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食客都围在前面打饭的两个妇人周围,吵吵嚷嚷,也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
曾楙道:“这样的地方,相分如何能够吃得下去?我们换一家。”
吕颐浩道:“无妨,顺便听一听百姓议论,也知道这里生活得如何。”
亲兵快步上前,看了一眼妇人打的饭,回来对吕颐浩道:“禀相公,那两个妇人只是守着的桶不同。一个守着香菇鸡丁,另一个守着鸡蛋青菜,吃不同的臊子,便去不同的妇人那边排队。”
吕颐浩道:“我吃香菇鸡丁吧,你们两个吃什么?”
要了三份香菇鸡丁米线,亲兵自去排队,吕颐浩三人找了个位子坐下。
看了一会,李光道:“这里与别处不同,讲究的是快速出餐,不要耽误了时间。相公请看,除了这里外,外面的吃食也是冷淘、肉夹馍、炊饼咸菜之类。就连米饭,也是做好的立食外卖,食客不用多等。”
吕颐浩看了看窗外,卖吃食的小摊一家挨着一家,卖的果然如李光所说。想来是工厂的工人吃饭有时间,吃完了要赶紧回工厂工作,等不起。
冷淘就是后世的凉粉,不过这儿的凉粉做得更精巧。店家把凉粉挖到碗里,用一把特制的刀划上四五下,划成几块,再浇上调料,一碗冷淘就制成了。
不一会,亲兵把点的香菇鸡丁米线端上来,放在吕颐浩面前。有机灵的,又拿过醋和酱油来。
吕颐浩学着别人搅了几下,夹了一筷子放进嘴里。讶然道:“竟然好味道!你们尝尝,你们尝尝,虽然是小店,味道还是真不错呐。”
说完,连吃几口,还咂摸了一下嘴。
李光和曾楙两人都吃几口,一起点头。这种开在诸多小吃摊旁边的小店,果然都有一手。看着虽然简单,熬的臊子却不简单。入口就有一种异香,让人胃口大开。
却不知这种小吃店,有自己的诀窍。饭菜根本不追求色香味,要的就是一个简单直接,入口吸引人。吃了之后不会有什么余味,也不会让你怀念,只是入口好吃。
几口把米线吃完,吕颐浩说道:“今日吃这一碗鸡丁米线,也不枉此行了。”
抬头看,拥挤的人群已经开始慢慢散去,街道上的行人三三两两。
李光道:“果然是做工厂工人的生意。到了时间,人群很快就散。”
吕颐浩道:“这是他们的生意经,控制好时间,就做这个半个时辰的生意。”
李光道:“陈与义说的烟火气,仅靠这半个时辰怎么够?其余的时间,行人三三两两,哪里来的烟火气?”
吕颐浩道:“我们出去走走吧。多看一看,才能知道究竟。”
三个人站起身,出了小店,看周围的店铺都在打扫卫生。刚刚半个时辰的生意,地上一片狼籍。如果店铺不是很快打扫,很快就没有了下脚的地方。
走了一会,吕颐浩回头看了一眼来路,感慨地道:“整条街道又是干净如新了。这才见治理的功夫。刚才整条街道熙熙攘攘,地上狼籍一片。转眼间,就干净如新,这条街道的治理不简单。”
一边说,吕颐浩缓步上前,心中感慨万千。
在宣抚司的治下,整条街道干净如新没有什么,整条街道在满目狼籍的情况下,恢复干净如新才见功底。这需要把街上有行人视作一个整体,把街道两旁的店铺和街上的小贩,团结成一个整体才能做到。而要让街上的小贩,这些房没的半垄的人群团结成一个整体,何其难也。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宣抚司是真当此地的百姓是自己的百姓,才能做出这件事来。
走了很久,见街道上就只是三三两两的行人,吕颐浩等到找了间茶馆,坐了下来。一来是歇歇脚,二来听听茶馆里的人们说些什么,了解他们的生活。
身边恰有三个搬运工人。一个人道:“当得什么!今天洛河里来了几条船,全是棉花。一包棉花两百多斤,船主人只给每包棉花十文钱,当得什么!”
另一个人道:“一包棉花十文钱,不错了。你一天卸二十包,不就有二百文钱了?”
先前的人道:“你想得美!一天卸二十包棉花,你的身体还要不要了?我告诉你吧,那船主人在码头等了半天,也没有人帮着卸。直涨到一包二十文,才有孙三郎等几个不要命的,上去给他卸了下来呢!”
另两个人道:“乖乖,孙三郞可是真不要命!”
说完,三个人一起摇头,这孙三郎叫屈。
喝了一口酒,一个道:“要么,你们就跟宋四郎学一学。那人只不过长了一副好皮囊,难道真有什么本事?凭着他一副好皮囊,迷倒了纺纱车间的席三姐,现在不是一样吃香的,喝辣的?”
