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是隋唐所筑,当时是天下第一城,面积很大。以前太平年月,城中就有许多菜,更何况是现在。有的地方已经稻桑遍地,看不出是城市了。
赵构辗转扬州、建康、越州,最把行在设在临安,许多朝臣反对。有的人建议到蜀地建都,图谋陕西。有的人建议到鄂州或者邓州建都,图谋中原。王宵猎恢复了西京,立即就有人提议重回中原,以图恢复天下。
这种声音很大。赵构内心虽然不同意,也不得不做出个姿态,让张守看一看现在的洛阳,准备重修。只是以现在朝廷的财政状况,重修的钱是无论如何也拿不出来的。
王宵猎不管赵构怎么想,真心想着重修洛阳城。
洛阳是千年故都,地理位置非常好。哪怕不做首都,这里地形险要,易于防守。而且周边土地肥沃,离中原粮仓又近,又控扼陕西、河东要道,也是重要城市。
王宵猎驻扎于洛阳,与襄阳相比,更加利于经营中原。而且西进陕西,北上河东,东去开封府,也非常方便。等到民间恢复,周围百姓多了,肯定要重修城池的。
这一座千年大城,在王宵猎手中,将会成为恢复中原的中心。
第662章 高粱酒
看着端上来的鲤鱼,张守笑道:“这几天有人请客,必上洛河鲤鱼。此物虽然有名,天天吃,哪个受得了?洛阳风土,诸物皆宜,周围物产不少,何必天天吃鲤鱼!”
王宵猎道:“这可没有办法。一个地方但凡有东西出名,遇到外地人,必然次次上来。吃厌了,少吃些就是。但对主人来说,不上此物,如何算是请人?”
其余人听了,一起大笑。
身边的士卒正在倒酒,王宵猎突然拦住。道:“参政有没有听说,我这里有一种烈酒。与其他酒不同,这酒虽然没有许多滋味,但是入口极烈。酒量再大,只要喝上几杯,也要酩酊大醉。”
张守道:“听说过。前几天我在街上闲逛,见到一家酒家,卖的就有烈酒。让店家打了一杯,入口极烈,几乎不能下肚。但喝下去,没多久便陶陶然,别是一种感觉。”
王宵猎道:“这种烈酒,最讲究陈酿,放的越久味道越香。当然,要好酒才行,一般的酒就用处不大。几年前在襄阳的时候,我便命令官酒库,每次酿酒的时候,取出最好的酒存起来。到现在,也有三年多了。前几天这些酒运到了洛阳,我尝了一下,味道着实不同。参政若是爱酒,不如尝一尝陈年烈酒?”
“好,好!”张守兴致盎然。
王宵猎吩咐手下的人,取了一瓶上来。开了泥封,一下子满船都是酒香。
张守是个爱酒的人。闻了这味道,喜道:“如此浓的酒味,定然不是凡品了。”
把酒倒进注子里,温得略热,士卒给每人倒了一杯。
王宵猎举杯,说道:“此酒太烈,不能跟其他的酒一样饮,一杯要分多次。大家尝一尝,味道如何?”
张守端起酒杯,闻了一闻,不由大喜。一口下去,就饮了大半杯。
王宵猎看了,不由就笑,端杯饮了一小口。
这种白酒主要是用高粱酿成,刚制出来的时候酒烈、味辣,而且很冲。经过一段时间陈化,味道变得醇厚,而且香气浓郁,入口柔和。当然,这个时代的白酒不能够跟后世的比。
放下酒杯,张守摇了摇头。道:“果然,这酒比外面买的烈酒好喝多了!宣抚,若是这种味道,可称名酒了!”
