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汉之国_分节阅读_第168节
小说作者:安化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43
  这个局势大家都看得清楚,就连兀术自己也清楚。只是魏阳占领京兆府太过震撼,兀术就是拼着命不要,也不敢撤退。他一定要尽快进入关中,重新占领京兆府,不然无法交待。
  前线的将领都很兴奋,发到虢州公文一天几封,要求与金军决战。王宵猎仔细权衡,一直不犹豫不决,不做决断。现在不但是前线的将士焦急,李彦仙也急。
  看着外面的风雪,王宵猎道:“与不与兀术决战,是一个战略决定。不但是影响现在,还会影响数年之内邓州的形势。甚至,一个不好,会直接影响金国内政。”
  说到这里,王宵猎转过身,看着李彦仙。沉声道:“都知道兀术是四太子,其实他是金国太祖阿骨打的第五子,只是太祖嫡长子绳果早亡,如此称呼而已。经过灭辽、破开封府等诸多的战事,现在金国的政治势力,主要有粘罕与诸太子两大派系。现在陕西的战场上,主帅讹里朵是二太子,加上兀术这个四太子,是以太子派系为主。完颜活女是粘罕的人,不管怎样,他很可能不会回兵救京兆府。”
  李彦仙愣了一下,道:“完颜活女是娄宿之子,一直归云中枢密院指挥,此事我倒知道。不过金国内政,所知不多。镇抚远在邓州,又如何知道这么多事情?”
  王宵猎道:“我们与金国交战,岂能连金国的政治都不知道,怎么可以?当然多方打探,甚至主动派人到北方查访,才能知道的多些。搞清楚金国内部情况,可花了不少力气。”
  说完,王宵猎又道:“经略要明白,粘罕不是完颜部的人,是女真人另一大势力。与辽国作战的时候,粘罕立功甚大,势力大涨,在金国非寻常人可比。与本朝做战这么多年,主力是太子一系。经过了这么多战事,太子一系的势力慢慢涨上来,现在不亚于粘罕了。陕西一战,兀术西来,讹里朵为帅,便是因为金帝不满娄宿,以太子一系的兵力来陕西。在富平大败张枢密,太子一系的声望正隆。如果我们击败甚至斩了兀术,对于金国太子一系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听到这里,李彦仙不由张大了嘴巴。自己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战背后的政治如此复杂。
  王宵猎叹了口气:“如果在渑池围歼兀术,很可能会成功的。前几日张枢密来文,说会全力拖住讹里朵,不让其大军回援关中。完颜活女很可能在原州坐观成败。这个时候,兀术被堵在渑池,实际上成了一支孤军。但是,这一战胜了,后果很可能不是我,包括我这一支军队,能够承担的。”
  如果围歼兀术之后,引发金国与宋朝的全面战争,宋朝倾全力与金作战,王宵猎不会犹豫。一直犹豫不决,是因为王宵猎明白,很可能赵构并不会与金军作战,而是坐观金国倾全国之力,进攻襄阳和邓州。作为地方割据势力,赵构不会当为自己人。
  十几万金军南下进攻,王宵猎还没有狂妄地认为自己可以毫发无损。最好的结果,可能也是自己被赶过长江,在汝州、邓州一带的辛苦经营完全葬送。一个不好,自己会成为没有根据地的丧家之犬。
  说到这里,王宵猎苦笑:“经略,你说这个战略决心,我怎么下?”
  愣了好一会,李彦仙道:“既然如此,镇抚意欲如何?”
