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敏的师比其他军队大一些,除了正常的五个团外,还有直属骑兵团、工兵团、辎重兵团。另外,师部还有侦骑营、警卫营、传令兵营等,人数并不少。
此时的布置,迟玉平带一个团驻方山县,镇慑府州和北方各州。其余部队,大多在石州。即使王宵猎带一个团去绥德军,石州还有近万人。
迟玉平一个团驻守方山县,本来不足以镇慑折可求。但丹头寨一战过后,就足够了。折可求的军队,战斗力还远不如一万四千金军。
王宵猎把姜敏和张均叫来,仔细吩咐了注意事项,便带了骑兵团前去绥德军。
此时张驰已经集中了部队在延川县,做好了进攻延安府的准备。
官厅里,张驰召集了三个团的统制和都监,商量进攻延安府的事宜。
指着地图,张驰道:“延川到延安府,一路上有永平寨、青化镇和丰林镇三个要点。大致来说,延川县到永平寨一百里,永平寨到青化镇一百里,青化镇到延安府一百里。其中最难的,是永平寨到青化镇这一百里路。其他路段基本是沿河谷而行,只有这一百里是穿行大山之中,道路险峻。延安府要防守,应该是在青化镇。”
戴玉常道:“青化镇并没有高大城墙,防守不易。”
张驰道:“终归是有城池吗,虽然太小了些。在青化镇布置兵马,好歹能让延安府有预警。”
张振道:“虞候准备怎么进攻?大军进发,这些地方都小了些。”
张驰指着地图,说道:“对于我们来说,永平寨和青化镇都太小了些,驻不了大军。而且,这几个地方运输粮草不便,不能久驻。我准备这样。前军用两个营在前边开路,以最快速度攻下永平寨和青化镇,不要久待。而后集中兵力攻下丰林镇,我们大军在那里汇集。”
钟辞说道:“丰林镇离延安城三十五里,恰巧一日程,刚好合适。”
张振和戴玉常两人也点头,纷纷表示同意。
张驰道:“我们大军到了丰林镇,可以由延长县供应粮草。休整几天后,延安就近在眼前。”
其他人都点头,觉得这种安排可行。
由延川县到延安府,最主要的问题还是路太远。三百里山路,在大山中要走六七日,甚至十日也不稀奇。粮草运输非常困难,只能靠各自部队多带补给。所以战争的关键,是能不能快速走出大山,到达清水谷地。
延安府,郑建充看着眼前的饭菜,却无心下箸。眼神不知在看着什么,一动也不动。
陈右镜从外面进来,看了郑建充的样子,只能叹了口气。走上前道:“经略好歹吃些饭菜,饿坏了身体如何是好?”
郑建充把手中的筷子扔到桌上,道:“我饿不死!宋军到哪里了?”
陈右镜道:“已到延川,正在聚集粮草。想来应该是走永平寨,来犯延安府。”
郑建充不说话,站起身来,走到门外看太阳。
陈右镜随在身后,小声说道:“经略,宋军来犯,我们不能不守。永平寨太远,青化镇远近合适——”
“守什么?丹头寨的战事你没有听说吗?你派人去,不过是给宋军送战绩,有什么用处?”
说完,郑建充只觉得心情烦躁。八千宋军,听着好像不多,但以丹头寨的战绩作比,数量就很惊人。丹头寨前后几场仗加起来,宋军以三千人歼灭一万四千金军,几是以一打五。这样算起来,自己这两万多军队,根本没有胜算。
年初的陕州之战,宋军斩了拔离速,就让郑建充心惊。没有想到年底的宋军更加厉害,能一打五了。现在陕西已经没有金军,郑建充成了无根之萍,该怎么办?
正在这时,一个仆役拿了一根扁担,随手舞了一个枪花。正要拉一个架式,回头看见郑建充,急忙低下头。
郑建充脸色铁青,拿起身边的一把交椅,劈头向仆役扔去。骂道:“直娘贼,连你们也来消遣我!来呀,拿住打一百军棍!非打断他一双腿不可!”
旁边的士卒见郑建充的气势不好,都不敢说话。上前拿住了仆役,就在廊下摁倒了,抡开军棍就打。
郑建充盯着仆役,怒气未消。仆役被打得皮开肉绽,郑建充看了只是冷笑。等到一百军棍打完,仆役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了。郑建充命放开自己养的几只黑犬,嗞着牙扑了上去。
郑建充袖子一甩,进了屋内。
在桌旁坐下,郑建充道:“都监,你看这仗还能打吗?”
