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汉之国_分节阅读_第174节
小说作者:安化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43
第413章 编制
  刘子羽的书房,甄援与刘子羽相对而坐。一边饮茶,一边说着闲话。
  聊过几句,甄援道:“来之前,枢密怕王宵猎连胜金军,难免会生傲慢之心,命参议提点一下。怎么到了襄阳,参议一句没有提,反而处处忍让于他?我看王宵猎虽然态度恭敬,言语之间,对自己却极是自信,听不进参议的话。甚至有的话,显得有些过分了。”
  刘子羽叹了一口气:“祗候,到襄阳之前,包括枢密在内,把王宵猎想得低了。到了这里,才真正相信王宵猎一军是天下无双之劲旅,朝廷依赖之长城,岂能不忍让他?换一个人,手下十万兵,立下无数战功,岂容我们两人安坐于此?现在知道,并了李彦仙后,王宵猎实有兵马八万余人。这八万人全是能战敢战之兵,天下还有哪一个带兵将领比得上他?”
  甄援听了低头不语。过了一会,才道:“他终是个带兵的。手下兵马再多又如何?便如陕西之曲都统,先前如何跋扈?现在又哪里敢多说一句话!”
  刘子羽摇了摇头,无限感慨地道:“曲端带的是朝廷的兵,当然要听朝命。王宵猎的兵,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怎么能一样?不要说是张枢密,就是朝廷,也要忍让王宵猎几分!”
  说到这里,刘子羽手端茶碗,看着窗外,一时间出神。出发的时候,张浚和刘子羽都认为,王宵猎跟其余的镇抚使没什么不同。关中大胜,不过是一时侥幸,乘虚攻入京兆府而已。到了金州,王彦就提醒过,不要把王宵猎与其他人等同。此次关中大胜,是王宵猎硬打出来的,甚至未用全力。进入邓州,听人讲起军队,才确信这是一支完全不同的军队。
  沉默了一会,刘子羽才道:“而且王宵猎治下,百姓安乐,上下俨然,与他处不同。治军理政都是一把好手,岂能把王宵猎与他人等同?有王宵猎在后支援,守川蜀就没有太大困难。”
  甄援道:“我总是觉得,一个镇抚使,能有什么大出息?不过是朝廷一时管不过来,借其力量为国家藩篱而已。镇抚使的权力太大,一旦缺了管束,不是朝廷之福。”
  “我何尝不知道?”刘子羽有些无奈。“现在王宵猎据有十一州之地,手下十万兵,隐隐有割据一方之势。只是襄阳邓州处京西之地,朝廷力不能及,有什么办法?现在金军十万在陕西,威胁川蜀。正要借助王宵猎军力,保全川蜀。时势如此,就只能这样做。”
  甄援听了,虽然心中还是不认同刘子羽,但也想不出其他办法。
  镇抚使司衙门,王宵猎、李彦仙、汪若海、邵凌、牛皋五人一起,商量着接下来的整编。这一次跟前几次不同,不再是简单的整顿,而是全军编制的重大变化。
  汪若海道:“镇抚一直讲,要以统制为根基,向上、向下整编全军。将兵法自熙宁年间起,实行多年,确实有很大好处。但如何延伸,却想不明白。”
  王宵猎道:“我军的统制来自于将,当然没有疑问。不过朝廷的将一级,人数不定。说是一将两千五百人,实际上时间变迁,多寡不同,执行的任务当也不同。我们不能如此。刻意限制将的权力,以防统兵官作大,不服管束。这样做是不对的。将要专权其实不对,而是指挥机构要有足够的权威。我说以统制为根基,向上向下扩展,意思是统制一级机构完备,可以独立完成战役,也可以作为一部分参加战役。”
