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伊川县这种情况从来没有出现过,但是这种情况以后会非常普遍。王宵猎故意留着这个地方,让官员慢慢熟悉。被抓的知县处罚也不重,只不过降为吏人,还是吃公家饭。
李迒被李清照说的也是心里打鼓,不过人已经来了洛阳,只好硬着头皮一试。
吃过了饭,从酒楼里出来,夜已经深了。街道上星光满地,照着三三两两的行人。
李迒道:“姐姐,洛阳不宵禁吗?都这个时间了,看着行人还不少。”
李清照道:“洛阳不宵禁,任你三更半夜,城里到处行走。而且城门也不闭,只要登记名字,就可以出入。”
李迒道:“现在正与金国打仗,更不要说还有伪齐,竟然不宵禁?夜里城门不关闭,怎么防得住细作?伪齐那里可是有许多汉人,看不出来的。”
李清照笑道:“洛阳城是靠城里的人防细作的,你以为那么简单。你能想到的,宣抚司的人当然也能想到,而且想出了解决之法。正是在城里用力,才能不关城门。这就叫作外松内紧。”
李迒听了,不由连连点头。道:“王宣抚治下,确实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真是可叹。”
寒风带着凉意,吹在额头上,酒意消退了不少。李清照与李迒走在大街上,四周空旷,好像回到了小时候。两个人无话不谈,兴致勃勃地向家里走去。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大早,张择端和李迪两人来看望李清照。
见到李迒在侧,张择端问道:“不知这位是——”
李清照道:“这是舍弟李迒。最近在宣抚司谋了个伊川知县的差事,特来赴任。”
“啊——”听说是新任的伊川知县,张择端和李迪一起点头。
虽然是画院的画师,对官场的事情并不熟悉。但伊川知县难做的名头,两人也听说过。听说李迒是新任的伊川知县,两个人不由得心里嘀咕。都认为李清照和这弟弟的关系不怎么样,不然怎么会谋这么一个差事。
李清照看两人的表情,就估计到了他们的心情。不过不好明说,问道:“两位所来何事?”
李迪道:“眼看就要过年了,我们想易安居士孤身一人在洛阳,难免冷清,特意带了些礼物来探望。”
李清照笑道:“多谢二位有心了。不过我弟弟想赶在年前一家人团聚,来得早了些。”
张择端道:“确实难得。说久了我想起来,以前在东京时,我曾在太学里看见过舍弟。年月久了,初见时还想不起来,看得久了,才认出来他的面目。”
李迒喜道:“原来我们竟是久别重逢!”
张择端道:“这些日子,见到了许多在京城时的故人。想起这些年的遭遇,难免唏嘘。”
李清照见人竟然越来越熟了,急忙请两人进屋,上了茶来。
问起这几年的遭遇,张择端道:“天下遭了兵之灾,我便在中原几个州郡流浪。有时候寻个事做,也做不长久。不是主人家破产,就是身亡,难有个安身之所。直到来洛阳进了画院,才算是安稳下来。”
李迪道:“我是跟着李唐一路南逃,在襄阳时,恰巧员到宣抚,招到镇抚使司里做事。哎,想起来,这几年我最幸运的事,竟是遇到宣抚了。”
几个人聊着往事,尽皆感叹不已。
第1008章 纺织厂
阳光从玻璃窗照进来,晒得人身上暖洋洋的。几个人围着桌子,一边喝着茶,一边聊着天,轻松而惬意。
李迪突然道:“我有一个友人,想开一是卖家具的铺子。既然李兄要去伊川做知县,可否帮一帮他?”
李清照听了叹了一口气:“我说什么来着?你到伊川任知县,便有这样的亲友求你帮忙。你若答应了李兄,明天就有张兄、杨兄来,你帮还是不帮?凡是来求的你都帮了,来求你的人会让你烦不胜烦。这个时候怎么办?大多数人忍不住就收钱了。而一旦收钱,就触犯了国法。”
李迪急忙道:“是我多嘴了。没想到这事情有这么多牵扯。”
李清照道:“现在全国都知道到伊川开工厂赚钱,谁都想让知县帮一帮。知县又能怎么样?”