  王宵猎道:“这么好的机会,若是白白放过,又怎么甘心?即使我下命令,前线的将士们也不会心服的。但我面对的形势,又不容许决战。所以一直为难。”
  说完,王宵猎坐在案旁。敲着案上的纸,道:“为君风雪立中宵,这个君,实在让人不放心。”
  李彦仙坐下,听着外面寒风呼啸,看着室内一灯如豆,同样陷入沉思。
  建炎四年眼看就要过去了,赵构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李彦仙当然看得出来。不只是李彦仙看得出来,天下百姓绝大多数也看得出来。普遍的看法,是宋朝失德,致有靖康之祸。只是金军过于残暴,又是异族,依然支持赵姓而已。如果金军是汉人,赵构哪里会这么多支持者。


第398章 林学究
  段村位于渑池北边的群山之中,三十多户人家,算是个大村了。从垣曲到渑池的要道正从村子里过。以前太平时节,有五六家店铺,十分繁华。现在战乱时候,店铺早已经关了,萧条许多。
  太阳西斜,金色的阳光铺洒在群山上。群山萧然,惟有几株松树,傲然立在夕阳中。
  从段村向东行两三里路,山坳中的小溪旁,有三间茅屋。屋后一株大柿树,上面依然挂着红彤彤的柿子。篱笆院子前面种了两株大松树,好似迎客一般。
  张玘走到门前,就听见里面传来吟诗声。“——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而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声音抑扬顿挫,字正腔圆,极有节律。
  中国的诗词赋自带音律,所谓唱曲吟诗,各有各的读法。律诗当然本来也是可以唱的,不过到宋朝的时候曲谱已失,宋人也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唱。常见的只有七律词牌《瑞鹧鸪》,宋朝人也知道贺词和丧词的唱法应该不同,一种唱法肯定不对,觉得可惜。王维流传千年的名诗《阳关三叠》,到宋朝还是常见的送别诗,只是唱法多样,已经不是唐朝样子。苏轼还专门探讨过,既称三叠,则诗中必然有唱三遍的句子。只是唱哪个句子,怎么唱,宋朝时就只能靠猜测了。
  中国古代文人有两个习惯,吟和啸,后人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完全消失了。苏轼的一首著名的词《定风波》中,有一句“何妨吟啸且徐行”,千年后的人们根本想不出这是一种什么样子。
  啸比较好理解,就是直抒胸胸臆,一口气吐出来。或长或短,或高或低,最关健的是这种啸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心情表达。啸不是给别人听的,是给天地听的。宋朝的文人喜欢在山中,在竹林,用啸声抒发自己的心情。电影《大决战》中,教员的同学萧三去看他,说起往事。教员说年轻时,有一次夜里自己跑出去,不管一切的大喊大叫,与啸的意境有些相似了。不过到了晚清民国的时候,文人已经没有了啸的习惯。作为个人不知道啸是一种什么状态,在别人眼里又似神经病。
  吟比较复杂。人人皆知,不管是诗还是词,最早都有曲可以唱的。后来曲谱消失,不能唱了,只能作为文学作品。但不是只能读,诗词虽然不能够唱了,还可以吟。
  吟与读是不同的。中国古人对诗词文章,有诸多读法,如唱、吟、诵、读等等。名字不同,方法当然也不同。虽然不能唱,吟诗一样有音律,有平仄,吟出一种感情,一种气势。
  王宵猎前世,经常有节目让嘉宾在舞台上读古诗。特别是政府提出复兴古文化后,这种节目更是多见。台上经常是著名演员或主持人,字正腔圆,用一种叫诗朗诵的方法读。配合着表情动作,还有观众做出来的如痴如醉的表情。能让看电视的人,尴尬出一身鸡皮疙瘩。
  吟诗的主体是诗,由诗造出来一种特别的意境。一个人用这种方法感受诗的魅力,或者用这种方法表演一首诗。这才有闻者落泪,或者满座皆喜之类的效果。看一个人诗朗诵,能到闻者落泪,简直无法想象。吟的曲律并不整齐划一,也不是有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的。说的玄一点,高明的吟诗能与天地合一,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如李白的将进酒,能让听者真正感受到那种汪洋肆虐,一泻千里的豪迈,能感受到作者悲愤与抗争的情怀。这种效果,诗朗诵达不到。刻薄一点说,表演者或许懂表演,会设计各种动作和表情,但首先他们不懂诗。
  知道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习惯,才能理解“何妨吟啸且徐行”是个什么状态。这个状态,已经离中国人太远了。不是一百年二百年,最少还要包括清朝的近三百年。
  在院门外,张玘就感受了吟者的不甘与悲愤。借助着这一首诗,诉说着这个时代。
  直到声音消失,听见一声犬吠,张玘才回过神来。上前拍门,口中道:“在下张玘。敢问适才吟诗的可是林学究?今日有事,特来拜访学究。”
  不多时,一个妇人打开门,伸出头来打量张玘。看了一会,才道:“真是张太尉!你到董太尉军中数年,再不回家乡,我都不敢相信真的是你!”
