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汉之国_分节阅读_第169节
小说作者:安化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43
  说到这里,汪若海坐下来。手按着搪瓷缸子道:“休息片刻。大家喝口茶,议论议论。这些年我们与金人战了不知多少场,许多事情不清楚。今天给诸位讲了,必然另有感悟。”
  众人这才收回心神,仔细想着汪若海刚才讲的。联系这几年金军南侵的战事,想起许多事。
  宋朝有主战、主和、投降的矛盾,金国内部怎么会没有矛盾?而且金朝政治粗糙,对内部的矛盾并不掩饰,许多时候简直就是公开场合指着鼻子骂,转身抽刀直接开打了。只是宋朝的情报工作不力,又不重视,一直搞不清楚罢了。
  王宵猎并没有能力派情报人员到金国。只是平时注意收集,兼且有眼线到大名府,略知大概。此次围住兀术,怎么打太过重要,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捊出了一个大概。
  经过讨论,众人终于明白,王宵猎为什么一直下不了围歼兀术的决心。
  喝了几口茶,汪若海站起来道:“诸位应该明白,这一战不能伤了兀术的性命,也不能让兀术全军覆没。但是不是就不打了?不是的!打还是要打,只是有方法。”
  说完,汪若海指着态势图道:“现在金军和我军的兵力部署如下。金军方面。在西线粘罕大军位于云中,一时不能南下。完颜银术可约一万兵,驻防于太原府,抽不出兵来。完颜活女现在驻扎于原州,图谋本朝泾原路。讹里朵驻于凤翔府,分兵进攻陇州和阶州。前面说过,我们进攻兀术,完颜活女很可能坐观成败。最可能回援关中的,是讹里朵。张枢密来文,说会尽全力拖住讹里朵,让他不能撤兵。给的最低期限是一个月。也就是说,我们有一个月的时间对付兀术。”
  听到这里,邵云实在忍不住。问道:“不知如何对付兀术?又不能灭他。”
  汪若海道:“此事我们后边再说。先说我方布置。现在魏阳三千大军占领京兆府。一方面劝说百姓南撤,充实邓州和襄阳。另一方面,估计运不走的粮草之类,发给本地百姓。不只是京兆府的百姓,还包括周围州县的百姓。一旦讹里朵大军回头攻关中,魏阳就放弃京兆府,由蓝田入商州。商州的邵兴已经出兵占领蓝田,一路畅通。”
  说到这里,汪若海加重语气,对众人道:“诸位记住,这一战,讹里朵回兵就是信号。一旦讹里朵重占京兆府,我们立即撤兵。邵云带领陕州兵马回虢州,一起撤回卢氏县。薛成所部则走寿安,撤回汝州去。河东路义军,自然各归山寨。这个时候,战役就结束了。”
  喝了一口茶,汪若海看着众人道:“下面讲的,是与兀术作战的原则!”
  听到这里,众人一下子都挺直了腰,看着汪若海。
  汪若海道:“镇抚定的对付兀术的战法,就是把他困在渑池,磨死他!邵云所部紧守渑池城,绝不可让兀术攻破了城池。如若不然,就要到陕州防守,效果差了!”
  邵云站起身来,叉手道:“谨遵号令!只要我军中还有一人,绝不会让兀术破城!”
  汪若海点了点头。又道:“薛成和河东义军,要断绝兀术的后路。第一,不许兀术军中有小股部队出来游荡。凡有小股部队出来,不管是侦察,还是抢粮,都要坚决消灭!要做到让兀术军中人人自危,不敢出军营半步!第二,断绝兀术粮道!兀术的粮草要靠孟邦雄征集,都在洛阳。洛阳到渑池一百五十里的山路,要让他们运不了粮!守护粮草的军队少了,就派兵消灭。守护粮草的军队多了,不够路上吃。”
  薛成、李宋臣、李实和梁兴、赵云等将领一起起身,叉手领令。他们的军队加上张玘,能战之兵有一万多人,足够守好洛阳到渑池的道路。
  汪若海对张玘道:“薛成和河东义军主守北路,张将军可告诉董观察,守住南路。你们的军队加起来近两万人,应该不惧兀术之军。”
  张玘叉手道:“末将谨遵号令!”