王宵猎道:“不瞒参政,这是从许多陈酒里,选出来味道最好的。一般的烈酒哪怕放两年,味道也差得远。与我们平常饮的酒不同,烈酒是用高粱酿造,并不使用米麦,不占用人吃的粮食。若是参政觉得味道还好,我准备精选出好酒的酿造方法,专门酿造。这样许多不好的地,可以种高粱,再用高粱来酿酒,省了粮食。”
张守点头道:“这是好事。每年酿酒都要费许多米麦,如果用高粱,省了许多粮食。”
王宵猎道:“这个方子,我准备献给朝廷。参政回去的时候,带几个高手匠人,到行在去酿烈酒。我听人说,民间有句俗语,叫若想富,赶着行在卖酒醋。现在事事艰难,能省下粮食,对天下是好事。”
张守道:“宣抚用心了。回去之后我必禀报朝廷,把此法推行于天下。只是,江南地区不比北方,适合种高粱的地方并不多。此法就是推行开来,对朝廷也无大用。”
王宵猎听不由愣住。自己倒是没有想到,江南并不适合种植高粱。
其实江南也能种高粱,有的地方种植面积还很大。不过在这个年代,高粱口感不好,多用作牲畜饲料。江南耕地大多肥沃,种高粱不如种水稻,少有人种罢了。
此时的人口密度,远不如后世那么夸张。民间开垦的耕地,大多条件比较好。一般的地区,山坡、岭地都很少开垦。像高粱这种作物,在平原地区种植得不多。
宋朝的人,吃的食物比明朝后期和清朝时期强得多了。南宋的兵后来是江南人,就曾经发生过吃不惯粟米,有人活活被饿死。这样的事情,后世无法想象。
王宵猎的用意,是用高粱酿酒,省下粮食。但对江南来说,这样做的意义不大。
喝了一会酒,张守的酒意就上来了,说话再没有顾忌。
吃一口鱼,放下筷子。张守道:“这几天在洛阳,见宣抚的次数多了,见你是世间少有君子。我将要回去覆命,有几句话,说给宣抚听。”
王宵猎拱手:“参政若有所教,感激不尽!”
张守道:“你领大军在外,治下又全是自己说了算,难免惹人疑虑。十万大军,朝臣听了,哪个不害怕?而且你崛起突然,朝中没有熟识的人,连你的脾性都没有人能说得清楚。立了大功,朝廷不得不对你封赏。但封赏厚了,你的势力更强,朝廷如何命令于你?宣抚是明白人,应该能想到这些事。”
王宵猎道:“我自然明白。这是两难。没有兵,我就没有办法对付金人。兵马多了,朝中又不放心。我又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抗金最为紧要,只能先不管朝廷大臣怎么想,养兵马对付金军要紧。”
张守道:“是啊,宣抚说的不错。但是,与朝中大臣不熟,甚为不好。若空闲时候,宣抚还是应该去行在走上一趟的好。去行在不只是面圣,也去见一见相公太尉们。”
王宵猎点了点头:“参政说的是。”
张守道:“朝中没有人替你说话,纵然你是天下第一忠臣,事情也是难办。就说现在,宣抚手中十万大军,就有许多人你兵马太多,对朝廷有莫大的威胁。不知有多少人,想出多少办法,想削减你的大军。全赖吕相公排除众议,一力支持你,才没酿成大祸!”
王宵猎道:“参政回去,替我谢过吕相公。”
张守道:“现在有吕相公,宣抚能在洛阳安心带兵。将来换一个相公,又会如何?此事,宣抚深思!”
