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汉之国_分节阅读_第173节
小说作者:安化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43
  王中孚道:“都头说的顾员外,就是村口的老人?”
  许世杰点了点头:“不错。到现在全庄就只剩他一个活人了。金军来的时候,一剑穿过脸颊。脸上留了两个疤,舌头也坏掉了,现在说不了话。这庄子说起来是顾员外家的,只是现在只有他自己一个人活在世上,有什么用?听说你们来了,顾员外亲自到新野,愿意把庄子献出来,让你们居住。”
  说到这里,许世杰又道:“你们排好班次。每天要两个人,一早到顾员外宅里,洒扫庭院,为他挑水做饭。记住,态度要好,说话要和气。哪个出了问题,必然重惩!”
  一众人应诺。转过头,见顾员外靠在街边的大槐树上,笑盈盈地看着他们。
  襄阳府衙,王宵猎坐在桌子后边,慢慢地喝茶。旁边是李彦仙、陈再道,再边上是汪若海、陈与义、牛皋和邵凌几人。汪若海介绍着最近一战。最后道:“此次进入关中,各军招集百姓,有一万五六千人愿意随我们南下,参军入伍。除此之外,在虢州斩了韦仪,他溃散的乱军中,也招了一万余人。粗略算起来,各种办法新招的有三万余人。再加上李都统的两万人,我们多了五万多兵。”
  陈再道听了不由摇头:“五万多人,加上我们原有的六万多人,这就是近十二万兵了。以区区八州之地,养这么多兵,可不容易。”
  王宵猎放下茶杯,问道:“年前重新统计了人户。现在八州有多少户?”
  陈再道道:“这两年我们不断招揽人户,加上北方百姓南逃,算起来比崇宁年间的人户多一些。襄阳府大约有十三万户,邓州十五万户,随州和郢州都是约四万户,唐州约十万户。蔡州战事多,人户减少许多,只有约三万多户。信阳军一万余户,汝州约五万户。全部加起来,五十万户有奇。”
  王宵猎道:“如此说,就是约五户养一兵。确实不容易。到了这个程度,对于地方来说,养兵就是极大的负担。若是安排不好,很容易引起地方动荡。”
  陈再道道:“是啊,既要出粮,又要出钱,实在太难了。镇抚,要不将士们的俸钱减少一些?口粮去年有剩余,一时不会缺少。但钱实在不多。”
  王宵猎摇头:“不是十分困难,不能减少将士俸禄。他们提着脑袋作战,岂能亏待?我们多想一想办法,尽量挣出钱来。还有,多吸引河东、关中人口,充实地方。”
  李彦仙问道:“现在邓州养兵,不知一兵费多少钱?”
  王宵猎道:“士卒入军,一个月三百文零用钱,吃、穿、住、用都是军中的。各级军官、效用,按照朝廷定的俸禄发实钱,不许克扣、折支。”
  李彦仙低头想了想道:“如此,士卒的钱少了些,军官的又多了些。”
  王宵猎道:“我们军中与其他地方不同。士卒参军,正常都是五年役期。五年期满除役,除役时会有约二十贯钱的赏钱。当然,现在还没有人除役,这些钱不必出。他们的家属都在地方,税、役之类会有优待。如此算来,一个月三百文就真的是他们的零花钱,不算少了。至于军官,因为要养一家人,钱少了可是不行。与其他军队比起来,不克扣、不折支,一律发实钱,确实发的钱比较多。但是我们军中除非是打胜仗,会有少量的赏钱,平时是没有的。这样一算,也就差不多了。”
  汪若海道:“依现在算,养一兵一年最少要三十贯。若是打仗的时候,一年五十贯也是有的。以十二万人算,一年就要六百万贯足钱。不容易啊。”
  陈再道道:“全部人户加起来不足六十万户,就按六十万户算,一户也要十贯钱。”
  王宵猎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李彦仙苦笑:“我的陕州、虢州、商州等地,都是偏僻地方。土地贫瘠,人户又少,一共养了两万兵。如果像邓州这样,如何养得起两万人?”
