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的火把消失了。过不多久,突然又点起来,在城头上猛地乱摇。
魏阳轻出一口气:“好了,沈知县让我们现在登城。曹玉,你带一百人上城墙。上去之后,立即开东城门,并且要牢牢把城门守住了!我们大军进城,金军就是案上鱼肉!”
曹玉应诺。带着早就挑好的一百人,向城墙摸去。
城上静悄悄的。不多的守城金军都挤在一起,围着烤火。城中征来的丁壮,不时被金兵喊起来在城墙上走一走。都是目不斜视,不停地跺脚。
城东门附近,并没有金军守卫,只有几十个丁壮点了几堆火。火光里,沈遵带着随从,把大绳从城墙上缒下去。沈遵皱着眉头,满面焦急。
突然,一条大绳摇晃起来。沈遵看了大喜:“来了,王师到城下了!”
说完,上前抓住大绳使劲摇了几下,就觉得下面被人抓牢。只是喘息的功夫,一个大汉从绳子上面爬上了城头。见沈遵穿着官服,行礼道:“在下靳都头。见过知县!”
沈遵道:“我本想从上面拴个大筐下去,不想都头自己爬上来了。曹统制可在下面?”
靳都头道:“在的。我们军中的人,爬城墙都是练过的,不必用大筐。用筐要拽上来放下去,反而浪费时间。知县只要守住这段城墙,便就万事皆好。”
说完,四处看了看。从腰间摸出一个竹哨,猛地吹响,好像鸟叫一样。
沈遵知道这是他们军中手段,也不多问。吩咐自己的随从,从上面把绳子拴牢靠了。
不多时间,曹玉带着宋军一个接着一个爬了上来。宋军动作熟练,确实如靳都头所说的,平日里明显练过。动作娴熟,速度又快。
看见曹玉,沈知县才算出了一口气。上前道:“统制,金军的首领被我请了在县衙里饮酒,现在正是热闹时候。城头上的金军,满打满算只有五十多人。”
曹玉依沈遵所说,看着阴暗的城墙。默默数了数火堆,道:“我带一百人去开城门,其他人随着靳都头,把城墙上的金兵结果了。记住,不要让他们逃回去,也不要弄出太大声响。”
靳都头称诺。招呼几个首领过来,吩咐他们各自带人去几处城墙。
迎着寒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曹玉带着一百宋军,在沈遵随从的指引下,向东城门扑去。
守城门的金兵躲在避风的地方打盹,被曹玉带着人从后边摸了脖子,没有闹出多大动静。悄悄地开了城门,曹玉派人把守了瓮城,才向外面的魏阳发信号。
看着大队宋军进城,沈遵急忙对曹玉道:“一二百金军首领在衙门里面饮酒,统制可以派人把衙门围住,让他们一个也走不脱!群龙无首,收拾掉了那一二百人,外面的金军也就好对付了。”
曹玉与魏阳商量一番,当机立断,带了五百人直向衙门而去。
雪越下越大了。昏暗的灯光下,雪花飘飘扬扬,好像一只只蝴蝶在飞舞。台上,玉娘依旧唱着动听的歌。旁边的金阿爹不知不觉脚翘了起来,脸上神彩飞扬。台下,金军的一众首领们喝得开心,说说笑笑。饮着酒,吃着肉,听着台上的歌。
到了衙门口,沈遵道:“金军都到里面去了。今夜守的,除了我的人,都是丁壮。他们都是大宋的子民,统制尽管放心,必会帮你们做事。”
曹玉拿出身上的笛子,轻轻地吹着。声音尖而细,像是鸟声,却又有些不同。若不是特别注意这种声音,根本察觉不到。
一百宋军随着凌都头去了后门。各处围墙的低矮处,曹玉也都安排了人。
曹玉看看沈遵,猛地吸了一口气,飞起一脚把门踹开,提着刀带人冲了进去。
“纵相逢难问。黛眉曾把春衫印——”里面的歌声传出来,沈遵听见,心猛然一下被拽走了。软绵绵地靠在旁边的大柳树上,抬头看天。不见星星,不见月亮,只有漫天的雪花在飞舞。
第393章 破城
看着突然闯进来的宋军,酒酣耳热的金军大吃一惊。胡刺猛地把酒碗摔在地上,跳起来道:“定是沈遵那厮勾结城外南军!直娘贼,今夜要吃大苦头!”