第1036章 烧烤
说起来宋四郎,其他几人立即来了兴趣。
一个道:“你可别小瞧宋四郎,如今他的日子过得滋润着呢!每天鸡鸭鱼肉不断,酒还不喝本地产的土酒,要喝供销社里的用瓶装的酒。他有什么本事?不过是娶了个能赚钱的老婆罢了。”
另一个道:“能娶好老婆,就是宋四郎的本事。不然,席三姐怎么看不上你?宋四郎长得油头粉面,可谓是面如冠玉,目如流星,更兼一副彪腹狼腰的好身材,是个女人就看上他了。”
“唉,其实说起来,席三姐除了胖点,其实长得不错。”另一个人喝着茶,摇头晃脑地道。
先前的一个道:“呦,看着宋四郎过得好,连你也动心了。”
说完,哈哈大笑。
由于手段有限,纺织厂表面看起来是一个大厂,有统一的采购与营销,统一的对外管理。但实际上,内部是分成一个一个千人左右的分厂,分别管理的。每一个分厂,内部都有几个特别重要的大领导,分别负责工人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工厂内的内务和工人的后勤管理。席三姐跟随工厂从襄阳搬来洛阳,出工又出力,如今已经是一个工厂的生产管理的领导,每月有十几贯钱。
这些都是最底层一点一点提拔起来的干部,在管理中有重要的作用。他们能拿到一个月十几贯的工钱,自己就非常满足了,做工作尽心尽力。
这些工厂的管理,不能照抄官场,有自己的管理逻辑。王宵猎在讲话的时候,经常拿后世习惯的词汇来讲,慢慢领导、干部这些后世常见的词语,渗透进了工厂管理。
干部本是日语词,被中文借鉴了过来。领导则是后世根据世界常用的词语意思,中国人自己创造的词语,以适应新的形势。这些词被大量应用,说明了汉语体系缺少类似的词。引入进汉语,以适应新的管理体系。
正在三个人哈哈大笑的时候,突然茶馆里进来一个人。高声道:“城北货场,有两百担货物需要卸车。一担货物十文,先到的先领钱。”
三个人忙从坐位上站起来,举手道:“我去,我去!”
进来的人扫了一眼茶馆里的人,领着三个人大步去了。
吕颐浩对李光道:“一担货物十文,这里的装卸工人价钱不低啊。”
李光道:“这里工厂林立,需要的货物必然很多。活计多了,卸货的价格必然就涨上去了。”
吕颐浩转头,四周看了一看,道:“刚才我们走过了四个坊市,都是一样的格局。这一片的多少工厂啊!”
曾楙道:“据陈求道说,这里有十几家大型工厂,六七万名员工。如果加上他们的家属,则最少有十几万人。目前宣抚司正在建设一些需要男工的工厂,以配合纺织厂。”
吕颐浩道:“可惜不知道每家工厂宣抚司收多少钱,想来应该少不了。仅这些工厂,每年就给宣抚司多少钱啊!王宵猎在洛阳,不用朝廷钱粮,养三十万兵,真真是不得了!”
说完,看着街道上三三两两的行人,感慨万分。
街道上的行人不多,那是因为工作的人都在工厂里,他们从早忙到晚。十几万人的一个地方,相当于一个州,每年能够提供多少钱粮?根本不敢想。
三个人在茶馆里坐到太阳快要落山,才起身离去。工厂已经陆续快要下班了,街上的行人多了起来,平白添了一些生气。随着人流,三人来到了洛水旁边。
此时洛水岸边已经是人声鼎沸,烧烤摊纷纷支了起来,炭火冒出黑烟。
吕颐浩吃了一惊:“洛阳岸边这么多人!或许,这才是陈求道说的烟火气吧。”
靠近洛水岸边有一条大道,大道两边挤满了摊位。除了每走几步就有的烧烤摊,其他的如卖衣服的,卖鞋的,卖袜子的,小孩玩的,大人玩的,应有尽有。摊主高声叫卖,一片热闹景象。
看了一会,吕颐浩道:“这里的夜市又比中午热闹了十分!多了许多摊贩,更重要的是,这里是烧烤摊贩,不是中午时分的小吃摊贩。吃一顿烧烤,花的钱可多了。”
一时兴起,对李光和曾楙两人道:“左右天色不太晚,我们便吃一顿尝尝如何?”
三人沿洛河岸边走下去,看烧烤摊的名字,无非是“李家烧烤”、“张家烧烤”之类。走不多远,看到一家名为“人间烟火”的烧烤摊,吕颐浩笑道:“这一家是宣抚司名下的了,据说味道好,吸引的客人也多。这吃一家吧。”
“人间烟火”在冬天是用篷布围起来的,现在已是仲春天气,好多篷布撤了,仅剩下几间。
三人走近烧烤摊,一个小厮急忙迎了上来。道:“几位快点里面坐。今晚吃点什么?”