  陈再道只是摇头,愁容满面。
  王宵猎道:“说实话,五户一兵,负担确实重了。但现在金军肆虐,兵少了又不行。我们必须重视困难,想解决的办法。我强调一点,钱尽量由官方想办法,严禁科配于民。这个年月,百姓生活已经非常艰难了,不能够再加重他们的负担。哪怕借债,也不能加税。”
  陈再道道:“前两年靠着发会子,六百万贯能拿得出来。可铜钱大多收入了官库,没有了铜钱做本钱,会子也不能多发。六百万贯,加上官吏的俸禄,实在难拿出来。”
  陈与义道:“多收钱,无非是百姓难一点,但也不致于吃不饱饭。只要想办法,不加税赋,从百姓手里收上钱来,应该还能做得到。”
  王宵猎摇了摇头:“想什么办法?只要从百姓手里收钱,跟加税赋有什么区别?这些日子,我一再告诫自己,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尽量不要耍小聪明。比如与陕州军合并,说实话,李都统并不满意。我说的话太过直率,条件又十分苛刻,可以说是邓州军吞并了陕州军。汪参议提起此事,我就说过,我们做事不耍小聪明。难道我不知道,换个说法,李都统就不会这么不愉快?难道我不知道缓一缓,事情不要这么急,陕州军心里就会好受一些?为什么不做?因为那样做,会留下后患。一支军队,一旦有了派系,就会产生分裂。这种分裂时间越长影响越大,很难消除。”
  说到这里,王宵猎看着李彦仙道:“好在李都统深明大义,没有计较这些,两军顺利合并。话说在这里,李都统这样做,对我们这支军队就是一大功,省却了无数麻烦。我不是小气的人,都统的这份功劳我会牢记心中,绝不负了都统!”
  “哎——”李彦仙叹了口气。“为了此事,许多将领对我不满,觉得陕州军吃亏太多。不过,我相信镇抚的为人,相信你是一心为了抗金。何必计较这些!”
  王宵猎点了点头:“是啊。此事都统能够顺利接受,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说明白,以后我们做事要有大智慧,不要依赖那些小聪明。现在有困难,困难怕什么?困难最怕认真二字!只要我们认认真真地想办法,做事情,没有什么困难不可以克服!此事抽时间,军队的人不要参与了,再想办法。我相信,一定能够想出办法来!八州之地,养得起十二万兵!”
  陈求道点了点头,没有说话。显然在他的心里,对此事没有底。
  依王宵猎以前的想法,十户养一兵,能比较宽裕。既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也能够有足够的钱养出精兵。但增加一倍,五户养一兵,就会影响百姓。百姓受到影响,经济就很难健康发展。经济发展受到影响,钱会更少,更能养兵,成恶性循环。但现在有了这么多兵,总不能解散,办法还是要想。


第411章 花销
  春风吹来,带着花香,迎面扑在脸上,好像一头扎进了花的海洋。桃花已经开了,这里一棵那里一棵,都是一树粉红。靠墙五六颗白玉兰全部绽放,硕大的花朵,好像天上仙子。
  王宵猎喝了一口茶,道:“今日召几位来,商量一下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如何赚到足够的钱,养得起十二万大军。这样的好日子,百花盛开,本应该踏青赏花。只是事情太多,耽误诸位了。”
  陈求道道:“镇抚说哪里话?为了养兵的钱粮,这些日子我觉都睡不安稳,哪有心情赏花!”
  王宵猎感慨地道:“是啊,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堆的事情,委实没有心情。什么时候赶跑了金虏,恢复了中原,天下太平,那该多好啊。”
  听了这话,几个人都沉默。这两年打了几场胜仗,让大家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但真正胜利,还没有人敢去想。金军依然强大,纵横天下无阻,而自己的力量依然弱小。
  李彦仙道:“这些日子听说,镇抚治下几州都是风调雨顺,粮草并不缺,缺的是钱。镇抚不想从百姓手中收钱,这钱从哪里来?”
