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汉之国_分节阅读_第270节
小说作者:安化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43
  张均资历最老,一直没有进入军队,相应也就没有军功。以前做的事情也有功劳,但与军功相比就差得远了。随着慢慢长大,心思也变了,想着立些军功快速升官。他本来脑子聪明,做事圆滑,一旦决定了一件事,有很多手段把事情做好。王宵猎也知道他的心思,从各方面提供些帮助。
  董先本来是一方诸侯,现在做个统制,虽然手下的人还是那么多,心中却觉得无比别扭。知道这是王宵猎军中的规矩,没有办法,只能一步一步来。憋着一股劲,要超过别人,尽快升上去。
  军校出来,最高只能做统制,是军中一条铁律。不管什么身份,如果在统制任上做不出成绩,那就说明军队不适合你。身份再特殊,也只能换到其他岗位,告别军队了。
  董先的身份特殊,如果不在军队,应该也会有比较高的官职。不过董先义军出身,一向骁勇善战,怎么能够咽下这口气?哪怕王宵猎的军队跟自己的军队不同,也要在军中做出成绩来。
  陕州大胜后,消息传遍各地,陕西前来从军的人数之多,远远超出了王宵猎的估计。芮城的新兵营,招纳的新兵已经有近五万人之多。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在黄河对面的灵宝县又开了一处新兵营。饶是如此,也只能在新兵营中训练一个多月。新兵熟悉了军中规矩,经过简单训练,便分到各军中。各军自己再设新兵营,接着训练。
  其实接新兵入军营,数量非常多,并没有什么好坏。张均和董先立功心切,接了这个差事,亲自来选兵。
  喝了一会酒,张均道:“这两日得到消息,过些日子宣抚要到芮城来,要我们在这里待几天,宣抚要亲自见一见我们。有什么要宣抚帮忙的事情,你们这两天可以想好了。”
  董先道:“现在最要紧的事情,是我们尽快把军队练好,到了冬天立些军功。作为军人,没有军功,就没有说话的资格。其他的,告诉宣抚又有什么用?”
  张均道:“仗不是天天有的打,除了军功,军队中还有许多事情。”
  董先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张玘道:“听说洛阳城里正在建新房,在洛阳的官员都有。我的家眷还在洛阳租房住呢,也不知道新房建成之后有没有我们的份。若是没有,要想办法买处房子。”
  张均道:“像这种事情,你就要跟宣抚讲了。我们这些从军的人,家眷不可能都随军,如果可能,由宣抚统一安排最好。我听说洛阳城里,宣抚要重建,现在一律不许买卖房产。”
  张玘奇道:“没房住的人,也不许买房?这样怎么行!”
  张均笑道:“哥哥,你还是不习惯宣抚治下的事情。不许买卖房产,说明了什么?说明重建洛阳的事很快要定下来了!而不是你想的,没有房子怎么办。宣抚做事情,以安民为先,怎么会让老百姓不方便呢!”
  “原来如此!”张玘点了点头。“原来是我想的差了。”
  张均道:“不知道我们以后的驻地在哪里。如果在洛阳附近,倒是可以要洛阳附近的房子。”
  董先道:“我们是新组建的挥,当然要到前线去,怎么会在洛阳附近?听说宣抚剑指河东路,依我看,我们不定就要调到河东的哪个州呢!”
  张均笑道:“哥哥,十万大军,岂是几个州可以容纳的?就是到河东路,也得太原府那样的大地方。”
  董先道:“你说的也是。十万大军,一州一郡确实容纳不下。”
  彭玘叹了口气:“以前在镇抚的手下,每年为了吃饱饭,不知多少烦恼。现在吃穿不愁了,在军营中竟然觉得无所事事。只盼着快些打仗,我们也立些军功才好。”
  张均道:“现在什么时候?你还怕没有仗打!要打跑金人,还不知道多少年呢!”