  说到这里,王宵猎想了想道:“整编军队不能想当然,而是要有依据。什么依据?具体来说就是军队是如何作战的,如何管理的,如何驻扎的,诸般种种。比如说基层单位,必然跟军阵有关,一个军阵就是一个基本的作战单位。决定了这一级,则上级单位依次顺延。”
  李彦仙道:“蔡挺行将军兵法时,一阵一百二十五人,极是严整。”
  王宵猎道:“行军打仗多年,我们研究过,一阵百人左右最为适宜。一百人即为都,都中不设置骑兵,只有步兵。五都为一营。何为营?驻扎之地也。也就是说,一营五百人是驻扎在一起的。营中除了步兵之外,中军多一都骑兵。由此,营也就成了一个单独的战斗单元。但是营缺少侦察、辎重等部,并不能单独作战,而要隶属于统制之下作战。到统制,则指挥体系基本完备。”
  李彦仙道:“为何不让营有侦察、辎重等部队?如此,营也可以单独作战。”
  王宵猎道:“因为营只有五百人而已。编入了侦察、辎重等部,人数就大大增加,头重脚轻。统制辖三千余人,编入这些才合适。”
  李彦仙想了想,不由点了点头。
  后世的军队编制,王宵猎记得的就只是名字,还有战略、战役、战术等分级。到底怎么分,什么单位属于什么等级,委实不记得。不记得没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理解,按照这个原则对此时的军队重编就是。其实记得又有什么用?装备、战法不一样,编制也会不同。
  见众人不再问,王宵猎道:“我的想法是这样。统制共辖三千人左右,称其为团。隋唐的时候都编有团这一级,只是人数较少。到我们这里,团的人数增加,地位增加。五团为一师,五师为一军,就是我们镇抚使司的军队了。团的下面,五百人为一营,一百人为一都,约十人为一队——”
  李彦仙不由皱起眉头:“现在朝廷大军,一队数百人,人数可是不少。”
  王宵猎道:“朝廷只是三级,我们是六级,不能够比的。基本上,十人一队,十队一都,都以上则是五五制,直到军。全军如此,实行整编。”
  汪若海道:“如此一都百人,一营五百人,一团两千五百人——”
  王宵猎连连摆手:“不能这样算的。我说的只是大概,人数没有定死。具体多少人,要根据最基本的军阵多少人,向上要多少指挥,要多少侦骑,多少辎重,及其他人员,才能把人数算出来的。还有骑兵配到哪一级,炮兵到哪一级,有多少人,都各不同。也就是说,各军配置不同,人数也不同。”
  汪若海点了点头,心中有些明白了。王宵猎的整编,与以前宋朝军队不同,不再那么随便。而是根据战场实际,打仗行军的条件,计算出人数来。从道理上讲,这次整编与熙宁年间行将兵法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只是有不同的原则,不同的实际情况,结果也会大相径庭。
  整编军队,是王宵猎想了许久的事情。只是不打仗,对军事实际不清楚,此事无法进行。不管是依这个时代,还是凭记忆中的前世,照猫画虎是不行的。
  把军队的编制讲清楚,王宵猎又道:“我们军中,与以前相比军官会增加很多。依我估计,士卒与军官的比例,大约一比五。营以下的不谈了,在团及以上设司令部。司令部的人员,大约是七个人。以团一级为例。长官是统制,另设一都监与统制同为长官。统制指挥作战,都监则负责军功、军法及军中钱粮等事。直接点说,都监主要是对内。要让士卒自觉遵守命,不要有烦心事,能战,还要敢战!战时则与统制一起指挥,同样是长官。”
  汪若海试着问道:“依镇抚所说,这不就是从前的监军?”
