个人。男的装扮成帝王的样子,女的浓妆艳抹,看不出来长的样子,只知是扮作个美女。在那里哭哭啼啼,不知唱的什么。
胡刺不耐烦,对沈遵道:“这两个鸟男女,在台上唱什么!”
沈遵道:“回将军,他们唱的是马嵬坡。安禄山打破了潼关,唐明皇南逃蜀地,在马嵬坡不得不吊死了杨贵妃。这剧目在关中流传甚广,将军想来没有听过。”
胡刺道:“这故事我也听过。只是一男一女,在那里哭哭啼啼,是个什么意思?”
此时关中残破,百姓不由自主地就想起唐时安禄山破长安,这戏各种各样的名目,到处传唱。本是汉人百姓对现实无奈地控诉,只是金兵哪里懂这些?
安禄山起兵反唐,对唐朝影响深远,甚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也非常之大。安禄山起兵,一是反映了地方军阀的危害,直接影响了五代到宋朝的军事制度。再一个,就是反映了北方的民族矛盾之深。不但让唐朝迅速改变了对异族的政策,还直接影响宋朝。
王宵猎前世讲安史之乱,经常有人会说那是地方实力派叛乱,与民族矛盾无关。这是不对的。不但安禄山和史思明是异族,他们军队中也有大量的异族,还直接异致大量异族将领成为了河北河东地区的实力派,影响后世数百年的时间。实际上在安史之乱发生的时候,唐朝就清醒认识到有民族矛盾的原因。
听着台上的演唱,想起现在的现实,沈遵心中叹气。
唱罢了马嵬坡,上来两个插科打诨的艺人,金军首领的兴趣一下子被提了起来。吃肉喝酒,一边看着台上的故事,众人特别兴奋。
阴得越发厉害,不要说月亮,天上一个星星都看不见。沈遵心中焦急,借故起身,专门到城头看了看自己的布置。安排的是原来自己庄里的庄客,守住了一两百步的城墙。人人都兴奋异常,在那里摩拳擦掌。见到沈遵过来,纷纷行礼,比平时亲热了许多。
看一切都井井有条,沈遵心里放松了一些。
扒在城头上,看着外面漆黑的夜。沈遵对沈如常道:“你点起火把,在这里摇三圈。”
沈如常遵命点了火把,高高举在头顶,使劲摇了三圈。
让沈如常收了火把,沈遵扒住女墙,伸脑袋看着城池外面。没有多久,不远处亮起一道火光。那火光跟城中一样,缓缓转了三圈。
“好了,好了!”沈遵长出了一口气。“你们看好这里!到了时间,我自然吩咐你们怎么做!”
众人听命。看着沈遵下了城墙。
城外的树林里,魏阳道:“这个知县倒是小心,非要先试一试我们在不在这里。”
曹玉道:“此事关乎他身家性命,自然小心翼翼。看这天气要下雪了,到时莫出意外。”
魏阳点了点头:“不错。若天下大雪,我们登城不易。老天保佑,最好是开了城门再下雪,那时就不妨事了。消灭了城中七百金军,京兆府剩二百人,有什么用处?”
曹玉道:“破了临潼,京兆府就到了我们的手中!”
“是啊,今夜攻破了临潼,明天我们就可以进长安城了!与金人打了几年,本朝何曾重占过这么大的城池!到时候,必然会天下震动!天下人,该知道我们邓州军了!”
曹玉称是,心中不免也有些激动。
其实除了河北、河东两路,其他地方金军多是攻破城池抢掠一番后就离去,重占并没有什么。只是京兆府地位特殊,再加上富平新败,能够提振士气。不要说京兆府,两京宋军也重占过。
这次不一样的,是金军没有撤退,而是被宋军抓住机会,乘虚占领京兆府。对于宋军来说,自然是一场难得的胜利。而对于金人,有了这次教训,后方兵力不敢过于空虚。
魏阳派人再次检查了一番手下带的装备是否齐全,便在城外静静地等待。
回到县衙,在胡刺身旁坐下,沈遵道:“将军可还满意?一会玉娘上来唱几支曲,大家尽兴饮上几杯酒,今夜便就如此吧。我到城墙去看了,一切如常。”
胡刺道:“今夜许多手下,都是来听那小娘子唱曲。听说她曾在京兆府卖唱,好大名声!天生一副好嗓子,不知多么好听!今夜看来有大雪,明日宋军也不会攻城,要尽兴而归!”
沈遵连忙道:“是,将军说的是。且尽管畅饮!”
说完,又道:“将军,天色不早,我扶家父回去歇息了。他年纪大了,熬不得夜。”
胡刺看了看不远处坐着的沈朝奉,已经在那里打盹。点头道:“你把老人扶回去吧。看他的样子精神不济,如何与我们这些人一般!再上些酒来!”
沈遵答应。命下人再上些酒来,一个人转到了后边。
见玉娘正在那里整理琵琶,上前道:“接下来就该你上场了,警醒一些!我扶父亲回后衙,他的年纪大了熬不得夜。你只管唱,稍后我再过来看你。”
玉娘听了,猛地抬起头来,看着沈遵。目光有些清冷,不知在想些什么,看得沈遵心里发怵。
第392章 雪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
玉娘的声音如同天籁,不带一点烟火气,似从天外飘来。伴着清脆的琵琶声,在天地间萦绕。一边的金老儿微闭双目,拉着弦子,身子随着曲律摆动,好似非常享受。
随着歌声,乱糟的院子一下子安静下来。喝酒的金军首领傻傻地看着灯光下的玉娘,绰约的身姿有些不真实,好似天上的仙子。
周邦彦是北宋末年的词作大家,精通音律,演唱时非他家可比。
沈遵扶着父亲走向后衙,突然听到前院传来的歌声,突然间有些失神。忽然觉得脸上凉凉的,一伸手,就见一片雪花轻轻落在掌心里,慢慢化掉。
“下雪了——”沈遵口中喃喃地道。扶着父亲,出了衙门后门。
把父亲交给沈如常,沈遵道:“你照顾好我阿爹!若是出了什么差子,惟你是问!”
沈如常急忙称是。扶着沈朝奉上了早已经备好的牛车。
看着父亲坐的车子离开,沈遵在路中间站了一会。黑夜中看不见影子了,才猛地转身。对跟着的随从道:“去东城墙!今夜是否顺利,关系着你我众人的身家性命!”
寒夜里,魏阳伸着手,感受着雪花一片一片落入掌中。周围一片死寂,落入掌中的清凉,给人一种奇特的感觉。好像这漆黑的夜里,唯有这清凉,在陪伴着自己。
曹玉伸手在地上摸了摸,对魏阳道:“地气还热,雪落到地上就化了。天可怜见,一定要等我们进城后雪才下大。这样天气,冒着雪攀城,对我军实在不是好事。”
魏阳道:“不要说下雪,就是下冰雹,只要城中的沈知县不出问题,今夜也要夺下临潼!”
曹玉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黑夜里,一切又沉寂下来。
正在这时,城头上突然出现了一枝火把,缓缓地在空中画出了几个圈。
魏阳对亲兵道:“点火!——千万不要有意外!”
身边的人点起一枝准备好的火把,像城上的样子,在空中摇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