这一叫,身边的金军清醒过来。只是今夜他们来祝寿,许多人没有带兵器,抓起桌椅板凳,呐喊着迎了上去。带着腰刀的,急急忙忙抽出刀来。
玉娘停住歌声,轻抱着琵琶,静静地看着台下。看了一会,转头对一边的金阿爹道:“阿爹,今夜我们是不是做了一件好事?”
金阿爹连连点头,口中道:“好,好,好——”
宋军有备而来,手中刀枪齐备,岂是喝得烂醉的金军能抵挡的。要不了多久,金军便就被压进了院子里面,紧紧聚成一团。
一个金军转头,看见台上的玉娘父女。骂道:“直娘贼,怪不得沈遵让你这小娘唱曲!原来你们商量好了,与城外的南军勾结!”
一边说,一边跳上台来。手中刀一抬,指着玉娘。
玉娘轻声道:“我们本来是宋人,只是手无缚鸡之力,打不过你们,只能任你们欺辱。现在朝廷大军来了,只要还有良心,如何任你们摆布?”
那金人一声冷笑:“任你说的天花乱坠,我只一刀取你性命!”
说完,手中钢刀一挺,向玉娘直刺了过去。突然一道黑影从侧面扑过来,挡在玉娘前面,接住了这一刀。定睛一看,正是金阿爹。
刀深刺进金阿爹的背,血从嘴里流了出来。金阿爹抬头看着玉娘,笑着道:“开,开——”
那个金兵猛地把刀拔出,抬起一脚把金阿爹踢到一边。怒道:“这厮货,赶不及要死吗!”
说完,举着血淋淋的钢刀对玉娘道:“你汉子早早出去了,独独把你扔在这里,就是要你与我们一起死了!爷爷成全他,取你性命!”
玉娘平静地道:“我阿爹说,今天是他一辈子难得的开心日子。我也开心。”
说完,轻轻闭上了眼睛。
那金兵手中钢刀猛地刺出,刺中了玉娘的胸膛。
雪突然下得大了。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像从天上洒下来一样。
曹玉带着宋军,列成队伍,只管向前方杀去。血流满地,院子里与雪花揉在一起,透着凄厉的红色。事出突然,金军溃不成军,很快被一排一排砍倒在地。
金军格外凶悍,没有人投降。宋军也没有要抓俘虏的打算,只管闷头杀过去。要不了一刻钟,整个院子里就倒满了尸体,血拌在半化的雪里,成了一片泥泞。
到了最后,曹玉踏着血色的泥泞登上台,看见了倒在血泊里的玉娘和金阿爹。金阿爹的脸上还带着笑,看着旁边的玉娘。玉娘好像睡着了,抱着她的琵琶。
曹玉道:“这想来是沈知县请来唱曲的人,着实运气不佳。把他的尸体收拾一番,明日葬了吧。”
身边的士卒听命,上前整理父女两人。
曹玉转过身,看雪下得越发大了。地上的血色很快被盖住,就连尸体都成了白色。占据了临潼县城,打开了进京兆府的门户。城中只有数百金军,无论如何都挡不住宋军进城。曹玉轻吐一口气,觉得心中无限畅快。从虢州出发一路西来,没有遇到金军的顽强抵抗,这仗打得实在是顺利无比。
大步出了衙门,见沈遵靠在大柳树下,身上已经满是白雪。抬头看着天空,一动也不动。
曹玉道:“雪下大了,知县怎么在这里?找个地方避一避雪。”
沈遵回过头来,看着曹玉道:“统制打赢金军了?”