李迒道:“我还要等到年后四月才上任,李兄现在让我帮,我也帮不上忙。不过,姐姐说的实在可虑。做一个伊川知县,看来不只是不能带家眷,连朋友都不要交了。”
李清照道:“你能够把握住其中关节,什么朋友都交得。把握不住其中关节,那就什么朋友都不要交。”
李迒默默点了点头,一句话都没有再说。
王宵猎对地方的管理,不是因为地方官可能犯这个错,可能犯那个错,就定下规矩一二三四,不许违犯。而是给地方官充分的自主权,只是加强监督。一旦犯了,立即换人。而遇到了合适的官员,则想办法延长其任期。
给地方官定各种各样的规矩,就容易束缚住思想,使官员变成吏员。地方官作为官员,就要求其在职责范围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事情越做越好。
后天就是除夕,衙门里已经不处理日常公务,除特别紧急的事务外,大家都在洒洒扫扫,准备过节。
宣抚司,王宵猎看着众官员,道:“后天就是除夕了,衙门里停了公事,专一为年前的事情收尾。我们宣抚司也应该想一想今年的事,有什么办得好,什么办得坏。展望一下新年,要做哪些事。”
陈求道道:“旧的一年,占领了好多地方,要派官员,要把这些地方治理起来。幸亏这一年来,我们原先对官员的态度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多了许多朝廷的官员。我们现在的干办公事,有两人就是今年从其他地方来的。”
宣抚司的干办公事编制是三人,以前只设贺絪一人。后来事务繁琐,又增添了两人。分别是王禾和辛次膺,都是在朝廷不得意,经过考察才上任的中等官僚。
王宵猎宣抚处置司的编制,军事方面独自有一套,民政方面则基本依朝廷编制。
陈求道接着道:“仅仅是整顿新统治的地方,就耗尽了精力,说之不尽。以前统治的旧地方,按宣抚安排,主要是发展工商业,发展洛阳会子。这些方面,算差强人意吧。还有一项,宣抚特别交待的,就是发展棉花产业。说起棉花此物,想来是喜热,南方的州军种得很好,河南府却是不行。”
王宵猎道:“或许棉花不是喜热,而是要肥沃的土地呢?洛阳地力偏狭,种植不合适,但京西的其他州军大多种植较好。而且,今年试的结果,关中也可以大量种植。”
陈求道道:“或许吧,我没有详查。现在主要是洛阳的纺织厂,规模已经不小。年前统计,现在工厂有六万八千七十二名员工,其中百分七十是女工。若再上家属,已经超过十五万人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啊,我们的官府从来没有管理这么大的一个单一人群的经验。”
听到这样的数字,王宵猎脸上的笑意逐渐消失,面容变得严肃起来。
陈求道道:“说实话,这一年来,我的精力一是花在寿张的重工业基地,再就是花在棉纺织工厂了。棉纺织工厂这么多人,一是店宅务的房子根本不够用,现在纺织厂周围的房子都在涨价,有的月租金三贯足,只能两三家、甚至五六家住在一起。再一个,先前规划的菜市场、生活区不够用,到处小摊贩聚集。你取消了这些小摊贩,在那里生活的人们不方便。不取消这些小摊贩,就乱成一锅粥。”
王宵猎沉思良久,才道:“乱就乱吧,什么新事务不要乱上一阵?年后,我们都了解一下情况,预计上元节后召开一次会议,专门讨论纺织厂的问题。一定要讨论出个结果来,没有结果就接着讨论。”
陈求道摆了摆手:“与纺织厂相比,其他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说完,坐了下来。
王宵猎道:“刚才陈求道说的明白,与纺织厂的问题相比,其他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了。大家要明白,这不是说其他的事情没有问题,只是说明纺织厂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从这个时候起,大家要多了解一下纺织厂,了解问题都出在哪些地方,尽量想一想怎么处理。众人拾柴火焰高吗,大家齐心协力想一想。”
说完,仔细想了一想,也想不出个头緖。便说道:“纺织厂的问题,是个大问题,只能等年后,大家都有了时间再聚在一起讨论了。陈参谋,不知你这一年效果如何?”