  董先做一方诸侯时,面对金军的时候心里也没底。现在到了王宵猎军中,又有陕州大捷,立即有了信心。道:“陕州一战,拔离速两万多人尽殁,天下人人称颂。这种大战,不知什么时候轮到我们。”
  张均道:“金人不傻。一次陕州,损失两万余人,必然牢牢记在心里。以后想打这种大胜仗,只怕不容易。”
  董先道:“我听说在陕州时,大炮向城门外面一架,金人想跑都跑不了。我们军中有炮,金人怎么打?”
  张均道:“死人多了,他们总能想出办法来。大炮是利器,可不是有了大炮了,就没人打得过我们。”
  张玘道:“打仗的说到底是人。战场上第一次用炮,当然出其不意,一下立了大功。时间长了,敌人必定会想出应对的方法,很难再像陕州这样。所以我们要选精兵,要练到不靠大炮也能打败金人!”
  董先点了点头,一时没有再说话。这几年,金军对宋人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总觉得他们如天兵一般,不可战胜。哪怕董先是一时骁将,也受到这阴影的影响。打败金军,怎么打?没有大规模的胜利,许多人连想也不敢想。
  张均道:“我在宣抚身边多年,知道宣抚怎么练兵的。宣抚认为,有好的兵器当然要利用好,但战争,说到底是人的战争。一支军队,不管是有好的兵器,还是没有,都必须做到训练精良,能战敢战!所以,我们不要只想着火炮之类的兵器,最重要的还是人,是我们手下要有精兵良将!”
  张玘点头:“正是!军队不行,有了火炮又如何?一样要打败仗的!”


第665章 一物降一物
  张均飞快地翻看着手中的新兵名录,问一边的易全:“提举,哪些是比较出色的?”
  易全道:“教头看好的新兵,名字前面有一点。这次新兵只在我这里待了一个多月,不十分熟悉,能选出来的只有这些了。回去之后,你们训练新的时候,再自己慢慢选吧。”
  张均用手指着有点的名字道:“我要这个,要这个,这个我也要!”
  易全笑笑,没说什么,把张均点出来的人全部都记下了。
  最后,张均放下手中名录。道:“有这些人,我们这次的新兵定然不错了!”
  易全道:“对了,我这里还有几个特殊的人物,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兴趣。”
  张均急忙道:“什么特殊人物?”
  易全拿出一本名册,道:“这里面的人,都有长处,但又都有些毛病。好还是不好,就看怎么用了。”
  张均接过名册,翻看了一下。道:“提举详细给我说一说。”
  易全指着名册上的一个人道:“此人叫全锐,是京兆府一个不第的秀才。此人自小读书识字,熟读兵书。只是,脑子有些转不过来,做不了大事。虽然做不成大事,但对吏事极熟。特别是公文,一遍看过,立即就能够仿写,格式一点不错。只是天生体弱,再怎么练,都是新兵中较差的一个。”
  张均道:“这人身子弱,怎么上得了战场?”
  易全道:“是啊,战场上肯定不行。但他精于吏事,若做个书手,还是很合适的。”
  一边的董先道:“这个人我要了!善写公文,这也是本事,省了上司多少事!”
  董先不是正规军出身,到了王宵猎军中,别的还好,繁琐的公文让他烦不胜烦。这个全锐有这种本事,不正是自己需要的?身子弱,不能上前线怎么了?一个团三千多人,也不差这一个。
  易全把名字记了。又指着一个道:“这一个娄宣,是坊州的猎户,用的一手好弓箭,百发百中。只是他自出生就住在山里,只能分得清左右,分不清东西南北。到新兵营一个月,还没有教会。”
  董先笑道:“像这种奇人异士,分不清方向算什么?这个人我要了!”