曹玉笑道:“我的兵是金人数倍,又是出其不意,哪里会出什么意外?这里面的金人,已经尽数伏诛,一个也没有逃!我听城中的动静,魏统制一定也大获全胜,稍后就有消息了。”
沈遵的样子有些失魂落魄。沉默一会,才道:“里面除了金人,还有其他人的。有端茶的,有递水的,还有台上的唱曲的。不知唱曲的父女,现在如何了?”
曹玉道:“那些端茶递水的,乱战之中死了五个人,还有九人活了下来。台上唱曲的父女,因为在最里面,可没有这么幸运,被金军捅死了。我命兵士收拾他们的遗体,明日找个地方埋了。”
沈遵点了点头,喃喃道:“原来是死了,终究还是死了。——统制,那个女子是我小妾,我自会料理她的后事。今夜没有她,金人未必会闹到这么晚。”
曹玉一下子怔住。万万没有想到,那女子竟是沈遵的小妾。自己带兵进去之前,沈遵可是一个字都没有提。现在人已经死了,再说起来有什么意思?
看沈遵的样子,曹玉没有再说,只好告辞离去。心中总觉得怪怪的。若沈遵心疼那个小妾,应该提前告自己才是。若说不在意,现在的样子又不对。
看着曹玉离去的背影,沈遵只觉得心中五味杂陈。看着漫天的大雪,只能一声长叹。
魏阳到了县衙前,曹玉早已带人在那里接着。叙礼过后,魏阳道:“县衙里能住人不能?我们三千大军,今夜总要有地方住才好。总不能再回到城外帐里。许多军帐都已经收起来了。”
曹玉道:“天下大雪,一时不好收拾。现在水泼出去,很快成冰,实在无法打扫。院子里都是死人血迹,不好住人。只有少量的房屋,可以暂时住一下。”
魏阳看着漫天大雪,道:“这可如何是好?天色晚了,让将士在城中扎营?”
一直不说话的沈遵突然道:“经过了几场大战,城中许多百姓逃了,有许多空房。统制可以在县衙周围的房子住下,百姓们到别的地方睡即可。”
魏阳摇了摇头:“军纪不许。百姓的房子只可借住,还必须要百姓答应。天色晚了,如何能够?”
话音未落,就听见城中突然热闹了起来。空荡荡的大街上,一下子涌出来不知道多少人。许多人举着火把,或者打着灯笼,不住呼喊。
魏阳吃了一惊。忙对亲兵道:“去看看,外面发生了什么事!”
不多时,亲兵回来。道:“禀统制,是城中百姓听说县城光复,出来庆祝。他们连夜备了酒肉,几个父老在街口等着,请见统制呢。”
魏阳愣了一下。道:“刚才消灭金军的时候,城中一点动静没有,我还奇怪呢。”
说完,与曹玉拽开大步,到了街口。就见火光掩映中,街口挤满了人。
魏阳转身对曹玉道:“好了,百姓都出来了,事情就好办了。”
说完,快步迎上前去。
第394章 大军入空城
下了一夜的大雪,深可没膝。只是军情如火,魏阳不敢在临潼耽搁,第二天一早便带兵西行,进攻京兆府。此次自己大军西来,不管胜利再多,不占领京兆府就是失败。
手中拄着一根木棍,魏阳踏雪而行。到了中午,命令军队暂歇,吃些东西再走。
正在这时,前方有两人快步而来。军中的卫士带到魏阳面前,叉手道:“禀统制,军中派往京兆府刺探军情的人回来了!”
魏阳点了点头,问来的士卒:“现在京兆府情形如何?”
士卒叉手道:“回统制,留在京兆府的数百金军今日清晨开城逃跑。城中父老庆贺,凑了牛羊美酒劳军,已经等在灞桥了。百姓们聚在那里,专等统制入城!”
“哦——”魏阳吃了一惊。“逃跑的金军向哪个方向去了?”