  汪若海道:“如此只要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让兀术生不如死!纵然他的军队安然无恙,这段时间的经历,足够他记一辈子了!总而言之,镇抚的方略,就是不要兀术的命,要他半条命!除此之外,各部要注意迁移渑池周围的百姓。除了平原地区的,山区的也要转移。防备日后金军报复。百姓统一走寿安到汝州,那里自有安排。”
  说到这里,汪若海道:“时候不早,大家再喝一会茶,议论一番。明天上午,依然在这里,大家把意见说一下。镇抚吩咐,此战要让每一个人都明白怎么打,同时也要听取每一个人的意见。后天一早我就返回,在此之前大家有话尽管说。——时间不早,薛统制命人准备晚饭吧。”
  薛成听令。出去吩咐士卒淮备酒饭。军中杀了几只羊,还准备了几坛酒。要过年了,自然要热闹一下。这些人天南海北,难得聚在一起,自然不能亏待了。
  林学究坐在房里看书,目不斜视。虽然他对院子里议论的事情很好奇,但知道那是军国大事,别人不说,自己绝不问。不但不问,还绝不会偷听偷看。就连妻小,也都被他留在房里。
  听见外面杀羊的声音,妻子道:“官人,他们准备做饭了。看天色不早,我们也要吃饭。”
  林学究道:“你看廊里面的人出来了没有?”
  妻子伸头出去看看,道:“还没有。”
  林学究道:“没有出来,就是他们还在议事。不许出去!”
  妻子只好拉着孩子在一边坐下,看着屋顶百无聊赖。
  过了不到半个时辰,汪若海吩咐散了,大家准备吃晚饭。走出棚来,见夕阳斜照,院子里的风景极是美丽。看了一会,对张玘道:“这家的主人呢?看他是个读书人,闲谈几句也好。”
  张玘道:“参议,林学究是个极懂分寸的人。他见我们在这里议事,自己关在书房里,绝不多听一句。参议若不吩咐,只有我们的人散了,他才会出房来。”
  “原来如此。”汪若海点了点头。“这倒是个妙人。我们议事已毕,去请他出来吧。”
  说完,到了林学究房前。汪若海道:“在学究家里议事,学究多有不便。我们议事已毕,看天色已晚,今夜请学究闲饮几杯,如何?”
  林学究听了,急忙放下手中书本,打开房门出来。向汪若海拱手:“多谢官人。”


第401章 大局已定
  请林学究到廊里坐下。汪若海对薛成道:“明天就过年了,你去取几斤好羊肉来,送给主人家。这个时候占他家院落,极是不方便。”
  薛成应诺。不多时回来,跟着两个士卒。一个士卒手中提了一条羊腿,还有两条大鲤鱼。另一个士卒则拿了一袋米,还有一篮子鸡蛋。
  汪若海对林学究道:“小小礼物,不成敬意,学究莫嫌弃。明日过年,家里人一起热闹一番。军中带的有酒,一会再搬一坛过来。”
  林学究连连摆手:“如何使得!我若收了,岂不是让人嘲笑我贪图财物!”
  汪若海笑道:“学究,不要太过迂腐。我们占你家的地方,些少财物算得什么。学究推辞了,反而就着相了。大丈夫立世,岂会在乎身外物!”
  林学究听了,不由连连点头。再不推辞,喊出妻子把礼物收了。
  在棚子下面摆好酒席,让薛成、邵云、张玘、李宋臣和梁兴作陪,汪若海请林学究喝酒。
  酒过三巡,汪若海对林学究道:“自数年前金军破了河南府,这一带就不太平。学究住在这里,可还方便吗?这里虽是深山,金兵未必就不进来。”
  林学究道:“参议过虑了。渑池北边这片山区,到处都是百姓结寨,金军如何敢来?前几年,张太尉在渑池的时候,手下兵马数千,周围数百里都知道他的名声。”
  汪若海道:“这次不同了。我们围了金国四太子,事后他必然怀恨在心。现在我们一边打仗,一边组织百姓南迁。唐州、邓州和襄阳府到处都是闲地,还容得下人。”
  林学究道:“我累世住在这里,岂能够离乡远去?金人诸事不通,岂能久占中原!”
  汪若海对梁兴道:“此战结束之后,金军很可能对洛阳周围的百姓报复。如果事情紧急,你可以把这里的百姓接一些回山寨。洛阳周围,甚至包括开封府周围,不打个痛快,打成白地,只怕不行的。两京繁华地,经了这场劫难,不知道要多少年才恢复过来。”
  梁兴称是。太行山离黄河不远,扼河东路南下、东去的要道,辅射周围许多地方。
  几个人一边饮着酒,一边说着闲话,不知不觉夜已经深了。
  第二天正是除夕,又议论一天。等到初一,汪若海取道土壕镇,在初三回到虢州。
  此时天近傍晚,一抹斜阳铺在空中。屋檐的冰凌半化不化,随着夕阳,又慢慢开始冻上。树上有喜鹊在叽叽喳喳,地上的枯草带着碎冰,是冬天的模样。
  把汪若海接入衙门,王宵猎道:“正是过年的时候让参议跑一趟,着实辛苦了。”
  汪若海忙道不敢。
  王宵猎轻轻点了点头,看着汪若海,沉声问道:“如何?”