吕颐浩问道:“你们这里有什么拿手的?我们第一次来洛阳,慕名而来。”
小厮忙道:“最有名就是我们这里的烤鱼了。俱都是抓了三斤左右的鲶鱼,养在清水池里一个月,绝对干净。其他如烤羊腰、烤羊肉都出名,鲜嫩好吃。如果要吃涮锅,则有涮牛肚、涮豆腐皮,都是老手艺。”
吕颐浩对李光道:“这家烧烤店最多开了不到两年时间,就敢说老手艺了。”
到洛河边,一个修竹围起来的小阁子里坐下。吕颐浩几个人要了一条烤鲶鱼,三串烤羊腰、三十串烤羊肉串,又要了五十串涮牛肚。李光笑道:“尽够吃了,只怕还吃不下。”
小厮拿了菜单快步跑去知会师傅。好在现在人不多,上菜够快。
吕颐浩道:“这里正在洛水岸边,风景绝佳。在这里开店,主人家真是会选地方。”
此时洛水岸边的画舫起了锚,开到了水中间。在月光的照耀下,恍如仙境。阵阵丝竹声传来,悦耳动听。
吕颐浩叹道:“都说在工厂里做工的人粗鲁无文,看看他们吃饭的地方,却环境清幽。粗鲁无文之说,可以休矣!”
第1037章 工厂区
不一会鱼上来,吕颐浩吃以一口。道:“这鱼没有腥味,葱的味道又极重,加之鱼肉甘甜,着实好味道!”
几个人纷纷用筷子,夹了鱼肉来吃。
这是他们从没有吃过的味道,鱼肉甘甜味美,羊腰酥脆多汁,羊肉肥美有嚼劲。配着甜美的葡萄佳酿,吹着洛河上春日的晚风,不知有多惬意。
突然,隔壁传来一男一女谈话的声音。
男声道:“娘子这几日辛苦了,快吃串腰子补一补。”
女声带着笑道:“我是女的,吃腰子补什么?还是你吃吧,吃了晚上也好有力气。”
男声道:“不吃腰子,那吃些鱼吧。今晚的鱼特别肥美,我让店主人特别挑出来的,给我们留着的。”
好似吃鱼的声音。接着女声道:“嗯,鱼确实不错,比平时吃的肥美。”
沉默了一会,男声道:“你平日里管着千把人,纷纷扰扰不知道多少事,累坏了身子可不好。这烤鸽子,不只是味道鲜美,而且最能益气补血,还是快些吃吧。”
吕颐浩和李光、曾楙对视一眼。曾楙起身,看着是到外面转了一圈。不多时回来,低声道:“那女子一身痴肥,男子眉目如画,看来是白天那些挑夫议论的席三姐和宋四郎了。不过看他们吃饭的样子,是真心相爱的。”
吕颐浩道:“这工厂里的工人,岂能没有真爱?只是他们的爱情,与我们不同罢了。”
不过转念一想,工人的真爱是什么,他们的爱情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吕颐浩又一无所知。
三人默默吃着烧烤,静静听着隔壁传来的轻轻谈话声,又都陷入了沉思。
吃过了烧烤,三人沿着洛水走了一段,感受着周围的烟火气。
这里是真正市井烟火的气息,不像汴梁的樊楼附近,是由于达官贵人出游而带来的烟火气。这种来自市井的烟火气,总是肆无忌惮的野蛮生长。配合上洛阳官府的强力监管,才成了这个模样。最后他会成长为什么样子,没有人知道。只知道他的潜力巨大,生长迅速。
第二天,吕颐浩便来到河府衙,见河南府通判高颖。
叙礼已毕,各自落座,高颖上了茶来。
喝了茶,吕颐浩道:“昨日我到了城北景行坊一带,见到工厂众多,周边烟火气十足。通判,那一带大约有多少家工厂?有多少工人?又有多少人住在那里呢?”
高颖一惊,没想到吕颐浩刚来,就到了洛阳的工厂区,掌握到了洛阳的命脉。
起身去搬了一叠文书来,高颖道:“禀都督,现如今那里的工厂有六十八家,其中官营工厂二十三家,家庭小作坊不算在内。有职工七万八千余人,若加上家属,一共有十五万三千人左右。”
吕颐浩点了点头,喃喃道:“怪不得,怪不得。在那么小的区域,汇集十几万人,烟火气焉能不足?”
高颖笑道:“宣抚还觉得人烟太少了呢。依宣抚计划,仅纺织厂就要用十五万人左右。若加上他们的家属,怎么也会有三十万人往上。纺织厂大多为女工,总要婚配,还要有足够的工厂容纳他的丈夫。”
吕颐浩道:“王宣抚好大的气魄!一城之内,就要安排几十万人居住!那样一来,洛阳城最后要多少人?”
高颖道:“初步估计,如果加上周围的卫城在内,要有二百几十万人的样子,确实是天下第一城了。泱泱天下,确实是要这样一座城,才能配得上。”
吕颐浩点了点头,张嘴想说些什么,最后没有说出口。