士卒道:“听说是逃往咸阳了。不过在路上受到百姓攻击,有多少人能逃脱就不好说了。”
魏阳笑道:“关中百姓吃了金人多少苦,此时不痛打落水狗更待何时?命全军起程,我们不好让父老在灞桥久等。进了城,好好休息!”
京兆府附廓的有两个县,西边是长安,东边是樊川。北周时期,从长安县分出万年县来,随后万年县不断扩大。隋朝时,隋文帝改万年县为大兴县。到了唐朝,唐高祖李渊改大兴县为万年县。此后数百年间,除了较短的时间之外,一直叫万年县。到了徽宗宣和七年,改万年县为樊川县。
京兆府的格局跟开封府很像。附廓两个县,一个县表示地名,开封府的是开封县,京兆府的则是长安县。另一个则是吉庆话。开封府是祥符县,京兆府是万年县。当然大兴也是吉庆话,后世北京做了首都一样有大兴县。只是宋徽宗的思路一直很奇特,改名樊川县后长安就告别都城了。
灞桥是樊川县附下灞河上的一座桥,唐朝开始这里设有驿馆。十里送行,唐朝时的人送别友人东去,就是送到这里,留下了无数的诗篇。今天的灞桥格外热闹。百姓已经把桥上的雪扫得干净,桥旁设有香案,路边摆着酒肉。府城里有地位的人,聚在桥头,翘首等待大军到来。
当魏阳大军出现在视野里,等在桥头的百姓一阵欢呼。
魏阳停住脚,看着迎接的人群,一时间心情激荡。军人打仗,除了沙场上的昂扬激情,谁不盼望百姓们的欢迎呢?参军这么多年,第一次看见如此欢迎的场景。
过了桥,喝了父老端上来的酒。魏阳回头眺望,就见到处一片白茫茫。惟有从灞桥到京光府城的十里长路,已经被百姓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在百姓们的欢呼声中,魏阳带着自己的三千大军,踏进了京兆府城。
虢州,士卒们忙忙碌碌,在准备新年。虽然家人不能团聚,年还是要过得热热闹闹。
官厅里,王宵猎和李彦仙坐在桌旁,听汪若海念着魏阳的公文。
汪若海念完,李彦仙道:“进攻京兆府如此顺利,简直如做梦一般!兀术被挡在渑池,凤翔的讹里朵可没有人挡,如何也不回援京兆?”
汪若海道:“讹里朵的大军兵分两路,一路攻陇州,一路攻凤州,收兵不容易。再者他的前方有张枢密大军,若漏出了破绽,如何得了!”
王宵猎道:“金军本来的布置就是兀术守关中,讹里朵和完颜活女进攻。哪里能够想到,兀术会如此不中用!攻虢州不下,反而把京兆府丢了!依我来看,此战之后兀术只怕要受罚。”
说完,王宵猎连连摇头。前世记得兀术实在是大名鼎鼎,谁知真打起来如此不中用。在自己大军面前轻易调动主力,留下了无数破绽。
实际上金军将领中,兀术的战绩是比较糟糕的。对宋作战,搜山检海闹出巨大动静,最后却劳而无功。历史上后来进攻川蜀,又多次战败。到了岳飞反攻,一败于刘錡,再败于岳飞。只是兀术是金太祖完颜打骨打的儿子,出身高贵,政治上比较精明,最后成了金朝政争的胜者。
李彦仙道:“似兀术这样打仗,只要我们的兵力多上几万,就可以把他和讹里朵、完颜活女分别包围,围而歼之!唉,一直说金兵难打,其实又哪里难打了?”
王宵猎道:“经略,你这样说,就是小瞧了金军。要多少兵力围而歼之?现在的我军,没有五倍以上的兵力,就不敢说能把金军围住聚歼。陕西地区有十万金军,纵然是分割包围,估计也要二十万以上的军队才敢说必胜。这还是依托地理,据险而守。如果让金军合兵一处,二十万大军也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