陈右镜叹了口气:“打不得了。宋军有火炮,威力无匹,连坚城也不足恃。外面又没有援军。就连鄜州,也已经被宋军攻破,前锋到了甘泉。等到他们粮草充足,来的就可不是八千人了。”
“是啊,打不得了。”郑建充叹了口气。“陕西所有的金兵都在丹头寨被消灭了,实际上现在的陕西已经被宋军收复。我们这些人,若是没有金军,又算得了什么呢?”
郑建充虽然对手下的奴仆非常苛刻,但对陈右镜这些人却以礼相待,从不使人为难。现在看他的样子,陈右镜只能心中哀叹。时势如此,确实没有办法了。
回转身来,郑建充对陈右镜道:“都监代我到宋军中走一遭吧,看他们如何说。我愿以延安等州府降宋,惟愿能平安而退,做一富家翁。”
陈右镜心道:“经略何苦如此?”
郑建苦笑着道:“都监,现在能做一富家翁,就很不容易了。现在宋军的架势,连这个机会都不想给。”
第838章 良禽择木
永平寨位于延安府北上的要道上,以前商贾往来,异常繁华。现在商铺大多关闭,显得有些冷清。
中午,张驰吃了一碗热乎乎的羊肉面。抹了抹嘴道:“天天都是这样的吃食,有些吃不消了。还是怀念中原,什么吃食都换着花样来,一年吃不腻。”
说完,起身伸了个懒腰,凑到桌上查看地图。
大军到永平寨两天了,正在准备粮草。粮草齐了,张振的前军营先出发,后面两个团跟上。
一个亲兵进来,叉手道:“虞候,军营外来了一个人,说是延安府的兵马都监,吵着要见虞候。”
张驰直起身,想了想,笑道:“不是来求和的吧。延安府的郑建充,也没有出路了。让他进来见我!”
说完,理了理战袍,到了前面寨厅。
陈右镜被亲兵带进寨厅,见上面坐了个将军。二十多岁年纪,面上有些微须,神情淡然。心里知道这就是宋军的主帅张驰了。王宵猎的军队崛起没有几年,很多将军都年轻。
上前两步,陈右镜叉手道:“延安府兵马都监陈右镜,参见虞候。”
张驰道:“都监多礼。且请旁边落座,喝一盏茶。”
说完,命亲兵上了茶来。陕北常喝的茶与中原不同,多是茶砖之类,茶俨而浓。张驰军中是中原的习惯,现在都喝绿茶。端上来是一个茶碗里泡着茶叶,还让陈右镜好奇了很久。
陈右镜当然不敢真坐。张驰再三劝说之下,屁股才好像落在凳子上。看起来好像坐了,实际没坐,屁股之间与椅子还有一条缝呢。现在陈右镜的地位,张驰面前不敢真坐。
喝了茶。张驰道:“都监前来,不知有何事赐教?”
陈右镜道:“虞候大军前来,经略自知该死,不敢抵敌。愿奉延安及周围州府,回归大宋。”
张驰听了笑道:“现在延安府周围,还有什么州郡?不过这不重要。延安是陕北巨镇,关键之地。只要郑经略能幡然醒悟,重新回归大宋,自然会好好安排他。”
陈右镜一听,急忙问道:“若郑经略能归宋,不知如何安排?”
张驰笑道:“这你可问住我了。如何安排,自有宣抚决定,我如何敢置喙?不过,只要回归,必然不会亏待了经略就是。这么多年以来,宣抚还没有什么刻薄的事。”
陈右镜点了点头,心中有些失望。
来之前,陈右镜和郑建充聊过未来的事。从之前的事情来看,王宵猎确实不刻薄,甚至可以说宽厚。郑建充只要投宋,王宵猎必然会妥善安排。但是没有明确答案,陈右镜心中有些惴惴。
张驰与陈右镜闲聊延安周围局势,才知道邵兴的部队占领鄜州后,已经到达甘泉县,离长安不远了。
鄜州到甘泉县是沿洛水谷地,交通顺畅。但是甘泉县到延安则要穿越大山,一路上人口稀少,大军行进困难。
张驰想了想道:“既然邵都统已经到了甘泉县,延安便就由他占领吧。我在永平寨等两天,邵都统占了延安之后再返回青涧。不知郑经略如何想。是在延安等邵都统呢,还是随我北返见宣抚。”
陈右镜道:“此事要回去请示经略。”
张驰道:“应该的,应该的。都监快去快回,不要邵都统的大军到了城下,还没有做出决定。”
陈右镜连连称是。见张驰的目光锐利,知道他是嘴上说的客气,实际情况未必如此。如果邵兴的部队到了延安城下,郑建充还没有做出决定,那时想投降就要看邵兴的了。
送走了陈右镜,张驰坐在桌旁,陷入沉思。
现在的陕西能不打仗,还是不打仗的好。没有了金军,各地守将最好的结局就是归宋,据地顽抗没有前途。