王宵猎谢过张守,没有深谈此事。
如果是平常的带兵将领,王宵猎现在处境很尴尬。但王宵猎一直担心的不是朝中的大臣,而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赵构,又是另一回事了。
第663章 选些好兵
送走了张守和冯益,王宵猎回到河南府衙,在书房里闲坐。
陕州大捷后,朝中对王宵猎的态度发生了大转变。不再认为他是个运气好的地方军阀,手中兵力并不紧要,而是认为他是朝廷的重要大将。特别是吕颐浩,认为王宵猎重兵驻扎洛阳,只要守住,对金军就是极大威胁。
朝中的这些大臣,王宵猎并不熟悉。很长时间,王宵猎对金军和刘豫都布置了间谍系统,惟独在行在,特别是赵构身边没有眼线。一个原因,是王宵猎领兵在外,认为朝廷的态度不重要。再一个,这个南宋朝廷,也确实是让王宵猎瞧不起。这次张守来,说了朝中对王宵猎的不同态度,让王宵猎突然意识到,自己不能对朝中事务不闻不问了。
作为一方大帅,王宵猎最少要在行在临安府设立一个机构,让自己到临安办事的人居住。有了基地,其他的一切事情都顺理成章。只是这件事情怎么做,还需要斟酌。
宋朝与唐朝不同,设有都进奏院,中央诏令和往来文书由朝廷官员处理。不像唐朝节度使,在京城之中有自己的藩邸,许多事情方便许多。宋朝的大帅,地位再重要,接收朝廷文书的官员也是中央派来的。
占领西京后,王宵猎驻军洛阳,没有入陕西,没有入开封府,而是入了河东。对于这样的行动,朝中的大臣怎么想,赵构又是怎么想,王宵猎并不清楚。以后与朝廷联系密切,这些不知道是不行的。
入陕西,或者入开封府,王宵猎进攻的是伪齐地盘。入河东,直接进攻黄河以北地区,则是金国地盘。两者看起来只是战略方向选择,实际上意义深远。
金国立刘豫为伪齐皇帝,分界线就是黄河。黄河以南归刘豫,黄河以北归金国。女真人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很认真地遵循这个原则。秦桧主张“南人归南,北人归北”,也是充分遵重金国的这个划分的。
王宵猎进攻河东地区,渡过黄河,就是以金军为敌人,而不是刘豫。
宋朝有主战派,有主和派。主和派里又有投降派,又有先暂时和平,实力恢复后进攻的派别。主战派里,又有对金朝主战的,有对伪齐主战而对金朝主和的。朝臣里面派别众多,五花八门。
王宵猎进攻河东,虽然朝廷承认了他是河东南路宣抚使,但皇帝是怎么样的,朝臣是怎么想的,就是另一回事。
叹了口气,王宵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与战事相比,朝中的事情更复杂。王宵猎想了一会,就觉得头大。
芮城的一家酒楼里,张均、董先、张玘、彭玘四个人围坐一张桌子,眼巴巴地看着门口。不多时,提举芮城新兵营的易全进,四人急忙起身迎接。
几个人落座。董先见店内人声嘈杂,对易全道:“全县我们几个人找遍,就数这家酒楼最好。客人太杂,提举担待些。若有提举相熟的酒家,我们可以过去。”
易全道:“芮城小小地方,就是这个样子了。你们大地方来的,觉得不习惯。我无所谓的。”
董先喜道:“如此最好!我看这家酒楼虽然小了些,酒菜倒还丰盛。酒我们已经点好了,提举看看还有什么喜欢吃的,尽管叫就是了!今日我们四个统制请你,切莫客气!”
易全看了看菜单。道:“点的不少,应该也够了。不过,芮城周围盛产黄牛,熟牛肉做得最好,味道鲜美。还有这里的人善卤制肉食,再点一个猪肘子吧。你们远来一趟不容易,总该尝一尝这里的美食。”
董先称是。在菜单上加了易全点的两个菜,唤过来小厮,让尽快上菜。
不多时,酒和牛肉等几个凉菜上来,放了半桌子。
张均拿起酒壶,给几人倒了酒。对易全道:“这酒是新野酒库酿制,陈了两年多了,我们特意带来的。高粱烈酒一定要陈过才香。提举尝一尝!”
说完,举起酒杯,对易全道:“为提举寿!”
易全喝了酒,夹起几片牛肉吃了,坐在那里慢慢咀嚼。
四个人劝了易全几杯酒,吃了一会菜。酒劲上来,说话慢慢随便起来。
董先道:“提举知道,我们是奉了都指挥使的命,来到芮城,接训练好的新兵回去的。这些新兵,在营里训练得如何,没有人比提举更加清楚。提举用心,为我们挑些好兵!”