  王宵猎点头:“不错,就是从监军变来。不过这个监军不是从上级临时派下来的,而是军队中的一级正常编制。最好能做到统制能做都监,都监能做统制,文武全能。初期吗,我们一步一步来。”
  中国从先秦时的军队中就设监军,当然不是没来由。宋朝的武将官职中,像钤辖、都监等官职本来就是监军,只是随着时间演变,渐渐成了统兵官。
  王宵猎设双主官,当然与以前的监军不同。监军是上级,甚至是皇帝派来,权威极重,慢慢侵夺指挥官的权力。设立双主官,只是分工不同,一起对上负责。
  设立监军,王宵猎犹豫了很久。监军这个位置,历史上的非议极多,很多败仗都与他们有关。军中设监军很容易引起指挥官反感,觉得是来监视的。有这么多坏处,历朝还是要设,这就说明,这个职位有其存在的意义。
  王宵猎道:“这一个职务,都一级为军使,营一级为监押,团一级为都监,师一级为钤辖。与统兵官都头、指挥使、统制、都统制一起,为军中的双主官。他们的决定,一般来说要经过司令部。这就是司令部存在的意义。军队不再是由统兵官一个人指挥,而是由司令部一起指挥。”
  对于司令部,王宵猎讲过许多次。陈与义等人都是似懂非懂,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到现在,众人终于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意义何在。虽然不能够十分理解,但大致明白。
  王宵猎道:“除了双主官,团级司令部的第三人是副统制。一般来说,我现在计划的,是副统制兼中军营指挥使,同时兼提举一行事务。也就是说,如果战场上统制不幸战殁了,接替其统制位置的是副统制,而不是都监。这叫指挥序列,职务顺位。”
  汪若海点了点头,看了看李彦仙。现在王宵猎军中,李彦仙是中军都统制,兼提举一行事务,就是王宵猎说的副长官,也就是副镇抚使了。镇抚使有很大的独立性,当然不会再设监军。
  见众人没有说话。王宵猎又道:“副统制之下,是参谋官,主管军中训练、作战等事务。参谋官之下,则是左统领和右统领。除了司令部事务,左统领兼管前、左两营,右统领兼管右、后两营事务。这只是分工不同,左、右统领是团司令部官员,绝不是两营的统兵官,不能搞混!”
  其余几人互相看了看,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角色。现在房间里的,王宵猎是镇抚使,同时是统兵官和监军。李彦仙是副职,汪若海是参谋官,邵凌和牛皋两人则是分管前后左右军的。说的是团司令部,其实王宵猎也把镇抚使司几个主官的职责讲明白了。
  王宵猎道:“虽然是双主官,但一军最重要的责任在统兵官。战场上刀来枪往,指挥官出意外并不罕见。就团一级来说,统制出了意外,副统制接任。副统制再出意外,由左统领接任职务。左统领也出意外,就由右统领来接任。还出意外,则分别由中军副指挥使、前、左、右、后指挥使依次接任。”
  众人点头。既然中军的统兵官是副职,则实际事务就由副统兵官负责。地位上,这位副统兵官跟其余四军的统兵官是一样的,而且排位还要靠前。
  “团一级分管四军的是左、右统领,营一级的是左、右承局,都一级是左、右节级。师一级则是左、右虞候,军一级是左、右都虞候。我们军中,牛皋为左都虞候,邵凌则是右都虞候。”
  牛皋和邵凌对视了一眼,终于知道了自己的职务。从王宵猎的安排,两人是镇抚使司官员,只是各自分管两师日常事务。办公在镇抚使司,而不是在下面师里,更没有自己的衙门。
  说到底,虽然王宵猎知道,这个时代最合适的编制是五五制,但对记忆中的三三制念念不忘。副统制和左、右统领的设置,有三三制的意思。
  最后,王宵猎道:“每一级司令部,都还有一个人没有说,就是掌书记。掌书记负责日常杂事,包括公使钱的使用。有大事开会时,由其记录。司令部的印记,由其掌管。换句话说,这个掌书记做的事情多,权力却有限得很。镇抚使司的掌书记一直不得其人,你们多留意一番。”
  众人左右看了一下,房间里五个人。王宵猎一分饰两角,也还差一个人。不用说,差的就是掌书记了。权力虽然不大,掌书记到底是司令部人员,品阶不低。一时之间,还真找不到合适的人。