  汪若海道:“这些日子兀术发了疯一般,天天驱赶士卒用尽各种手段攻城。邵云等人同样是想了各种办法,守得渑池城如铜墙铁壁一般。短时间内,兀术应该攻不破。”
  李彦仙道:“西边来的消息,魏阳占领京兆府后讹里朵大怒。只是他被吴玠兄弟和杨政拖住,一时间无法撤军,只能严令兀术立即入关中。攻不破渑池,兀术的罪责不小。”
  王宵猎道:“灭了兀术不算本事。这次能让他生不如死,才是我们的本事!参议,你看河东义军如何?能不能帮薛成掐断兀术的粮道?”
  汪若海道:“此次我见了李宋臣、李实和梁兴、赵云等首领,倒是出乎意料之外。虽然他们的军队都是缺吃少穿,士卒也许多老弱,但战斗意志极为坚强。薛成让他们挑选精干能战之后与自己渡河,一共大约有七八千人。相对来说,李宋臣的兵少一些,梁兴和赵云的兵多一些。没有办法,灵石离太原府比较近,李宋臣多次被银术可围剿,过得更加艰难一些。”
  王宵猎又道:“参议看他们的兵如何?”
  汪若海道:“受的训练很少,阵容不整,旗帜不全。依我看来,列阵而战他们只怕是不行的。但是在山区作战,小股出击,应该不会差。”
  王宵猎道:“义军就是如此。都是百姓参军,没有系统的训练,军官没有完整的学习,正式作战当然就会差一些。等到了春天,我们再想办法。”
  一边说着,三个人在案边坐下。
  李彦仙道:“邵云所部,现在粮草充实,又跟着我守过几次陕州,应该能守住渑池。我现在担心的就是薛成和河东义军,能不能断了粮道。”
  王宵猎道:“经略,现在兀术的心思,只怕都在怎么攻破渑池上。讹里朵一时不能回军,给他的压力应该不小。本来让兀术守关中,结果他让韦仪在虢州,自己带兵到洛阳去了。我们一战杀了韦仪,把兀术堵在渑池以西,这个局面让金军很被动了。我估计,初期兀术可能不在乎自己的粮道。等到薛成等人把粮道断了,兀术军中缺粮,那个时候只怕就晚了。”
  说到这里,王宵猎摇头道:“渑池一战结果如何,关键是看前线的将领能不能领会我们的意图。既不能把兀术赶尽杀绝,又不能放过他。拿捏住了这中间的分寸,这一点就有了八成把握。”
  说完,看看天色,道:“太阳快要落山了,我们不说这些烦心事。今天初三,参议回来,备些酒菜给他过个晚年。我们三个人说些闲话。战事大局已定,不多操心了。”
  说完,让卫兵吩咐厨房,做几个好菜,今晚三人饮酒。
  围着一个火炉,三个人坐下。王宵猎吩咐亲兵,去取了一瓶酒来。道:“这一坛葡萄酒,与以前的萄葡酒不同。是用白酒为基,泡入精选野萄葡,加入许多药材,整整泡了六个月。喝起来甘甜可口,不似平常卖的白酒猛烈。不过酒劲还是大,又容易入口,一不小心可会喝醉。”
  汪若海急忙摆手:“我不胜酒力。这样的烈酒,哪里敢入口!”
  王宵猎道:“现在过年,我们放纵一次。今晚三人,好好吃一顿肉,饮一次酒!”
