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汉之国_分节阅读_第342节
小说作者:安化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43
  “好,好。”王宵猎连连点头。“现在你做什么?”
  李世辅道:“现为米脂寨的守将,防备夏国。”
  王宵猎想了想道:“你是为国立过大功的,不能长久如此。等过了这一段时间,稳定下来,自有好的去处。”
  李世辅听了,知道这是要封自己官。急忙说道:“多谢宣抚了。”
  王宵猎看着李世辅,笑着点了点头。道:“我们入城吧。”
  进了绥德城,王宵猎因为是大病初愈,先去休息。汪若海召集李永奇和高信,商量最近形势。
  在官厅里落座,汪若海道:“宣抚大病多日,现在一般不视事。今天招你们过来,是看附近形势,有什么没有需要特别关注的事。若有大事,自会请宣抚决断。”
  说完,对李永奇道:“知军先说吧。”
  李永奇道:“前几日夏国也曾经集中兵马,蠢蠢欲动。丹头寨的战事传开,便就自然散了。这些日子,夏国的边境将领严格约束兵马,连普通冲突都没了。”
  汪若海点了点头。道:“知军觉得夏国为什么这么做?”
  李永奇笑道:“丹头寨一战,张统制以三千人全歼了一万四千金军,这样战绩,谁听了不害怕?夏国最初是听我们占了绥德城,想着趁乱打劫。等到丹头寨战事传开,他们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来撩拨?”
  汪若海点了点头:“也有道理。知军以为,现在夏国不敢进犯?”
  李永奇道:“断然不敢!夏国的兵,比金军还差上一点,怎么敢来寻晦气?”
  “如此最好!”汪若海点了点头。转身看着高信,问道:“最近张驰那边有没有消息?”
  高信道:“张虞候进军永平寨,金国的鄜延经略使郑建充突然找上门来,说是愿意投降。张虞候担心有变,一进驻军永平寨。前两天,听说邵都统的兵马已进延安府,才起程返回。”
  汪若海道:“郑建充在哪里?”
  高信道:“在张虞候军中。听说要来绥德,面见宣抚。”
  汪若海点了点头。道:“如此最好。现在邵兴大军进驻延安,陕北已定。现在陕西的战况,只能看京兆府和环庆路了。如果一切顺利,年前应该能够定下来。”
  又聊了一些闲话,汪若海送走李永奇和高信,到了王宵猎房中。
  王宵猎拿了一本《史记》,坐在火盆边,静静看看书。旁边花盆里种了一棵腊梅,开得正盛。
  抬头见汪若海进来,急忙让座。
  汪若海坐下,道:“刚才我见了李永奇和高信,问了附近情况。总的来说,跟我们掌握的没有差别。只是丹头寨一战的影响,我们还是估计得小了。”
  王宵猎道:“怎么说?”
  汪若海道:“这一战对周围的影响,比我们原来估计的要大得多。像李永奇这些周边势力,听说张振以三千兵马全歼金军一万四千人,很是震惊。就连西夏,也收敛了很多,应该也是顾忌丹头寨的战事。”
  王宵猎点了点头:“是啊,以三千人全歼一万四千人,而且这一万四千人还是他们认为不得了的强军,也难怪他们震惊。当然,我们自家的事我们清楚。现在姜敏这支军队,严格训练了半年,将士都是我们精心挑选过的,战斗力早已今非昔比。不过丹头寨一战,取得这样战果,主要还应该归功于这支军队孤悬陕西,不与金军其他军队沟通,也没有与我们作战的经验。要不然不会打得如此顺利,损失也要大得多。”
  汪若海道:“是啊。姜敏这支军队,全面压制以前的金军,他们当然不是对手。不过,金军虽然夺了炮去,也不一定能很快就铸很多。西路军,未必有那么多炮。”
  王宵猎轻轻摇了摇头:“有了炮,最重要的不是他们的炮兵如何,而是他们熟悉了炮兵,知道如何应对。其他的金兵部队,绝不会面对火炮就无计可施,惊慌失措。”
  汪若海点头:“说的也是。”
  王宵猎道:“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粘罕还有多少兵马,能不能对我们发起全面进攻。我们进攻陕西,吃掉的最大一股金军是拔离速,两万多人。再加上这一次消灭撒离喝的军队,一万多人。两次相加有四万人了。粘罕少了四万人的军队,还能调动多少人?”
  汪若海想了想,道:“粘罕的军队,原先应该有十一二万人,不会再多了。少了四万,再加上北面他需要防备蒙古人,西面要防西夏,能够跟我们作战的,不过四五万人。”
  “四五万人,跟我们作战可是不够的。”王宵猎面带微笑。“现在要跟我们作战,粘罕不得不借助契丹人。再是信不过耶律余睹,也不得不把他推上来。”


第840章 够不够?