  易全点点头,把名字记下。又指着一个人道:“此人叫胡六郎,是华阴县人。进来的时候瘦瘦小小,哪里知道饭量如牛。听他说,自小到大,没有吃过一顿饱饭。进军营一个月,身子一天比一天壮,就连个头也长了起来。他吃的饭多,力气当然也大。现在十七岁,身子还没有长成,就能开二百六十斤的弓。只是这个人,自小生活就贫苦,又缺少爹妈管教,特别难训练。你让他往东,他偏偏要往西。你让他练枪,他偏偏要舞剑。总要跟人反着来。前面的娄宣是学不会,这个胡六郎学得会,就是不肯学。”
  张均道:“这厮倒是有点意思。好,我要了!”
  易全道:“统制,这人的底子是好的,但是特别难管教。而且,饭量特别大,一个人顶三五个人。”
  张均道:“军队之中,怕什么大肚汉!此人给我,早晚让他乖乖听话!”
  易全点点头,把名字记下来。指着名册,继续说一些有特点的人给张均和董先听。有的张均要下来,有的董先要下来,当然更多的两人全不要。
  把名册整理完,看看到了中午,几人到食堂里吃饭。
  与民间不同,王宵猎的军中是一天三餐。早餐吃得早,晚餐吃得晚,而午餐也不能将就。
  到了食堂,张均和董先打了饭,坐到易全对面。刚刚坐下,易全就低声道:“看,那边来的就是胡六郎。这厮饭量太大,下面的人受不了,弄到了我这里的中军来。”
  张均转过头,就见到排队的人群中,一个家伙在那里东张西望。看起来十六七岁年纪,脸上还带着稚气。身体并不是十分强壮,只是肌肉结实。哪怕站在人群里,也能明显看来此人不安分。手抖脚抖,没一刻安定。
  到了打饭的士卒前,胡六郎手中的饭碗伸过去。士卒打一大碗粟米,胡六郎不走,盯着一边的馒头看。士卒没有办法,摇摇头,又拿了四个大馒头,狠狠地压在粟米上。胡六郎拿起一个馒头来,咬一大口。
  刚走了两步,一边值日的军官厉声道:“到饭桌上吃饭!边走边吃,成什么体统!”
  胡六郎瞪了军官一眼,把馒头放在粟米上,摇摇摆摆走到饭桌边坐了下来。先拿起馒头,两三口吃掉,才拿起筷子来挟菜。只是眨眼间,四个馒头就被他吃得精光。这才慢条斯理,与别人一样一边吃米一边吃馒头。
  张均转过身子,对易全道:“看这样子,这厮不是省油灯!”
  易全道:“我听跟他一起来的人说,两三年前,金军把他全家杀得精光,只剩下他一个。这厮就在附近的几个村子厮混,也没有人管束,养成了无法无天的性格。平日里打些零工,没有零工时,就靠乡亲们接济。除此之外,偷鸡摸狗的事情也没少干。特别是平日里欺负他的,一有机会,他必定报复。”
  张均道:“原来如此。金军来时,我阿爹被抓走,我也跟他差不多年纪,随着母亲过活。其中滋味,实在难以对人言说。后来遇到宣抚,才慢慢安定下来。放心,这个人我能管好!”
  易全道:“统制,话可不能说满了。按这厮的脾性,若不是他天生力大,早就赶出军营了。只是一个多月,这厮就不知道儿了多少次军纪。每次要赶他走,总有人提起他的浑身力气,终是留了下来。”
  张均笑道:“提举放心。所谓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越是这种人,我越是有办法。”
  易全哪里肯信?但看张均信心满满,不好说什么。
  一物降一物,是什么意思?易全是个正常人,理解不了张均的意思。
  张均自从父亲被抓,母亲多次偷人,慢慢心理有些跟正常人不一样了。只是他头脑冰雪聪明,从小磨练出来的圆滑个性,别人看不出来罢了。现在到了军中,要守军纪,还要跟各方向处好关系,张均就成了这个样子。
  对一件事情,张均的看法与别人不同,想法也跟别人不同。只是,张均清楚别人是怎么想的,也清楚别人想看到是自己是什么样子,他就做出这个样子而已。
  一物降一物,是张均现在有无数办法对付胡六郎。不是张均比胡六郎聪明,比胡六郎强,而是因为现在张均的官比胡六郎大。官大一级,足够压死人了。


第666章 宣抚来了
  张均坐在树阴里假寐。
  五月下旬,已经有了蝉鸣,在空旷的田野里嘶哑而悠扬。风从山上吹下来,带着泥土的清香。扑到脸上,不知道有多么舒服。旁边有军队训练的号子声,高亢明亮,好似从不停歇。
  一个军官快步走到,到了张均面前行礼,高声唱诺。
  张均睁开眼睛,懒洋洋地问道:“怎么回事?”