  说完,把坛泥拍开,倒在了三个碗里。
  正经来说,这实际上露酒。露酒在中国的历史久远,以前是以黄酒为基,有了白酒自然就改成以白酒为基。度数比白酒略低,或是果香,或是花香,或是药香,极容易入口。
  从王宵猎开始制造白酒,到现在不过一两年时间。这么短的时间,神仙也做不出好酒来。现在的白酒除了封存的,就是酒馆便宜售卖。许多地方,白酒已经成了民间认可的便宜酒。
  白酒是固体蒸馏,出酒的度数不是调配来的,而是酒的自然性质。最开始出的酒度数高,许多地方称为酒头。实际上不适合饮用,一般储存多年之后用来勾兑。最后出的酒度数低,味道淡,一般直接加入蒸酒的甑里,重新蒸馏。稳定出酒的时候,一般就是五十多度。
  白酒不能直接加水降度,不然酒的品质会大受影响,好酒也成了掺水的劣酒了。后世的低度酒有严格的工艺,是新中国组织力量科技攻关来的,并不是简单调配来的。售卖的有些酒度数特别高,甚至有的直接售卖酒头,可以到七十多度。这些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酒头,有自己的工艺。
  唐朝是中国露酒最繁荣的时候,名目繁多。王宵猎新制的萄葡酒,是参考了唐朝的工艺,加上了自己的创意。把便宜的白酒,调成了高级的萄葡露酒。
  看着酒碗里酒色深红,散发前淡淡的萄葡的香甜。李彦仙道:“这酒看起来香甜,只是不知道有多烈。前些日子,我听说白酒最烈。心中不信,喝了不到一瓶,便就醉得人事不知。”
  王宵猎道:“不似一般白酒猛烈,不过酒劲却大。我边喝边说话,不要喝得急就是了。”


第402章 小聪明与大智慧
  过年的时候,菜特别丰盛。上了四个凉菜:炒绿豆芽、地皮菜炒鸡蛋、小葱拌豆腐和凉拌的菠菜粉丝。四个热菜:黄焖羊肉、板栗烧鸡、蒸排骨和连汤肉片。饭后还有一个银耳莲子羹。
  王宵猎喜欢吃好的味道,但不挑剔。对食物的要求是当季、新鲜、干净、搭配合适,成菜要味道鲜美。不喜欢罕见的食物,也不喜欢吃野味,一般要求做菜的过程不是非常复杂才好。
  酒过三巡,三人有些上头,话题慢慢发散开来。
  放下手中酒杯,王宵猎道:“最近一年,我要求各地收集金虏南犯时,拼死抵抗的人和事。有的要立碑建庙,有的要给予奖励,或者要照顾他们的家人。收集上来的很多。不过要奖励他们时,却有很多人不同意,让人烦恼。”
  李彦仙道:“这种事情还会有人反对?镇抚该重惩才是!”
  王宵猎苦笑着摇头:“经略,反对的人有反对的理由,岂是重惩就可以的?”
  见李彦仙不信。王宵猎便道:“不瞒经略,整理出的这些人里,自然有忠君爱国之辈,一向为乡邻推服。但还有一些,平日里或是欺行霸市,或是打人抢夺,甚至有无恶不做的。当金虏杀来的时候,官员士绅逃走一空,反而是这些平日里的游手子弟,奋起与金人作战。你们说,纪念这些人,有人反对不是寻常的事?不但是官员反对,有许多百姓也不同意啊。”
  听了这话,李彦仙不由张大嘴巴。过了好一会才道:“有这种事?”
  王宵猎道:“怎么会没有?经略,你年幼的时候,也不是乡邻眼里的听话少年吧?”
  李彦仙苦笑着点头:“我少时仰慕英雄故事,好结交豪杰之士,自然不是。”
  王宵猎点头:“正是如此。前些日子魏阳攻临潼,知县沈遵主动献城。献城的时候,他命自己的小妾玉奴在里面唱曲稳住金军,我军乘机缒城而上。破了城,那个玉奴和父亲一起惨死。听魏阳说,其实沈遵出去的时候,玉奴已经知道要发生什么了。但是她知道是引朝廷大军进城,还是主动去死。死了之后她的父亲脸上还带着笑呢。这种事,又该怎么说?”
  李彦仙道:“人的身份不同,各自做好自己的事。又有什么可说的呢?”
  王宵猎道:“沈遵献城,用的却是别人的命。而且自始至终,没有向玉奴透露一个字。若是作为寻常百姓,该怎么想呢?天下板荡,要救天下,自然要付出代价。难道百姓就是代价?”
  见李彦仙不说话。王宵猎一口把杯中的酒饮下,夹一筷子绿豆芽在嘴里面嚼着。
  所有菜里,王宵猎最喜欢吃绿豆芽。这个菜简单,不挑气候,不挑地理,随时随地都有。做法也简单,可以烫了之后凉拌,也可以清炒,都是一样的清香可口。
  过了一会,王宵猎问汪若海:“参议怎么看?”
  汪若海叹了口气:“细细探究此事,沈遵却有许多不该。虽然献城是大功,但却心狠了些。玉娘是他小妾,事情可以做得不必如此绝情。”
  王宵猎道:“玉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说的多了,沈遵难道不怕他漏了口风?”
  汪若海苦笑:“那只能怪自己命不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16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9/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汉之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