  王宵猎道:“这两年打击地方豪强,扫黑除恶,许多怙恶不悛的员外都被处理,现在地方上以小农户为主。我们统计过,大约一户平均四十余亩地。虽然也有大员外过千亩地,也有客户靠佣工为生,但不影响大局。一户四十亩地,一亩收三斗税粮,一户就是十二石。以六十万户计,就是七百二十万石粮。这几年的粮价,襄阳这里相对较低,一斗大约五十文,一石约五百文足。军中将士消耗,平均一个人大约一年八石粮,十二万军队,就是约一百万石。还余下六百万石,可卖粮换钱,能换约三百万贯。”
  说到这里,王宵猎无奈地摇头:“可问题是,想把粮卖出去,实在不容易!”
  陈与义道:“如两浙、荆湖都缺粮,可以想办法。”
  王宵猎道:“两浙路如何能卖?卖粮到那里,他们给会子,我们要了有什么用?荆湖路现在则是盗贼遍地。盗贼不会买,官军只会要,这生意实在无法做。”
  李彦仙道:“如此看来,有粮也难换钱。”
  “是啊。依去年卖粮的情况看,纵使各大粮商愿意出力,一年能卖一百万贯就是难得。”王宵猎有些无奈。“其余地方,没有水路,生意更加做不得。”
  说到这些事情,王宵猎就觉得心烦。自己治下生产关系慢慢理顺,加上风调雨顺,连续丰收,但卖粮又成了难题。今年荆湖比去年更乱,生意更加难做。
  汪若海道:“世道如此,有什么办法?只是粮食收上来,总要有去处,不能放在库里朽烂。”
  王宵猎道:“除了防灾之粮,现在我能够想到的办法,就只有酿酒,养禽畜几样,把粮食换成其他东西。我听说河东、河北两路,许多人喜欢我们的烧酒,今年要尽量多酿一些,卖出去换钱。哪怕是知道卖到了刘豫治下,会省了他们的粮食,也要卖。”
  几个人点了点头。想来想去也只能够如此了。总不能让粮食烂在库里。
  王宵猎道:“如此算来,粮食能换来的钱,最多只有二百万足贯。十二万大军,五卒有一官,大约有十万士卒,需钱大约三十六万足贯。剩下的军官,俸钱约需近二百万贯。除了将士俸钱,军中其余的花费需要的现钱大约也要二百多万贯。钱的缺口,大约二百五十万贯。”
  陈求道道:“这是军中缺的钱,还有官吏的俸禄呢?以前吏人无俸,镇抚觉得不行,都定了比较丰富的俸禄。这不是小数字。四百多官员,约需俸钱三十多万足贯。吏员四千多人,约五六十万贯。两者相加大约一百万足贯。”
  李彦仙张了张嘴,忍不住道:“加上军中缺的钱,就是三百五十万贯!”
  王宵猎轻轻吐了口气,道:“三百五十万贯,倒不是拿不出来。只是这样发俸钱,就会影响地方的发展。地方不发展,钱只会越来越不够花。这是两难啊!”
  陈求道道:“这些日子,为了这三百多万贯钱,我茶不思饭不想,想不出办法。听镇抚讲,此事还不难?若是不难,我们又何必烦恼!”
  王宵猎道:“此事说难是非常之难,说容易其实也容易。我们有银行,而民间又缺钱,与其他地方做生意收来的现钱,都可以存入银行为本发会子,凭空多出几倍。再加上供销社、商场等等许多挣钱的地方,三百多万贯还是能收上来的。只是这钱在银行里,银行可以放贷。放贷一是银行收利息,二是地方有了现钱可以做许多事情。比如修桥、铺路,比如开渠、建陂塘,都有利于将来。”
  说到这里,王宵猎道:“罢了,什么事都大不过养兵。此事就如此,先保证军中使用,地方再想办法。只要生意做得好,钱想来还是能拿得出的。”
  其他人点了点头,再没说话。王宵猎说钱是够的,别人还有什么话说?