第414章 要学习
  坐下喝了一口茶,王宵猎道:“朝廷军队的编制,一直是三级。以前是厢、军、营,现在则变成了军、将、队。不只是名字变了,人数也变了,指挥方式也变了。但我一直觉得,有许多不便之处。不但是不利于指挥作战,也不利于平时训练,也不便于管理。此次整编与以前的整顿不同,全部大改,需要非常多的精力。军队整编,不只是编制变了,军官变了,更重要的是作战方式变了。”
  李彦仙道:“作战方式如何变?还不是跟以前一样,遇有战事,各将领兵出战。”
  王宵猎摇头:“不只如此。分这么多层级,首先是因为要面对不同的战争。完成什么任务,需要什么样的作战单位,将领指挥不能盲目。比如都一级,其实是一简单军阵。没有侦骑,没有指挥系统,没有辎重人员,实际不能单独作战。营一级同样没有辎重和指挥,独立作战时,要单独配备。只有到了团这一级,才有了独立作战的能力。这样设置,对于我军的组织、指挥,就有了不同的要求。”
  说到这里,王宵猎想了一下。才道:“不同的战斗应该有分级,只是以前没有人提过。我是这样觉得,把军队的战斗笼统地分为战略行动和战术行动。哪一级军队适宜战略行动,哪一级适宜战术行动,应该有明确的分别。之所以把团这一级定为根本,是因为其可以独立完成战术行动。可以认为,团及其以下的部队为战术单位,军为战略单位,师则介于两者之间。原则上,团以下的营、都,是不可以单独执行作战任务的。各级统兵官,对这一点必须明确。”
  后世对军事力量的划分当然不是这样的。不过王宵猎不知道,只能按自己的理解来。经过这样的划分,各级就有了确切的含义,利于将领的指挥。
  见其余几人还是一脸茫然。王宵猎吩咐门外的姜敏:“去取军中收集的阵图来。”
  不多时,姜敏抱了一大卷阵图进来,交给王宵猎。
  王宵猎把阵图铺在桌子上,对众人道:“自我带兵以来,多方努力,收集来了这些阵图。从太宗朝的平戎万全阵,到真宗朝常阵,再到神宗朝的八阵法,一应俱全。我们带兵打仗的人,都知道将领交战时依阵图列阵的弊端,这些不必多讲。那为什么收集阵图?因为这些阵图,是历朝军事经验的总结。既有对真实战例的总结与思考,也有一些奇思妙想。临战用阵图指导作战当然不对,但认为阵图无用,弃之如弊履也不对。我们应该利用这些阵图,对战争进行研究、思考。为什么阵图上这样列阵?有哪些好处?又有哪些坏处呢?阵图到底讲述了战场上的什么内容?面对这些内容,将领应该怎么安排才对?阵图上的各种兵种,有什么长处?有什么短处?应该怎么应用他们?一句话,把这些阵图研究透,学得通了,再从里面走出来,不被阵图束缚。对于统兵官来说,这是必须要学的理论课。”
  李彦仙看了看桌上的阵图。不由摇头道:“这里面一些阵图我也见过,只是觉得无大用,并没有仔细研究。如镇抚所说,就要在上面花费许多精力了。”
  王宵猎道:“一个统兵官,不打仗的时候干什么?除了管理军队,最重要的就是这些事情。不但要有实战的经验,还要有理论的知识。最好的理论,就是阵图了。”
  几个人中,只有邵凌对阵图了如指掌,其余几人多是见过,而没有深刻体会。
  从太宗时候起,宋朝皇帝便就喜欢研究阵图。到了战时,赐阵图给将领,让他们依阵图布阵。甚至有时候会向前线派排阵使,监督布阵。前线将领深受其害,对此非常厌恶。
  用阵图指导作战当然不对,但用阵图来学习却非常有用。将领的军事理论知识,一大半可以从阵图上学来。王宵猎收集阵图,是用于学习,不是用于作战。
  看几个人的样子,王宵猎道:“这几年我命令军校的教头研究阵图。他们许多见解,都写在了旁边的备注当中。你们闲的时候,拿这些多看一看。过些日子,军校中专门派教头,你们都去学一学。不要小看了这些,把阵图学进去,走出来,对一个将领有非常大的好处。”
  李彦仙等人称是。