  说完,打开门请张玘进去。
  进了门,张玘道:“许久不见嫂嫂。这样冷的天气,看井边有水,原来嫂嫂还在忙碌。”
  妇人笑着道:“今日出了太阳,天气大好,我便从旁边溪旁采了些银条,洗了做个菜吃。听闻最近朝廷军队重占了京兆府,又在渑池围住兀术,学究想饮碗酒。”
  “原来如此。”张玘连连点头。
  银条是附近偃师县特产,极负盛名。当然除了偃师,其他地方也产。只是要么品质不好,要么产量极低,约等于无了。这处小院位于山谷之中,前面小溪在附近拐弯,冲出一片沃土。那里是林家种植一些蔬菜之类的地方,其中就有银条。冬天菜少的时候,银条显得犹为珍贵。
  刚走到井边,林学究从屋里出外。见到是张玘,不由喜道:“今天真是大喜的日子!听闻朝廷大军连战连胜,又再见太尉,莫不是天意!”
  张玘上前行礼:“学究许久不见,过得可还好?”
  林学究道:“好,好。我们这里处群山之中,金贼都不愿意来。加上太尉在渑池的时候,组织百姓结寨自保,周围又没有盗贼。除了日子苦一些,其余都好。”
  一边说着,一边把张玘让到自己的书房里,坐了上座。自己去亲自冲一壶茶来,道:“这是邓州王镇抚那里新制的茉莉花茶,不用煎煮,只要开水冲了就好。香气浓郁,实是上品!我以前一个文友,特意送给我小小一包。今日太尉来,且尝一尝。”
  张玘谢了。与林学究饮了一会茶,说了些闲话。才道:“学究,今日来委实有事。”
  林学究道:“但讲无妨。只是我一个乡村学究,做不得什么大事。”
  张玘道:“学究也知道,现在朝廷数万大军在渑池周围,堵住了金国四太子。不瞒学究,我也带了兵马巴巴地赶回渑池,就是不想错过这场盛事。不过这战事怎么打,我们可不敢做主。王镇抚特派了属下汪参议来,给我们面授机宜。学究这里地方清静,又近段村,最是方便。想借用学究住处一二日,安排汪参议在这里,与诸位首领一起议事。”
  林学究听了大笑:“太尉,这是为国为民的好事,我如何拒绝?你们放心,在我这里议事,是看得起林某。只管让汪参议来,我与贱内一起,回丈人家里住几天。”
  张玘连连摆手:“不必,不必。学究有三间草屋,只要收拾一间出来,让汪参议暂住下即可。我们是行军打仗的人,自然住军帐里。议事的地方,就在院中间的廊里。”
  宋朝民间的房屋,最常见的是呈“工”字形。大门进了院里是一条长廊,一直通到后边住处。与后来的四合院不同,也与南方房屋不同。
  与林学究商量了如何安排汪若海,张玘道:“学究,我们是行军打仗的粗人,喝酒吃肉,做事不那么谨细。若有学究看不过眼的地方,尽管跟我们说就是,不必客气。”
  林学究道:“这个世道,正要你们这些人驱逐金虏,恢复中原呢!太尉放心,你们就是把我这三间草屋都拆了,我也不会说半个字!”
  张玘连连道谢。看看天色不早,告辞回去。与林学究说好,第二天中午汪若海等人到来。


第399章 金朝内部矛盾
  新年的前一天,林学究的家里突然热闹起来。由副统制潘禄亲自带领军中的人,与张玘一起,在院子周围搭了许多座军帐。竹林旁边,还支起了锅灶,运来了食材。
  林学究家里,潘禄亲自指挥三个士卒,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不只是空出来的屋子,就连林学究自己住的屋子也一起打扫了。
  见潘禄闲下来,林学究急忙上前道:“太尉,且歇一歇,饮一杯茶。”
  潘禄道:“如何敢叨扰学究。我们军中的规矩,在百姓家中暂住,要帮百姓把屋子打扫干净,做必要的零活。比如水缸里的水要满,能修的地方修好,诸多事务。有哪里不合适的,学究尽管提。”
  “哪里敢,哪里敢!”林学究急忙摆手。“你们在我的家里议事,正是我的福气!”