陈与义道:“我奉宣抚命,建立一支扎根民间的官员队伍,办两份杂志。两分杂志关于官员的办得好,关于民情的办得差。没有办法,关于民情的事,官员都不熟悉,要慢慢来。建立一支官员队伍,也不顺利。主要是官员不知道这些职位是干什么,也不知道要干些什么。总而言之一句话,要慢慢来。”
王宵猎笑道:“总之都要慢慢来,得之只是实事求是。你的这份工作确实要慢慢来,急不得。”
然后,转头对汪若海道:“接下来,由东叟说一说这一年的军事工作。”
汪若海道:“这一年来,宣抚接连北伐,我有幸跟在身边,说一说大略的军事成就。夏末秋初,宣抚赴陕西,先是平定了陕北,而后陕西全路传檄而定。这一战,充分表明了我军与金军精锐相遇,大占上风,而且能够战而胜之。等到秋后,宣抚调集大军,与金军战于太原。这一战,我军调集了二十万大军,大战金军三十三万人。当然,姜敏的五万多人还在二十万大军之外。在都督赵鼎的要求下,陕西军先行进入太原盆地。战不利,曹智严帅部队北进。先后击败完颜奔睹和完颜银术可,拉开大战序幕。而后宣抚率大军进入太原盆地,与金军对峙。姜敏乘敌方后方空虚,率军杀入云中盆地,扯动了金军。而后宣抚摧朽位枯,破耶律余睹,灭谷神,全歼完颜突合速,诸路皆胜!”
第1009章 新的一年
陈求道与陈与义同时道:“军事上宣抚英姿神武,所至克服,天下悦服。特别是擒粘罕,可以说是去了金国大半实力。剩下的金国,再难以与中原抗衡。”
汪若海道:“确实,粘罕是金国都元帅,大半金军在其麾下。其人一亡,金国大半实力已去。而且伪齐的后台就是粘罕,现在伪齐失了后台,正惶惶不可终日。”
看着众人,王宵猎不禁感慨。在今年进入洛阳之前,陈求道、汪若海、陈与义三人,心里觉得与自己还是同事关系,发言并不太注意。今年北伐之后,明显感觉得出来,他们已经自觉得把关系摆到君臣关系了。北伐之前,王宵猎并没有想到会有这种变化,现在真是感慨万千。
王宵猎道:“年前的工作基本是这样了,现在说一说年后的展望。还是一样,得之先说吧。”
陈求道道:“今年年末又占领了河东路北部,多了数十州军。这些州军都要派官员啊,现在官员还是不够。洛阳的官僚学校要扩大规模,还有,以前的官吏进官僚学校学习的时间是否可缩短?”
王宵猎摇头:“现在只怕他们进学校学习的时间不够,不能缩短了。”
陈求道道:“不能缩短,那就基本三个月,一年只有四季了。河东大捷后,愿意到宣抚治下的官员有很多,但培训时间有些长。要用一年的时间,才能在河东路设置官员。再用两年,吏员才能配齐。”
王宵猎点了点头,道:“宁可多用些时间,不能够马虎。一个吏员上位,就要影响整个州县的生态,有的甚至能够影响几十年。不要因为吏员官位低,就不重视。”
陈求道叹了口气:“要想吏员合格,就要官员合格。一年的时间,很难看出官员合不合格。只好采取宣抚常用的办法,河东路前期官员要大进大出,快速淘汰。”
王宵猎道:“可以。不过淘汰下来的官员尽量安排再进学校学习,看有没有进步。后续安排较低的官职,看他们做的实际效果再定他们的行止。优秀的提拔上去,较差的安排更低的官职。”
优胜劣汰是常见的方法,重点不在提出这种方法,重点在让这种方法执行下去。
工作中有很多问题,其实都有固定的方法。然而重点不在提出解决方法,重点在执行。官僚主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执行不力,或者执行变形。如果上级官僚只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配套的执行措施,那么这个官僚就是不合格的。官僚主义导致越来越臃肿,越来越没有效率,就是执行能力越来越拉垮。
王宵猎提出优胜劣汰,是因为最少在现在,手下能够执行到位。当官僚主义越来越发展,执行越来越不力,那个时候就要重整官僚阶级,而不是喊越来越多的口号。
陈求道同意,接着道:“接着就是各州县发展工商业了。来过洛阳的官员都可以感觉得出来,州县有工厂,那就有税收,州县主官的手里也就有钱。有钱了,很多事情就好办了。而且,州县钱粮多了,更有利于升迁,还有因为钱粮多以的奖金。那些奖金,在普通的小州小县看着不多,但到那些大州大县就不同了。所以,州县主官现在都想治下多办工厂,难免就有竞争了。”