  王宵猎道:“要想真正懂得作战,不但要有经验,还要有理论。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才能够取得最好的效果。我不否认,世界上存在天生良将。不怎么学习,就会指挥军队。上阵作战,总能够打胜仗。这种人可遇而不可求,不能等着送上门来。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怎么办?就是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接下来的日子,一边进行军队整编,还要组织各级军官进行相应的学习。年初在渑池让兀术吃了大苦头,估计接下来的一两年内没有大战。没有大战不能闲着。一边要组织军队进行不断地演练,一边要努力地学习。”
  见王宵猎说得极是认真,李彦仙、汪若海、牛皋和邵凌一起称是。
  王宵猎道:“在开封府的时候,宗留守看重岳飞将军,曾经授以阵图。岳将军言,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话说得对,但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适用。说句心里话,我不是个善于带兵打仗的人。但到了这个位置上,又不得不必须能带兵打仗?怎么办呢?就只能用比别人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就必须比别人花更多的精力和功夫,仔细研究每一仗。学得多了,见得多了,仗打得多了,也就比一般人强了。我不敢奢望手下有多少天生良将,但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善于学习总结。天资这种事情没有办法,但更用功,更努力学习是可以自己掌握的。这句话,希望你们记住。”
  王宵猎的态度非常诚恳。四人一起叉手,高声称诺。
  喝了一口茶。王宵猎手抚茶杯,看着门外的春色。过了好一会,才道:“刘参议奉枢密命前来,不能怠慢了。但是我们的军队与枢密的军队不同,建军的理念不同,管理的方法不同,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也不同,打仗更不同。昨天你们看到了,实际上刘参议的想法许多与我不一样。以后你们接触,注意不要反对刘参议,说什么听着就是了。我的军中,必须以我的方法管理军队,这一点没有讨论的余地。有不同意见的,没关系,走就是了。天下有许多军队,其他地方也有大好的前程,不必拘泥于此。我这个人的心胸没有那么的狭隘。纵然是走了,也不会成了仇人。”
  李彦仙道:“我既然同意两军合并,自然没有其他想法。镇抚放心!”
  王宵猎笑了笑:“有其他想法也没有关系,只要不做就是了。这句话不是对都统说的,是对你们每一个人说的。不是让你们有什么想法,而是管理手下的时候,记着这句话。人的脑子啊,是个非常奇怪的东西,总会想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我们做上级的,管下级怎么做,不要去管他们怎么想。别人怎么想都要听你的,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说到这里,王宵猎看着众人道:“我就是提醒你们一句,不要在刘参议面前失了礼。记住,他是我们的上级,不能乱了规矩。还要记住,我们是独立的军队,要有自己的办法,不能什么都听别人的。”
  汪若海道:“昨日为刘参议接风,我见镇抚也不是十分恭敬。”
  王宵猎笑着道:“怎么才算十分恭敬?刘参议说什么,就是答应什么,事事顺着他?我这里十万大军,只会唯唯诺诺成什么样子!不必多想,你们只管把心思用在我们军中就是了。”


第415章 打烂它的狗头!
  看看就要进入三月,寒风已经远去,春风扑面来了。春风中,各种各样的花儿争先绽放,到处都染上了鲜艳的颜色。襄阳城外,每大都有大群看花人。白天徜徉在花海中,日暮而归。
  王宵猎备了酒,邀请刘子羽到花园赏花。花园是原京西南路转运使司的,王宵猎接手之后,重新进行了整理。现在百花盛开,正是赏花的好时节。
  在几棵大玉兰掩映的亭子里坐下,士卒取了酒出来。紧靠着亭子,几株紫荆开得正艳。整棵树缀满花朵,好似几团火一样。
  看了一会花,喝了几杯酒,话题还是回到军政上来。
  刘子羽道:“这几日我听人说镇抚大军正在整编,不知是也不是?”