  潘禄道:“学究不必客气。这是军中的规矩,必须做的。说句实话,我们军中的这些士卒,许多参军时间不长,对为什么这么做也不理解。但是我们做官的,一定明白。我们是邓州军队,与其他地方不一样的。镇抚经常讲,百姓是水,我们是鱼,这叫做军民鱼水情。”
  林学究听了就笑。这话从来没听说过,也不知道什么人想出这种说法,也不知道有什么用,更不相信真能做到。不过有一点确信,这是一支抗金的队伍,这就足够了。
  到了中午,参加议事的人逐渐到来。
  河东义军分为三部分。一是李宋臣、李实领导的以灵石为中心的义军,一是由梁兴、赵云领导的以泽州为中心的义军,还有不在这两个体系内的义军。
  灵石守由太原府到河中府道路,扼住了由河东到陕西的要道。泽州守由太原到洛阳的道路,正当河东进入中原的要冲。这两支队伍守住了河东路的两扇大门,最为重要。其余的重要性低一些。
  拜见了潘禄,三支队伍各自聚在一起说着闲话。
  直到天当正午,才有侦骑来报,汪若海一行很快到了。
  潘禄带着众位义军首领,早早迎出谷口。就见十几骑行来。前面薛成与邵云伴着一位文人,后边的骑兵大多是生面孔,想来是镇抚使司的人。
  一切行礼如仪,众人簇拥着汪若海到了林学究的院子外。
  林学究见如此大阵仗,早等在院门外,要见一见来的是什么人。只见中间的人三十左右年纪,中等身材,虽面带微笑,却自有一种威严。
  到了院门外下马,张玘对汪若海低声道:“院门外站着的,就是林学究。”
  汪若海点头。上前对林学究拱手,道:“这两日借用学究的院子,诸多不便处,学究见谅。”
  说完,后边一个士卒上来,双手捧过一个礼盒。汪若海接了礼盒,交给林学究:“这里备了一点薄礼,学究不要嫌弃。听张玘说学究爱茉莉茶,特意带了一包来。”
  林学究接过礼盒和茶,急忙道谢。见站着一堆人,知道汪若海有事要忙,急忙告辞。
  院子里,中间廊的两侧临时搭了个棚子。棚子四周点了几个火盆,作为议事的地方。
  到了棚子里,汪若海在中间站定。看着众人,沉声道:“已经正午时分,诸位用些汤饭,一会我们便就开始议事。此次来渑池,是因为渑池一战事关重大,不能有丝毫失误。镇抚和经略有要事在身,不能离开虢州,特意托我来向你们讲清楚。好了,我们一会再说。”
  众人纷纷落座。潘禄咐吩士卒取了做好的饭来。
  饭是王宵猎军中的习惯。这种时候,都是一碗面条,里面一个荷包蛋,配几片蔬菜。林学究在向阳的地方种了一小片菠菜,潘禄买下来,每人碗中都配了几棵。
  面的味道稍微有些偏淡。不过口味很好,大家很快吃得精光。
  士卒收了面碗,又上了茶来。今年军中流行喝茉莉花茶,用一个大搪瓷缸子装着,用滚烫的开水冲了,盖得严实,放在每个人的面前。
  广义上讲,搪瓷包括珐琅,中国从唐朝时就进行发展。不过王宵猎军中用的是铸铁搪瓷,在汝州烧制。汝州本就是此时瓷器生产的中心之一,有了铸铁坯,烧制并不困难。这个年代,铁还是很贵,加上是新工艺,比普通的瓷器贵得多,但比铜器便宜多了。发展搪瓷,王宵猎的主要目的是要在生活用品中代替铜器,降低铜的价格。有限的铜,要么直接用作货币,要么作为工业原料,做日用品太奢侈了。
  姜敏与几个人一起,快速在汪若海身后挂起一副简单的态势图,又布了一块黑板。
  汪若海站到态势图前,看着众人,道:“前些日子,人人急着围兀术,一天几封公文到虢州。镇抚反复思索,仔细考量,觉得现在不是消灭兀术的时候。但是这个机会太好,不把话说清楚,怕你们还是忍不住。哪怕是一时忍住了,心中还是不服气。所以派我来,要求一定要向你们讲清楚,为什么不能消灭兀术,渑池一战到底要怎么打。”
  说完,汪若海指着态势图道:“金虏南犯,分为东西两线。东路主帅原为斡离不,斡离不死后改以讹里朵为帅。西路主帅是粘罕,原以娄宿经略陕西,娄宿死后以其子完颜活女统之。”