王宵猎道:“现在只是有趋势,影响并不大。我们迫在眉睫的事情太多,这个先往后放一放吧。”
陈求道叹了口气:“先放一放倒没有什么,毕竟现在影响不大。那么就还剩下一件事,就是纺织厂了。”
王宵猎道:“这倒有些难办。我想,棉纺织业利国利民,还是要大发展。现在也不宜在其他城市再开工厂,纺织厂还是放在洛阳一城的好。最少职工要达到三十万人,才开到其他地方。总的原则,是在方圆千里内有一座纺织厂,供应周边的地域。纺织厂的管理,最好是设一座总厂统筹一切,下面设分厂。怎么设总厂,怎么设分厂,我们再商议。”
陈求道道:“三十万人,若加上家属,怕不是有六七十万?这么多人,从来没有哪个衙门管理过。”
王宵猎道:“我们就是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慢慢想办法,总会有办法的。我想,店宅务要花费较多的精力,买下职工住的地皮。最少要保证,绝大多数职工住的地方,是掌控在店宅务手中的。地皮在店宅务的手中,再设置一些衙门来专门建房子,专门管理房子。职工若是入住,价格优惠一些。”
陈求道想了一会,道:“此事我知道了。具体怎么做,还要再想一想。”
王宵猎道:“想了想就好的。凡事情都要多想一想,不要出了问题再去想。”
陈求道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这确实是一件不好处理的事。
王宵猎道:“去非下年的重要事项,无非是进一步建立官僚体系,办好两本杂志,就不多说了。下面就由东叟谈一下一年军事方面的构想。现在最重要的事,就是军事了。”
汪若海道:“下年军事上的事,最重要的就是扩军了。依据宣抚部署,现在我们的军队还是不够,要扩军。具体是南部各州军扩军四个师,北部州军新复,扩军一个师。现在我们的动员体系基本成熟,扩军容易了很多。还望地方行政体系密切配合,在秋季之前,扩军完毕。”
陈求道道:“那是自然。这一年中原居民返回的很多,扩军应该容易一些。”
汪若海道:“今年宣抚本来想接着打,剑指幽州。可惜圣上下旨,严令诸军后撤,因此布置各军,为与金朝下一步的战事做好准备。具体就是田荣、翟琮和张驰的三个师驻奉圣州和蔚州,准备进攻幽州。解立农和李兴的两个师驻磁州和相州,剑指伪齐。如果进攻伪齐的话,再由一支军队由滑州北上,与磁、相州大军一起,直指大名府。如果攻下大名府,伪齐必定灭亡。”
陈求道道:“我们新胜,余威仍在,应该一鼓作气夺回幽州。圣上命不得进攻,不知出于何意。”
王宵猎道:“不管是出于何意,我们不应该乱猜。只要我们做好准备,随时能够东进,金朝就翻不了身。说起来军事,有一件事不得不防。桓州向北就是游牧各族,要防他们突袭。”
汪若海想了想,道:“在云中的姜敏兵精粮足,应该能防得住吧。”
王宵猎道:“但愿能防得住吧。”
第1010章 别人的话
第二天是腊月二十九,王宵猎与宣抚司的同僚庆祝新年,喝得昏天黑地。第三天就是除夕了,王宵猎在家待着哪也没去,直睡到日上三竿才醒。
今日的天气很好,空气里已经带有春天懒洋洋的信息。
吃过了早饭,王宵猎坐在交椅上,慵懒的在花园里晒着太阳。养的桔猫趴在交椅旁边,也是昏昏欲睡。
墙边的迎春已经萌动,腊梅开得正艳,春天要来了。
林夕从外面进来,看见王宵猎坐着悠闲,埋怨道:“平常人家,除夕这一天哪个不洁净门闾,洒扫庭户?这些你都不做,那总要把门神贴了,把钟馗像挂了。难道你要我一个弱女子,去做这些事情?”
王宵猎道:“我昨夜害酒,今日多休息一会。那些琐碎事情,自然由我的亲兵去干了。你觉得不放心,过去多看看就好了。今天大好日子,你不要在这里争吵。”
林夕摇了摇头,站在原地想了一会,只好叹息着离去。
到了中午,林夕才大致忙完。捶着腰,到客厅里面闲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