  其实军官以下级军官为主,俸钱不到二百万贯,刚才大家都是向多里算。不过军中花费,将士俸钱是小头,其他装备、训练才是大头。军中现在粮食充足,这些有的可以用粮食抵掉。
  八州之地,弄出几百万石粮食,是其他军阀不敢想的庞大数字。主要一是王宵猎不扰民,而且官方优惠供应耕牛、农具和种子,产出较高。再一个,三斗的粮税确实是重,以前宋朝税最重的州县才有这个数字。能够实行,最关键的就是打掉了地方的大户,而且取消了各种附加税,农民的实际负担实际上降低了。其中还有一条,不从农民手中收钱。
  宋朝官方的收入中,农业两税中的钱税占大头。各地不一,有的地方非常沉重。农民的产出是粮食,一旦收钱,就是非常大的负担。不要说宋朝,就是后世的新中国,九十年代农村收钱较多,农民就难以承担,出现各种问题。
  王宵猎不需要后世那样高的积累,也不需要重税养活城市和大量的公务人员,主要是养兵。粮食充足之后,军队有了基本保证,剩下的就是如何让官兵生活得更好。
  把各项花销仔细算过,王宵猎感觉,应该是自己目前能够承受的,心情开朗许多。以前的中国长期处于缺少货币的状态,利用会子,实际能支撑一段时间。后续工商业发展起来,实现货币有序回收,工业税应该就能支撑官府花销了。


第412章 奖赏
  “刘参议昨天在乾德县,明天就该到襄阳城了。要提早准备,迎接得隆重些。”王宵猎说着,随手拿起案上的公文。“啊,张均要回襄阳述职?这些日子无大事,他回来干什么?”
  “唉——”汪若海把手中公文放到案上,站起身来,不住摇头。“应该是他家中有事,只是不好直说罢了。这个张均,最近在颍昌府附近做事极是得力,正要大用。哪里知道——”
  说到这里,汪若海不住摇头。
  王宵猎又看了一眼公文,放在案上,也不多问。张均家里总共母子两人,既是家事,除了他母亲还能是谁呢?张均这个母亲,长得妩媚,实在是个不让人省心的。
  此番王宵猎大胜,张浚当然不能置之不理。特意派参议刘子羽从兴元府东来,到襄阳奖励王宵猎等参战人等。张浚的帅府之中,刘子羽是第二号人物,算是极隆重了。
  第二天一早,王宵猎率官吏人等,直迎出十里之外。接着了刘子羽一行,恭恭敬敬请到城里。
  到镇抚司衙门坐定,王宵猎道:“参议远来辛苦。看天色不早,我这里备了几杯薄酒,为参议接风洗尘。早早歇息,有事明天再说。如何?”
  刘子羽笑道:“我奉枢密之命,远道而来,为的就是封赏诸位。这是好事,如何等得?”
  说完,取出张浚宣命,交给王宵猎。道:“具体如何,镇抚回去自己看就好。里面人数太多,一时之间无法一一宣读。不过,镇抚和几位功劳卓著的将领,还不由我亲读。”
  说完,取出另一封宣命。王宵猎命摆下香案,听其宣读。
  王宵猎由观察使升任镇南军承宣使,依然为襄阳府、邓、汝、唐州镇抚使。李彦仙则升为中卫大夫、容州观察使,汪若海、魏阳、薛成等人都有封赏。另赐王宵猎军黄金二百两、白银三千两。
  把宣命交给王宵猎,刘子羽道:“各地镇抚使多为遥郡官,只有襄阳与他处不同,镇抚做到了正任承宣使。说起此事,枢密阳是无限感慨。”
  王宵猎似笑非笑:“枢密是觉得不合适吗?若是觉得官太高,不妨降一降。”
  刘子羽急忙连连摆手:“哪里话?镇抚连建奇功,节度也不为过,承宣使又算什么!从镇抚到襄阳以来,两救陕州,一救荆门,俘获金军大将,斩杀不计其数!天下谁人可比!”
  王宵猎道:“此次金军进军太速,留下了空当,也不算什么。枢密亲统大军,拖住讹里朵,我才能轻松入京兆府。说起来,也不全是我的功劳。”
  说了几句客套话,看看太阳快要落下山去,便在后衙摆下筵席。
  酒过三巡,刘子羽道:“听闻镇抚与李经略大军合并,要一起御敌。不知可有此事?”
  王宵猎道:“不错。李经略现在襄阳府,参议也看到了。”
  刘子羽看了看李彦仙,点了点头。沉默一会道:“以镇抚现在治下的地盘,手中的兵力,称四州府镇抚使着实名实不符。枢密想过,另换一个官职,才比较合适。只是朝廷新任各地镇抚,遽然更换,只怕惹人疑虑。枢密言语,镇抚正在要害位置,北上正是两京旧地,最是紧要。只管放心去做,枢密一力支持于你。只要抗金,便是朝廷忠臣!”