  军官道:“统制,那个胡六郎不服管束,生生气死个人!我们在芮城,又不好收拾他,还是不要了吧!”
  张均懒洋洋地道:“收他不过三天,就惹出来了无穷麻烦,这胡六郎也是个人才。告诉田楚,不要让他训练了,带他在身边。等回到我们驻地,再慢慢炮制他。”
  军官道:“统制,像这种人,哪支军队都不要的。我们又何必惹这麻烦?”
  张均道:“因为我也曾经是这种人,所以知道他的苦,特别可怜他。不过,我比他会做人,一有了机会,便牢牢抓住。可不像胡六郎,一直这么胡闹!好了,让田楚把他看起来,回去再说!”
  军官称诺,不好再说什么,告辞离去了。
  张均躺下身子,看着天空中的白云,轻摇头腿,浑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
  有过同样的经历,张均知道胡六郎的心情。没有家人,到处流浪,看起来没有什么,其中的苦只有自己知道。平常的日子难过,到了过年过节,好心人给了点吃食,也好过不到哪里去。别人万家灯火的时候,一个人孤零零地看着天上的月亮,那种滋味,不足为外人道。
  这种经历非常磨炼人。有的人百炼成钢,有的人就此沉沦,还有的人就此浑浑噩噩。像胡六郎这种,就是与正常社会有了隔阂,形成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这种看法是很难改变的,绝不是做两件事让他感动,就此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改过自新。张均也不是那样的人,没有那么大的耐心。
  芮城到底不是自己的地盘,做事要收敛。胡六郎在这里不听管束,只能用人看起来。
  正这这时,彭玘气喘吁吁地赶来,对张均道:“统制,宣抚昨天清晨离开平陆,今天傍晚就到芮城了!知县和一众官员早早就迎了出去,我们也要前去迎接!”
  张均听了,一下跳起来。道:“宣抚今日就来了?真的好快!你去知会董先和张玘,我们当然要迎接!”
  彭玘道:“董先和张玘已经结束整齐,就等着你了!”
  张均急忙跑回住处,换了官服。出来让彭玘帮着自己整理好,才一起快步出了军校。
  军校大门外,易全带了一众官员,在那里列队。军校里不少将校,加上来领兵的军官,竟然有二百多人。
  见到张均到来,易全指着队伍里董先身边,道:“张统制到董统制身边,我们马上就出发了!”
  张均称诺,快步到了董先身边,与彭玘一起排在他们身后。
  领兵军官这边带队的,是新任左军左虞候魏阳。见到张均入列,立即整理队伍。
  整理好队伍,众人就在骄阳下站着,静静地等候。这个时候,就看出训练过之后的纪律。近三百人,站在那里鸦雀无声,一动也不动。与一般的官员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
  不知过了多久,一骑快马驰来。马上骑士到了跟前,飞身下马。对易全叉手道:“禀提举,宣抚已经十里亭外!众官到县城外迎接!”
  易全称诺。整理队伍,向芮城县城行去。
  王宵猎的治下,废除了十里长亭迎接的规矩。来的人不管官职多高,最多迎出城外。这样做,省了繁文缛节,让迎接的地方容易不少。
  到了芮城外面站定。不多时,就见东边旌旗招展,王宵猎的队伍到了。
  董先个子高大,看见王宵猎的队伍,对张均道:“宣抚出行,是如何大事?带的军队人数少了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27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0/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汉之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