各地守的将,永兴军路境内除了郑建充,还有三股。一是京兆府的张中孚,二是庆州的赵彬,再就是环州的慕容洧。他们各自拥兵少的几千人,多的有一两万,无法成为大患。
郑建充投降,最大的一股势力覆灭,其他人更无法成为宋军的对手。张驰不需要参加战斗,南边的三个师就足以平定陕西了。得了关中,王宵猎的兵源和粮源将极大改善。
张驰心中明白,自己的任务是回到石州,向北监视折可求。现在夺绥德、延安,不过是兵力不足的无奈之举。所以郑建充一提出投降,张驰便决定北返。
延安是陕北的中心,是因为这一带的交通就是如此。从延安向四面八方,都有道路通达。不占领延安,陕北就是一块一块的,形不成有机的整体。占领延安,各地就联结到一起了。
只要占领延安,陕北的战役就结束了。如果不是李世辅抓了撒离喝,张驰可能不会卷入陕西战役,只要占领绥德军就是结束。结果不但参与进来,最重要的战役还被自己打了。
在永平寨的日子,张驰每日里到山林里转转,剩下的时间就写战场日志。丹头寨的一系列战役,对于姜敏的部队非常重要。依张驰的理解,回去之后,王宵猎必然要听详细的汇报。除此之外,当然要看详细的战场日志。
这是王宵猎军队的一个特色。不但是严格训练,勇于作战,还有详细的训练日志和作战日志。这种习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练就了自己的军队特色。
到了第五天,郑建充和陈右镜到了永平寨,一起来见张驰。
张驰迎出了门外,对郑建充道:“经略识见高远,此次献地,必然得宣抚另眼相看!”
郑建充道:“惭愧!在下罪该万死,竟然让虞候到山里的永平寨来!”
张驰笑着摆手:“无妨,无妨!只要献出延安来,我多跑一点路也是值得的。”
把郑建充迎到寨厅里坐下,张驰道:“现在延安城不知是谁主持?邵都统的大军,不知有没有进城?”
郑建充道:“军队是由下面的几员将领指挥,官府则是通判主持大局。我已禀明了邵都统,他的前锋部队也已经出发。我走的时候还没到延安,现在应该到了。”
张驰道:“如此最好。不要我回到绥德后,宣抚问我有没有占领延安,我却不知道。”
郑建充得到陈右镜的消息,便快马来了永平寨。在他心里,张驰的部队是经过实战检验的,勇猛无敌,自己投降是很正常的事。邵兴就差了很多,最少没有经过实战检验。要投降,当然是选择张驰,而不是邵兴。
所以宁可抛下延安给邵兴,自己也要到张驰军中。
第839章 前往绥德
绥德城外,李永奇和高信翘首以望。今天王宵猎到绥德,可不是小事,不能留下坏印象。
前面一支队伍缓缓行来,李永奇急忙迎上前去。护卫分开两边,占住路两旁的各个关键位置。中间一辆牛车,旁边则是一位骑士。
牛车停稳,王宵猎从牛车里面出来。在地上站稳,看了看四周。
汪若海下了马,走到王宵猎身边。
高信急忙几个大步走上前,叉手道:“属下高信,参见宣抚!”
王宵猎道:“这些日子辛苦了。”
李永奇急忙跟上,叉手道:“在下绥德知军李永奇,参见宣抚!”
王宵猎看着李永奇,看他五十多岁年纪,长得身材高大,面容威猛。点头道:“知军果然一表堂堂,看着就不是平常人物。这些日子我染了风寒,骑不了马,知军莫怪。”
李永奇忙道不敢。见王宵猎的态度和蔼,说话温和,提着的心才慢慢落回肚里。
王宵猎左右看了看,道:“贵公子摛了撒离喝,必是一位英雄人物。只是这么多天了,一直未能得见,心里常觉可惜。不知今天来了没有,可否一见?”
李永奇大喜,急忙到一众官员里拉了李世辅出来。道:“来了,来了!这就是犬子李世辅!”
王宵猎看李世辅,长得高大威猛,相貌持重,一眼看去如同神人一般。笑道:“果然相貌不凡。不是这种人,也难做出这种事来。陕西一战,你擒了撒离喝,由此开端,为国立了大功。”
李世辅见王宵猎虽然病后虚弱,但自有一种威严在。说话间谈笑风生,却持重有礼,自然而然地让人不敢小视。
拱手道:“属下一家受金军欺压已久,见到撒离喝,自然怒气满怀。一时不忿拿了他,幸好没有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