  王宵猎听了,拱手道:“枢密如此说,我就放心了。这世道,手中兵少了,挡不住金人。手中的兵多了,又难免有人会说些不好的话。我们在外带兵的,着实是难!”
  刘子羽道:“放宽心,镇抚只管放宽心!现在金军集大军于陕西,你正拊其后背。如去冬今春一般这样打仗,镇抚可以极大支援陕西。这样的大功,枢密必有奖赏!”
  金军几次进中原,两京地区实际上成了废地。特别是西京洛阳,从天下之中的要地,到现在失去战略价值,金军任由孟邦雄占据。对张浚来说,王宵猎最大的价值,不是威胁两京,而是支援陕西。去年富平一战败得实在丢人,张浚急需胜利来证明自己。
  什么支持王宵猎扩军,替他遮风挡雨,当不得真。现在的形势,荆湖、两淮强人遍地,朝廷根本不能有效统治。王宵猎所在的位置,向西可以支持川蜀、陕西,向东可以支援两淮,南威慑荆湖两路,北威胁两京,对宋朝有战略价值。从张浚的角度,最少这个时候要大力支持。
  普遍来讲,镇抚使的官衔不高,最高只是遥郡官。王宵猎因为战功太多,地位重要,做到了正任承宣使。承宣使就是以前的节度留后,武阶当中,仅次于节度使了。不过两宋之交的时间,朝廷除援的官职极多极滥。不是真正进入了朝廷体系,大多当不得真。
  一边饮酒,一边说着最近的陕西战事。王宵猎吸引讹里朵回援,张浚的压力大减。除了凤翔府被金军占领,秦凤路保住了大部分地盘,刘子羽的心情大好。
  聊了一会,刘子羽道:“我路上听人讲,镇抚欲要整编各军?”
  王宵猎点头:“不错。这几次与金人交战,深感指挥体系混乱不便。为了便于作战,我手下的军队将要整编。大的原则,是增加指挥层级,多设置将领。以免一时失利,全军失去指挥。”
  刘子羽道:“镇抚,将权要专!战阵之上,旗帜杂乱,金鼓惊天动地。将权一旦不专,手下将士很容易不知所措!当然,镇抚是统兵作战的人,整编必然有自己的道理。”
  王宵猎笑道:“如何带兵,各人有各人的见解。我觉得,战争有规律可循,不能够把权力都归于一人,不然很容易挂一漏万。所以军队之中,由以前的将领独断指挥,改为几位将领集合指挥。而且军队不同的编制,应该有不同的人数,不同的战斗力,应对各种不一样的情况。”
  刘子羽想了想,不由摇头道:“实话讲,镇抚这样讲,并不是没有道理。只是,军队之中讲究军令如山,一旦参与的人多了,指挥必然杂乱。便如对面金军,一声令下,纵然是刀山火海也不许回顾。遇到真正的苦战,他们往往数人用绳索系在一起,有回头者立斩!真真正正是尸山血海。如此,才能够连灭大辽,攻破开封府!我军怯弱不堪战,应该多学一学金人才是正途!”
  王宵猎笑了笑。道:“参议,金人生于白山黑水之间,见识不广,吃苦惯了的。那般战法,对他们来说或许合适,但却未必适合我们汉人。两军对战,应该扬己之长,避敌之短,一味学习别人只怕是不行的。要想打赢金军,还是要先从了解自己人开始做起。”
  见说服不了王宵猎,刘子羽叹了口气,不再多说。这两年王宵猎在襄阳,连战连胜,怎么打仗当然有自己的办法。说得再好,没有战绩的说服力强。
  自金军南侵,宋朝必然研究金军,想出了各种各样的理由。不过这些理由,都是宋朝人从自己的角度观察,有的有道理,有的并没有什么道理。大多数人,对金军研究得越多,越觉得金军不可战胜。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很容易败得稀里糊涂。不知己,改变就无从谈起。一味地抄袭别人,怎么可能成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17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3/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汉之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