  方山是一座山中小县,座落于赤洪水河谷中,有路向北通岚州、宪州等地。人口不多,显得很是冷清。
  这一日,一个小贩进了县城。找了一家客栈,放下行礼后,径直来到了县衙。
  小贩左右看了看,来到看守的兵丁前。拱手道:“在下折彦文,有要事寻迟虞候,还请通传。”
  兵丁上下打量了折彦文一遍,没有说话,扭头进了县衙。
  过不多久,一个军官出来。打量了折彦文一遍,道:“在下掌书记何平。虞候有事外出,还请进来等候。”
  折彦文谢过,随着何平进了县衙。来到旁边一个偏院里,领进一间房子里。道:“衙内这里等。”
  折彦文的心里有些惴惴不安。不过既然来了,只能强自镇定,点了点头。
  何平吩咐士卒端了一个火盆来,放在折彦文旁边,便告辞出去。
  折彦文坐在那里,越想越不对劲。起来不断地来回踱步,不时向门外望一眼。只见屋舍萧然,连一个人影都看不见,好像一座鬼屋一般。
  直到将近中午,何平才来到屋里。对折彦文道:“虞候已经回来了。衙内这边请。”
  折彦文等得汗都冒出来了。听了这话,起身出了一口气:“可算回不了。书记前面带路。”
  何平当头先行。领着折彦文来到旁边一个院子里。领着折彦文到了一间房子,道:“衙内且在这里等等,我进去叫虞候出来。”
  说完,经过跨门到了旁边一间屋子。
  折彦文没有办法,只好在屋子里坐下来。还好屋子里有火盆,便坐在那里烤火。
  不多时,何平和一个年轻人从旁边的屋子进来。
  年轻人看着折彦文,上下打量,也不说话。看了一会,慢慢踱到中间。
  何平忙道:“衙内,来见过虞候。”
  折彦文上前,见迟玉平有些傲慢,心里有些高兴。拱手道:“在下折彦文,见过虞候。”
  迟玉平点了点头,道:“坐吧。有什么话,可以跟我说。”
  折彦文坐下,左右看看,再没有别人。在那里只管东张西望,也不说话。
  迟玉平淡淡地道:“不知衙内前来,有什么重要事情?”
  折彦文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又说不出来。停了一会道:“虞候驻军方山,虎视府州,意欲与我为敌吗?”
  迟玉平道:“难道你们认为我是来与你们亲热的?折可求投降金国,残害忠良,罪恶磬竹难书!今日我驻军于方山县,当然是要荡平府州,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折彦文一愣,没有想到迟玉平这么说。过了一会,才道:“家父是周围州县全部沦陷,才不得不降金。想当年,也曾带兵救太原,为大宋立下汗马功劳!”
  “哼——”迟玉平冷笑。“当年救太原的折可求,朝廷也曾赏赐封官,不曾亏待了他。折可求投降金朝之后,劝降徐徽言不成,此罪一。协助娄宿攻陕州,数州百姓受其残害,其罪二。这几年替金国守陕北数州,多方索求,百姓不堪其扰,此罪三。这其中的一条罪,都杀头不足以泄愤!”
  折彦文不由怔住。
  今天来方山县,折彦文是替家族商量投降事宜的。现在的形势,除了投降一条路,也没有其他的路走了。但是折彦文自恃身份,认为自己到方山县,池玉平应该倒履相迎,欣喜若狂才对。没有想到来了之后,先是领到一个没人的房子里,吃了一杯冷茶。接着见到了迟玉平,没想他还敢出言不逊。
  迟玉平没有慢待折彦文,他今天是真的有事。当然,也没有对折彦文另眼看待,特别提高接待规格。折彦文不过是折家的二代,做一个寨将而已,是他自己认识不清。
  此事的根源还是折可求。折可求只是宋朝边将的一员,与郑建充、慕容洧这些人没有太大区别。只是折家世镇府州,忠心耿耿,也有如折彦质这样的人物外任,不免自视甚高。投降金朝之后,娄宿、撒离喝等人看重他,甚至让他有了跟刘豫抢夺皇帝之位的机会。折可求自觉是投降金朝的宋将第一人,自恃身份。
  陕西金军被灭之后,折可求已经没有外援,死路一条。这个时候,王宵猎当然不会对折可求高看一眼,给他什么特殊待遇。迟玉平被安排在方山县,就是准备集结大军,武力解决府州的。
  折彦文来方山县,小心翼翼地还好说,甩脾气给谁看?
  来方山县前,折彦质曾经叮嘱过折彦文,到了方山县要小心行事,不能得罪了迟玉平。所以折彦文是以一个小贩的身份前来,住在了客栈里。可一到县衙,折彦文想到自己身份,不禁委屈起来。
  过了很久,折彦文才问道:“虞候欲待如何?怎么对待我们折家?”
  迟玉平道:“我三千大军在方山县,当然是要大军齐出,荡平府州了!”
  折彦文听了大笑:“三千兵马,就想荡平府州,虞候莫要说笑!”