易全听了,拿起酒杯喝了一杯酒。放下酒杯,看着几个人叹了一口气。道:“陕西来这里参军的人数量之多,远超出了先前的估计。一个多月,就只能让各军把人领走,回去再训练。如若不然,我这里放不下了。不瞒你们,来这里领新兵的人,都要请我吃一餐饭。人人都要好兵,你们说我该怎么办?”
张玘道:“我们与别人不一样,是新建的军队,诸事不容易。提举多多用心!”
易全没有说话。拿起筷子,夹牛肉在嘴里,慢慢嚼着。
董先道:“提举若有什么事情帮忙,我们可以——”
“唉——”易全听了,急忙放下筷子,伸手让董先不要再说。“这餐饭,是你们用公使钱请我,我能来吃。其他牵涉到钱物的东西,不要害我!我这里一个月查几次,可不要坏了我的衣食饭碗!”
董先道:“提举想岔了,我们怎么会做那种事情?我们是说比如向家里传递书信,买些别的地方的土产,我们可以帮忙。人生在世,总要互相帮助。”
易全道:“你们都是从军校刚刚出来,确实不容易,这我知道。可最近到我这里领兵的人,人人都有难处。招的好兵,又只有那么多,怎么分?你们有什么办法,教一教我?”
彭玘道:“如此说来,就是没有半分情面可以讲了?”
易全斜着眼睛看着彭玘,道:“没有情面,你又要如何?”
张均急忙道:“这位彭家哥哥性子急,提举勿怪!新兵营里出来的,一定都是好兵,这有什么可说的?可同样是好兵,性子还是有些不同。我们是新建的军队,虽然从旧的军队里来拨来些军官、老兵,人才还是缺。选兵的时候,提举能不能帮帮忙,选些有前途,后来可能当军官的人。”
易全听了,看看几人,没有说话。
张均道:“新兵营里过万人,提举怎么可能认得过来?不过,这些新兵当中,一定有些特别出色,同样也有些让人特别讨厌。提举帮忙,多挑些特别出色的,少挑些特别讨厌的,就是对我们的恩典了。”
易全看了张均一会。道:“你们几个人里,就数你说话最中听。你们来之前,宣抚司里交待过,要选些好苗子给你们。我打听过,除了你之外的人,多是从其他军队里招来的,对我们的军队不熟悉。宣抚说,正是因为不熟悉,更应该挑些好兵给他们。这样吧,我这里有一些比较出色,我比较留意的新兵,多挑一些给你们就是了。”
董先几个人急忙拱手:“多谢提举!你如此做,对我们是莫大恩德!”
这几个人,都是在军官学校里短期学习,出来做统制的。王宵猎的意思,这些人都是带过兵的人,长时间学习的意义不大。不如短期学习出来带兵,在实践中检验。以后有时间,让他们多进学校短期培训。经过几次之后,也就不会比军校里出来的军官差了。
张均比较特殊。按他的资历,若是努力有天分,都能做个都统了。只是王宵猎的军中,军校出来,最大只能做统制。做得好了,才能继续升官。张均做统制,王宵猎会给他额外发一部分俸禄,但跟别人是一样的。张均只能够暗暗努力,想着做出成绩了,把官升上去。
第664章 我们要立功
晚上,张均和董先四人买了两斤牛肉,一条熟羊腿,几样菜蔬,在客栈里饮酒。
张均道:“我们四个人,虽然刚从军校出来,却都是宣抚熟识的人物,与其他人不同。这次来领新兵,那个易提举说过,宣抚特意吩咐,要给我们些好兵。”
彭玘道:“那个易提举口中没有一句实话,如何信得?”
张均道:“这种大事,是易提举敢胡乱说的?天下招兵的地方,再没有哪里比得过陕西。我们这个军初建,新招的兵大半来自陕西,这是好事。此次多招些有前途的兵,对我们未来大有好处!”
董先道:“是啊,手里没有好兵,如何能够立得下战功?没有战功,又怎么升迁呢?”
翟兴战死,翟琮对董先怨气着实不小。建立新军队,翟琮被选到旧军去,董先和张玘则到新军来。因为翟琮不在新军,彭玘便成了张均的副职。
这几个人,各人有各人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