  众首领听了纷纷点头。这是金国大的形势,按说带兵的人都应该清楚。其实不然。不但是河东的义军,很多宋朝官员将领,连这些人名都说不清楚。甚至金朝的皇帝是谁,掌权的是谁,这些人是什么关系,许多人都是糊里糊涂的。就连金国大将的名字也是众说纷纭,有许多种译法。
  汪若海道:“粘罕虽然也姓完颜,但不是金国宗室,而是其前国相撒改的长子。灭辽的时候,粘罕立功甚巨,在金国自是一方势力。攻破开封府,粘罕又出力极大,势力大涨。南犯过程中,金人在云中设了云中枢密院,以时立爱主持院事。在燕京又设了燕京枢密院,以刘彦宗主持院事。这两个枢密院,金人呼之为东西两朝廷。很长的一段时间,云中枢密院势大,本朝的使节去金国议事,都是先到云中,见过粘罕后才再北上。大多数时候,都是粘罕一言而决,没有后文了。”
  众首领听了,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打了这么久,还不知道背后有这么多故事。
  汪若海道:“粘罕自是一股势力,镇抚把属于粘罕的金国将领称之为粘罕系,为西路军。东路军初以金国二太子斡离不为帅,后来以三太子讹里朵为帅,镇抚把东路军称为太子系。”
  此时金国皇帝吴乞买是太祖阿骨打的兄弟,没有立太子,而且有传位给太祖之后的打算。所以说的金国太子是阿骨打的儿子,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国太子,只是习惯称呼。
  汪若海道:“我们不能以为,金国内部就是铁板一块,将领之间没有矛盾。现在最大,而且最明显的矛盾,就是粘罕系和太子系之间的矛盾。破开封府之后,西路粘罕以完颜银术可南犯,曾经攻破过襄阳府。又以娄宿西犯,攻破过京兆府。东路则以斡离不为主帅,占领京东东西两路,又南犯两淮。京西路现在的形势,是镇抚和洛阳翟镇抚部占领南路,北路则依然是金军占领。陕西路就不同了,多地被娄宿攻破之后,很快就被本朝收复。与东路相比,京西路本朝有一半,陕西路大部光复。而反观东路,金人占领的京东两路我们无法恢复,甚至今年还有搜山检海之祸。金主便以此为由,命东路大军西来,以讹里朵为帅攻略陕西。经过了富平一战,此时的太子一系士气正旺。”
  下面李宋臣和梁兴不由一起点头,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以前只知道金人南来,遇到了就与其死战。到底来的是什么人,有什么目的,其实不表楚。现在听汪若海一讲,顿如拨云见日一般。
  汪若海道:“兀术是金国的四太子,又是在东路军中,不用讲是太子一系。显而易见,数年时间太子系成长为与粘罕并立的势力,而且占了上风,离不开金主的支持。兀术在金国的地位,比我们想的还要重要。如果此战我们灭了兀术势力,甚至斩了兀术,很可能会面临金国的倾国之兵!”
  说到这里,汪若海看着众人,沉声道:“镇抚认为,我们现在的势力,实在当不起这样的进攻。襄阳邓州一带的大好形势,一不小心就会全部葬送!”
  说到这里,不只是众位义军将领,就连薛成和邵云都明白为什么这次会如隆重。心中甚至有些后悔,前些日子催得太急了。
  金国这一次大举进攻陕西,不只是因为娄宿不力,占领的宋朝州县甚多反复。更重要的,是金主吴乞买有意支持太子一系,打压粘罕一系。如果在渑池斩了兀术,金国太子一系就面临重大的挫折,也是吴乞买的重大挫折。由此面对的,就不是普通的压力了。


第400章 困死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16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8/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汉之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