  “不够吗?”迟玉平瞪着折彦文,怒目而视。
  折彦文大笑了几声,突然想起最近盛传的丹头寨战事,声音越来越小。
  不够吗?府州的兵力,远远比不上一万四千金军,凭什么认为不够。现在的府州,归其统率的其他州府兵马早已经离去,只剩下本族兵力六千多人,和比较近的州府兵一万多人。就这些兵力,恐怕真不够三千宋军打的。
  尴尬地闭上嘴,折彦文不由吓得身上冒汗。
  在自己对面的是宋军的虞候,可谓是身居高位。自己下意识里却觉得他的官职不高,最多与自己平起平坐。这个思想非常危险,危险得足以要了折家的性命。
  “够的,够的——”折彦文慢慢坐到了椅子上,低下了头。
  迟玉平看着折彦文道:“你既然知道够,还跟我那么多废话。来方山县之前,宣抚跟我说的明白。若是折可求识时务,懂进退,府州能不打就不打。因为多少年来,府州的百姓为朝廷效命,不知流了多少血。不能因为一两个人的错误就怪罪百姓,就让他们一错再错!如果折可求不识时务,也不要犹豫,起大兵荡平府州!宣抚对府州,可谓是仁至义尽!折彦质因为过错,被贬官后宣抚招来,让他亲自到府州去劝折可求。折可求是怎么对他的?到了府州后,把折彦质关起来,他坐观成败!”
  见池玉平说得严厉,折彦文大气不敢喘,身子不由自主地抖了起来。
  池玉平道:“前一个月,宣抚决定要先打陕西,我这里不得不停了下来。现在陕北的仗已经打完了,军队也空出手来了,该解决府州了。你觉得我三千兵马不够,那调来九千人好不好?九千人不够,两万人够不够?荡平府州,我看是够了。府州的人头没有那么多,不需要那么多人手!”
  折彦文低着头,小声道:“虞候慈悲!府州官民时常怀念朝廷,并不敢与朝廷作对……”
  迟玉平冷哼了一声。道:“你回去告诉折可求,想要重归朝廷就早做决定,不要犹豫不决!等我大军出发,想结城下之盟那可就由不得他了!折家满门数百人的性命,他一言而决!”


第841章 赏功
  离了方山县,折彦文心情沉重。来之前,想的是折可求地位超然,宋军应该求着让折可求投降。回去了,才知道宋军不这么想。在宋军眼里,折可求只是一员寻常边将,不投降就死路一条。
  投降宋军的边将,李永奇是绥德知军,郑建充又是什么身份呢?
  到了绥德城外,郑建充百感交集。陕北一带,以前不管是在宋朝还是金国,一切都相差不多。兵还是那些兵,将还是那些将,事情还是那些事情。现在王宵猎来了,可能就大不一样了。
  由延安前来,郑建充只是带了陈右镜等少数人,兵马全留在延安城里。听说邵兴进延安之后,要将延安府的兵马全部重新编组,开到陕州、河中府带屯田。以前靠这些人捍卫边疆,现在不需要了。
  以后会怎么样呢?王宵猎会怎么安顿自己?郑建充心中难免惴惴不安。
  王宵猎身体还在恢复当中,由汪若海代替出城迎接。
  进了城,汪若海道:“张虞候,宣抚让你进去,有话问你。其他的人等一等,宣抚身体不适,要一个一个见。”
  众人称是,不敢多问。
  张驰整了整衣袍,进了官厅旁边的一间房子。
  房子窗明几净,靠窗摆了一盆腊梅,此时开得正艳。桌子上摆了两盆水仙,已经冒出了花骨朵。
  正中有一张小几,几上摆了一盆兰花,缀着几个羞涩的花骨朵。旁边一壶热茶,还在冒着丝丝热气。
  见到张驰进来,王宵猎起身迎接。笑着道:“陕北一战,你打出了我军威名,是个大功臣啊。”
  张驰急忙上前行礼。道:“末将侥幸而已。张振敢打敢冲,确实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
  各自落座,王宵猎给张驰倒了茶水。
  请了茶,王宵猎道:“从官山到丹头寨,张振打得确实好,连战连胜,声威赫赫。现在他的名声在外,不但是打掉了陕西的金军,而且让陕西的各个势力不敢造次,望风而降。就连北边的夏国,得到消息也老实很多。”
  张驰道:“用三千军队,一战而灭金军一万四千人,这样的战果,这些人是该好好想想。”
  王宵猎点了点头,端起茶喝了一口。道:“这样说可以,但我们自己心里要知道是怎么回事。张振青涧城迎敌,无论是金军还是我们都不知道对方情况。在我们能保证胜利的情况下,金军犯了一个错误。每次几千人,像添油一样逐渐把军队向前送。其实张振每次面对的金军,并不太多。直到最后遇到九千金军,恰好是在守城。金军不知道我们有新武器,向城下又送了四千人。所以真正面对的金军,就只有五千人而已。”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3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2/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汉之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