  王宵猎点头:“不错。参议知道,我的军队起自勤王,一向比较杂乱。现在军队多了,必须要整编成正式的军队。不然不好管理。”
  刘子羽道:“听人讲起镇抚整编的编制,与现在相比,层级过密,军官太多。恕我直言,养兵是非常费钱的事。其中最费钱的,是养军官。镇抚军中军官设的太密了,只怕费钱多。”
  王宵猎笑道:“多吗?其实不算多的。我的军中又没有武功队,军官并不比其他军队多。”
  听了这话,刘子羽顿了一下。此时军中封赏极滥,一些军队中中下级军官扎堆,武功郎了还跟士卒一样的很多,被戏称为武功队。这些人虽然做着士卒的活,却拿着军官的薪俸。
  停了一会,刘子羽道:“镇抚打仗不少,有了战功岂能不赏?”
  王宵猎道:“有功必然要赏。不过功与功不一样。有的是作战勇猛,武艺高强,还有的则表现出了领导才能。有领导才能的升官,否则只是记功,并不升官。记功的不一发赏钱,有许多奖励办法。”
  见刘子羽还是满脸疑惑。王宵猎又加了一句:“与其他军中不同,我军中的士卒,是按照服兵役入军中的,他们的妻儿父母并不随军。大多数人,宁愿记功,提升自家的门楣,让父母妻儿好过,并不想要那几贯现钱。这一点,与以前的禁军不同。”
  刘子羽听了忍不住问道:“不知镇抚军中士卒一月多少料钱?”
  王宵猎道:“若是普通士卒,一个月三百文。不过他们的吃穿用度都在军中,不必自己花钱。”
  宋军的士卒,上军一个月一贯钱,中军五百至七百文,下军三至四百文。不过禁军收入的大头是月粮,俸钱只是花用而已。王宵猎军中不同,不管是将领还是士卒,发到手的就是俸钱,不发粮食。
  刘子羽想了一会,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叹了一口气。不管是招募还是组织,不管是训练还是作战,不管是生活还是钱粮,王宵猎的军队跟其他军队的差别太大,谁能一下说清楚?
  过了一会,刘子羽道:“自靖康之难,本朝与金军打了五六年了。除了这两年镇抚几次胜仗,可以说是连战连败。败得太多了,慢慢就总结出金军的特点。总的来说,金朝是猛安谋克,战时为兵,平时为农,全民皆兵,与我们的招兵、募兵大为不同。猛安谋克的结构简单,一声令下,军队就能够立即聚集起来。与之相比,本朝的保甲之制差可相似。只是到如今,保甲已废,只能徒唤奈何了。”
  “而且与本朝相比,金军上下相差不大。纵然是亲王将帅,一样穿粗衣,吃粗饭,上下一心。军队最重要的是难得人心。金军心齐,岂是我军可以相比的?我们带兵的人,要注意不要锦衣玉食,失了士卒人心,仗就会非常难打。只是这一点,做到的有几人?”
  “金军作战军纪极其严明。主帅一声令下,无人敢不遵。冲锋的时候,有回顾者立斩!这样的严刑之下,人人有必死之心,战力自然强劲。”
  “至于其他的,金军马多,骑兵自然也多。虽然金军不擅骑军冲阵,但其人人有马,可以快速地从这一地到另一地。胜利的时候追杀逃亡,纵然一时小败,也能退走。就不用多说了。”
  王宵猎点头:“参议说的不错。金军确实有这些特点,所以特别难打。”
  刘子羽道:“与镇抚说这些,是提醒镇抚,整编军队的时候不能只按自己的想法来,要多多参考金军。能胜我们这么多场,就说明金军很强,要多去学习。”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17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4/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汉之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